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1 和 Layer-2 区块链的快速增长导致 Web3 用户体验变得碎片化。如今,用户为了完成跨链的复杂任务,不得不同时操作多个钱包、网络和代币桥。链抽象和意图驱动架构已成为简化这一格局的关键范式。通过抽象掉特定链的细节,并允许用户基于_意图_(期望的结果)而非手动构建每条链的明确交易来行动,这些方法有望实现统一、无缝的跨链体验。本报告深入探讨了链抽象的核心原则、以意图为中心的执行模型设计、真实世界的实现(如 Wormhole 和 Etherspot)、技术基础(中继器、智能钱包等),以及为开发者和最终用户带来的用户体验优势。我们还总结了 EthCC 2025 的见解——链抽象和意图是当时的热门话题——并提供了一个不同协议方法的比较表。
链抽象的原则

链抽象指任何将多个区块链呈现给用户和开发者,使其看起来像一个单一统一环境的技术或框架。其动机是消除由链的异构性引起的_摩擦_。在实践中,链抽象意味着:
- 统一接口: 用户不再需要为每个区块链管理单 独的钱包和 RPC 端点,而是通过一个隐藏网络细节的接口进行交互。开发者可以构建 dApp,而无需在每条链上部署单独的合约,也无需为每个网络编写自定义的桥接逻辑。
- 无需手动桥接: 在链之间移动资产或数据在幕后进行。用户无需手动执行锁定/铸造的桥接交易或兑换桥接代币;抽象层会自动处理。例如,用户可以在一个协议上提供流动性,而无需关心流动性在哪条链上,系统会自动路由资金。
- Gas 费抽象: 用户不再需要持有每条链的原生代币来支付该链上的 Gas 费。抽象层可以赞助 Gas 费或允许用用户选择的资产支付 Gas。这降低了入门门槛,因为用户不必分别获取 ETH、MATIC、SOL 等。
- 网络无关逻辑: 应用逻辑变得_链无关_。智能合约或链下服务协同工作,在任何必要的链上执行用户操作,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网络或签署多个交易。本质上,用户的体验就像一个“元链”或一个_区块链无关_的应用层。
核心思想是让用户专注于他们想要实现_什么_,而不是在_哪条链_上或_如何_实现。一个熟悉的类比是 Web 应用程序抽象掉服务器位置——正如用户不需要知道他们的请求触及哪个服务器或数据库一样,Web3 用户也不应该需要知道哪个链或桥被用于某个操作。通过统一层路由交易,链抽象减少了当今多链生态系统的碎片化。
动机: 推动链抽象源于当前跨链工作流程中的痛点。为每条链管理单独的钱包并执行多步骤的跨链操作(在链 A 上交换,桥接到链 B,再在链 B 上交换等)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碎片化的流动性和不兼容的钱包也限制了 dApp 在各生态系统中的增长。链抽象通过_紧密连接_生态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是,它将以太坊及其众多的 L2 和侧链视为一个统一用户体验的一部分。EthCC 2025 强调,这对于主流采用至关重要——演讲者认为,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 Web3 未来_“必须抽象掉区块链”_,使多链世界感觉像单一网络一样简单。
意图驱动架构:从交易到意图
传统的区块链交互是以交易为中心的:用户明确构建并签署一个交易,在选定的链上执行特定操作(调用合约函数、转移代币等)。在多链环境中,完成一个复杂目标可能需要在不同网络上进行许多此类交易,每个交易都由用户按正确顺序手动发起。意图驱动架构颠覆了这种模式。用户不再微观管理交易,而是声明一个意图——一个高层次的目标或期望的结果——然后让一个自动化系统找出完成它所需的交易。
在意图驱动的设计下,用户可能会说:“将 Base 上的 100 USDC 兑换成 Arbitrum 上的 100 USDT”。这个意图概括了_做什么_(在一个目标链上将一种资产兑换成另一种),而没有规定_如何做_。一个专门的代理(通常称为求解器 (solver))随后接手完成这项工作。求解器将决定_如何_最好地跨链执行兑换——例如,它可能会使用一个快速桥将 USDC 从 Base 桥接到 Arbitrum,然后执行兑换成 USDT 的操作,或者使用一个直接的跨链兑换协议——无论哪种方式能产生最佳结果。用户签署一个授权,求解器在后端处理复杂的序列,包括寻找最优路径、在每条链上提交必要的交易,甚至预付任何所需的 Gas 费或承担临时风险。
意图如何赋能灵活执行: 通过给予系统决定_如何满足请求_的自由,意图驱动设计使得执行层比固定的用户交易更加智能和灵活。一些优势包括:
- 最优路由: 求解器可以针对成本、速度或可靠性进行优化。例如,多个求解器可能会竞争满足用户的意图,链上拍卖可以选择提供最优价格(例如最佳汇率或最低费用)的那个。这种竞争为用户降低了成本。Wormhole 的 Mayan Swift 协议就是一个例子,它在 Solana 上为每个意图嵌入了一个链上英式拍卖,将竞争从“先到先得”的竞赛转变为基于价格的竞标,以获得更好的用户结果。能够为用户最有利地执行兑换的求解器赢得竞标并执行计划,确保用户获得最大价值。当用户在常规交易中预先指定单一路径时,这种动态价格发现是不可能的。
- 弹性和灵活性: 如果某个桥或 DEX 当下不可用或不是最优选择,求解器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径。_意图_保持不变,但执行层可以适应网络条件。因此,意图允许可编程的执行策略——例如,拆分订单或通过另一条路径重试——所有这些对最终用户都是不可见的,他们只关心他们的目标是否实现。
- 原子化多链操作: 意图可以包含传统上需要在不同链上进行多次交易的操作。执行框架力求使整个序列感觉上是原子化的,或者至少是故障管理的。例如,求解器可能只有在所有子交易(桥接、兑换等)都确认后才认为意图已完成,如果任何环节失败,则回滚或补偿。这确保了用户的高层操作要么完全完成,要么根本不完成,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 卸载复杂性: 意图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角色。用户不需要了解使用哪个桥或交 易所,如何分配流动性,或如何安排操作——所有这些都卸载给了基础设施。正如一份报告所说,“用户专注于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一个直接的好处是用户体验:与区块链应用交互变得更像使用 Web2 应用(用户只需请求一个结果,服务处理过程)。
本质上,意图驱动架构将抽象层次从低级的交易提升到高级的目标。以太坊社区对这种模式非常热衷,以太坊基金会已经推出了开放意图框架 (OIF),这是一个用于构建跨链意图系统的开放标准和参考架构。OIF 定义了标准接口(如 ERC-7683 意图格式),用于意图如何在链之间创建、通信和结算,以便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桥、中继器、拍卖机制)可以模块化地接入。这鼓励了一个由_求解器_和_结算协议_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它们可以互操作。意图的兴起源于需要让以太坊及其 rollup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感觉“像一条链”——快速且无摩擦,以至于跨 L2 或侧链的移动在几秒钟内发生,而不会给用户带来麻烦。像 ERC-7683(用于标准化意图格式和生命周期)这样的早期标准甚至得到了像 Vitalik Buterin 这样的领导者的支持,凸显了意图驱动设计背后的势头。
关键优势回顾: 总而言之,意图驱动架构带来了几个关键优势:(1)简化的用户体验——用户陈述他们想要什么,系统找出其余部分;(2)跨链流动性——跨越多个网络的操作被无缝处理,有效地将许多链视为一个;(3)开发者可扩展性——dApp 开发者可以接触到许多链上的用户和流动性,而无需为每个链重新发明轮子,因为意图层提供了标准化的跨链执行钩子。通过将_需要做什么_与_如何/在哪里做_解耦,意图充当了用户友好创新与幕后复杂互操作性之间的桥梁。
跨链抽象的技术构建模块
实现链抽象和基于意图的执行需要一个由多种技术机制协同工作的_技术栈_。关键组件包括:
-
跨链消息中继器: 任何多链系统的核心都是一个能够可靠地在区块链之间传递数据和价值的消息层。像 Wormhole、Hyperlane、Axelar、LayerZero 等协议通过中继消息(通常带有证明或验证者证明)从源链到一个或多个目标链来提供此功能。这些消息可能携带诸如“执行此意图”或“在目标链上铸造此资产”之类的命令。一个强大的中继网络对于统一的交易路由至关重要——它充当链之间的“邮政服务”。例如,Wormhole 的 19 个 Guardian 节点网络观察连接链上的事件,并签署一个 VAA(可验证行为批准),该 VAA 可以提交到任何其他链以证明事件的发生。这将行为与任何单一链解耦,实现了链无关的行为。现代中继器专注于链无关(支持多种链类型)和去中心化以确保安全。例如,Wormhole 不仅支持基于 EVM 的链,还支持 Solana、Cosmos 链等,使其成为跨链通信的多功能选择。消息层通常还处理跨链交易的排序、重试和最终性保证。
-
智能合约钱包(账户抽象): 账户抽象(例如以太坊的 ERC-4337)用智能合约账户取代了外部拥有账户,这些账户可以用自定义验证逻辑和多步交易功能进行编程。这是链抽象的基础,因为一个智能钱包可 以作为用户在所有链上控制资产的单一_元账户_。像 Etherspot 这样的项目使用智能合约钱包来实现跨链的交易批处理和会话密钥等功能。用户的意图可能被打包成一个单一的用户操作(在 4337 术语中),然后钱包合约将其扩展为不同网络上的多个子交易。智能钱包还可以集成 paymaster(赞助商)来代表用户支付 Gas 费,实现真正的 Gas 抽象(用户可能用稳定币支付或根本不支付)。像会话密钥(具有有限权限的临时密钥)这样的安全机制允许用户批准涉及多个操作的意图而无需多次提示,同时限制了风险。简而言之,账户抽象提供了可编程的执行容器,可以解释一个高层次的意图,并(通常通过中继器)将其编排为一系列交易。
-
意图编排与求解器: 在消息和钱包层之上是意图求解器网络——负责找出_如何实现意图_的大脑。在某些架构中,这种逻辑是链上的(例如,一个链上拍卖合约,将意图订单与求解器匹配,如 Wormhole 在 Solana 上为 Mayan Swift 设定的拍卖)。在其他架构中,它是监控意图内存池或订单簿的链下代理(例如,开放意图框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 TypeScript 求解器,它监听新的意图事件,然后提交交易来完成它们)。求解器通常必须处理:寻找流动性路径(跨 DEX、桥)、价格发现(确保用户获得公平的汇率),有时还覆盖临时成本(如发布抵押品或承担_最终性风险_——在跨链转移完全最终确定之前向用户交付资金,从而以求解器承担一定风险为代价加快用户体验)。一个设计良好的意图驱动系统通常涉及求解器之间的竞争,以确保用户的意图得到最优执行。求解器可能会受到经 济激励(例如,他们通过完成意图赚取费用或套利利润)。像求解器拍卖或批处理这样的机制可以用来最大化效率。例如,如果多个用户有相似的意图,求解器可能会将它们批处理以最小化每个用户的桥接费用。
-
统一流动性与代币抽象: 跨链移动资产带来了碎片化流动性和包装代币的经典问题。链抽象层通常也抽象代币本身——旨在给用户一种单一资产可以在多条链上使用的体验。一种方法是全链代币(一个代币可以在多个链上原生存在,总供应量统一,而不是许多不兼容的包装版本)。Wormhole 推出了原生代币转移 (NTT),作为传统锁定-铸造桥的演进:NTT 框架不是无限的“桥接”IOU 代币,而是将跨链部署的代币视为一个具有共享铸造/销毁控制的资产。实际上,在 NTT 下桥接资产意味着在源链上_销毁_并在目标链上_铸造_,维持一个单一的流通供应量。这种流动性统一至关重要,这样链抽象才能“传送”资产而不会让用户对多种代币表示感到困惑。其他项目使用流动性网络或池(例如 Connext 或 Axelar),其中流动性提供者在每条链上提供资本以交换资产,因此用户可以有效地一步将一种资产换成其在另一条链上的等价物。Securitize SCOPE 基金的例子很有说明性:一个机构基金代币被制成多链,这样投资者可以在以太坊或 Optimism 上认购或赎回,而在幕后,Wormhole 的协议移动代币,甚至将其转换为生息形式,为用户消除了手动桥接或多个钱包的需求。
-
可编程执行层: 最后,某些链上创新赋能了更复杂的跨链工作流程。原子化多调用支持和交易调度有助于协调多步意图。例如,Sui 区块链的可编程交易块 (PTB) 允许将多个操作(如交换、转移、调用)捆绑到一个原子交易中。这可以通过确保所有步骤要么全部发生要么全不发生,并且只需一个用户签名,来简化 Sui 上的跨链意图实现。在以太坊中,像 EIP-7702(EOA 的智能合约代码)这样的提案扩展了用户账户的功能,以支持诸如赞助 Gas 和多步逻辑,甚至在基础层也是如此。此外,可以采用专门的执行环境或跨链路由器——例如,一些系统将所有意图路由通过一个特定的 L2 或中心,该中心协调跨链操作(用户可能只与该中心交互)。例子包括像 Push Protocol 的 L1 (Push Chain) 这样的项目,它被设计为一个专门的_结算层_,用于链无关操作,具有通用智能合约和亚秒级最终性,以加速跨链交互。虽然并非普遍采用,但这些方法说明了用于实现链抽象的技术范围:从纯粹的链下编排到部署专为跨链意图执行而构建的新链上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链抽象是通过分层这些组件实现的:一个路由层(跨链消息中继器)、一个账户层(可以在任何链上发起操作的智能钱包)和一个执行层(执行意图的求解器、流动性和合约)。每个部分都是必要的,以确保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跨多个区块链与 dApp 交互就像使用单链应用一样顺畅。
案例研究 1:Wormhole – 基于意图的链无关路由
Wormhole 是一个领先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它已从一个代币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基于意图功能的综合消息传递网络。其链抽象方法是提供一个_统一的消息路由层_,连接 20 多个链(包括 EVM 链和非 EVM 链如 Solana),并在此之上构建_链无关的应用协议_。Wormhole 架构的关键要素包括:
-
通用消息层: Wormhole 的核心是一个通用的发布/订阅桥。验证者(Guardians)观察每个连接链上的事件,并签署一个VAA(可验证行为),该 VAA 可以在任何其他链上提交,以重现事件或调用目标合约。这种通用设计意味着开发者可以跨链发送任意指令或数据,而不仅仅是代币转移。Wormhole 确保消息被一致地传递和验证,抽象掉了源头是以太坊、Solana 还是其他链。
-
链无关的代币转移: Wormhole 最初的代币桥(Portal)使用锁定-铸造方法。最近,Wormhole 推出了原生代币转移 (NTT),这是一个改进的多链代币框架。通过 NTT,资产可以在每个链上_原生发行_(避免了碎片化的包装代币),而 Wormhole 则处理跨链的销毁和铸造记账,以保持供应同步。对用户来说,这感觉就像代币在链之间“传送”——他们在一个链上存款,在另一个链上提取相同的资产,Wormhole 管理着铸造/销毁的记账。这是一种代币抽象形式,隐藏了不同代币标准和地址在每个链上的复杂性。
-
基于意图的 xApp 协议: 认识到桥接代币只是跨链用户体验的一部分,Wormhole 开发了更高级别的协议来满足用户的_意图_,如带有 Gas 费管理的交换或转移。在 2023-2024 年,Wormhole 与跨链 DEX 聚合器 Mayan 合作,推出了两个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在 Wormhole 生态系统中通常称为 xApp(跨链应用):Mayan Swift 和 Mayan MCTP(多链转移协议)。
-
Mayan Swift 被描述为一个_“灵活的跨链意图协议”,它基本上允许用户请求从链 A 到链 B 的代币交换。用户在源链上签署一个单一交易,锁定他们的资金并指定他们期望的结果(例如,“我希望在时间 T 之前在目标链上获得至少 X 数量的代币 Y”)。这个意图(订单)然后被求解器接收。独特的是,Wormhole Swift 使用在 Solana 上的链上拍卖来进行意图的_竞争性价格发现。求解器监控一个特殊的 Solana 合约;当一个新的意图订单被创建时,他们通过承诺他们能交付多少输出代币来出价。在一个短暂的拍卖期(例如 3 秒)内,出价竞争推高价格。出价最高者(为用户提供最优惠汇率的人)获胜,并被授予完成交换的权利。然后 Wormhole 向目标链传递一条消息,授权该求解器向用户交付代币,并另一条消息返回以将用户的锁定资金释放给求解器作为支付。这种设计确保了用户的意图以尽可能最优的价格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完成,而用户只需与他们的源链交互。它还将跨链交换分解为两个步骤(锁定资金,然后在目标链上完成)以最小化风险。这里的意图驱动设计展示了抽象如何实现_智能执行_:系统自动找到最优路径和价格,而不是用户选择特定的桥或 DEX。
-
Mayan MCTP 专注于带有 Gas 和费用管理的跨链资产转移。它利用 Circle 的 CCTP (跨链传输协议)——允许原生 USDC 在一个链上销毁并在另一个链上铸造——作为价值转移的基础,并使用 Wormhole 消息进行协调。在 MCTP 转移中,用户的意图可能很简单:“将我的 USDC 从链 A 移动到链 B(并可选择在 B 上交换为另一种代币)”。源链合约接受代币和期望的目标,然后通过 CCTP 发起销毁,并同时发布一个 Wormhole 消息,携带元数据,如用户的目标地址、目标链上期望的代币,甚至一个gas 空投(一部分桥接资金转换为目标链上的原生 Gas)。在目标链上,一旦 Circle 铸造了 USDC,Wormhole 中继器确保意图元数据被传递和验证。然后协议可以自动地,例如,将一部分 USDC 交换为原生代币以支付 Gas,并将剩余部分交付给用户的钱包(或指定的合约)。这提供了一个_一步到位、包含 Gas 的桥接_:用户不必在新链上获取 Gas 或为 Gas 进行单独的交换。这一切都编码在意图中,并由网络处理。因此,MCTP 展示了链抽象如何在一个流程中处理_费用抽象_和可靠的转移。Wormhole 的作用是安全地传输意图和资金已移动的证明(通过 CCTP),以便用户的请求得到端到端的满足。
Wormhole 的意图驱动交换架构(Mayan Swift)示意图。 在此设计中,用户在源链上锁定资产并定义一个结果(意图)。求解器在链上拍卖中竞标完成该意图的权利。获胜的求解器使用 Wormhole 消息协调解锁资金并在目标链上交付结果,同时确保用户获得其交换的最佳价格。
- 统一的用户体验和一键式流程: 基于 Wormhole 的应用越来越多地提供_一键式跨链操作_。例如,Wormhole Connect 是一个前端 SDK,dApp 和钱包可以集成它,让用户一键桥接资产——幕后它调用 Wormhole 代币桥接和(可选的)在目标链上存入 Gas 的中继器。在 Securitize SCOPE 基金的用例中,Optimism 上的投资者可以购买最初存在于以太坊上的基金代币,而无需手动桥接任何东西;Wormhole 的流动性层自动跨链移动代币,甚至将其转换为生息形式 ,因此用户只看到一个统一的投资产品。这些例子凸显了链抽象的精神:用户执行一个高层次的操作(投资于基金,将 X 交换为 Y),平台则在后台静默处理跨链机制。Wormhole 的标准消息中继和自动 Gas 交付(通过 Wormhole 的自动中继器或在某些流程中集成的 Axelar 的 Gas 服务等服务)意味着用户通常只需在其源链上签署一个交易,并在目标链上收到结果,无需进一步干预。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Wormhole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来跨链调用合约,因此构建跨链逻辑更简单。
总而言之,Wormhole 的链抽象方法是提供基础设施(去中心化的中继器 + 每个链上的标准化合约),其他人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链无关的体验。通过支持各种各样的链并提供更高级别的协议(如意图拍卖和 Gas 管理的转移),Wormhole 使应用程序能够将区块链生态系统视为一个连接的整体。用户受益于不再需要担心他们在哪个链上或如何桥接——无论是移动流动性还是进行多链交换,Wormhole 的意图驱动 xApp 都旨在使其像单链交互一样简单。Wormhole 的联合创始人 Robinson Burkey 指出,这种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_“机构级别的成熟度”_,甚至允许受监管的资产发行人跨网络无缝操作,并为他们的用户抽象掉特定链的限制。
案例研究 2:Etherspot – 账户抽象与意图的结合
Etherspot 从钱包和开发者工具的角度来解决跨链用户体 验问题。它提供了一个账户抽象 SDK 和一个意图协议栈,开发者可以集成这些工具,为他们的用户提供统一的多链体验。实际上,Etherspot 将智能合约钱包与链抽象逻辑相结合,使用户的单一智能账户能够在多个网络上以最小的摩擦进行操作。Etherspot 架构的关键特性包括:
-
模块化智能钱包(账户抽象): 每个 Etherspot 用户都会得到一个智能合约钱包(ERC-4337 风格),该钱包可以部署在多个链上。Etherspot 为 ERC-7579(最小化模块化智能账户接口)等标准做出了贡献,以确保这些钱包是可互操作和可升级的。钱包合约作为用户的代理,并可以通过模块进行定制。例如,一个模块可能启用统一的余额视图——钱包可以报告用户在所有链上的资金总额。另一个模块可能启用会话密钥,这样用户就可以用一次签名批准一系列操作。因为钱包存在于每个链上,它可以在需要时直接在本地发起交易(由 Etherspot 的后端 bundler 和中继器协调跨链操作)。
-
交易 Bundler 和 Paymaster: Etherspot 运行一个 bundler 服务(名为 Skandha),它从智能钱包收集用户操作,以及一个 paymaster 服务(Arka),可以赞助 Gas 费。当用户通过 Etherspot 触发一个意图时,他们实际上是向他们的钱包合约签署了一条消息。然后 Etherspot 基础设施(bundler)将其转换为相关链上的实际交易。至关重要的是,它可以捆绑多个操作——例如,一个链上的 DEX 交换和到另一个链的桥接转移——成为一个元交易,用户的钱包合约将逐步执行。Paymaster 意味着用户可能不需要支付任何 L1 Gas;相反,dApp 或第三方可以支付,或者费用可以以另一种代币收取。这 在实践中实现了Gas 抽象(一个巨大的可用性胜利)。事实上,Etherspot 强调,随着即将到来的以太坊特性如 EIP-7702,即使是外部拥有账户也可以获得类似于合约钱包的无 Gas 能力——但 Etherspot 的智能账户今天已经通过 paymaster 实现了无 Gas 意图。
-
意图 API 和求解器 (Pulse): 在账户层之上,Etherspot 提供了一个高级的意图 API,称为 Etherspot Pulse。Pulse 是 Etherspot 的链抽象引擎,开发者可以用它在他们的 dApp 中启用跨链意图。在 2024 年末的 Etherspot Pulse 演示中,他们展示了用户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 React 应用界面,一键完成从以太坊到 Base 上资产的代币交换。在幕后,Pulse 安全高效地处理了多链交易。Pulse 的关键特性包括_统一余额_(用户将所有资产视为一个投资组合,无论在哪条链上)、会话密钥安全(为某些操作提供有限权限,以避免不断批准)、基于意图的交换_和_求解器集成。换句话说,开发者只需通过 Etherspot SDK 调用一个意图,如 swap(Chain1 上的 tokenA -> Chain2 上的 tokenB for user)
,Pulse 就会找出如何做到这一点——无论是通过像 Socket 这样的流动性网络路由,还是调用一个跨链 DEX。Etherspot 已经与各种桥和 DEX 聚合器集成,以找到最优路径(鉴于 Etherspot 在以太坊意图社区的参与,它很可能也使用了一些开放意图框架的概念)。
-
教育与标准: Etherspot 一直是链抽象标准的积极倡导者。它发布了教育内容,解释了意图以及**“用户声明他们期望的结果,而求解器处理后端过程”**,强调简化的用户体验和跨链流动性。他们列举了诸如用户无需担心桥接或 Gas,以及 dApp 通过轻松访问多个链获得可扩展性等好处 。Etherspot 也在积极与生态系统项目合作:例如,它引用了以太坊基金会的开放意图框架,并探索集成新的跨链消息标准(ERC-7786、7787 等)的出现。通过与通用标准保持一致,Etherspot 确保其意图格式或钱包接口可以与开发者选择的其他解决方案(如 Hyperlane、Connext、Axelar 等)协同工作。
-
用例与开发者体验: 对于开发者来说,使用 Etherspot 意味着他们可以添加跨链功能而无需重新发明轮子。一个 DeFi dApp 可以让用户在他们拥有资产的任何链上存入资金,Etherspot 将抽象掉链的差异。一个游戏应用可以让用户签署一个交易,在 L2 上领取一个 NFT,并在需要交易时自动将其桥接到以太坊。Etherspot 的 SDK 基本上提供了链无关的函数调用——开发者调用高级方法(如统一的 transfer()
或 swap()
),SDK 处理定位用户资金、在需要时移动它们以及跨链更新状态。这显著减少了多链支持的开发时间(该团队声称使用他们的链抽象平台可将开发时间减少高达 90%)。另一个方面是 Etherspot 为 AA 流程构建的 RPC Playground 和调试工具,这使得测试可能涉及多个网络的复杂用户操作变得更加容易。所有这些都旨在使_链抽象的集成像在 Web2 中集成支付 API 一样直接_。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一个由 Etherspot 驱动的应用可以提供更顺畅的入门和日常体验。新用户可以用社交登录或电子邮件登录(如果 dApp 使用 Etherspot 的社交账户模块),并自动获得一个智能账户——无需为每个链管理助记词。他们可以从任何链接收代币到他们的一个地址(智能钱包的地址在所有支持的链上都是相同的),并在一个列表中看到它们。如果他们想在一个他们没有资产或 Gas 的链上执行一个操作(交换、借贷等),意图协议将自动路由他们的资金和操作来实现它。例如,一个在 Polygon 上持有 USDC 的用户想要参与一个以太坊 DeFi 池,他可以简单地点击“投资于池”——应用(通过 Etherspot)将把 USDC 交换为所需资产,将其桥接到以太坊,存入池合约,甚至通过收取一小部分 USDC 来处理 Gas 费,所有这些都在一个流程中完成。用户永远不会遇到_“请切换到 X 网络”或“你需要 ETH 作为 Gas”_的错误——这些都在幕后处理。这种一键式体验正是链抽象所追求的。
Etherspot 的首席执行官 Michael Messele 在 EthCC 2025 上谈到了_“高级链抽象”_,并强调使 Web3 真正实现区块链无关可以增强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从而赋能用户和开发者。Etherspot 自己的贡献,如 Pulse 的单意图跨链交换演示,表明技术已经能够极大地简化跨链交互。正如 Etherspot 所定位的,意图是多链生态系统的创新可能性与最终用户期望的_可用性_之间的桥梁。有了像他们这样的解决方案,dApp 可以提供“无摩擦”的体验,其中链的差异消失在背景中,加速了 Web3 的主流采用。
用户与开发者体验的提升
链抽象和意图驱动架构最终都是为了在多链世界中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UX) 和开发者体验 (DX)。一些显著的改进包括:
-
无缝入门: 新用户可以轻松入门,无需担心他们在哪个区块链上。例如,用户可以获得一个在任何地方都可用的单一智能账户,可能通过 社交登录创建。他们可以从任何链接收任何代币或 NFT 到这个账户,而不会感到困惑。新手不再需要学习如何在 MetaMask 中切换网络或保护多个助记词。这大大降低了入门门槛,因为使用 dApp 的感觉更接近于注册一个 Web2 应用。实现账户抽象的项目通常允许基于电子邮件或 OAuth 的钱包创建,由此产生的智能账户是链无关的。
-
一键式跨链操作: 也许最明显的用户体验提升是将过去需要多步骤、多应用的工作流程浓缩为一两次点击。例如,一个跨链代币交换以前可能需要:在链 1 上将代币 A 交换为可桥接资产,去桥接 UI 将其发送到链 2,然后在链 2 上交换为代币 B——并且要在两个链上管理 Gas 费。有了意图驱动系统,用户只需请求“将链 1 上的 A 交换为链 2 上的 B”并确认一次。所有中间步骤(包括在需要时在链 2 上获取 Gas)都是自动化的。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用户出错的机会(使用错误的桥、发送到错误的地址等)。这类似于通过一个旅游网站预订多段航班的便利性,而不是手动单独购买每一段。
-
无原生 Gas 焦虑: 用户不再需要为了支付交易而不断地交换少量 ETH、MATIC、AVAX 等。Gas 费抽象意味着要么 dApp 支付 Gas(并可能在交易的代币中收取费用或通过订阅模式),要么系统自动转换用户的一点资产来支付费用。这具有巨大的心理影响——它消除了一类令人困惑的提示(不再有“Gas 不足”的错误),让用户专注于他们关心的操作。几次 EthCC 2025 的演讲都将 Gas 抽象列为优先事项,例如,以太坊的 EIP-7702 未来甚至将允许 EOA 账户获得赞助 Gas。在今天的实践中,许多意图协议会在目标链上为用户空投少量输出资产作为 Gas,或利用连接到用户操作的 paymaster。结果是:一个用户可以,比如说,将 USDC 从 Arbitrum 移动到 Polygon,而无需在任何一方接触 ETH,并且他们的 Polygon 钱包在到达后仍然能够立即进行交易。
-
统一资产管理: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拥有一个跨链的_统一资产和活动视图_是一个重大的生活质量改善。链抽象可以呈现一个合并的投资组合——所以你在主网上的 1 ETH 和在 Optimism 上的价值 2 ETH 的桥接 stETH 可能都只显示为“ETH 余额”。如果你在五个不同的链上有美元稳定币,一个链无关的钱包可以显示你的总美元价值,并允许你从中消费而无需手动桥接。这感觉更像一个传统的银行应用,显示一个单一的余额(即使资金在幕后分散在多个账户中)。用户可以设置偏好,如“默认使用最便宜的网络”或“最大化收益”,系统可能会自动将交易分配到适当的链。同时,他们所有的交易历史都可以在一个时间线上看到,无论在哪条链上。这种一致性对于更广泛的采用很重要——它将区块链的复杂性隐藏在熟悉的比喻之下。
-
提升开发者生产力: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链抽象平台意味着_不再需要为每个集成编写特定于链的代码_。开发者可以集成一个抽象了这些的意图协议 API,而不是集成五个不同的桥和六个交易所来确保资产和网络的覆盖。这不仅节省了开发工作,还减少了维护——随着新链或桥的出现,抽象层的维护者处理集成,而 dApp 只需从中受益。Etherspot 的每周摘要强调,像 Okto 的链抽象平台这样的解决方案声称通过提供对主要链和流动性优化等功能的开箱即用支持,将多链 dApp 的开发时间减少了高达 90%。本质上,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例如,一个借贷产品、一个游戏),而不是跨链转移或 Gas 管理的复杂性。这为更多的 Web2 开发者进入 Web3 打开了大门,因为他们可以使用更高级别的 SDK,而不需要对每个链都有深入的区块链专业知识。
-
新的可组合体验: 有了意图和链抽象,开发者可以创造出以前因过于复杂而无法尝试的体验。例如,跨链收益农场策略可以自动化:用户可以点击“最大化我的资产收益”,一个意图协议可以将资产在链之间移动到最佳的收益农场,甚至在利率变化时持续这样做。游戏可以拥有跨越多个链的资产和任务,而无需玩家手动桥接物品——游戏的后端(使用意图框架)处理物品传送或状态同步。甚至治理也可以受益:一个 DAO 可以允许用户投票一次,并通过跨链消息将该投票应用于所有相关链的治理合约。总体效果是可组合性:就像单链上的 DeFi 允许协议的乐高式组合一样,跨链意图层允许不同链上的协议进行组合。一个用户意图可能会触发跨链多个 dApp 的操作(例如,在一个链上解包一个 NFT 并在另一个链的市场上出售它),这创造了比孤立的单链操作更丰富的工作流程。
-
安全网与可靠性: 一个经常被低估的用户体验方面是错误处理。在早期的跨链交互中,如果出现问题(资金卡在桥里,发送资金后交易失败等),用户面临着跨多个平台进行故障排除的噩梦。意图框架可以内置_重试逻辑、保险或用户保护机制_。例如,一个求解器可能会承担最终性风险——立即(在几秒钟内)将用户的资金交付到目的地,并自己等待较慢的源链最终性。这意味着用户不会被卡住等待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确认。如果一个意图部分失败,系统可以自动回滚或退款。因为整个流程是用已知的步骤编排的,所以有更多的空 间来_在出现问题时让用户得到补偿_。一些协议正在探索将托管和保险作为意图执行的一部分,用于跨链操作,如果用户手动跳过这些环节,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将独自承担风险。简而言之,抽象不仅可以使整体体验更顺畅,而且对普通用户来说也更安全、更值得信赖。
所有这些改进都指向一个趋势: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并将_区块链的底层设施_抽象到后台。如果做得好,用户甚至可能不会意识到他们在使用哪些链——他们只是访问功能和服务。另一方面,开发者可以从一个代码库构建能够利用多个网络流动性和用户基础的应用。这是复杂性从边缘(用户应用)向中间(基础设施协议)的转移,这是技术成熟过程中的自然进展。EthCC 2025 的基调呼应了这种情绪,_“无缝、可组合的基础设施”_被认为是 以太坊社区的首要目标。
EthCC 2025 洞见
EthCC 2025 会议(于 2025 年 7 月在戛纳举行)强调了链抽象和基于意图的设计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一个专门的会议板块专注于统一跨网络的用户体验。该活动的关键要点包括:
-
社区在抽象化上的一致性: 行业领袖的多次演讲都传达了相同的信息——简化多链体验对于下一波 Web3 的采用至关重要。Michael Messele (Etherspot) 谈到了_“迈向一个区块链无关的未来”,Alex Bash (Zerion 钱包) 讨论了“通过抽象和意图统一以太坊的用户体验”,其他人则介绍了像 ERC-7811 这样的具体标准,用于稳定币的链抽象。一个演讲的标题本身就概括了社区的情绪:“没有链 抽象就没有 Web3 的未来”_。换句话说,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解决跨链可用性问题,Web3 将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这代表了与前几年相比的转变,当时扩展 L1 或 L2 是主要焦点——现在许多 L2 已经上线,为用户连接它们是新的前沿。
-
以太坊作为中心的角色: EthCC 的小组讨论强调,以太坊不仅将自己定位为众多链中的一个,而且是_多链生态系统的基础_。以太坊的安全性及其在主网上的 4337 账户抽象可以作为各种 L2 和侧链活动的基础。以太坊(以及以太坊社区)不是与其 rollup 竞争,而是在投资于使整个链网络感觉统一的协议。以太坊基金会对开放意图框架等项目的支持就是例证,该框架跨越了许多链和 rollup。EthCC 的氛围是,以太坊的成熟体现在拥抱一个**“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其中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无论在哪条链上)至关重要。
-
稳定币和现实世界资产作为催化剂: 一个有趣的主题是链抽象与**稳定币和 RWA(现实世界资产)**的交集。稳定币被反复提及为 DeFi 中的“基础力量”,几次演讲(例如关于 ERC-7811 稳定币链抽象)都着眼于使稳定币的使用链无关。其思想是,普通用户不应该关心他们的 USDC 或 DAI 存在于哪个链上——它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并且可以在任何地方无缝使用。我们在 Securitize 的基金使用 Wormhole 实现多链时看到了这一点,有效地将一个机构产品抽象到多个链上。EthCC 的讨论表明,为稳定币和 RWA 解决跨链用户体验是迈向更广泛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的一大步,因为这些资产需要流畅的用户体验才能被机构和主流用户采用。
-
开发者的兴奋与工具: 研讨会和周边活动(如多链日)向开发者介绍了可用的新工具。黑客松项目 和演示展示了如何使用意图 API 和链抽象 SDK(来自不同团队)在几天内快速开发出跨链 dApp。人们明显感到兴奋,Web3 用户体验的“圣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多个网络——已经触手可及。开放意图框架团队举办了一个初学者研讨会,解释了如何构建一个支持意图的应用,很可能使用了他们的参考求解器和合约。过去在桥接和多链部署方面遇到困难的开发者对这些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这从问答环节中可以看出来(根据会议期间社交媒体的非正式报道)。
-
公告与合作: EthCC 2025 也成为宣布该领域项目之间合作的舞台。例如,暗示了钱包提供商和意图协议之间,或桥接项目和账户抽象项目之间的合作。一个具体的公告是 Wormhole 与 Stacks 生态系统的集成(将比特币流动性带入跨链流),这虽然不直接是针对以太坊的链抽象,但体现了传统上独立的加密生态系统之间_不断扩大的连接性_。像 Zerion(钱包)、Safe(智能账户)、Connext、Socket、Axelar 等项目的出现,都在讨论互操作性,这表明拼图的许多部分正在汇集在一起。
总的来说,EthCC 2025 描绘了一幅社区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跨链创新凝聚的画面。_“可组合的基础设施”_这个词被用来描述目标:所有这些 L1、L2 和协议应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结构,应用程序可以在其上构建,而无需临时拼凑。会议明确表示,链抽象和意图不仅仅是流行语,而是吸引着顶尖人才和投资的活跃开发领域。以太坊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通过资金、制定标准和提供强大的基础层——在活动中得到了重申。
链抽象与意图方法的比较
下表比较了几种解决跨链用户/开发者体验的著名协议和框架,突出了它们的方法和关键特性:
项目 / 协议 | 链抽象方法 | 意图驱动机制 | 关键特性与成果 |
---|
Wormhole (互操作协议) | 链无关的消息传递层,通过 Guardian 验证者网络连接超过 25 个链(EVM 和非 EVM)。通过_原生代币转移 (NTT)_ 标准(跨链统一供应)和通用的跨链合约调用来抽象代币转移。 | 通过 xApp 实现意图: 在消息传递之上提供更高级别的协议(例如,用于跨链交换的 Mayan Swift,用于带 Gas 转移的 Mayan MCTP)。意图被编码为源链上的订单;由链下或链上代理(Solana 上的拍卖)解决,Wormhole 在链之间中继证明。 | • 通用互操作性: 一次集成即可访问多个链。 • 最优价格执行: 求解器在拍卖中竞争以最大化用户输出(降低成本)。 • Gas 和费用抽象: 中继器处理在目标链上交付资金和 Gas,实现一键式用户流程。 • 异构支持: 跨越非常不同的链环境(以太坊、Solana、Cosmos 等),使其对开发者来说非常通用。 |
Etherspot (AA + ChA SDK) | 账户抽象平台,在多个链上提供智能合约钱包和统一的 SDK。通过提供单一 API 与用户在所有网络上的账户和余额进行交互来抽象链。开发者集成其 SDK 以获得开箱即用的多链功能。 | 意图协议 (“Pulse”): 通过高级 API 收集用户陈述的目标(例如,跨链交换 X 到 Y)。后端使用 用户的智能钱包执行必要步骤:捆绑交易、选择桥/交换(使用集成的求解器逻辑或外部聚合器),并通过 paymaster 赞助 Gas。 | • 智能钱包统一: 一个用户账户控制所有链上的资产,实现聚合余额和一键式多链操作等功能。 • 开发者友好: 预构建的模块(4337 bundler、paymaster)和 React TransactionKit,显著缩短了多链 dApp 的开发时间。 • 无 Gas 和社交登录: 支持 Gas 赞助和替代登录(改善主流用户的用户体验)。 • 单意图交换演示: 在一个用户操作中展示了跨链交换,说明了用户如何专注于“做什么”,让 Etherspot 处理“怎么做”。 |
开放意图框架 (以太坊基金会及合作者) | 开放标准 (ERC-7683) 和参考架构,用于构建基于意图的跨链应用。提供一组基础合约(例如,每个链上的 Base7683 意图注册表),可以插入任何桥接/消息传递层。旨在通过标准化意图的表达和解决方式来抽象链,独立于任何单一提供商。 | 可插拔的求解器和结算: OIF 不强制使用一个求解器网络;它允许多种结算机制(Hyperlane、LayerZero、Connext 的 xcall 等)互换使用。意图被提交到一个求解器监控的合约;提供了一个_参考求解器_实现(TypeScript 机器人),开发者可以运行或修改。Across Protocol 在主网上的实时意图合约是 ERC-7683 的一个实现。 | • 生态系统协作: 由数十个团队构建,旨在成为公共产品,鼓励共享基础设施(求解器可以服务于任何项目的意图)。 • 模块化: 开发者可以选择信任模型——例如,使用乐观验证、特定的桥或多签——而无需更改意图格式。 • 标准化: 有了通用接口,钱包和 UI(如 Superbridge)可以支持任何基于 OIF 的协议的意图,减少了集成工作。 • 社区支持: Vitalik 和其他人支持这项工作,早期采用者(Eco、Uniswap 的 Compact 等)正在其上构建。 |
Axelar + Squid (跨链网络和 SDK) | 基于 Cosmos 的互操作性网络 (Axelar),拥有一个去中心化的验证者集,在链之间传递消息和代币。通过提供统一的_跨链 API_ (Squid SDK) 来抽象链跳跃,开发者使用该 API 通过 Axelar 的网络在 EVM 链、Cosmos 链等之间发起转移或合约调用。Squid 专注于通过一个接口提供简单的跨链_流动性_(交换)。 | “一步式”跨链操作: Squid 解释诸如“将链 X 上的 TokenA 交换为链 Y 上的 TokenB”之类的意图,并自动将其分解为链上步骤:在链 X 上进行交换(使用 DEX 聚合器),通过 Axelar 的桥进行转移,以及在链 Y 上进行交换。Axelar 的通用消息传递可以跨链传递任何任意的意图数据。Axelar 还提供Gas 服务——开发者可以让用户用源代币支付 Gas,它确保目标交易得到支付,为用户实现 Gas 抽象。 | • 开发者简易性: 一个 SDK 调用处理多链交换;无需手动集成 DEX + 桥 + DEX 逻辑。 • 快速最终性: Axelar 通过其自身的共识(秒级)确保最终性,因此跨链操作完成迅速(通常比乐观桥更快)。 • 可与 dApp 组合: 许多 dApp(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收益聚合器)集成 Squid 以提供跨链功能,有效地外包了复杂性。 • 安全模型: 依赖于 Axelar 的权益证明安全性;用户信任 Axelar 验证者安全地桥接资产(与乐观或轻客户端桥的模型不同)。 |
Connext (xCall & Amarok) | 流动性网络桥,使用乐观保证模型(观察者挑战欺诈)来确保安全。通过提供 xcall 接口来抽象链——开发者将跨链函数调用视为普通函数调用,Connext 通过提供流动性并在目标链上执行调用的路由器来路由调用。目标是使在另一条链上调用合约像调用本地合约一样简单。 | 函数调用意图: Connext 的 xcall 接受诸如“在链 B 的合约 C 上用数据 X 调用函数 F 并返回结果”之类的意图——实际上是一个跨链 RPC。在幕后,流动性提供者在链 A 上锁定保证金,并在链 B 上铸造代表性资产(或使用原生资产,如果可用)以执行任何价值转移。意图(包括任何返回处理)在可配置的延迟后完成(以允许欺诈挑战)。没有求解器竞争;相反,任何可用的路由器都可以执行,但 Connext 通过使用路由器网络来确保最便宜的路径。 | • 信任最小化: 没有外部验证者集——安全性来自链上验证加上有保证金的路由器。用户不将托管权交给多签。 • 原生执行: 可以在目标链上触发任意逻辑(比专注于交换的意图更通用)。这适合跨链 dApp 的可组合性(例如,在远程协议中发起一个操作)。 • 路由器流动性模型: 为转移提供即时流动性(像传统的桥一样),无需等待最终性,因为路由器预付流动性并稍后进行核对。 • 在钱包/桥中的集成: 由于其简单性和安全状况,通常被钱包在幕后用于简单的桥接。更多地面向希望进行自定义跨链调用的协议开发者,而不是最终用户体验平台。 |
(表格图例:AA = 账户抽象, ChA = 链抽象, AMB = 任意消息桥)
上述每种方法都从略有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跨链用户体验的挑战——一些专 注于用户的钱包/账户,一些专注于网络消息传递,还有一些专注于开发者 API 层——但它们都共享一个目标:使区块链交互变得链无关和意图驱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解决方案并非相互排斥;事实上,它们常常互为补充。例如,一个应用可以使用 Etherspot 的智能钱包 + paymaster,使用开放意图标准来格式化用户的意图,然后在幕后使用 Axelar 或 Connext 作为执行层来实际桥接和执行操作。新兴的趋势是_链抽象工具本身之间的可组合性_,最终构建一个用户可以自由导航的区块链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正在经历一个范式转变,从孤立的网络和手动操作转向统一的、意图驱动的体验。链抽象和意图驱动架构是这一转变的核心。通过抽象掉多链的复杂性,它们实现了一个_以用户为中心的 Web3_,人们在其中与去中心化应用交互,而无需了解他们正在使用哪个链、如何桥接资产或如何在每个网络上获取 Gas。基础设施——中继器、智能账户、求解器和桥——协同处理这些细节,就像互联网的底层协议路由数据包而用户不知道路由一样。
用户体验方面的好处已经显而易见:更顺畅的入门、一键式跨链交换,以及跨生态系统的真正无缝 dApp 交互。开发者也因更高级别的 SDK 和标准而获得赋能,这些标准极大地简化了为多链世界构建应用的过程。正如在 EthCC 2025 上所见,社区有强烈的共识,认为这些发展不仅是令人兴奋的增强功能,而且是 Web3 下一阶段增长的基本要求。像 Wormhole 和 Etherspot 这样的项目表明,在提供类似 Web2 的易用性的同时,保留去中心化和无需信任是可能的。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这些方法的进一步融合。诸如 ERC-7683 意图和 ERC-4337 账户抽象等标准可能会被广泛采用,确保跨平台的兼容性。更多的桥和网络将与开放意图框架集成,增加流动性和求解器满足用户意图的选项。最终,“跨链”这个词可能会消失,因为交互将不再被认为是不同链之间的——就像网络用户不考虑他们的请求到达了哪个数据中心一样。相反,用户将简单地在一个_统一的区块链生态系统_中调用服务和管理资产。
总之,链抽象和意图驱动设计正在将多链的梦想变为现实:在不带来碎片化的情况下,提供多样化区块链创新的好处。通过将设计集中在用户意图上并抽象掉其余部分,该行业正在朝着使去中心化应用像当今的中心化服务一样直观和强大迈出重要一步,为更广泛的受众实现 Web3 的承诺。基础设施仍在发展,但其轨迹是明确的——一个无缝、意图驱动的 Web3 体验即将到来,它将重新定义我们感知和与区块链互动的方式。
资料来源: 本报告中的信息来自一系列最新的资源,包括协议文档、开发者博客文章以及 EthCC 2025 的演讲。主要参考资料包括 Wormhole 关于其跨链意图协议的官方文档、Etherspot 关于账户和链抽象的技术博客系列,以及以太坊基金会的开放意图框架发布说明等,如文中所引。每个引用都以【source†lines】的格式表示,以指明支持所述声明的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