跳到主要内容

2 篇博文 含有标签「OKX」

查看所有标签

OKX Pay 的愿景:从稳定币流动性到日常支付

· 阅读需 6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以下是关于 OKX Pay 愿景的简明摘要,该愿景由 Scotty James(品牌大使)、Sam Liu(OKX Pay 产品负责人)和 Haider Rafique(管理合伙人兼首席营销官)共同阐述。

核心要点

  • 让链上支付日常化。 OKX Pay 在新加坡推出,允许用户扫描 GrabPay SGQR 码并使用 USDC/USDT 支付,而商家仍以 SGD 结算——这是加密货币与现实世界消费之间的实用桥梁。
  • 统一稳定币流动性。 OKX 正在构建一个统一美元订单簿,以便合规稳定币共享一个市场并拥有更深的流动性——将 OKX Pay 定位为更广泛的“稳定币流动性中心”战略的一部分。
  • 通过卡片/支付通道扩大接受度。 OKX 与 Mastercard 合作推出 OKX 卡,旨在将稳定币消费扩展到主流商户网络,其定位是“让数字金融更易于访问、更实用,并与日常生活更紧密相关”。

各方强调的重点

1) Scotty James — 主流可访问性与文化

  • 角色:OKX 品牌大使,在 TOKEN2049 与 OKX 产品负责人共同主持关于支付未来的对话(例如,与 Sam Liu 的会议),帮助向更广泛的受众传达产品故事。
  • 背景:他经常在 OKX 的舞台活动和品牌故事讲述中露面(例如,TOKEN2049 炉边谈话),强调推动加密货币变得简单和日常化,而不仅仅是技术性的。

注意:Scotty James 是品牌大使而非产品负责人;他的贡献侧重于叙事和普及,而非技术路线图。

2) Sam Liu — 产品架构与公平性

  • 他公开提出的愿景要点:
    • 通过统一美元订单簿解决稳定币碎片化问题,使“每个合规发行方都能平等地获取流动性”——这种公平开放的原则直接支持可靠、低价差的支付。
    • 支付形式要素:目前是二维码支付;Tap‑to‑PayOKX 卡将分阶段推出,以扩大接受度。
  • 支持基础设施:统一美元订单簿已上线(USD、USDC、USDG 都在一个订单簿中),旨在简化用户体验并加深消费用例的流动性。

3) Haider Rafique — 市场推广与日常实用性

  • 定位:OKX Pay(以及与 Mastercard 的合作)被定位为将加密货币从交易带入日常生活

    “我们与 Mastercard 的战略合作推出 OKX 卡,体现了我们致力于让数字金融更易于访问、更实用,并与日常生活更紧密相关的承诺。”——Haider Rafique,首席营销官,在 Mastercard 的新闻稿中表示。

  • 活动领导:在 OKX 的 Alphas 峰会(TOKEN2049 前夕),Haider 与首席执行官 Star Xu 和新加坡首席执行官一起讨论了链上支付OKX Pay 的推出,强调了近期在新加坡的重点以及稳定币支付如何像普通结账流程一样。

已上线的功能(具体事实)

  • 新加坡上线(2025 年 9 月 30 日):
    • 新加坡用户可以使用 OKX 应用程序扫描 GrabPay SGQR 码,并使用 USDT 或 USDC(在 X Layer 上)支付;商家仍以 SGD 接收款项。与 GrabStraitsX 的合作处理了兑换。
    • 路透社证实了上线和流程:USDT/USDC → XSGD 兑换 → 商家收到 SGD
    • 范围详情:支持由 GrabPay 商家提供的 GrabPay/SGQR 码PayNow QR 尚未支持(在讨论二维码覆盖范围时这是一个有用的细微之处)。

愿景的近期发展轨迹

  1. 日常链上消费
    • 从支付已普及的地区(新加坡的 SGQR/GrabPay 网络)开始,然后通过支付卡和新的支付形式(例如,Tap‑to‑Pay)扩大接受度。
  2. 稳定币流动性作为平台优势
    • 将分散的稳定币交易对整合到一个统一美元订单簿中,以提供更深的流动性更小的价差,从而改善交易和支付。
  3. 通过卡片支付通道实现全球商户接受
    • Mastercard 合作的 OKX 卡是规模化杠杆——通过主流接受网络将稳定币消费扩展到日常商户。
  4. L2 上的低费用和高速度
    • 使用 X Layer,让消费者支付感觉快速/便宜,同时保持链上。 (新加坡的“扫码支付”具体使用你 Pay 账户中持有的 X Layer 上的 USDT/USDC。)
  5. 在推出地实现监管合规
    • 新加坡的重点得益于牌照进展和本地支付通道(例如,MAS 牌照;此前通过 PayNow/FAST 实现的 SGD 兑换服务连接),这有助于将 OKX Pay 定位为合规基础设施而非权宜之计。

相关但独立:一些报道描述了带有通行密钥/MPC 和存款**“无声奖励”的“自托管 OKX Pay”;这应被视为全球产品方向(钱包主导),与 OKX SG 受监管的扫码支付**实施方案不同。

为什么这与众不同

  • 消费者级用户体验优先:扫描熟悉的二维码,商家仍以法币结算;结账时无需“加密货币操作”。
  • 流动性与接受度并重:当**流动性(稳定币)和接受度(二维码 + 卡片支付通道)**同时到位时,支付效果最佳——因此有了统一美元订单簿以及与 Mastercard/Grab 的合作。
  • 清晰的顺序:在二维码普及的市场(新加坡)验证实用性,然后通过卡片/Tap‑to‑Pay 进行规模化推广。

值得关注的开放性问题

  • 按地区划分的托管模式:OKX Pay 的推出有多少使用非托管钱包流程受监管账户流程可能会因国家/地区而异。(新加坡文件明确描述了使用 X Layer 和 Grab/StraitsX 兑换的 Pay 账户。)
  • 发行方和网络广度:接下来将支持哪些稳定币以及哪些二维码/卡片网络,时间表如何?(BlockBeats 指出 Tap‑to‑Pay 和区域卡片推出“在某些地区”。)
  • 规模化经济效益:当业务扩展到新加坡以外时,商户经济效益和用户激励(费用、外汇、奖励)如何。

快速来源亮点

  • 新加坡“扫码支付”上线(官方 + 独立):OKX Learn 解释文章和路透社报道。
  • Sam Liu 的观点(通过统一订单簿实现公平;二维码/Tap‑to‑Pay;OKX 卡):Alphas 峰会回顾。
  • Haider Rafique 的定位(通过 Mastercard 实现日常相关性):Mastercard 新闻稿中的直接引述。
  • 统一美元订单簿详情(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重要):OKX 文档/常见问题。
  • Scotty James 的角色(在 TOKEN2049 共同主持 OKX Pay/支付未来会议):OKX 公告/社交媒体和之前的 TOKEN2049 亮相。

OKX Pay:智能账户、稳定币支付轨道与后续观察

· 阅读需 7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OKX 正在通过主应用中的智能账户模式 OKX Pay 悄然深化其消费级支付布局。本文以研究报告的视角,梳理该产品的核心定位、运行方式、底层支付轨道、合规背景以及尽职调查中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

TL;DR

  • 产品定位: 面向完成 KYC 的用户提供 “准自托管”支付模式,可在 OKX 运营的 Polygon CDK Layer2——X Layer 上以 零用户手续费 发送/接收 USDC 与 USDT。该模式依托 智能合约钱包“智能账户”Passkey,所有链上动作都需 OKX 共同签名 才能执行。
  • 当前范围: 聚焦 C 端 P2P 与社交支付(通讯录、礼物、支付链接),如无 OKX 明确许可,不允许商户或 B 端使用。预计后续商户拓展将通过即将上线的 OKX Card 以及万事达的稳定币受理能力实现。
  • 支付轨道与资产: 默认运行在 X Layer(OKB 作为 Gas),并可通过 Convert to Pay 将 Ethereum、TRON、Arbitrum、Base、Avalanche、Optimism 等网络的资产兑换至 X Layer 上的 USDC/USDT。
  • 费用与奖励: X Layer 内的 P2P 转账 宣传为零费用;从外部网络换入仍需支付该网络的 Gas。稳定币余额可获得 每日计息、按月发放 的奖励,利率因地区而异且 OKX 拥有暂停或调整权。
  • 可用性与风险: 必须拥有 OKX 账户并完成 KYC,且并非在所有司法辖区提供。OKX 于 2025 年 2 月在美国 承认违反反洗钱法规,需接受独立监察直至 2027 年,对北美策略构成重要合规风险。

产品速览

用户流程

  • 在移动端切换至 Pay 模式,通过 姓名、手机号、邮箱、二维码或支付链接 完成转账。未被领取的支付将在 48 小时 后自动退回。
  • Convert to Pay 可将多个 EVM/ TRON 网络的资产兑换成 X Layer 上的稳定币;只要转换留在 X Layer 内,Gas 由 OKX 承担。

安全与托管模式

  • Pay 依赖 智能账户(智能合约钱包),每笔交易都需要用户与 OKX 双方签名。虽然官方强调资产“并非由 OKX 直接托管”,但共同签名机制意味着其在实质上属于半托管模式。
  • 用户通过存储在 iCloud 或 Google Password Manager 中的 Passkey 进行授权。ZK-Email 支持重置 Passkey(TRON 除外),每条链最多可登记 3 枚 Passkey

支持资产与网络

  • 当前支持 USDC 与 USDT,OKX 亦暗示后续会增加更多稳定币。
  • 链上收发在 X Layer、Ethereum、TRON “及众多其他网络”均可使用,但整体体验围绕 X Layer 优化。

手续费、限额与奖励

  • OKX 宣称 X Layer 上的 P2P 稳定币转账 无需额外费用。从其他网络划转则需支付相应网络的 Gas。
  • 内部划转与充值免费,链上提现则需支付正常的 Gas。
  • Pay 内的稳定币余额可加入 Smart Savings,奖励 每日计提、按月发放;需完成身份验证,且 OKX 有权调整或终止计划。

社交与消息功能

  • Pay 内置聊天与 礼物 流程,针对打赏、送礼等轻量级 P2P 场景打造社交体验。

支付轨道与生态:X Layer

  • X Layer 是基于 Polygon CDK 的 OKX 以太坊 Layer2。2025 年 8 月升级将吞吐提升至 约 5,000 TPS,并将 Gas 代币改为 OKB,同时为 Pay 提供近乎零 Gas 的体验。
  • X Layer 与 OKX Wallet 及中心化交易所高度集成,可复用 Pay 基础设施,提供如“零 Gas 极速提现”等功能。

商户触达(现状 vs. 近端规划)

  • 当下: OKX Pay 的服务条款明确 禁止未经授权的商户或 B 端交易,暂时定位为 C 端 P2P 功能。
  • 后续: 商户受理预计通过与 万事达 合作的 OKX Card 推进;万事达正构建端到端的稳定币受理与清算网络,帮助钱包在传统商户场景中消费。

可用性、KYC 与合规

  • 开通 Pay 需 OKX 账户并完成 KYC,收款方也要完成身份验证才能接收资金。
  • OKX 提醒 Pay 并非在所有地区开放,并维护受限地区清单。
  • 2025 年 2 月在美国的 反洗钱案件认罪 导致 OKX 被处以约 5.05 亿美元罚款,并需接受 至 2027 年 2 月 的独立监督。与此同时,OKX 获得新加坡金管局 支付牌照的原则性批准,并上线了与星展银行合作的 新元即时转账

竞争格局(支付)

指标OKX PayBinance PayBybit PayCoinbase Payments / Commerce
核心场景X Layer 上的稳定币 P2P、社交礼物、零手续费体验P2P + 商户生态,宣称零 Gas,支持 80+ 资产P2P + Web/App/POS 集成面向平台的 USDC 结算(Base),Coinbase Commerce 面向商户
商户使用未获 OKX 授权即受限;借助 OKX Card 与万事达体系触达拥有广泛商户计划与合作伙伴正布局商户集成提供平台级稳定币轨道;Commerce 目前向商户收取 1%
费用X Layer P2P 零费用;外部链转换需支付对应 Gas宣传“零 Gas”体验主打低费率Commerce 目前向商户收取 1%
资产USDT、USDC(承诺后续新增)含 BTC/ETH/USDT/USDC 在内的 80+ 资产多资产以 USDC 为主(含 PYUSD 推广)
支付轨道X Layer(Gas 为 OKB)币安内部轨道 + 兼容网络Bybit 内部轨道 + 网络Base + Coinbase 技术栈

优势

  • 低摩擦体验: Passkey、电话/邮件/链接转账与 48 小时自动退款,降低 C 端使用门槛。
  • Gas 抽象化 P2P: X Layer 上免手续费,且链内兑换由 OKX 承担 Gas,减少用户操作成本。
  • 紧邻交易入口: 与 OKX 交易所、X Layer 以及即将上线的 OKX Card 深度联动,形成完整的入金/出金组合。

挑战与风险

  • 半托管结构: 每笔智能账户操作都依赖 OKX 共同签名,用户需承担其可用性与政策变化风险。
  • 商户缺口: 目前以消费者为核心,商户拓展需等待银行卡与万事达的稳定币流程成熟。
  • 监管压力: 美国执法结果及区域限制制约全球扩张节奏。

未来 3–9 个月关注点

  • OKX Card 落地细节: 发卡地区、费用、汇率、返利、BIN 控制,以及是否可直接动用 Pay 余额消费。
  • 稳定币覆盖: 是否扩展至 USDT/USDC 之外的资产,以及各地区 APY 的调整。
  • 商户试点: 万事达稳定币清算的落地案例或 OKX 授权的 Pay 内商户流程。
  • X Layer 经济性: OKB 作为 Gas、吞吐升级与 Gas 补贴对 Pay 用户增长和链上活跃度的影响。

尽调检查清单

  • 合规范围: 在部署前确认目标地区的准入资格与服务可用性。
  • KYC 与数据流: 梳理身份验证步骤及交易双方共享的元数据内容。
  • 托管模式: 评估若 OKX 无法共同签名或需重置 Passkey 的应对方案,并测试 ZK-Email 恢复流程。
  • 成本验证: 实测 X Layer 内的真实费用,与从其他链换入时的 Gas 开销进行对比。
  • 奖励机制: 持续跟踪 APY、计提与发放机制,注意 OKX 对计划拥有调整或暂停权。

资料来源: OKX Pay FAQ 与相关文档、OKX 智能账户服务条款、X Layer 升级公告、OKX Card 与万事达合作材料、万事达稳定币结算发布、OKX 风险与合规披露、路透社对 2025 年 2 月美国执法事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