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90 篇博文 含有标签“区块链”

查看所有标签

58% 市场份额,零审计:xStocks 如何高风险地将华尔街代币化

· 阅读需 38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xStocks 在推出四个月内占据了代币化股票市场 58% 的份额,交易量超过 50 亿美元,并在瑞士监管下运营。该平台提供 60 多种美国股票和 ETF 作为区块链代币,这些代币由真实股票 1:1 支持,目标客户是加密原生投资者和被传统经纪商排除在外的新兴市场。然而,完全缺乏公开的智能合约审计对于一个处理可能数亿美元代币化资产的项目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安全漏洞。尽管 xStocks 深度集成了 DeFi 并进行了多链部署,但它面临着来自 Ondo Finance(2.6 亿美元 TVL)和 Robinhood 代币化布局等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日益激烈的竞争。该项目的可行性取决于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建立可持续的流动性,以及在传统金融巨头进入代币化领域时,保持其 DeFi 原生差异化。

基础:连接华尔街与 DeFi

Backed Finance AG 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推出了 xStocks,这是一个受瑞士监管的平台,将传统美国股票转换为区块链代币。每个 xStock 代币(特斯拉为 TSLAx,苹果为 AAPLx,标普 500 为 SPYx)都由瑞士 DLT 法案下持牌托管机构持有的实际股票 1:1 支持。该平台的核心价值主张是消除进入美国股票市场的地理障碍,同时实现 24/7 交易、最低 1 美元的碎片化所有权以及 DeFi 可组合性——允许股票作为借贷协议中的抵押品或自动化做市商中的流动性。

创始团队由三位前 DAOstack 资深人士组成:Adam Levi(博士)、Yehonatan Goldman 和 Roberto Klein。他们之前的项目在 2017-2022 年间筹集了约 3000 万美元,但由于资金耗尽而关闭,社区成员称之为“软跑路”。这一背景引发了声誉担忧,尽管该团队似乎正在通过 xStocks 采取更受监管、资产支持的方法来吸取教训。Backed Finance 在由 Gnosis 领投的 A 轮融资中筹集了 950 万美元,Exor Seeds、Cyber Fund 和 Blockchain Founders Fund 参与其中。

xStocks 解决了根本性的市场效率低下问题:全球估计有数亿人因地理限制、高昂的经纪费用和有限的交易时间而无法进入美国股票市场。传统股票交易所仅在市场开放时间内运营,T+2 结算,而 xStocks 则可实现即时区块链结算并持续可用。该项目通过“xStocks 联盟”分销模式运营,与主要交易所(Kraken、Bybit、Gate.io)合作,而不是直接控制分销,从而创建了一个无许可的基础设施层。

在推出两周内,xStocks 的链上价值从 3500 万美元增至 1 亿多美元。到 2025 年 8 月,该平台已拥有超过 24,542 名独立持有者,累计交易量超过 20 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10 月,xStocks 在 140 多个国家拥有 37,000 多名持有者,交易活动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由于监管限制,该平台明确排除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投资者。

技术架构:多链代币化基础设施

xStocks 采用多链部署策略,以 Solana 作为主要网络,利用其每秒 65,000+ 笔交易的吞吐量、亚秒级最终确定性以及低于 0.01 美元的交易成本。代币以 SPL(Solana Program Library)代币的形式发行,使用 Token-2022 标准,该标准包含转账限制和元数据指针等合规功能。该平台于 2025 年 9 月扩展到以太坊,发行 ERC-20 代币,随后集成了 BNB Chain 和 TRON,将 xStocks 定位为区块链无关的资产类别。

技术实现利用 OpenZeppelin 经过实战检验的 ERC20Upgradeable 合约作为基础,并结合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授予所有者设置铸币者、销毁者和暂停者角色的能力。该架构包括用于合约修改的可升级代理模式、用于无 Gas 交易的基于 ERC-712 签名的批准,以及用于监管合规的嵌入式白名单注册表。这种“围墙花园”模型能够在协议层面强制执行 KYC/AML,同时保持区块链透明度。

Chainlink 通过定制的“xStocks 数据流”解决方案作为官方预言机基础设施提供商,提供亚秒级价格延迟。预言机网络聚合来自受信任提供商的多源数据,通过独立节点进行验证,并提供经过加密签名的价格馈送,持续更新并与传统市场时间同步,但 24/7 可用于链上交易。Chainlink 的储备金证明功能可实现实时、无需信任的验证,确保所有已发行代币都有足够的底层股票支持,任何人都可以自主查询储备金库。跨链互操作协议(CCIP)促进了跨区块链的安全原子结算,打破了流动性孤岛。

托管模式采用持牌瑞士银行(InCore Bank、Maerki Baumann)和美国经纪交易商(Alpaca Securities),这些机构根据瑞士 DLT 法案的监督,在隔离账户中持有股票。当用户购买 xStock 代币时,平台会在传统交易所购买相应的股票,将其锁定在托管中,并在链上铸造代币。赎回过程允许销毁代币以换取底层资产的现金价值,但用户不能直接索取实际股票。

xStocks 与 Solana DeFi 生态系统深度集成:Raydium(16 亿美元流动性)作为代币互换的主要自动化做市商;Jupiter 聚合跨协议的流动性以实现最佳执行;Kamino Finance(20 亿美元+流动性)允许用户将 xStocks 作为抵押品借入稳定币或通过借贷赚取收益;Phantom 钱包(300 万+月活跃用户)提供直接的 xStocks 交易界面。这种可组合性代表了 xStocks 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主要差异化——代币化股票作为真正的 DeFi 原语而非仅仅是数字化股票发挥作用。

该平台在碎片化所有权、通过智能合约集成实现可编程股票、透明的链上所有权记录以及与传统 T+2 结算相比的即时 T+0 结算方面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用户可以将代币提取到自托管钱包,将股票用作复杂 DeFi 策略的抵押品,或在自动化做市商池中提供流动性,在某些池中赚取 10%+ 的年化收益率。

安全基础设施揭示关键审计空白

最重要的安全发现:xStocks 没有主要审计公司进行的公开智能合约审计。 对 CertiK、OpenZeppelin、Trail of Bits、Halborn、Quantstamp 和其他领先审计机构的广泛研究显示,Backed Finance 智能合约、xStocks 代币合约或相关基础设施均未发布任何审计报告。这对于一个管理可能数十亿美元代币化资产的项目来说,严重偏离了 DeFi 行业标准。官方文档中没有审计徽章,发布公告中没有提及审计,也没有公开宣布漏洞赏金计划。

几个缓解因素提供了部分安全保障。该平台使用 OpenZeppelin 合约库作为其基础——与 Aave、Compound 和 Uniswap 使用的经过实战检验的代码相同。Solana 上的底层 SPL 代币程序已在 2022-2024 年间经过广泛审计(Halborn、Zellic、Trail of Bits、NCC Group、OtterSec、Certora)。Chainlink 的预言机基础设施提供了多层安全保障,包括加密签名、可信执行环境和零知识证明。瑞士监管框架施加了传统金融监督,与持牌银行的专业托管安排增加了机构级保障。

尽管有这些因素,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智能合约验证仍带来了几个令人担忧的风险向量。代理模式允许合约升级,可能在没有时间锁延迟或透明治理的情况下进行恶意更改。管理员密钥控制铸币、销毁和暂停功能,引入了中心化风险。用于监管合规的白名单机制可能导致审查或账户冻结。在没有明显时间锁的情况下进行升级意味着团队理论上可以迅速修改合约行为。

自 2025 年 6 月推出以来,尚未报告任何安全事件、漏洞利用或黑客攻击。Chainlink 储备金证明可实现 1:1 储备的持续验证,提供了许多中心化系统中无法实现的透明度。然而,结构性风险依然存在:托管交易对手风险(依赖瑞士银行的偿付能力)、团队背景担忧(DAOstack 失败)和流动性脆弱性(周末流动性下降 70% 表明市场结构脆弱)。

安全评估得出中度至高风险评级。监管框架提供了传统的法律保护,既有基础设施降低了技术不确定性,以及四个月内零事件表明了运营能力。然而,缺乏公开审计的关键问题,加上中心化控制点和团队声誉问题,应让注重安全的用户三思。建议包括立即委托多家一线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实施漏洞赏金计划,为管理功能添加时间锁延迟,并对关键合约功能进行形式化验证。

代币经济学和市场机制

xStocks 不作为一个单一的代币项目运营,而是一个由 60 多种独立代币化股票组成的生态系统,每种股票代表不同的美国股票或 ETF。代币标准因区块链而异:Solana 上的 SPL,以太坊上的 ERC-20,TRON 上的 TRC-20,以及 BNB Chain 上的 BEP-20。每种股票都带有一个“x”后缀代码(TSLAx、AAPLx、NVDAx、SPYx、GOOGLx、MSTRx、CRCLx、COINx)。

经济模型以 1:1 抵押为中心——每个代币都由受监管托管的底层股票完全支持,并通过 Chainlink 储备金证明进行验证。供应机制是动态的:当购买并锁定真实股票时,会铸造新代币;当赎回现金价值时,代币会被销毁。这会根据市场需求创建每个代币的可变供应,没有人工发行时间表或预定的通货膨胀。股息等公司行为会触发自动“重新定价”,持有者余额会增加以反映股息分配,尽管用户不会收到传统的股息支付或投票权。

代币效用涵盖了除简单价格敞口之外的多种用例。交易者可以访问 24/7 市场(与传统美国东部时间上午 9:30 至下午 4:00 相比),从而在非美国市场交易时间的新闻事件期间建立头寸。碎片化所有权允许以 1 美元起投资特斯拉或英伟达等昂贵股票。DeFi 集成允许将股票用作借贷协议中的抵押品,在 DEX 池中提供流动性,参与收益策略,或进行杠杆交易。通过 Chainlink CCIP 进行的跨链转账可以在 Solana、以太坊和 TRON 生态系统之间移动资产。自托管支持允许用户将代币提取到个人钱包以进行完全控制。

存在关键限制:xStocks 不赋予投票权、不直接支付股息、不享有股东特权,也不对底层公司资产拥有法律索赔权。出于监管合规目的,用户获得的纯粹是追踪股票价格的经济敞口,其结构为债务工具而非实际股权。

收入模型通过基于价差的定价(交易价格中包含小额价差)、某些平台(Kraken 的 USDG/USD 交易对)的零交易费用、使用其他资产时的标准中心化交易所费用以及流动性提供者赚取交易费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池费用来产生收入。鉴于完全抵押消除了抵押不足风险,监管合规提供了法律基础,以及多链策略降低了单链依赖性,经济可持续性似乎是稳健的。

市场表现展现快速采用

xStocks 实现了惊人的增长速度:推出 24 小时内交易量达 130 万美元,第一个月达 3 亿美元,两个月内达 20 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10 月累计交易量超过 50 亿美元。该平台在代币化股票领域保持约 58.4% 的市场份额,截至 2025 年 8 月中旬,在 Solana 区块链上占据主导地位,总代币化股票价值 8600 万美元中占 4600 万美元。日交易量从 381 万美元到 856 万美元不等,主要集中在高波动性股票。

按交易量排名前的交易对揭示了投资者的偏好:TSLAx(特斯拉)以 246 万美元的日交易量和 10,777 名持有者领先;CRCLx(Circle)日交易量为 221 万美元;SPYx(标普 500 ETF)日交易量为 55.9 万至 96 万美元;NVDAx(英伟达)和 MSTRx(MicroStrategy)位列前五。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 61 种资产中,只有 6 种在推出时表现出显著的交易量,这表明存在集中风险和整个目录的市场深度有限。

交易活动呈现 95% 中心化交易所(CEX)与 5%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分布。Kraken 作为主要的流动性场所,其次是 Bybit、Gate.io 和 Bitget 占据主要交易量。DEX 活动集中在 Solana 上的 Raydium(总协议流动性 16 亿美元)和 Jupiter。这种 CEX 主导地位提供了更紧密的价差和更好的流动性,但也带来了交易对手风险和中心化担忧。

截至 2025 年 10 月,整个生态系统市值达到 1.22 亿至 1.23 亿美元,管理资产规模(AUM)根据衡量方法不同,从 4330 万美元到 7937 万美元不等。单个代币估值通过 Chainlink 预言机以亚秒级延迟追踪底层股票价格,尽管在流动性较低时期会出现暂时偏差。该平台最初相对于纳斯达克参考价格存在溢价,随后套利者稳定了挂钩。

用户采用指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轨迹:第一个月有 24,528 名持有者,8 月份达到 25,500 名,10 月份超过 37,000 名(一些消息来源报告包括所有追踪方法在内高达 71,935 名持有者)。日活跃用户峰值为 2,835 名,典型活动约为 2,473 名日活跃用户。该平台每天处理 17,010-25,126 笔交易,月活跃地址为 31,520 个(环比增长 42.72%),月转账量为 3.9192 亿美元(环比增长 111.12%)。

地域分布涵盖 140-185 个国家,具体取决于平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与 Trust Wallet(2 亿用户)、Telegram Wallet(2025 年 10 月宣布,目标用户 3500 万+)和 Phantom 钱包(300 万月活跃用户)的集成提供了广泛的分销范围。

周末交易数据暴露出关键的流动性问题:尽管 24/7 可用,但周末流动性下降约 70%,这表明 xStocks 继承了传统市场交易时间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创建真正的连续市场。这种流动性脆弱性导致非交易时间价差扩大,非美国交易时间新闻事件期间价格不稳定,以及做市商持续维持挂钩的挑战。

竞争格局:多线作战

xStocks 在快速发展的代币化证券市场中运营,面临来自资金雄厚的现有企业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Ondo Finance Global Markets 构成了最重大的威胁。Ondo 于 2025 年 9 月 3 日(xStocks 推出两个月后)推出,其 TVL 达 2.6 亿美元,而 xStocks 为 6000 万美元——Ondo 拥有 4.3 倍的优势。在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支持下,Ondo 在推出时就拥有 100 多种代币化资产,并计划到 2025 年底扩展到 1000 多种。该平台通过在美国注册的经纪交易商运营,为潜在的美国市场准入提供了优越的监管定位。Ondo 自推出以来链上总交易量达 6.69 亿美元,其全球市场联盟包括 Solana Foundation、BitGo、Fireblocks、Jupiter 和 1inch。

Robinhood Tokenized Stocks 与 xStocks 同日推出(2025 年 6 月 30 日),拥有 200 多种资产,并计划到 2025 年底扩展到 2000 多种。Robinhood 的产品包括行业首创的私人公司代币(OpenAI、SpaceX),尽管 OpenAI 已公开否认这些代币。该平台最初基于 Arbitrum 构建,计划迁移到专有的“Robinhood Chain”Layer 2,目前目标是欧盟投资者,提供零佣金和 24/5 交易。Robinhood 拥有 1190 亿美元市值的母公司、巨大的品牌知名度以及 2300 万+的已注资客户,创造了强大的分销优势。

Gemini/Dinari dShares 于 2025 年 6 月 27 日(xStocks 推出三天前)推出,在 Arbitrum 上拥有 37 种代币化股票。Dinari 作为 FINRA 注册的经纪交易商和 SEC 注册的过户代理人运营,提供了强大的美国监管定位。Gemini 的“安全优先”声誉和 80 亿美元的客户托管资产增加了可信度,尽管该平台收取 1.49% 的交易费用,而 xStocks 提供零费用选项,并且资产数量较少(37 种 vs 60+ 种)。

竞争比较矩阵揭示了 xStocks 的定位:虽然竞争对手提供更多资产(Robinhood 200+,Ondo 100+ 扩展到 1000+),但 xStocks 保持着最深度的 DeFi 集成真正的 24/7 交易(与竞争对手的 24/5 相比)和多链部署(4 条链 vs 竞争对手的单链重点)。xStocks 在代币化股票市场 58.4% 的市场份额证明了产品市场契合度,尽管这一领先地位面临来自竞争对手更优越的资本、机构关系和资产目录的压力。

xStocks 的独特差异化在于 DeFi 可组合性。该平台是唯一一个能够与借贷协议(Kamino)、自动化做市商(Raydium)、流动性聚合器(Jupiter)和自托管钱包深度集成的代币化股票提供商。用户可以提供流动性赚取 10%+ 的年化收益率,以股票抵押借入稳定币,或参与复杂的收益策略——这些功能在 Robinhood 或 Ondo 上均不可用。跨 Solana、以太坊、BNB Chain 和 TRON 的多链策略将 xStocks 定位为链无关的基础设施,而竞争对手则专注于单一区块链。Solana 的速度(65,000 TPS)和成本(每笔交易低于 0.01 美元)优势也惠及用户。

竞争劣势包括 TVL 显著较小(6000 万美元 vs Ondo 的 2.6 亿美元)、资产数量较少(60+ vs 竞争对手的数百种)、与 Robinhood/Gemini 相比品牌知名度有限、资本基础较小,以及比 Ondo/Securitize 弱的美国监管基础设施。该平台无法访问私人公司(Robinhood 的 SpaceX/OpenAI 产品),并且在主要市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仍然不可用。

竞争威胁评估将 Ondo Finance 评为“非常高”,因为其 TVL 更大、有机构支持且扩张积极;Robinhood 评为“高”,因为其品牌实力和资本,但 DeFi 集成有限;Gemini/Dinari 评为“中等”,因为其合规性强但规模有限。历史竞争对手 FTX Tokenized Stocks(因破产于 2022 年 11 月关闭)和 Binance Stock Tokens(因监管压力而停止)都证明了该类别的市场验证和固有监管风险。

监管定位与合规框架

xStocks 在精心构建的监管框架下运营,该框架以瑞士和欧盟合规为中心。Backed Assets (JE) Limited 是一家位于泽西岛的私人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行人。Backed Finance AG 作为受瑞士监管的运营实体,受瑞士 DLT(分布式账本技术)法案和 FMIA(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法案)管辖。这一瑞士基础提供了许多司法管辖区所不具备的监管清晰度,并根据欧盟招股说明书条例第 23 条规定了 1:1 支持要求、持牌托管机构授权和招股说明书义务。

该平台将 xStocks 构建为**债务工具(追踪凭证)**而非传统股权证券,以应对监管分类。这种结构提供了对底层股票价格波动的经济敞口,同时避免了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直接的证券注册要求。每个 xStock 都获得符合欧盟合规标准的 ISIN 代码,平台维护一份全面的基础招股说明书,其中包含详细的风险披露,可在 assets.backed.fi/legal-documentation 查阅。

地理可用性涵盖 140-185 个国家,但明确排除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合计代表了全球最大的零售投资市场。这种排除源于这些司法管辖区严格的证券法规,特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代币化证券的不确定立场。分销合作伙伴 Kraken 通过 Payward Digital Solutions Ltd. (PDSL) 提供 xStocks,该公司获得百慕大金融管理局的数字资产业务许可,而其他交易所则保持独立的许可框架。

KYC/AML 要求因平台而异,但通常包括:客户身份识别计划(CIP)、客户尽职调查(CDD)、高风险客户的强化尽职调查(EDD)、持续交易监控、可疑活动报告(SARs/STRs)备案、针对 OFAC 和 PEP 名单的制裁筛查、负面媒体检查以及根据司法管辖区不同而为 5-10 年的记录保存。这些要求确保 xStocks 即使在无许可区块链上运营,也能符合国际反洗钱标准。

关键的法律限制严重限制了投资者的权利。xStocks 不赋予投票权、不参与治理、不进行传统股息分配(仅重新定价),不享有实际股票的赎回权,以及对底层公司资产的法律索赔权有限。用户获得的纯粹是经济敞口,其结构为发行人对隔离股票托管的债务索赔。这种结构保护 Backed Finance 免受直接股东责任,同时实现监管合规,但剥夺了传统股票所有权通常伴随的保护。

监管风险在代币化证券领域普遍存在。不断变化的框架意味着法规可能会追溯性地改变,更多国家可能会限制或禁止代币化股票,交易所可能被迫停止服务,以及分类变更可能需要不同的合规标准。跨 140 多个国家、法规各异的多司法管辖区复杂性带来了持续的法律不确定性。美国市场排除限制了增长潜力,因为它排除了全球最大的零售投资市场,尽管 SEC 委员 Hester Peirce 提出的监管沙盒(2025 年 5 月)暗示了未来潜在的进入路径。

税务处理仍然复杂且可能具有追溯性,用户有责任了解其司法管辖区的义务。6AMLD(第六次反洗钱指令)和不断演变的欧盟法规可能会施加新的要求。来自 Robinhood 和 Coinbase 寻求美国监管批准竞争产品的竞争压力可能会造成有利于不同参与者的碎片化监管格局。

社区参与和生态系统发展

xStocks 的社区结构与典型的 Web3 项目显著不同,缺乏专门的 xStocks 品牌 Discord 服务器或 Telegram 频道。社区互动主要通过合作伙伴平台进行:Kraken 的支持渠道、Bybit 的交易社区和钱包提供商论坛。官方沟通通过 Twitter/X 账户 @xStocksFi 和 @BackedFi 进行,但关注者数量和参与度指标仍未披露。

该平台早期的爆炸式增长——两周内链上价值从 3500 万美元增至 1 亿多美元——表明尽管社区基础设施有限,但产品市场契合度很高。在推出最初几天,有超过 1,200 名独立交易者参与,到 2025 年 10 月,用户群已扩展到 37,000 多名持有者。地域分布集中在新兴市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欧洲(特别是中欧和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这些地区传统股票经纪服务仍然有限。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成了 xStocks 分销和生态系统增长的支柱。主要交易所集成包括 Kraken(主要启动合作伙伴,提供 140 多个国家/地区的访问)、Bybit(全球第二大交易量交易所)、Gate.io(提供高达 10 倍杠杆的永续合约)、Bitget(链上平台集成)、Trust Wallet(2 亿用户)、Cake Wallet(自托管访问)和 Telegram Wallet(2025 年 10 月宣布,目标用户 3500 万+,提供 35 种股票,到 2025 年底扩展到 60+ 种)。其他平台包括 BitMart、BloFin、XT、VALR 和 Pionex。

DeFi 协议集成展示了 xStocks 的可组合性优势:Raydium 作为 Solana 顶级 AMM,拥有 16 亿美元流动性和 5430 亿美元累计交易量;Jupiter 聚合 Solana DEX 上的流动性;Kamino Finance(20 亿美元+流动性)允许以 xStocks 抵押品进行借贷;Falcon Finance 接受 xStocks(TSLAx、NVDAx、MSTRx、CRCLx、SPYx)作为抵押品铸造 USDf 稳定币;PancakeSwap 和 Venus Protocol 提供 BNB Chain DeFi 访问。

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包括 Chainlink(价格馈送和储备金证明的官方预言机提供商)、QuickNode(企业级 Solana 基础设施)和 Alchemy Pay(用于地域扩张的支付处理)。“xStocks 联盟”包括 Chainlink、Raydium、Jupiter、Kamino、Bybit、Kraken 和其他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创建了分布式网络效应。

开发人员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透明,公开 GitHub 存在有限。Backed Finance 似乎维护私有仓库而非开源开发,这与以合规为中心的企业方法一致。无许可代币设计允许第三方开发人员无需直接协作即可集成 xStocks,从而实现交易所独立上市代币的有机生态系统增长。然而,这种缺乏开源透明度的情况使得评估技术开发质量和安全实践变得困难。

生态系统增长指标显示出强劲的势头:10 多个中心化交易所、多个 DeFi 协议、众多钱包提供商以及不断扩展的区块链集成(推出 60 天内集成 4 条链)。交易量从 130 万美元(前 24 小时)增长到 3 亿美元(第一个月),再到 50 亿美元以上(四个月)。地域覆盖范围从最初的启动市场扩展到 140-185 个国家,并持续进行集成工作。

合作伙伴关系质量似乎很强,Backed Finance 与行业领导者(Kraken、Bybit、Chainlink)和新兴平台(Telegram Wallet)建立了合作关系。2025 年 10 月的 Telegram Wallet 集成代表了特别重要的分销潜力,将 xStocks 带到 Telegram 庞大的用户群,并在 2025 年底前提供免佣金交易。然而,缺乏专门的社区渠道(特别是 xStocks 的 Discord/Telegram)、有限的 GitHub 活动和中心化开发方法与 Web3 典型的开放、社区驱动的理念背道而驰。

技术、市场和监管风险概览

xStocks 的风险概况涵盖多个维度,技术、市场、监管和运营类别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技术风险始于智能合约漏洞。Solana、以太坊、BNB Chain 和 TRON 上的多链部署增加了攻击面,每个区块链都引入了独特的智能合约风险。对 Chainlink 预言机的依赖会造成潜在的单点故障——如果预言机出现故障,定价准确性就会崩溃。代币铸造和冻结权限实现了监管合规,但也引入了中心化风险,允许发行人冻结账户或暂停操作。通过 CCIP 进行的跨链桥接增加了复杂性和潜在的桥接漏洞,这是 DeFi 中常见的攻击向量。缺乏公开的智能合约审计是技术方面最关键的担忧,使得安全声明未经独立第三方验证。

托管风险造成系统性风险敞口:所有 xStocks 都依赖第三方持牌托管机构(InCore Bank、Maerki Baumann、Alpaca Securities)持有实际股票。银行倒闭、法律扣押或托管机构破产都可能危及整个支撑结构。Backed Finance 保持对铸造、销毁和冻结的发行人控制,造成运营单点故障。如果 Backed Finance 遇到运营困难,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平台参数风险存在于 Kraken 和其他交易所可以更改影响 xStocks 可用性或交易条件的上市条款。

市场风险通过流动性脆弱性表现出来。尽管 24/7 可用,但周末流动性下降 70% 的记录揭示了结构性弱点。稀薄的订单簿困扰着该平台——最初的 61 种资产中只有 6 种显示出显著的交易量,表明集中在热门股票,而冷门股票仍然缺乏流动性。用户可能无法在期望的时间平仓,尤其是在非交易时间或市场压力期间。

五种特定的价格脱钩情景造成估值不确定性:(1) 流动性缺口在交易量低时导致价格偏离底层股票;(2) 底层股票停牌在交易暂停期间消除有效参考价格;(3) 储备异常由托管机构错误、法律冻结或技术故障引起,扰乱了支撑验证;(4) 非交易时间投机发生在美国市场关闭但 xStocks 持续交易时;(5) 极端市场事件如熔断机制或监管行动可能使链上价格与传统价格分离。

有报道称未公开的收费机制影响挂钩稳定性,引发了对隐藏费用或市场操纵的担忧。加密市场关联性造成意外波动——尽管有 1:1 支持,但更广泛的加密市场动荡可能通过连环清算或情绪蔓延影响代币化股票价格。与传统银行存款或证券账户不同,该平台缺乏保险或保护计划。

监管风险源于全球快速变化的框架。数字资产法规持续不可预测地变化,可能存在追溯性合规要求。随着更多国家禁止或限制代币化证券,地域限制可能会扩大——xStocks 已经排除了四个主要市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其他司法管辖区也可能效仿。如果交易所面临监管压力而被迫退市代币化股票,平台可能会关闭,就像 2021 年币安股票代币发生的那样。分类变更可能需要不同的许可证、合规程序或强制进行结构性修改。

在 140 多个国家运营的多司法管辖区复杂性造成了无法预测的法律风险敞口。证券法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关于代币化股票是否会面临与传统证券类似的更严格监管。税务处理仍然模糊不清,可能存在不利的追溯性义务。美国市场排除永久性地消除了全球最大的零售投资市场,除非发生剧烈的监管转变。SEC 的审查可能会延伸到域外,可能对平台施加压力或发出影响用户信心的警告。

危险信号和社区担忧包括创始团队的 DAOstack 背景——他们之前的项目筹集了 3000 万美元,但在 2022 年关闭,代币价格跌至接近零,被一些人称为“软跑路”。xStocks 缺乏公开 GitHub 活动引发了透明度问题。具体托管机构身份仍部分披露,除了 Chainlink 储备金证明之外,关于储备审计频率或方法的详细信息有限。分析文章中关于价格脱钩和隐藏费用机制的证据表明存在运营问题。

资产利用率低(只有 10% 的资产显示出显著交易量)表明市场深度有限。周末流动性崩溃显示出 70% 的下降,表明市场结构脆弱,尽管 24/7 可用,但无法维持连续市场。缺乏专门的社区渠道(特别是 xStocks 的 Discord/Telegram)限制了用户参与和反馈机制。如果托管机构失败或 Backed Finance 停止运营,则不存在保险覆盖、投资者赔偿基金或追索机制。

平台风险披露声明统一警告:“投资有风险;您可能会损失全部投资”、“不适合经验不足的投资者”、“高度投机性投资,严重依赖技术”、“复杂产品难以理解”,强调了其实验性质和高风险状况。

未来发展轨迹和可行性评估

xStocks 的路线图以多维度积极扩张为中心。**近期发展(2025 年第四季度)**包括 2025 年 10 月的 Telegram Wallet 集成,推出 35 种代币化股票,到 2025 年底扩展到 60 多种,TON Wallet 自托管集成,以及延长至 2025 年底的免佣金交易。多链扩张持续进行,已在 Solana(6 月)、BNB Chain(7 月)、TRON(8 月)和以太坊(2025 年末)完成部署,并计划推出更多高性能区块链,但尚未公布。

中期计划(2026-2027 年)目标是资产类别扩张,超越美国股票:来自欧洲、亚洲和新兴市场的国际股票;代币化债券和固定收益工具;包括贵金属、能源和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超越目前五种产品的更广泛 ETF 目录;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基础设施和专业投资类别等另类资产。技术开发重点包括高级 DeFi 功能(期权、结构化产品、自动化投资组合管理)、用于大规模交易和专用托管服务的机构基础设施、通过 CCIP 增强跨链互操作性,以及改进的股息支持机制。

地域扩张侧重于传统股票市场准入有限的新兴市场,采用分阶段推出,优先考虑监管合规和用户体验。全球持续的交易所和钱包集成旨在复制成功的 Kraken、Bybit 和 Telegram Wallet 合作伙伴关系。DeFi 集成扩张目标是更多接受 xStocks 抵押品的借贷协议、跨链的额外 DEX 集成、新的流动性池部署,以及为代币持有者提供复杂的收益生成策略。

市场机会规模揭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Ripple 和 BCG 预测,到 2033 年,代币化资产将达到 19 万亿美元,高于 2025 年 4 月的约 6000 亿美元。全球数亿人无法进入美国股票市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可寻址市场。24/7 交易模式吸引了偏爱连续市场而非传统有限交易时间的加密原生交易者。碎片化所有权使资本有限的用户(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民主化。

xStocks 支持增长的竞争优势包括 DeFi 先发优势(唯一深度集成协议的平台)、与竞争对手相比最广泛的多链覆盖、提供合法性的瑞士/欧盟监管框架、与 10 多个主要交易所的集成,以及透明的 1:1 支持和审计过的储备金。关键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寻求传统资产敞口的不断增长的加密原生人群的散户投资者需求、数十亿缺乏传统经纪服务的新兴市场准入、实现新颖用例(借贷、借款、收益耕作)的 DeFi 创新、通过简化入职流程(无需经纪账户)降低门槛,以及随着主要银行探索代币化(研究中提及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富国银行)而产生的潜在机构兴趣。

创新潜力延伸到 Web3 游戏和元宇宙经济集成、代币化股票衍生品和期权、与其他真实世界资产(房地产、大宗商品)的交叉抵押、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投资组合再平衡,以及利用区块链透明度的社交交易功能。

长期可行性评估呈现出微妙的局面。可持续性优势包括真实资产支持(1:1 抵押提供了与算法代币不同的基本价值)、监管基础(瑞士/欧盟合规创建了可持续的法律框架)、经验证的收入模型(交易费用和平台参数产生持续收入)、经过验证的市场需求(四个月内交易量超过 50 亿美元)、网络效应(更多交易所和链创建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以及在总市场价值 264 亿美元的更广泛 RWA 代币化趋势中的战略定位。

威胁长期成功的挑战包括普遍存在的监管不确定性(潜在限制,特别是如果美国/主要市场抵制)、日益激烈的竞争(Robinhood、Coinbase、Ondo、传统交易所推出竞争产品)、托管依赖风险(长期依赖第三方托管机构引入系统性脆弱性)、市场结构脆弱性(周末流动性崩溃表明结构性弱点)、技术依赖性(智能合约漏洞或预言机故障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信任损害),以及资产采用率有限(只有 10% 的资产显示出显著交易量表明产品市场契合度问题)。

概率情景细分为:看涨情景(40% 概率),xStocks 成为代币化股票的行业标准,扩展到多个类别的数百种资产,实现数十亿美元的日交易量,在主要市场获得监管批准,并与主要金融机构集成。基本情景(45% 概率),xStocks 保持利基市场地位,服务于新兴市场和加密原生交易者,实现资产和交易量的适度增长,继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外的市场运营,在面临稳定竞争的同时保持市场份额,并逐步扩展 DeFi 集成。看跌情景(15% 概率),监管打击导致重大限制,托管或运营失败损害声誉,无法与传统金融进入者竞争,流动性问题导致价格不稳定和用户流失,或技术漏洞和黑客攻击。

决定结果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框架中进行监管导航、建立更深更稳定的所有资产市场流动性发展、对失败零容忍的托管可靠性、维护安全可靠基础设施的技术稳健性、在传统金融进入代币化领域时保持竞争差异化,以及克服主流采用的复杂性障碍的用户教育。

五年展望表明,到 2030 年,xStocks 可能成为代币化股票的基础设施(类似于 USDT 对稳定币的意义),或者仍然是加密原生交易者的利基产品。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发展以及在整个目录中建立可持续流动性的能力。RWA 代币化大趋势强烈支持增长,机构资本越来越多地探索基于区块链的证券。然而,竞争强度和监管不确定性带来了显著的下行风险。

1:1 支持模型本质上是可持续的,前提是托管机构保持偿付能力且法规允许运营。与依赖代币价值的 DeFi 协议不同,xStocks 的价值源于底层股票,提供了持久的基本支持。商业模式的经济可行性取决于足够的交易量来产生费用——如果采用停滞在当前水平或竞争使市场碎片化,Backed Finance 的收入可能不足以支持持续运营和扩张。

总结:代币化股票的希望与危险

xStocks 代表了一种技术复杂、注重合规的尝试,旨在连接传统金融和 DeFi,并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早期进展,交易量达 50 亿美元,在代币化股票市场占据 58% 的市场份额。该平台的 DeFi 原生定位、多链部署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其有别于 Robinhood 所追求的传统经纪商替代模式或 Ondo Finance 所构建的机构桥梁。

其基本价值主张仍然引人注目:为全球数亿被传统经纪商排除在外的人民主化地提供美国股票市场准入,实现 24/7 交易和碎片化所有权,并解锁新颖的 DeFi 用例,例如将特斯拉股票用作稳定币贷款的抵押品或为苹果股票提供流动性赚取收益。1:1 支持模型与透明的 Chainlink 储备金证明提供了可信的价值锚定,这与合成或算法替代品不同。

然而,显著的弱点削弱了乐观情绪。缺乏公开的智能合约审计对于一个处理可能数亿美元资产的项目来说,是一个不可原谅的安全漏洞,特别是考虑到一线审计公司和 DeFi 中既定的最佳实践。团队的 DAOstack 背景引发了对执行能力和承诺的合理声誉担忧。周末流动性下降 70% 所证明的流动性脆弱性揭示了仅靠 24/7 可用性无法解决的结构性市场挑战。

竞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Ondo 拥有 4.3 倍更大的 TVL 和在美国更优越的监管定位,Robinhood 拥有品牌实力和通过专有区块链实现的垂直整合,Gemini 拥有安全优先的声誉和既有用户群,以及探索代币化的传统金融巨头。xStocks 的 DeFi 可组合性护城河可能只有在主流用户重视借贷/借款/收益功能而非简单的股票敞口时才能被捍卫。

监管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生存威胁。在 140 多个国家运营,同时被排除在四个最大的英语市场之外,造成了碎片化的增长潜力。证券法演变可能会追溯性地施加要求,使当前结构不合规,强制平台关闭,或使拥有更强监管关系的资金雄厚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

对长期可行性的判断是:适度积极但充满不确定性(45% 基本情景,40% 看涨,15% 看跌)。xStocks 已在其目标受众(加密原生交易者、寻求美国股票市场准入的新兴市场投资者)中证明了产品市场契合度。RWA 代币化大趋势提供了长期增长顺风,预计到 2033 年代币化资产将达到 19 万亿美元。多链定位对冲了区块链风险,而 DeFi 集成则与经纪商替代竞争对手形成了真正的差异化。

成功需要执行五项关键任务:(1) 立即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由多家一线公司进行,以解决明显的审计空白;(2) 流动性发展,在整个资产目录中建立更深、更稳定的市场,而不是集中在 6 种股票;(3) 监管导航,积极与监管机构接触,建立清晰的框架并可能解锁主要市场;(4) 竞争差异化,在传统金融进入代币化领域时强化 DeFi 可组合性优势;(5) 托管弹性,确保对托管失败零容忍,因为这将永久破坏信任。

对于用户而言,xStocks 为特定用例(新兴市场准入、DeFi 集成、24/7 交易)提供了真正的效用,但对于保守投资者而言,它带有不适合的重大风险。该平台最适合作为加密原生投资组合的补充性敞口机制,而非主要投资工具。用户必须明白,他们获得的是追踪股票的债务工具敞口,而非实际股权所有权,接受因缺乏审计而提高的安全风险,容忍潜在的流动性限制(尤其是在非交易时间),并认识到监管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平台变更或关闭。

xStocks 正处于关键时刻:早期成功验证了代币化股权论点,但竞争加剧,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该平台是否能演变为必要的 DeFi 基础设施,还是仍然是一个利基实验,取决于执行质量、超出 Backed Finance 控制范围的监管发展,以及主流投资者最终是否足够重视基于区块链的股票交易,以克服当前实施中固有的复杂性、风险和局限性。

2025年的Farcaster:协议悖论

· 阅读需 31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2025年,Farcaster随着4月Snapchain的发布和Frames v2的演进,在技术上达到了成熟,但却面临着生存性的用户采纳危机。这个“充分去中心化”的社交协议拥有10亿美元的估值1.8亿美元的融资,但除了其4,360名真正活跃的Power Badge持有者之外,难以留住用户——这仅占其报告的40,000-60,000名日活跃用户的一小部分,后者因机器人活动而被夸大。该协议于2025年4月进行的Snapchain基础设施升级展示了世界级的技术执行力,具备10,000+ TPS的容量和780毫秒的最终性,但与此同时,其生态系统却面临着用户从峰值下降40%、新注册用户下降95%的困境,协议月收入也从2024年7月累计峰值的191万美元暴跌至2025年10月的大约10,000美元。这呈现了定义Farcaster 2025年现实的核心矛盾:突破性的基础设施正在寻找可持续的用户采纳,却陷入了加密原生卓越与主流无关性之间的困境。

Snapchain革新了基础设施,但无法解决用户留存问题

2025年4月16日Snapchain主网的发布代表了Farcaster历史上最重要的协议演进。经过八个月从概念到生产的开发,该协议用一个使用Malachite BFT(拜占庭容错)共识的类似区块链的共识层取代了其最终一致的基于CRDT的中心系统——Malachite BFT是Tendermint的Rust实现,最初为Starknet开发。Snapchain提供了10,000+ TPS的吞吐量和亚秒级最终性(100个验证者平均780毫秒),理论上使该协议能够支持100万到200万日活跃用户。该架构采用账户级分片,每个Farcaster ID的数据都存在于独立的碎片中,无需跨碎片通信,从而实现了线性水平可扩展性。

这种链上-链下混合架构清晰地阐明了Farcaster“充分去中心化”的理念。OP主网(以太坊L2)上的三个智能合约处理安全关键组件:IdRegistry将数字Farcaster ID映射到以太坊托管地址,StorageRegistry跟踪存储分配,每年约7美元可存储5,000个帖子以及反应和关注,KeyRegistry通过EdDSA密钥对管理委托发帖的应用权限。同时,所有社交数据——帖子、反应、关注、个人资料——都存储在Snapchain网络的链下,由每六个月通过社区投票选出的11个验证者进行验证,要求80%的参与率。这种设计实现了以太坊生态系统集成和可组合性,同时避免了像Lens协议这样完全链上竞争对手所面临的交易成本和吞吐量限制。

然而,技术卓越并未转化为用户留存。该协议当前的Nnetwork统计数据揭示了这一差距:截至2025年4月,已注册的Farcaster ID超过1,049,519个,但日活跃用户在2024年7月达到73,700-100,000的峰值后,到2025年10月下降到40,000-60,000。DAU/MAU比率徘徊在0.2左右,表明用户平均每月仅参与约6天——远低于健康社交平台0.3-0.4的基准。更关键的是,来自Power Badge用户(经过验证的活跃优质账户)的数据表明,真正活跃的用户只有4,360名,其余的可能是机器人或休眠账户。基础设施可以扩展到数百万人,但协议却难以留住数万人。

Frames v2和迷你应用扩展了功能,但错失了病毒式传播的机遇

Farcaster的杀手级功能仍然是Frames——直接嵌入帖子中的交互式迷你应用。Frames于2024年1月26日首次发布,在一周内将日活跃用户增加了400%(从5,000增至24,700),帖子数量从每天20万激增至200万。Frames基于Open Graph协议和Farcaster特定的元标签构建,将静态社交帖子转变为动态体验:用户无需离开信息流即可铸造NFT、玩游戏、执行代币互换、参与投票和进行购买。早期的病毒式案例包括协作式宝可梦游戏、创作者赞助Gas费的一键Zora NFT铸造,以及不到九小时内构建的购物车。

Frames v2于2024年11月预览后,于2025年初发布,旨在通过重大增强功能重新夺回这一势头。演进为“迷你应用”引入了全屏应用,而不仅仅是嵌入式卡片;用于用户再参与的实时推送通知;通过无缝钱包集成增强的链上交易能力;以及允许应用在会话之间保持用户数据的持久状态。JavaScript SDK提供了Farcaster的原生功能,如身份验证和直接客户端通信,而WebView支持则实现了移动集成。迷你应用在2025年4月在Warpcast的导航中获得了显著位置,并设有应用商店供用户发现。

尽管未能实现预期的病毒式爆发,生态系统仍展现了开发者的创造力。游戏引领创新,包括Flappycaster(Farcaster原生Flappy Bird)、Farworld(链上怪物)和FarHero(3D集换式卡牌游戏)。社交工具包括通过@ballot机器人进行的复杂投票、通过@events进行的活动RSVP系统以及Quizframe.xyz上的互动测验。商业集成通过Zora在信息流中直接一键铸造NFT、DEX代币互换和USDC支付框架而大放异彩。实用应用涵盖通过Event.xyz进行的日历集成、通过Jobcaster进行的招聘板以及通过Bountycaster进行的赏金管理。然而,尽管创建了数百个Frames并持续创新,2025年3月Frames v2和迷你应用活动带来的约40,000日活跃用户激增被证明是暂时的——根据社区评估,用户“不具粘性”,在初步探索后迅速下降。

开发者体验是其竞争优势。官方工具包括@farcaster/mini-app CLI、Frog框架(极简TypeScript)、Frames.js(包含20多个示例项目)以及Coinbase的OnchainKit(针对Base链优化的React组件)。第三方基础设施提供商——特别是Neynar(提供全面的API)、Airstack(提供可组合的Web3查询)和Wield(提供开源替代方案)——降低了进入门槛。特定语言库涵盖JavaScript(Standard Crypto的farcaster-js)、Python(a16z的farcaster-py)、Rust(farcaster-rs)和Go(go-farcaster)。2024-2025年期间的多次黑客马拉松,包括FarCon上的FarHack和ETHToronto活动,都展示了活跃的建设者社区。该协议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开发者友好的基础设施;挑战仍然在于将开发者活动转化为可持续的用户参与。

用户采纳停滞不前,竞争日益激烈

用户增长故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揭示了令人担忧的势头丧失。2022-2023年期间,在邀请制测试版中,日活跃用户停滞在1,000-4,000之间,到2023年底累计注册用户达到14万。2024年爆发式增长始于Frames发布后的激增:日活跃用户从2,400(1月25日)跃升至24,700(2月3日)——一周内增长了400%。到2024年5月,在以10亿美元估值完成1.5亿美元A轮融资期间,该协议达到了8万日活跃用户,总注册用户达到35万。2024年7月创下历史新高,73,700-100,000名独立日发帖用户发布了总计6258万条帖子,产生了191万美元的累计协议收入(比2023年底的194,110美元基线增长了883.5%)。

2024-2025年的下降趋势严重且持续。2024年9月,日活跃用户从峰值下降了40%,同时每日新注册用户从峰值的15,000暴跌至650,下降了95.7%。到2025年10月,用户活跃度达到四个月来的最低点,月收入降至约10,000美元——比峰值收入下降了99%。目前的情况显示,总注册用户为650,820名,但报告的日活跃用户仅为40,000-60,000名,而更可靠的Power Badge指标表明,真正活跃的优质用户只有4,360名。帖子数量累计达到1.1604亿(比2024年7月增长85%),但平均每日活跃帖子量约为50万,与2024年2月峰值的每日200万相比显著下降。

人口统计分析显示,加密原生用户集中,限制了主流吸引力。77%的用户年龄在18-34岁之间(18-24岁占37%,25-34岁占40%),严重偏向年轻的技术爱好者群体。用户群体表现出“高鲸鱼比率”——即愿意在应用和服务上消费的个体——但进入壁垒过滤掉了主流受众:以太坊钱包要求、每年5-7美元的存储费用、技术知识先决条件以及加密支付机制。根据活动热图显示,活动高峰期在美国白天时段,因此地理分布集中在美国,尽管560多个地理分散的中心表明国际影响力正在增长。行为模式表明,用户主要在“探索阶段”参与,然后由于未能建立受众或找到引人入胜的内容而流失——这是困扰新社交网络的经典冷启动问题。

竞争环境凸显了规模差距。Bluesky到2025年9月已拥有约3800万用户(比2024年末增长174%),日活跃用户达到400万-520万,并在Twitter迁移后获得了强大的主流吸引力。Mastodon在联邦ActivityPub生态系统中保持着860万用户。即使在区块链社交领域,Lens协议也积累了超过150万历史用户,尽管目前也面临类似的留存挑战,日活跃用户约2万,每用户每月仅有12次互动(而Farcaster为29次)。Nostr声称拥有约1600万总用户,日活跃用户约78万,主要集中在比特币爱好者中。整个SocialFi领域都在挣扎——Friend.tech暴跌至约230日活跃用户(比峰值下降97%)——但Farcaster作为资金最充足的协议,其地位仍受到其他地方更优越的主流增长的挑战。

经济模型通过订阅寻求可持续性

该协议采用创新的用户为存储付费模式,这与广告支持的Web2社交媒体根本不同。当前定价为每年每存储单元7美元,通过Chainlink预言机进行美元兑ETH转换,在Optimism L2上以ETH支付,超额支付可自动退款。一个存储单元包括5,000个帖子、2,500个反应、2,500个链接(关注)、50个个人资料数据条目和50个验证。该协议采用先进先出(FIFO)修剪机制:当超出限制时,最旧的消息会自动删除,过期后有30天的宽限期。这种存储租金模式具有多重目的——通过经济壁垒防止垃圾信息、确保协议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并尽管增长仍能保持可控的基础设施成本。

协议收入讲述了一个从最初的希望到随后的衰退的故事。从2023年底的194,110美元开始,收入在2024年7月累计飙升至191万美元(六个月内增长883.5%),到2025年5月达到280万美元。然而,2025年10月,月收入暴跌至约10,000美元——这是四个月来的最低点。截至2025年9月的累计总收入仅达到234万美元(757.24 ETH),远远不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1.8亿美元的融资(2022年7月3000万美元,2024年5月在Paradigm、a16z、Haun Ventures、USV、Variant和Standard Crypto的投资下以10亿美元估值融资1.5亿美元)相比,收入与融资比率仅为1.6%。尽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但10亿美元估值与每月数万美元收入之间的差距引发了可持续性问题。

2025年5月28日Farcaster Pro的推出代表了向可持续变现的战略性转变。Pro版定价为每年120美元或12,000 Warps(内部货币,约0.01美元/Warp),提供10,000字符的帖子(标准版为1,024字符)、每个帖子4个嵌入(标准版为2个)、自定义横幅图片和优先功能。关键在于,100%的Pro订阅收入流入每周奖励池,分配给创作者、开发者和活跃用户——协议明确避免盈利,而是旨在建立创作者的可持续性。首批10,000个Pro订阅在不到六小时内售罄,筹集了120万美元,并为早期订阅者赢得了限量版NFT和奖励乘数。每周奖励池现在超过25,000美元,使用“活跃关注者数量”的立方根来防止滥用并确保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Farcaster尽管是一个Web3项目,但没有原生协议代币。联合创始人Dan Romero明确证实Farcaster没有代币,也没有计划发行,也不会向中心运营者空投。这与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一种有意为之的设计选择,旨在避免投机驱动而非实用驱动的用户采纳。Warps作为Warpcast客户端的内部货币,用于支付发帖费用(约0.01美元/帖,通过奖励机制抵消)、频道创建(2,500 Warps约合25美元)和Pro订阅,但它们是不可交易且客户端特定的,而非协议级代币。第三方代币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DEGEN,其市值达到1.2亿多美元,在Base、以太坊、Arbitrum和Solana链上拥有110多万持有者——但这些代币独立于协议经济学而存在。

在Bluesky抢占规模的同时,Farcaster在质量上竞争

Farcaster在去中心化社交领域占据了独特的中间地带:比Bluesky更去中心化,比Nostr更易用,比Lens协议更专注。技术架构比较揭示了根本的哲学差异。Nostr通过纯粹的加密密钥和简单的基于中继的消息广播追求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不依赖区块链——抗审查性最强,主流用户体验最差。Farcaster的“充分去中心化”混合模式将身份放在链上(以太坊/OP主网),数据放在链下分布式中心,使用BFT共识——平衡了去中心化和产品完善度。Lens协议则完全链上,个人资料NFT(ERC-721)和出版物在Polygon L2和Momoka Optimistic L3上——完全可组合,但存在区块链用户体验摩擦和吞吐量限制。Bluesky采用联邦个人数据服务器,使用去中心化标识符和DNS句柄,基于Web标准而非区块链——主流用户体验最佳,但存在中心化风险,因为99%以上的用户使用默认的Bluesky PDS。

采纳指标显示,Farcaster在绝对规模上落后,但在Web3社交领域的参与质量上领先。Bluesky的3800万用户(400万-520万日活跃用户)使Farcaster的546,494名注册用户(报告的日活跃用户为4万-6万)相形见绌。Lens协议的150多万累计用户和约2万当前日活跃用户表明其也面临类似困境。Nostr声称拥有约1600万用户,日活跃用户约78万,主要集中在比特币社区。然而,参与率比较有利于Farcaster:每用户每月29次互动,而Lens为12次,表明其社区规模虽小但质量更高。Frames发布后日活跃用户激增400%展现了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增长速度,尽管这种增长不可持续。真正的问题在于,加密原生的参与质量最终能否转化为规模,还是永远停留在小众市场。

开发者生态系统优势使Farcaster处于有利地位。Frames创新代表了去中心化社交领域最大的用户体验突破,实现了可产生收入(2024年中累计191万美元)的交互式迷你应用。强大的风险投资支持(1.8亿美元融资)提供了竞争对手所缺乏的资源。通过Warpcast提供的统一客户端体验简化了开发,而Lens的碎片化多客户端生态系统则较为复杂。通过Frame费用和Pro订阅池为开发者提供清晰的收入模型,吸引了建设者。以太坊生态系统的熟悉度降低了学习Bluesky AT协议抽象的门槛。然而,Nostr在绝对开发者社区规模上可能领先,因为其协议简单——开发者可以在数小时内掌握Nostr基础知识,而Farcaster的中心架构或Lens的智能合约系统则学习曲线陡峭。

用户体验比较显示,Bluesky在主流可访问性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而Farcaster则在Web3原生功能方面表现出色。入门摩擦排名:Bluesky(电子邮件/密码,无需加密知识),Farcaster(5美元费用,最初可选钱包),Lens(个人资料铸造约10 MATIC,强制加密钱包),Nostr(自管理私钥,高丢失风险)。内容创建和互动方面,Farcaster的Frames提供了竞争对手无法实现的独特内联互动性——无需离开信息流即可玩游戏、铸造NFT、投票、购物。Lens提供Open Actions用于智能合约互动,但分散在不同客户端。Bluesky提供简洁的类似Twitter的界面和自定义算法信息流。Nostr因客户端而异,提供基本文本和闪电网络Zaps(比特币小费)。在变现用户体验方面,Lens以原生关注NFT铸造费用和可收藏帖子领先,Farcaster通过Frame实现收入,Nostr提供闪电小费,而Bluesky目前没有。

技术成就与中心化担忧形成鲜明对比

2025年5月Warpcast更名为Farcaster,承认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尽管协议承诺去中心化,但官方客户端几乎占据了100%的用户活动。Supercast、Herocast、Nook和Kiosk等第三方客户端存在,但仍处于边缘地位。品牌重塑标志着战略性地接受单一入口点能够促进增长,但这与“无许可开发”和“协议优先”的叙事相矛盾。这代表了去中心化理想与产品市场契合度要求之间的核心矛盾——用户希望获得完善、统一的体验;去中心化往往导致碎片化。

中心的中心化加剧了担忧。虽然理论上有1,050多个中心提供了分布式基础设施(比2023年底的560个有所增加),但Farcaster团队运营着大部分中心,独立运营者没有经济激励。Dan Romero明确证实不会有中心运营者奖励或空投,理由是无法证明长期诚实和高性能的运营。这与比特币/以太坊节点经济学类似,基础设施提供商运营节点是为了商业利益而非直接奖励。这种做法招致批评,认为“充分去中心化”等同于营销,而中心化基础设施与Web3价值观相悖。第三方项目Ferrule正在探索EigenLayer再质押模型以提供中心激励,但仍是非官方且未经证实的。

控制和审查的争议进一步损害了去中心化的可信度。Power Badge系统——最初旨在筛选优质内容和减少机器人可见性——面临着中心化审核和从批评声音中移除徽章的指控。多名社区成员报告了“影子禁言”的担忧,尽管平台运行在所谓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上。评论家Geoff Golberg发现21%的Power Badge账户没有活动,并声称存在白名单以夸大指标,同时指控Dan Romero移除了批评者的徽章。无论这些争议是否准确,它们都揭示了感知到的中心化以纯粹的技术去中心化措施无法解决的方式损害了协议的合法性

尽管Snapchain的吞吐量有所改进,状态增长负担和可扩展性挑战依然存在。该协议集中处理数据存储,而竞争对手则分摊成本——Nostr分摊给中继运营者,Lens分摊给支付Gas费的用户,Bluesky理论上分摊给PDS运营者(尽管大多数使用默认PDS)。Farcaster 2022年的预测估计,在每周用户增长5%的情况下,每个中心的年成本将从3,500美元(2024年)上升到45,000美元(2025年),再到575,000美元(2026年),最终达到690万美元(2027年)。虽然实际增长远低于此,但这些预测说明了在没有经济激励的情况下,谁来为分布式社交基础设施付费这一根本的可扩展性问题。Snapchain约200 GB的快照大小和2-4小时的同步时间,对独立中心运营者而言是可管理但并非微不足道的障碍。

2025年主要发展:衰退中的创新

这一年以Frames v2稳定版在1月至2月发布拉开序幕,此前在2024年11月进行了预览,提供了全屏应用、链上交易、通知和持久状态。尽管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但2025年3月迷你应用活动带来的约40,000日活跃用户激增被证明是短暂的,留存率不佳。2025年4月16日Snapchain主网的发布标志着技术上的亮点——在短短六个月内,从最终一致的CRDTs过渡到类似区块链的BFT共识,实现了10,000+ TPS和亚秒级最终性。Snapchain与“空投优惠”奖励计划一同推出,为Farcaster的基础设施规模化做好了准备,尽管实际用户数量正在下降。

2025年5月带来了战略性商业模式演变。2025年5月Warpcast更名为Farcaster,承认了客户端主导的现实。5月28日,Farcaster Pro以每年120美元的价格推出,提供10,000字符的帖子、4个嵌入,并将100%的收入重新分配给每周的创作者奖励池。首批10,000个订阅在不到6小时内售罄(最初每分钟100个),产生了120万美元,并向早期订阅者分发了据称价值600美元的PRO代币(每120美元订阅)。Warpcast Rewards同时扩展,每周向数百名创作者分发超过25,000美元的USDC,使用活跃关注者数量的立方根评分机制来防止滥用。这些举措标志着从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转向可持续的创作者经济建设。

2025年10月带来了最重要的生态系统集成:10月8日支持BNB Chain(新增至以太坊、Solana、Base、Arbitrum),目标是BNB Chain的470万日活跃用户和6.15亿总地址。Frames在BNB Chain上原生运行,交易成本约为0.01美元。更具影响力的是,10月23日Clanker集成被证明是催化剂——这个由Farcaster收购的AI驱动的代币部署机器人,使用户能够通过@clanker标签发布代币创意,并立即在Base上部署可交易代币。所有协议费用现在都用于回购并持有CLANKER代币(约7%的供应量永久锁定在单边LP中),该代币在宣布后飙升50-90%,市值达到3500万-3600万美元。在两周内,即使在活动低迷时期,Clanker在Base上的交易量也达到了pump.fun的约15%,每周费用达40万-5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成功案例包括Aether AI代理创建的$LUM代币,在一周内市值达到8000万美元。AI代理叙事和迷因币实验在基本面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重新激发了社区热情。

合作发展巩固了生态系统定位。Base(Coinbase L2)深化了集成,成为主要部署链,并得到了创始人Jesse Pollak的积极支持。Linda Xie从Scalar Capital加入开发者关系团队,选择全职在Farcaster上进行建设,而非继续风险投资。Rainbow Wallet集成了移动钱包协议以实现无缝交易。Noice平台通过USDC和创作者代币发行扩展了创作者打赏功能。Vitalik Buterin的持续活跃使用提供了持续的信誉提升。Linda Xie的Bountycaster发展成为赏金市场中心。这些举措使Farcaster在Base生态系统和更广泛的以太坊L2格局中日益占据中心地位。

持续的挑战威胁着长期可行性

用户留存危机主导了战略担忧。尽管获得了巨额资金和技术创新,日活跃用户从2024年7月峰值下降40%(到2025年9月从10万降至6万),这揭示了根本性的产品市场契合度问题。每日新注册用户从峰值的15,000暴跌至650,下降95.7%,表明获取渠道崩溃。日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比率0.2(用户每月参与约6天)低于粘性社交平台0.3-0.4的健康基准。Power Badge数据显示,只有4,360名真正活跃的优质用户,而报告的日活跃用户为4万-6万,这表明机器人夸大掩盖了现实。2025年3月Frame v2激增后未能实现留存——用户“不具粘性”——表明病毒式功能本身无法解决潜在的参与循环问题。

在当前规模下,经济可持续性仍未得到证实。2025年10月每月约10,000美元的收入与1.8亿美元的融资额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即使考虑到充足的资金储备。实现收支平衡(估计每年运营成本为500万-1000万美元)的途径需要用户增长10倍以上以扩大存储费用,或者Pro订阅的采纳率显著提高,超越最初的3,700名早期购买者。以每用户每年7美元的存储费计算,要达到收支平衡需要70万-140万付费用户——远超当前4万-6万的日活跃用户。Pro订阅以120美元的价格,如果转化率为10-20%,可以从50万用户中产生600万-120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但在用户下降的情况下实现这一规模是一个循环问题。中心运营者成本预计呈指数级增长(根据原始假设,到2027年每个中心可能达到690万美元),即使实际增长未能达到预期,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来自多个方向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Web2平台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没有加密摩擦——X/Twitter尽管存在问题,仍保持庞大规模和网络效应,Threads利用Instagram集成,TikTok主导短视频。Web3替代方案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威胁:Bluesky实现3800万用户证明去中心化社交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实现规模化(尽管比声称的更中心化),OpenSocial在亚太地区保持10万+日活跃用户表明区域竞争可以成功,Lens协议的类似困境验证了区块链社交的难度,Friend.tech的崩溃(230日活跃用户,下降97%)揭示了SocialFi领域的风险。整个类别都面临逆风——投机驱动的用户与有机社区建设者之间的矛盾,空投刷量文化损害真实参与,以及更广泛的加密市场情绪驱动的波动兴趣。

用户体验复杂性和可访问性障碍限制了主流潜力。加密钱包要求、助记词管理、5美元注册费、存储ETH支付以及有限的存储空间需要租金,所有这些都过滤掉了非加密受众。桌面支持仍然有限,设计以移动优先。学习Web3特定功能(如签名消息、管理密钥、理解Gas费和导航多链)的学习曲线造成了摩擦。批评者认为该平台无非是“区块链上的Twitter,除了加密功能外没有用户体验/用户界面创新”。入门比Web2替代方案更困难,同时为主流用户提供的附加价值值得怀疑,因为他们不优先考虑去中心化。18-34岁人口的集中(77%的用户)表明未能超越加密原生早期采用者。

路线图侧重创作者经济和AI集成

截至2025年10月,已确认的近期发展集中于将Clanker更深入地集成到Farcaster应用中,超越当前的机器人功能,尽管细节仍然稀疏。代币部署成为核心功能,将该协议定位为迷因币实验和AI代理协作的基础设施。Aether创建市值8000万美元的$LUM代币的成功展示了潜力,同时需要解决对助长拉高出货计划的担忧。该战略承认加密原生受众,并倾向于而非回避投机作为增长载体——尽管有争议,但在主流采纳挑战面前是务实的。

Farcaster Pro的扩展计划包括在当前10,000字符限制和4个嵌入之外的额外高级功能,并可能进行分级订阅和收入模型优化。目标是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订阅者,同时保持100%的收入重新分配给创作者每周奖励池,而非公司利润。成功需要展示超越字符限制的清晰价值主张——潜在功能包括分析、高级日程安排、优先算法呈现或独家工具。频道增强功能侧重于频道专属代币和奖励、排行榜系统、社区治理功能和多频道订阅模型。DiviFlyy和Cura等平台已在尝试频道级经济;协议级支持可以加速采纳。

创作者变现扩展超越每周25,000美元的奖励,旨在支持1,000多名创作者定期获得收入,而非当前的数百名。频道级奖励系统、创作者币/粉丝代币演进以及基于Frame的变现提供了Web2平台无法实现的收入来源。愿景将Farcaster定位为第一个“普通人发帖也能赚钱”而非仅限于影响者的社交网络——这很有吸引力,但需要不依赖风险投资补贴的可持续经济。技术基础设施改进包括Snapchain扩容优化、用于超大规模(数百万用户)的增强分片策略、存储经济模型优化以降低成本,以及持续扩展当前五条链之外的跨链互操作性。

联合创始人Dan Romero阐述的10年愿景目标是协议拥有超过十亿日活跃用户,数千个应用和服务构建在Farcaster之上,每个用户都能无缝地进行以太坊钱包入门,80%的美国人无论是否有意识地持有加密货币,以及大部分链上活动通过Base上的Farcaster社交层进行。这个雄心勃勃的范围与当前4万-6万日活跃用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战略赌注假设加密货币采纳达到主流规模,社交体验本质上变为链上,Farcaster成功地将加密原生根基与大众市场可访问性连接起来。成功情景范围从乐观突破(Frames v2 + AI代理催化新的增长浪潮,到2026年达到25万-50万日活跃用户)到现实的利基市场可持续性(6万-10万活跃用户,拥有盈利的创作者经济)再到悲观的缓慢衰退(持续流失,到2027年出现资金担忧,最终关闭或转型)。

批判性评估揭示了寻求规模的优质社区

尽管面临挑战,该协议仍展现出值得肯定的真正优势。社区质量始终受到赞扬——“感觉像早期的Twitter”的怀旧感,有深度的对话而非X的噪音,紧密团结、支持性的创作者文化。加密思想领袖、开发者和爱好者创造了比主流平台更高的平均讨论水平,尽管人数较少。技术创新仍然是世界级的:Snapchain的10,000+ TPS和780毫秒最终性可与专门构建的区块链媲美,Frames代表了超越竞争对手的真正用户体验进步,混合架构优雅地平衡了权衡。全面的SDK、黑客马拉松和清晰的变现路径的开发者体验吸引了建设者。1.8亿美元的资金提供了竞争对手所缺乏的资金储备,Paradigm和a16z的支持表明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信心。以太坊生态系统集成提供了可组合性和既有基础设施。

然而,警示信号主导了未来展望。除了日活跃用户下降40%和注册用户暴跌95%之外,Power Badge争议损害了信任——仅4,360名真正活跃的验证用户与报告的6万用户相比,表明存在10-15倍的夸大。尽管有5美元的注册费,机器人活动仍然存在,这表明经济壁垒不足。收入轨迹令人担忧:2025年10月每月1万美元的收入与191万美元的累计峰值相比,下降了99%。以目前的年化收入(每年约12万美元)计算,尽管估值达到10亿美元,该协议仍远未实现自给自足。网络效应强烈偏向现有巨头——X拥有数百万用户,为大多数用户创造了难以逾越的转换成本。更广泛的SocialFi领域衰退(Friend.tech崩溃,Lens挣扎)表明是结构性而非执行性挑战。

根本问题变得清晰:**Farcaster是在构建社交媒体的未来,还是为可能不会到来的未来构建社交媒体?**该协议已成功将自己确立为关键的加密基础设施,并证明“充分去中心化”的架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开发者生态系统的活力、Base集成和思想领袖的采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四年和巨额投资之后,大众市场社交平台的地位仍然难以捉摸。加密原生受众的上限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只有10万-20万真正活跃的用户——这很有价值,但远低于独角兽的预期。去中心化本身是否会成为主流价值主张,还是仍然是Web3信徒的小众关注点,将决定最终的成功。

2025年10月的Clanker集成代表了战略清晰:依靠加密原生优势,而不是直接与Twitter竞争。AI代理协作、迷因币实验、基于Frame的商业和创作者代币经济利用了其独特的能力,而不是复制现有社交媒体并贴上“去中心化”的标签。这种质量优先于数量、可持续利基市场的方法可能比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主流规模更明智。重新定义的成功可能意味着10万活跃用户,通过数千个Frames和迷你应用产生数百万美元的创作者经济活动——这比设想的规模要小,但可行且有价值。未来12-18个月将决定2026年的Farcaster是成为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可持续协议,还是Web3社交墓地中的一个警示故事。

JAM Chain:波卡(Polkadot)迈向去中心化全球计算机的范式转变

· 阅读需 50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波卡(Polkadot)的 JAM (Join-Accumulate Machine) Chain 代表了自以太坊推出以来最重要的区块链架构创新,从根本上重新构想了去中心化计算的运作方式。由 Gavin Wood 博士于 2024 年 4 月通过 JAM 灰皮书(JAM Gray Paper)引入,JAM 将波卡从一个平行链专用的中继链转变为一个通用的、无需许可的“大多一致的无需信任超级计算机”,能够实现 42 倍更高的数据可用性(850 MB/s)和 340 万+ TPS 的理论容量。该协议通过在动态分片边界内实现同步可组合性,同时保持 350+ 个核心的并行执行,解决了当前区块链系统普遍存在的持续分区问题。与以太坊以 L2 为中心的 Rollup 策略或 Cosmos 的主权区域模型不同,JAM 将分片执行与一致状态直接构建到共识层中,使用基于 RISC-V 的新型波卡虚拟机(PVM)和无交易架构,所有计算都通过 Refine→Accumulate 管道进行。有 43 个实施团队正在竞争 1000 万 DOT 的奖金,多个客户端预计在 2025 年 8 月前实现 100% 的一致性,主网部署目标定于 2026 年初,JAM 有望实现以太坊 2.0 最初愿景所承诺的:在不牺牲可组合性或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原生可扩展执行。

计算模型:JAM 如何大规模处理工作

JAM 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称为 CoreJAM(Collect, Refine, Join, Accumulate),它将区块链执行分解为不同的阶段,以优化并行化和效率。JAM 的名称来源于链上部分——Join 和 Accumulate,而 Collect 和 Refine 则在链下进行。这种架构建立了两个协同工作的主要执行环境:用于重度并行计算的核心内执行和用于状态集成的链上执行。

Refine 阶段(核心内执行),工作项在多个验证人核心上进行无状态并行处理,每个核心在 6 秒的时间槽内处理高达 15 MB 的输入数据,并产生最大 90 KB 的压缩输出——一个惊人的 166 倍压缩比。此阶段为每个核心提供 6 秒的 PVM 执行时间,是当前波卡平行链验证函数(PVF)2 秒限制的三倍。Refine 函数完全在链下执行计算密集型工作,其唯一有状态操作是预映像查找(preimage lookups),从而实现了大规模并行化而没有状态争用。

Refine 之后,Accumulate 阶段(链上执行)通过有状态操作将工作结果集成到链状态中,每个输出的执行时间限制在大约 10 毫秒。此函数在所有验证人上运行,可以读取任何服务的存储,写入其自己的键值存储,在服务之间转移资金,创建新服务,升级代码,并请求预映像可用性。执行预算的鲜明对比——链下 6 秒对链上 10 毫秒——反映了 JAM 的基本洞察:通过将昂贵的计算推到链下并并行化,系统将宝贵的链上时间仅用于必要的状​​态转换。

JAM 中的服务定义了第三个入口点,称为 onTransfer,它处理异步服务间通信。此消息系统使服务能够非阻塞地进行交互,消息发送后不立即返回结果。该设计预期未来将通过辅助核心分配额外的 Gas 以实现复杂的跨服务交互。

这种双重执行模型实现了 Wood 所描述的半一致性:在同一区块中调度到同一核心的服务同步交互(一致子集),而不同核心上的服务异步通信(整体不一致)。一致和不一致执行之间的边界保持流动且受经济驱动,而非协议强制,允许频繁通信的服务在核心上共存以实现同步行为,同时保持系统范围的可扩展性。这代表了解决困扰先前区块链架构的“规模-同步性”矛盾的突破。

从中继链到基于服务的计算的架构转型

JAM 从根本上重新构想了波卡的架构,从高度特定于平行链的设计转向了极简的通用计算基底。当前的波卡中继链直接在协议中封装了平行链,硬性限制大约 50 个插槽,需要通过拍卖获取,花费数百万 DOT,并通过固定的验证路径执行所有平行链逻辑。JAM 用服务取代了这一点——无需许可、封装的执行环境,任何人都可以部署,无需治理批准或拍卖,仅受加密经济因素(DOT 存款)限制。

架构理念的转变是深刻的:从可升级的中继链到具有可升级服务的固定协议。波卡 1.0 维护了一个高度可升级的中继链,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复杂性,而 JAM 固定了核心协议参数(区块头编码、哈希方案、QUIC 网络协议、时间参数),以实现积极优化并简化多重实现。质押、治理和核心时间分配等应用层功能存在于服务中,这些服务可以独立升级,而无需触及核心协议。这种不可升级的链架构显著降低了复杂性,同时在最关键的应用层保留了灵活性。

在 JAM 的模型中,平行链成为众多服务类型之一。所有波卡 1.1 平行链功能将整合到一个“平行链”或“核心链”服务中,确保完全向后兼容并提供硬编码保证。当中继链升级时,现有平行链会自动过渡到在 JAM 上运行,无需任何代码更改。服务模型将平行链的功能推广到任意执行模式:直接部署在核心上的智能合约、CorePlay 等基于 Actor 的框架、ZK-Rollup、数据可用性服务,以及尚未构想的全新执行模型。

状态管理模型也发生了显著转变。当前波卡在区块头中使用后验状态根(posterior state roots)——区块在完整计算完成后才进行分发。JAM 采用前验状态根(prior state roots),滞后一个区块,从而实现流水线化:轻量级计算(约占工作量的 5%)立即执行,区块在重度累积任务完成前分发,下一个区块在当前区块执行完成前开始处理。这种架构选择意味着 JAM 利用完整的 6 秒区块时间进行计算,每个区块实现 3 到 3.5 秒的有效计算时间,而当前波卡则低于 2 秒。

JAM 从 WebAssembly 到基于 RISC-V 的波卡虚拟机(PVM)的转变代表了另一个根本性转变。RISC-V 仅有 47 条基本指令,提供了卓越的确定性、在传统硬件上的出色执行速度、易于转译为 x86/x64/ARM、官方 LLVM 工具链支持以及内存中堆栈的自然延续处理。关键在于,与 WebAssembly 的计量开销相比,PVM 提供了“免费计量”,而基于寄存器的架构(相对于 WASM 基于堆栈的设计)避免了 NP 完全的寄存器分配问题。这使得支持 RISC-V 的延续能够为可扩展多核编码建立新标准,允许程序在区块边界之间暂停和恢复——这对于 JAM 的异步并行化架构至关重要。

技术规范:性能目标和验证人要求

JAM 旨在实现卓越的性能指标,使其在区块链计算能力方面实现代际飞跃。该系统目标是 850 MB/s 的数据可用性——比异步支持改进前的普通波卡提高 42 倍,并且比以太坊的 1.3 MB/s 高出几个数量级。这转化为所有核心的聚合吞吐量约为 2.3 Gbps,每个核心在 6 秒的时间槽内处理 5 MB 的输入

交易吞吐量容量显著扩展:基于 850 MB/s 数据可用性目标,理论最大值为 340 万+ TPS。实际压力测试验证了这些预测——Kusama 在 2025 年 8 月在仅 23% 的负载容量下达到了 143,000 TPS,而波卡的“Spammening”压力测试在 2024 年达到了 623,000 TPS。凭借 JAM 的额外优化和扩展核心数量(目标 350 个核心并具有弹性扩展),在生产环境中实现 100 万+ TPS 的阈值成为可能。

根据灰皮书的估计,当完全运行时,计算能力达到每秒 1500 亿 Gas,反映了所有核心的总 PVM 执行量。共识机制通过 GRANDPA 保持 6 秒的区块时间,并在大约 18 秒(约 3 个区块)内实现确定性最终性。SAFROLE 是 JAM 基于 SNARK 的区块生产算法,通过使用 zkSNARKs 和 RingVRF 进行匿名验证人选择,并提前两个周期使用票证作为区块生产的匿名入口,提供几乎无分叉的操作。

验证人硬件要求对专业运营商来说仍然可及,但需要大量资源:

  • CPU:最低 8 个物理核心 @ 3.4 GHz(优先考虑单线程性能)
  • RAM:最低 128 GB
  • 存储:最低 2 TB NVMe SSD(优先考虑延迟而非吞吐量),预计每月增长 50 GB
  • 网络:最低 500 Mbit/s 对称连接(首选 1 Gbit/s),以处理大量服务并确保拥塞控制
  • 操作系统:基于 Linux(内核 5.16 或更高版本)
  • 正常运行时间:要求 99%+ 以避免罚没惩罚

验证人集合由 1,023 个验证人组成——与当前波卡数量相同——所有验证人无论其质押量如何,都获得相同的区块奖励。这种平等的奖励分配激励质押分散到各个验证人,而不是集中在少数大型运营商手中,从而促进去中心化。最低质押要求是动态的;历史上,进入活跃验证人集合需要大约 175 万 DOT 的总质押(自质押加上提名),尽管最低提名意向为 250 DOT28 天的解绑期与当前波卡保持不变。

JAM 的网络层过渡到 QUIC 协议,用于所有 1000 多个验证人之间的直接点对点连接,避免了传统网络堆栈的套接字耗尽问题。由于 JAM 本质上是无交易的(没有内存池或 Gossip 协议),系统采用网格扩散进行广播:验证人以逻辑网格排列,消息按行然后按列传播,与完整的 Gossip 协议相比,显著降低了带宽要求。

JAM Toaster 测试环境展示了支持开发的巨大基础设施规模:位于里斯本波卡宫设施的 1,023 个节点,拥有 12,276 个核心16 TB RAM,位列全球超级计算机前 500-1000 名。这种全规模测试基础设施解决了历史上的局限性,即小型测试网络无法模拟大规模网络动态,而生产网络缺乏全面的监控能力。

经济模型:DOT 代币经济学和基于核心时间的定价

JAM 保持 DOT 作为唯一的原生代币,不创建新代币,从而保持了与波卡经济模型的连续性,同时引入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经济架构的核心是无需许可的服务部署,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和执行代码,并支付与所用资源相称的费用。服务对代码、数据或状态没有预设限制——容量由加密经济因素决定,特别是作为经济抵押品存入的 DOT 数量。

代币经济学在 2025 年经历了重大转型,公投 1710 实施了 21 亿 DOT 的供应上限和阶梯式通胀计划。从 2026 年 3 月开始,年度代币排放量将每两年减半,创建了一个类似比特币的稀缺模型。当前年通胀率为 7.56%(低于最初的 10%),预计到 2040 年总供应量将达到约 19.1 亿 DOT,而根据旧模型则为 34 亿。这种通缩压力旨在支持长期价值积累,同时为网络安全维持足够的奖励。

费用结构从平行链拍卖过渡到基于核心时间的定价,用灵活的选项取代了波卡 1.0 复杂的插槽拍卖机制:

**批量核心时间(Bulk Coretime)**提供每月订阅,以持续访问计算核心,使需要保证吞吐量的项目能够进行可预测的预算。按需核心时间(On-Demand Coretime)为零星使用提供即用即付的访问,与数百万美元的平行链插槽拍卖相比,大大降低了进入门槛。这种敏捷核心时间模型允许购买计算资源,持续时间从几秒到几年不等,优化了资本效率。

JAM 引入了一种新颖的混合资源消耗模型,其中工作包可以结合计算密集型任务和数据密集型操作。通过将具有不同资源需求的服务配对——例如,零知识证明验证(计算密集型)与数据可用性(存储密集型)——系统优化了验证人硬件利用率并降低了总体成本。经济激励自然地促使排序器(sequencers)批量处理相关工作项,并将频繁通信的服务共同定位在同一核心上。

无交易架构完全消除了传统的交易费用结构。用户不再向带有 Gas 费的内存池提交交易,所有操作都在链下经过 Refine 阶段,然后结果才集成到链上。这种根本不同的经济模型收取的是核心时间采购和工作包处理的费用,而不是每笔交易的 Gas 费,费用由 Refine 和 Accumulate 阶段消耗的计算和数据资源决定。

验证人经济学延续了波卡的提名权益证明(NPoS),每个周期所有活跃验证人获得相同的区块奖励,无论质押规模如何。验证人设定自己的佣金率,在分配给提名人之前从总奖励中扣除。收入来源包括区块奖励(主要)、活跃参与的周期点数奖励、用户小费(100% 归验证人)以及提名人的佣金。当前质押统计数据显示,参与率为 58%8.25045 亿 DOT 质押在 600 个活跃验证人中。

服务将代币余额直接与代码和状态关联,从而实现了在纯可升级链中不易实现的经济模型调整。这一创新允许服务持有和管理 DOT,创建可以支付自身运营、实施新颖代币经济机制或充当用户资金托管人的经济参与者——所有这些都无需信任中介。

经济安全模型依赖于经济验证人(ELV)——一种犬儒式 Rollup 机制,其中随机选择的验证人重新执行工作以验证正确性。这种方法被证明比零知识证明在确保计算正确性方面成本效益高约 4000 倍,利用了波卡成熟的加密经济安全模型。当工作结果存在争议时,判断机制可以暂停最终性长达 1 小时,同时验证人达成共识,即使在对抗条件下也能保持安全保证。

开发状态:实现、测试网和主网路线图

截至 2025 年 10 月,JAM 开发已达到关键阶段,43 个活跃实施团队分属五种语言类别,正在竞争 1000 万 DOT + 10 万 KSM 的奖金池(价值 6000 万至 1 亿美元)。这种前所未有的实现者多样性旨在将专业知识传播到单个团队之外,通过客户端多样性确保协议弹性,并通过独立实现识别规范模糊性。

多个实现已在 2025 年 8 月前达到 100% 的 JAM 一致性,包括 JAM DUNA (Go)、JamZig (Zig)、Jamzilla (Go)、JavaJAM (Java)、SpaceJam (Rust)、Vinwolf (Rust)、Jamixir (Elixir) 和 Boka (Swift)。JAM 一致性仪表板提供实时性能基准、模糊测试结果和实现比较,从而透明地评估每个客户端的成熟度。Parity 用 Rust 实现的 PolkaJAM 目前在性能指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JAM 灰皮书已通过多次修订:v0.7.0 于 2025 年 6 月 25 日发布,包含 PVM 执行和聚合调度器的详细伪代码,随后 v0.7.1 于 2025 年 7 月 26 日发布,纳入了社区反馈。灰皮书效仿以太坊黄皮书的方法,提供正式的数学规范,支持多个独立实现,而不是依赖单个参考客户端。

测试网活动在 2025 年加速,里斯本的 JAM 体验活动(5 月 9 日至 11 日)标志着一次重要的公共测试网启动派对,国际开发者参加。最小可行 Rollup 测试网于 2025 年 6 月启动,允许开发者在实时网络环境中测试基本的 JAM 功能。多个实现团队持续运行私有测试网,Parity 发布了实验性的 PolkaJAM 二进制文件,使开发者能够创建自己的 JAM 测试网进行实验。

JAM 实现者奖金根据每个实现路径(验证节点、非 PVM 验证节点或轻节点)的五个里程碑来构建奖励:

里程碑 1 (IMPORTER):10 万 DOT + 1000 KSM,用于通过状态转换一致性测试并导入区块。提交于 2025 年 6 月开放,波卡理事会(Polkadot Fellowship)审查提交。里程碑 2 (AUTHORER):额外 10 万 DOT + 1000 KSM,用于包括区块生产、网络和链下组件在内的完全一致性。里程碑 3 (HALF-SPEED):10 万 DOT + 1000 KSM,用于达到 Kusama 级别的性能,并获得 JAM Toaster 的访问权限进行全规模测试。里程碑 4 (FULL-SPEED):10 万 DOT + 1000 KSM,用于 Polkadot 主网级别的性能,并获得免费的专业外部安全审计。里程碑 5 (SECURE):最后 10 万 DOT + 1000 KSM,用于通过完整的安全审计,且无重大漏洞。

语言多样性涵盖了传统企业语言(A 组的 Java、Kotlin、C#、Go)、原生高性能语言(B 组的 C、C++、Rust、Swift、Zig)、简洁脚本语言(C 组的 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以及注重正确性的语言(D 组的 OCaml、Elixir、Julia、Haskell)。Z 组为 Brainfuck 或 Whitespace 等深奥语言的实现提供最高 5000 KSM,展示了社区的趣味精神,同时也证明了规范的清晰性。

主网部署时间表遵循雄心勃勃的计划:

  • 2025 年末:最终灰皮书修订(v0.8.0、v0.9.0,接近 v1.0),持续的里程碑提交和审查,扩大测试网参与
  • 2026 年第一季度:在通过 OpenGov 公投获得治理批准后,波卡网络上的 JAM 主网升级目标
  • 2026 年:CoreChain 阶段 1 部署,官方公共 JAM 测试网,波卡网络全面过渡到 JAM 架构

部署策略涉及一次全面的升级,而不是迭代增量更改,从而能够精确限制升级后的操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持续破坏性更改而导致的开发者开销。这种方法将所有破坏性更改整合到一次过渡中,避免了困扰波卡 1.0 演进的复杂性累积。然而,治理批准仍然是强制性的——JAM 需要通过波卡的去中心化链上治理和 DOT 代币持有者投票。2024 年 5 月公投 682 获得近乎一致的批准(超过 3100 万 DOT 支持)的先例表明社区的强大支持,尽管最终主网部署需要单独的治理批准。

实际应用已经开始出现。Acala Network 于 2025 年 8 月宣布推出 JAMVerse,使用基于 Swift 的 B 类 JAM 客户端(Boka)构建第一个 JAM 原生 DApp 链。他们的路线图包括将核心 DeFi 服务(Swap、Staking、LDOT)迁移到 JAM 以实现亚区块延迟操作,开发 JAM-XCM 适配器以保持与 Substrate 平行链的互操作性,并演示由同步可组合性实现的跨链闪电贷。Unique Network 的 Quartz 正在过渡到 JAM 架构的内部测试环境,计划于 2025 年 10 月完成。

生态系统影响:向后兼容性和迁移策略

JAM 的设计优先考虑与现有波卡平行链的完全向后兼容性,确保过渡能够增强而非扰乱生态系统。官方文档证实“提案的一部分将包括工具和硬编码的兼容性保证”,Web3 基金会保证“即使在 JAM 之后,平行链仍将是第一类公民”。当 JAM 启动时,中继链升级,平行链将自动成为在 JAM 之上运行的服务,无需任何代码更改

平行链服务(或称 CoreChains 或 ChainService)将所有波卡 1.1 平行链功能整合到一个 JAM 服务中。现有的基于 Substrate 的平行链将通过此兼容层继续运行,功能行为不变——“目前在波卡上运行的任何平行链的功能都不会受到影响。”从平行链团队的角度来看,“技术栈看起来没有太大不同。它们将继续由验证人验证”,并采用类似的开发工作流程。

三种迁移路径使团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采用 JAM 功能:

选项 A:不迁移 允许平行链团队像以前一样继续运营,无需任何努力。平行链服务处理所有兼容性问题,保持当前的性能特征和开发工作流程。此默认路径适用于对现有功能满意或倾向于推迟 JAM 特定功能直到技术成熟的团队。

选项 B:部分迁移 允许混合方法,团队继续作为传统平行链运营,同时将特定功能部署为 JAM 原生服务。例如,一个 DeFi 平行链可以保持其主链操作不变,同时在 JAM 核心上直接部署一个用于隐私功能的 ZK-Rollup 服务或一个用于价格馈送的预言机服务。这种逐步过渡允许测试新功能而无需完全承诺,在保持向后兼容性的同时选择性地访问高级功能。

选项 C:完全迁移 涉及使用 JAM 的服务模型进行重建,具有不同的 Refine、Accumulate 和 onTransfer 入口点。此路径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无需许可的部署、通过 Accords 实现的同步可组合性、CorePlay 基于 Actor 的框架以及直接访问 JAM 的新型执行模型。Acala 的 JAMVerse 便是这种方法的典范:构建一个完整的 JAM 原生实现,同时在过渡期间保持遗留平行链的运行。完全迁移需要大量的开发工作,但能释放 JAM 的全部潜力。

迁移支持基础设施包括 Acala 文档中提到的 Omicode 迁移工具,该工具“无需修改运行时逻辑即可实现向 JAM 的平稳迁移”——显然是现有 Substrate 平行链的兼容层。波卡 SDK 仍与 JAM 兼容,尽管平行链验证函数(PVF)的目标从 WebAssembly 重新定位到 PVM。由于 PVM 代表了对 RISC-V 的微小修改(RISC-V 已经是官方 LLVM 目标),编译到 WASM 的现有代码库通常只需最少的更改即可重新编译到 PVM。

从 WASM 到 PVM 的过渡提供了多项优势:免费计量消除了执行期间的 Gas 开销,基于寄存器的架构避免了 WASM 基于堆栈设计中固有的 NP 完全寄存器分配问题,自然的延续支持使程序能够在区块边界之间暂停和恢复,以及在传统硬件上的卓越执行速度提供了无需基础设施更改的性能改进。Substrate FRAME 模块继续在平行链服务中工作,尽管 JAM 的计量系统通常消除了 Substrate 开发中频繁基准测试的要求。

XCM(跨共识消息格式)演进确保了整个过渡期间的互操作性。在 JAM 中,完整的 XCMP(跨链消息传递)成为强制性的——当前 HRMP(水平中继路由消息传递)将所有消息数据存储在中继链上,有效载荷限制为 4 KB,而 JAM 的 XCMP 仅将消息头放在链上,链下数据传输无限制。此架构要求源于 Refine 和 Accumulate 阶段之间严格的数据传输限制,从而在没有中继链瓶颈的情况下实现实际的数据有效载荷。

JAM-XCM 适配器在过渡期间保持 JAM 服务和 Substrate 平行链之间的互操作性。2025 年发布的 XCM v5 改进包括多跳交易、多链费用支付、更少的所需签名和更好的错误预防——所有这些都旨在在 Polkadot 到 JAM 的过渡中无缝工作。Accords 引入了同步 XCM 功能,实现了无需基于储备的中介即可在链之间进行直接代币传送等信任最小化交互。

用于质押、国库和协议升级的治理机制迁移到服务中,而不是封装在核心协议中。这种关注点分离简化了 JAM 链本身,同时在可升级的服务代码中保留了所有必要的功能。包括质押奖励分配、核心时间市场和治理投票在内的应用层功能都存在于服务中,这些服务可以通过自己的升级机制独立演进,而无需协议层更改。

验证人过渡仍然简单——运营商将需要运行 JAM 兼容客户端而不是当前的波卡客户端,但验证人生产区块、验证交易(现在是工作包)和维护共识的职责保持不变。共识从 BABE+GRANDPA 转向 SAFROLE+GRANDPA 主要影响客户端实现内部,而不是操作程序。保持 99%+ 正常运行时间、及时响应验证请求并参与共识的验证人将继续像当前波卡一样,每个周期获得平等的奖励。

开发者体验:从智能合约到服务及更远

JAM 通过消除进入壁垒,同时扩展能力选项,从根本上改变了开发者体验。波卡 1.0 迫使团队在智能合约(能力有限,部署简单)或平行链(能力全面,基于拍卖访问)之间做出选择,而 JAM 为两者以及新型执行模型提供了灵活而丰富的环境

无需许可的服务部署模型类似于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部署——开发者可以将代码部署为服务,无需治理批准或插槽拍卖,只需通过核心时间采购支付所用资源的费用。这大大降低了财务门槛:没有数百万美元的拍卖出价,没有两年期的插槽承诺,没有复杂的众贷机制。服务通过 DOT 存款在经济上扩展,这些存款通过加密经济方式限制资源消耗,而不是通过政治或金融看门人。

ink! 智能合约在 JAM 生态系统中继续蓬勃发展,有可能通过专用服务直接部署在 JAM 核心上,从而无需中间平行链托管。工具仍然成熟:用于编译的 cargo-contract、用于实验的 ink! playground、用于开发的 rustfmt 和 rust-analyzer、用于合约验证的 Chainlens 浏览器以及集成测试框架。从概念验证到生产的毕业路径仍然清晰:从 ink! 合约开始快速迭代,验证产品市场契合度,然后在性能要求需要时迁移到 JAM 服务或平行链——在此过程中重用 Rust 代码、测试和前端组件。

三个服务入口点定义了 JAM 编程模型,要求开发者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计算:

Refine 函数处理无状态计算,将 Rollup 输入转换为输出。它在每个 6 秒的时间槽内接受多达 15 MB 的工作项,执行长达 6 秒的 PVM Gas,并产生最大 90 KB 的压缩结果。Refine 在链下并行运行于验证人子集,只有预映像查找可用于数据访问。此函数执行计算密集型工作——处理交易、验证证明、转换数据——完全与全局状态隔离。

Accumulate 函数通过有状态操作将 Refine 输出集成到服务状态中,每个输出的执行时间限制在大约 10 毫秒。它可以读取任何服务的存储(实现跨服务查询),写入其自己的键值存储,在服务之间转移资金,创建新服务,升级其自己的代码,并请求预映像可用性。Accumulate 在所有验证人上同步运行,因此成本高昂但默认安全。这种不对称性——Refine 6 秒对 Accumulate 10 毫秒——强制执行架构纪律:将计算推到链下,保持状态更新最小化。

onTransfer 函数通过异步消息传递处理服务间通信。服务可以发送消息而无需等待响应,从而实现松散耦合,同时避免阻塞。未来的增强功能可能允许为复杂的跨服务交互分配额外的 Gas,或通过 Accords 处理同步模式。

CorePlay 代表了一个实验性的基于 Actor 的框架,展示了 JAM 的独特能力。直接部署在核心上的 Actor 可以使用正常的同步编程模式——标准的 fn main() 风格代码和 async/await 语法。当同一核心上的 Actor 相互调用时,执行同步进行。当调用不同核心上的 Actor 时,PVM 延续会自动暂停执行,序列化状态,并在稍后的区块中结果到达时恢复。这种抽象使多区块异步执行对开发者来说看起来是同步的,大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逻辑。

开发者工具改进包括通过无需许可的服务创建实现更简单的部署,通过 JAM 的计量 PVM 执行减少基准测试要求,透明且可预测的核心时间定价(避免以太坊式的费用波动),以及为里程碑 3+ 实现者提供 JAM Toaster 访问权限,提供完整的 1023 节点网络模拟以进行真实的性能测试。多语言支持——团队使用 Rust、Go、Swift、Zig、Elixir、OCaml 等——证明了规范的清晰性,并使开发者能够选择熟悉的工具链。

同步可组合性改变了多链应用的可能性。当前波卡平行链通过 XCM 异步通信,要求应用处理延迟响应、超时和回滚场景。JAM 的 Accords 通过同步执行保证,实现了管理服务之间交互协议的多实例智能合约。例如,Acala 的路线图演示了“在以太坊上发起闪电贷,并通过单次同步调用在多个链上执行套利”——这种原子性在碎片化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中以前是不可能的。

从 Substrate 模块到 JAM 服务的转变减少了治理摩擦——Substrate 模块需要链上治理批准才能部署和更新,而 JAM 服务像智能合约一样无需许可即可部署。开发者保留 Substrate SDK 兼容性,并可以继续使用 FRAME 进行平行链服务,但 JAM 原生服务可以在没有模块升级协调开销的情况下访问简化的开发模型。

文档和教育资源在 2025 年显著扩展,JAM 2025 世界巡演覆盖 2 大洲 9 个城市,吸引了 1300 多名开发者。技术文档包括全面的灰皮书、波卡 Wiki JAM 部分、官方开发者指南和社区创建的教程。Web3 基金会的去中心化未来计划资助 JAM 教育倡议,而实现者奖金为制作高质量文档和开发者工具创造了经济激励。

战略愿景:通过架构创新解决区块链三难困境

Gavin Wood 对 JAM 的愿景解决了区块链的根本限制——他所指的规模-同步性矛盾,即系统必须在规模和一致性之间做出选择。比特币和以太坊 L1 等单片链实现了高同步性和可组合性,但无法超越单节点计算限制。以太坊 L2、波卡平行链和 Cosmos 区域等分片系统通过分区实现规模,但牺牲了一致性,迫使应用程序进入孤立的筒仓,只能进行异步的跨分片通信。

JAM 试图通过部分一致性超越这种虚假二分法——一个“在关键时期保证一致性”,同时通过并行化保持可扩展性的系统。在同一区块中调度到同一核心的服务同步交互,创建一致子集。不同核心上的服务异步通信,实现并行执行。关键在于,分片边界保持流动且受经济驱动,而非协议强制。排序器有激励共同定位频繁通信的服务,开发者可以在需要时优化同步交互,而无需全局系统同步。

战略目标集中于创建一个**“大多一致的无需信任超级计算机”**,它结合了三个历史上不兼容的属性:

类似于以太坊的无需许可的智能合约环境,使任何人无需权威批准或经济门槛即可部署代码。服务的创建和升级无需治理投票、拍卖获胜或插槽承诺。这种开放性通过消除制度障碍、实现快速实验以及培育服务竞争市场而非政治分配资源来推动创新。

波卡开创的通过可扩展节点网络并行化的安全侧链计算通过完整的 1023 个验证人集合为所有服务提供共享安全性。与具有独立安全性的 Cosmos 区域或具有不同信任假设的以太坊 L2 不同,每个 JAM 服务从第一天起就继承了相同的安全保证。跨核心的并行执行实现了计算扩展,而不会碎片化安全性——增加服务不会稀释安全性,而是增加了系统总吞吐量。

在一致执行边界内的同步可组合性释放了网络效应。DeFi 协议可以原子地跨服务组合,用于闪电贷、套利和清算。NFT 市场可以原子地捆绑来自多个链的资产。游戏应用程序可以同步与 DeFi 原语交互,用于游戏内经济。这种可组合性——历史上仅限于单片链——在可扩展的并行化环境中变得可用。

Wood 对 JAM 的长期定位超越了区块链,扩展到通用计算。“去中心化全球计算机”的标语故意呼应了以太坊的早期描述,但其架构基础支持了这种大规模的隐喻。以太坊的“世界计算机”很快达到了可扩展性限制,需要 L2 实用主义,而 JAM 通过 Refine-Accumulate 范式和 PVM 的延续支持,将计算扩展构建到其基础中。

从波卡 1.0 到 JAM 的演进反映了“更少主观性”的理念——从特定领域到通用,从封装的平行链到任意服务,从可升级的协议复杂性到具有可升级应用程序的固定简单性。这种架构极简主义实现了在不断演进的系统中不可能实现的优化机会:固定参数允许积极的网络拓扑优化,已知时序实现精确的调度算法,不可变规范实现硬件加速而无过时风险。

五个驱动因素推动了 JAM 的设计:

通过去中心化实现的弹性需要 1000 多个独立的验证人运营商来维护所有服务的安全。JAM 的设计保留了波卡开创性的 NPoS,验证人获得平等的奖励,防止质押集中,同时保持强大的拜占庭容错能力。

通用性实现任意计算,超越区块链特定用例。PVM 接受任何 RISC-V 代码,支持从 Rust 和 C++ 到更奇特的实现语言。服务可以实现区块链、智能合约平台、ZK-Rollup、数据可用性层、预言机、存储网络或全新的计算模式。

实现“或多或少无限扩展”的性能来自水平并行化——增加核心可以扩展吞吐量而没有架构限制。850 MB/s 的目标代表了启动容量;弹性扩展和经济核心时间市场允许在需求增加时增加容量,而无需协议更改。

在需要时提供同步交互的一致性解决了困扰分片系统的可组合性问题。Accords 实现了服务之间信任最小化的协议强制,同步跨链代币转移以及以前在碎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能实现的原子多服务操作。

可访问性降低了门槛,使基础设施民主化。用即用即付的核心时间、无需许可的服务部署和灵活的资源分配取代数百万美元的平行链拍卖,使所有规模的项目——从独立开发者到企业团队——都能访问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

竞争格局:JAM 与其他 Layer 0 和 Layer 1 方法的比较

JAM 相对于以太坊路线图的定位揭示了根本不同的扩展理念。以太坊追求以 L2 为中心的模块化,其中 L1 提供数据可用性和结算,而执行迁移到 Arbitrum、Optimism、Base 和 zkSync 等乐观和 ZK-Rollup。Proto-danksharding (EIP-4844) 增加了 blob 交易,提供临时数据可用性,并计划通过完整的 danksharding 将容量增加 100 倍。Proposer-Builder Separation (PBS) 和宣布的 Beam Chain 共识层重新设计继续优化 L1 的狭窄角色。

这种策略造成了持续的分区:L2 仍然是孤立的生态系统,流动性碎片化,信任假设各异,乐观 Rollup 有 7 天的提款期,排序器中心化风险,以及 L1 拥堵期间的费用波动会波及所有 L2。可组合性在每个 L2 内部运行顺畅,但跨 L2 交互会退回到带有桥接风险的异步消息传递。以太坊社区在以太坊 2.0 最初的分片愿景被证明过于复杂后接受了 L2 实用主义——但这种实用主义接受了作为固有权衡的根本限制。

JAM 追求以太坊 2.0 最初承诺的:将分片执行与一致状态原生构建到共识层中。以太坊将执行移到链下到 L2,而 JAM 通过 Refine-Accumulate 模型将并行执行构建到 L1 共识中。以太坊接受了碎片化的 L2 生态系统,而 JAM 通过服务和 Accords 提供统一的安全性和协议级可组合性。架构上的赌注根本不同——以太坊押注于专业的 L2 创新,JAM 押注于通用的 L1 可扩展性。

性能目标说明了其雄心:以太坊在 L1 上每秒处理大约 15 笔交易,每个区块数据可用性为 1.3 MB,而 L2s 共同处理数千 TPS,具有不同的安全假设。JAM 目标是 850 MB/s 的数据可用性(大约是以太坊 L1 的 650 倍)和 340 万+ TPS 的理论容量,具有统一的安全性。计算模型也存在根本差异——以太坊的顺序 EVM 执行与 JAM 的并行 350 核处理代表了解决扩展问题的根本不同方法。

带有跨链通信(IBC)协议的 Cosmos 代表了另一种 Layer 0 愿景,优先考虑主权而非共享安全性。Cosmos 区域是独立的主权区块链,拥有自己的验证人集合、治理和安全模型。IBC 通过轻客户端验证实现无需信任的通信——链独立验证对手方状态,而不依赖共享验证人或安全池。

这种主权优先的理念赋予每个区域完全的自治权:自定义共识机制、专业经济模型和独立的治理决策,无需协调开销。然而,主权也伴随着成本——新区域必须独立引导验证人集合和安全性,面临碎片化的安全性(对一个区域的攻击不会损害其他区域,但也意味着各区域的安全级别不同),并体验真正的异步通信,没有同步可组合性选项。

JAM 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安全优先,共享验证。所有 1023 个验证人从启动开始就保护每个服务,消除了引导挑战并提供统一的安全保证。服务牺牲了主权——它们在 JAM 的执行模型内运行并依赖共享验证人集合——但获得了即时安全性、协议级可组合性和更低的运营开销。哲学上的差异很深:Cosmos 优化主权独立性,JAM 优化一致集成。

Avalanche 子网提供了另一种比较架构,其中子网是主权 Layer 1 区块链,验证人选择验证。主网络验证人(需要 2000 AVAX 质押)可以额外验证他们选择的任何子网,从而为每个子网启用自定义验证人集合。这种水平安全模型(更多子网 = 更多验证人集合)与 JAM 的垂直安全模型(所有服务共享完整的验证人集合)形成对比。

子网架构实现了应用程序特定优化——游戏子网可以具有高吞吐量和低最终性,DeFi 子网可以优先考虑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企业子网可以实现许可验证人。Avalanche 的 Snowman 共识在子网内提供亚秒级最终性。然而,子网仍然大部分是隔离的:Avalanche Warp Messaging (AWM) 提供基本的跨子网通信,但没有 JAM 的 Accords 所实现的协议级可组合性或同步执行。

性能定位显示 Avalanche 强调亚秒级最终性(大约 1 秒,而 JAM 为 18 秒),但子网之间的安全性更加碎片化,而不是 JAM 的每个服务统一的 1023 个验证人。状态架构也存在根本差异:Avalanche 子网维护完全隔离的状态机,而 JAM 服务共享一个累积层,可以在调度到同一核心时实现跨服务读取和同步交互。

外部互操作性协议如 LayerZero、Wormhole、Chainlink CCIP 和 Axelar 服务于与 JAM 原生 XCMP 不同的目的。这些协议在完全不同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之间进行桥接——以太坊到 Solana 到比特币到 Cosmos——依赖外部验证人、预言机或中继网络来确保安全。LayerZero 使用 Oracle + Relayer 模型,在 50 多个链上锁定了超过 60 亿美元的总价值。Wormhole 雇佣了 19 个守护者,验证了 10 亿多条消息,完全稀释估值为 107 亿美元。

JAM 的 XCMP 在不同的层级运行:生态系统内部通信,使用原生协议验证人而不是外部安全假设。JAM 中的服务不需要外部桥接即可交互——它们共享相同的验证人集合、共识机制和安全保证。这实现了外部桥接不可能实现的无需信任交互:同步调用、原子多服务操作、保证消息传递和协议级最终性。

战略定位表明共存而非竞争:JAM 使用 XCMP 进行内部通信,同时可能集成 LayerZero、Wormhole 或类似协议进行外部链连接。JAM 服务可以封装外部协议,用于桥接到以太坊、Solana、比特币或 Cosmos,提供两全其美的连接性——无需信任的内部操作与实用的外部桥接。

研究基础:学术严谨性和计算机科学的新颖贡献

JAM 灰皮书奠定了协议的学术基础,效仿以太坊黄皮书,提供正式的数学规范,支持多个独立实现。该文档于 2024 年 4 月发布 v0.1 版,并持续完善——2025 年 6 月的 v0.7.0 版增加了详细的 PVM 伪代码,2025 年 7 月的 v0.7.1 版纳入了社区反馈——预计到 2026 年初将接近 v1.0。这种通过社区审查的迭代规范开发与学术同行评审并行,提高了清晰度并发现了模糊之处。

灰皮书的摘要凝练了 JAM 的理论贡献:“我们提出了 Jam 的全面而正式的定义,Jam 是一种结合了 Polkadot 和 Ethereum 元素的协议。在一个单一的连贯模型中,Jam 提供了一个全局单例的无需许可对象环境——非常类似于以太坊开创的智能合约环境——并与通过可扩展节点网络并行化的安全侧链计算相结合,这是 Polkadot 开创的命题。”这种看似不兼容属性的综合——以太坊的无需许可可组合性与 Polkadot 的并行共享安全性——代表了 JAM 解决的核心理论挑战。

RISC-V 的选择作为 PVM 的基础反映了严格的计算机架构分析。RISC-V 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优先考虑简单性和可扩展性。与 x86 或 ARM 中数百条指令相比,RISC-V 只有 47 条基本指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现复杂性,同时保持了计算完整性。基于寄存器的架构避免了 WebAssembly 等基于堆栈的虚拟机中固有的 NP 完全寄存器分配问题,从而实现了更快的编译和更可预测的性能。

JAM 的 PVM 对标准 RISC-V 进行了最小的修改,主要增加了确定性内存管理和 Gas 计量,同时保留了与现有 RISC-V 工具链的兼容性。这种设计保守主义使得能够利用数十年的计算机架构研究和生产级编译器(LLVM),而不是构建自定义编译器基础设施。编译到 RISC-V 的语言——Rust、C、C++、Go 和许多其他语言——无需区块链特定的编译器修改即可自动与 JAM 兼容。

PVM 中的延续支持代表了一项重要的理论贡献。延续——暂停执行、序列化状态并在以后恢复的能力——实现了多区块异步计算,而无需复杂的手动状态管理。传统的区块链虚拟机缺乏延续支持,迫使开发者手动分块计算、持久化中间状态并在交易之间重建上下文。PVM 的内存中堆栈设计和确定性执行实现了一流的延续支持,极大地简化了长时间运行或跨区块的计算。

Refine-Accumulate 二元论在概念上映射到 Google 为分布式计算开创的 MapReduce 编程模型。Refine 作为 Map 阶段——在分布式工作者(验证人核心)之间进行尴尬的并行、无状态的输入到输出转换。Accumulate 作为 Reduce 阶段——将转换后的结果顺序集成到统一状态中。这种计算机科学模式在传统分布式系统中被证明在大规模上有效,优雅地适应了区块链的信任最小化环境,其中密码学验证取代了中心化协调。

SAFROLE 共识机制建立在数十年的分布式系统研究之上。该算法从 SASSAFRAS(Semi-Anonymous Sortition of Staked Assignees for Fixed-time Rhythmic Assignment of Slots)演变而来,为 JAM 的特定要求进行了简化,同时保留了关键属性:通过匿名验证人选择实现无分叉区块生产,通过基于 zkSNARK 的匿名性抵御有针对性的 DoS 攻击,直到区块生产,以及实现精确资源调度的确定性时序。

密码学基础结合了环形可验证随机函数(RingVRF)用于匿名证明验证人集合成员资格,以及 zkSNARKs 用于高效验证。提前两个周期的票证系统——验证人在区块生产前两个周期提交票证——在保持匿名保证的同时防止了各种攻击。这代表了现代密码学原语在解决实际共识挑战方面的优雅应用。

经济验证人(ELV)作为 ZK 证明验证的替代方案,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安全与成本权衡分析。JAM 的文档声称 ELV 在确保计算正确性方面比零知识证明成本效益高约 4000 倍。该模型依赖于加密经济安全性:随机选择的验证人重新执行工作以验证正确性,不正确的结果会触发争议和潜在的罚没。这种“乐观”方法,即除非受到质疑,否则假定正确性,类似于乐观 Rollup,但在协议级别运行,并在验证人审计后立即实现最终性。

未来可能会在混合安全模型中结合 ELV 和 ZK 证明:ELV 用于加密经济保证足以满足的有界安全性,ZK 证明用于需要数学确定性的无界安全性。这种灵活性使应用程序能够选择符合其要求和经济约束的安全模型,而不是强制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JAM 的新颖理论贡献包括:

无交易区块链范式挑战了区块链架构的一个基本假设。比特币、以太坊以及几乎所有后续链都围绕交易组织——内存池中竞争区块包含的签名用户操作。JAM 完全消除了交易:所有状态更改都通过包含工作项的工作包进行,这些工作项经过 Refine 和 Accumulate 阶段。这种根本不同的模型引发了关于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抗审查性和用户体验的有趣研究问题,学术界尚未完全探索。

部分一致性共识代表了完全一致(单片链)和完全不一致(隔离分片)系统之间的新颖定位。JAM 在服务共同定位在核心上的关键 6 秒窗口内保证一致性,同时接受跨核心的异步性。驱动一致性模式的经济机制——排序器优化工作包组合以最大化吞吐量和最小化延迟——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博弈论问题。理性的经济参与者如何跨核心组织服务?会出现什么样的均衡?这些问题有待经验验证。

Accords 作为多实例智能合约管理独立服务之间的交互协议,引入了一种新颖的信任最小化原语。Accords 不依赖桥接或中继器进行跨服务通信,而是在 JAM 共识级别强制执行协议,同时将执行分布在服务边界之外。这种抽象实现了信任最小化模式,如直接代币传送、原子多服务操作和同步跨服务调用——这些理论能力需要经验验证其安全属性和经济可行性。

混合资源消耗优化创造了一个有趣的调度和经济问题。服务具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文件——有些是计算密集型(ZK 证明验证),有些是数据密集型(可用性服务),还有一些是平衡的。最佳验证人资源利用率要求在工作包中配对互补服务。会出现什么样的机制来协调这种配对?互补服务捆绑市场如何发展?这代表了区块链经济学研究中未探索的领域。

通过前验状态根而不是后验状态根的流水线化实现了重叠的区块处理,但引入了处理争议的复杂性。如果区块 N 的重度 Accumulate 工作负载在区块 N+1 开始处理后发生,验证人如何处理差异?允许长达 1 小时最终性暂停以解决争议的判断机制提供了答案,但这种设计选择的安全影响值得正式分析。

形式化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Runtime Verification 正在为 PVM 开发 K Framework 语义。K Framework 为定义编程语言和虚拟机语义提供了数学严谨性,从而能够对正确性属性进行形式化证明。可交付成果包括参考规范、调试器和属性测试工具。这种数学严谨性在航空航天和军事软件中很常见,但在区块链开发中相对罕见——代表了该领域向形式化方法的成熟。

综合:JAM 在区块链演进中的地位及其对 Web3 的影响

JAM 代表了十多年来区块链可扩展性研究的巅峰,试图构建前几代承诺但未能实现的功能。比特币引入了去中心化共识,但无法扩展到每秒 7 笔交易以上。以太坊增加了可编程性,但遇到了类似的吞吐量限制。以太坊 2.0 的最初愿景提出了原生分片和 64 条分片链,但被证明过于复杂,转而采用以 L2 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波卡开创了平行链的共享安全性,但有固定的 50 条链限制和基于拍卖的访问。

JAM 综合了这些尝试的经验教训:保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比特币的教训),实现任意计算(以太坊的教训),通过并行化进行扩展(以太坊 2.0 的尝试),提供共享安全性(波卡的创新),增加同步可组合性(缺失的部分),并降低进入壁垒(可访问性)。

理论优雅与实际复杂性之间的权衡仍然是 JAM 的核心风险。该协议的设计在理论上是连贯的——Refine-Accumulate 二元论、PVM 延续、SAFROLE 共识、部分一致性执行都逻辑地结合在一起。但理论上的健全性并不能保证实际成功。以太坊从原生分片转向 L2 并非由于理论上的不可能,而是由于实现、测试和协调方面的实际复杂性。

JAM 的单一全面升级策略放大了其优点和缺点。成功将同时带来所有改进——42 倍数据可用性、无需许可的服务、同步可组合性、RISC-V 性能——在一次协调部署中。失败或延迟将影响整个升级,而不是交付增量改进。43 个独立的实现团队、广泛的测试网阶段和 JAM Toaster 全规模测试旨在减轻风险,但协调 1023 个验证人进行重大架构转换在区块链历史上仍然是前所未有的。

从平行链拍卖到核心时间市场的经济模型转型代表了一种在规模上未经测试的机制。虽然波卡的敏捷核心时间已于 2024 年上线,但 JAM 基于服务的模型和无需许可的部署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动态。核心时间市场将如何为不同服务类型定价?流动性会集中在特定核心吗?排序器如何优化工作包组合?这些问题在主网部署之前缺乏经验答案。

开发者采纳取决于 JAM 的新型编程模型——Refine/Accumulate/onTransfer 入口点、无状态然后有状态执行、基于延续的异步——是否提供足够的价值来证明学习曲线的合理性。以太坊的成功部分源于 EVM 对开发者的熟悉度,尽管效率低下。JAM 的 PVM 提供了卓越的性能,但需要围绕工作包和服务重新思考应用程序架构。无需许可的部署和消除拍卖大大降低了财务门槛,但思维模式的转变可能比财务上的挑战更大。

随着 JAM 的部署,竞争动态也在演变。以太坊 L2 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流动性和开发者心智份额。Solana 以更简单的编程模型提供卓越的性能。Cosmos 提供了某些项目高度重视的主权。JAM 不仅要提供技术能力,还要吸引生态系统参与者——开发者、用户、资本——这些使区块链网络变得有价值。波卡现有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但要扩展到现有参与者之外,需要引人注目的迁移价值主张。

JAM 引入的研究贡献无论商业成功与否都具有价值。无交易区块链架构、部分一致性共识、用于信任最小化跨服务协议的 Accords、混合资源消耗优化以及 PVM 基于延续的执行模型都代表了推动区块链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新颖方法。即使 JAM 本身未能获得主导市场地位,这些创新也将为未来的协议设计提供信息,并扩展区块链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空间。

如果 JAM 实现了性能目标,对 Web3 的长期影响将包括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架构方式的根本转变。当前“部署到区块链”(以太坊 L1、Solana、Avalanche)或“构建自己的区块链”(Cosmos、波卡平行链)的范式增加了一个中间选项:“部署为服务”,具有即时共享安全性、灵活的资源分配以及与更广泛生态系统的可组合性。这可以通过消除基础设施顾虑来加速创新——团队专注于应用程序逻辑,而 JAM 处理共识、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如果 JAM 实现了性能目标,去中心化全球计算机的愿景在架构上变得可行。在 850 MB/s 数据可用性、每秒 1500 亿 Gas 和 340 万+ TPS 容量下,计算吞吐量接近传统重要应用程序可以迁移到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水平。并非适用于所有用例——对延迟敏感的应用程序仍然面临根本性的光速限制,隐私要求可能与透明执行冲突——但对于协调问题、金融基础设施、供应链跟踪、数字身份和许多其他应用程序,去中心化计算在大规模上变得技术上可行。

JAM 在未来 2-5 年的成功指标将包括:部署的服务数量(衡量生态系统扩展)、生产中实现的实际吞吐量和数据可用性(验证性能声明)、核心时间市场的经济可持续性(证明经济模型有效)、开发者采纳指标(GitHub 活动、文档流量、教育项目参与)以及安全记录(没有重大漏洞或共识失败)。

最终的问题仍然是 JAM 是否代表了区块链设计空间的增量改进——比替代方案更好,但在能力上没有根本不同——还是代际飞跃,能够实现当前基础设施上不可能实现的全新应用类别。其架构基础——部分一致性执行、PVM 延续、Refine-Accumulate 二元论、Accords——表明后者是可能的。潜力能否转化为现实取决于执行质量、生态系统建设和超越纯技术优点的市场时机因素。

对于 Web3 研究人员来说,JAM 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实验平台,用于研究新颖的共识机制、执行架构、经济协调机制和安全模型。未来几年将产生经验数据,测试关于部分一致性共识、无交易架构和服务型区块链组织的理论预测。无论商业结果如何,所获得的知识都将为未来几十年的区块链协议设计提供信息。

OpenMind:构建机器人领域的安卓系统

· 阅读需 46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OpenMind 并非一个 Web3 社交平台,它是一家区块链赋能的机器人基础设施公司,致力于为智能机器构建通用操作系统。该公司由斯坦福大学教授 Jan Liphardt 于 2024 年创立,并于 2025 年 8 月获得 Pantera Capital 领投的 2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用于开发 OM1(一个开源的 AI 原生机器人操作系统)和 FABRIC(一个用于机器间通信的去中心化协调协议)。该平台旨在解决机器人领域的碎片化问题——如今的机器人运行在专有孤岛中,阻碍了跨制造商协作。OpenMind 通过硬件无关软件和基于区块链的信任基础设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尽管该公司在三天内获得了超过 18 万的候补名单注册,OM1 在 GitHub 上也成为热门项目,取得了爆炸性的早期关注,但它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尚未推出代币,链上活动极少,并且在 2025 年 9 月的机器人狗部署之前面临重大的执行风险。

这是一项处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区块链交叉领域的新兴技术,而非面向消费者的 Web3 应用程序。将其与 Lens Protocol 或 Farcaster 等平台进行比较并不适用;OpenMind 的竞争对手包括机器人操作系统(ROS)、Render 和 Bittensor 等去中心化计算网络,并最终面临来自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等科技巨头的生存竞争。

OpenMind 的实际作用及其重要性

OpenMind 致力于解决机器人互操作性危机。如今的智能机器运行在封闭的、特定于制造商的生态系统中,这阻碍了协作。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机器人无法通信、协调任务或共享智能——数十亿美元的硬件投资因软件专有和孤立而未能充分利用。OpenMind 的解决方案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产品:OM1,一个硬件无关的操作系统,使任何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无人机、轮式机器人)都能使用现代 AI 模型进行感知、适应和自主行动;以及 FABRIC,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协调层,提供跨制造商的身份验证、安全数据共享和去中心化任务协调。

其价值主张与安卓系统对移动电话的颠覆如出一辙。正如安卓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使任何硬件制造商无需开发专有操作系统即可制造智能手机一样,OM1 也使机器人制造商无需重新发明软件堆栈即可构建智能机器。FABRIC 通过创建目前任何机器人平台都无法提供的功能来扩展这一点:一个用于跨制造商协调的信任层。来自 A 公司的配送机器人可以安全地识别自身,共享位置信息,并与来自 B 公司的服务机器人进行协调——无需中心化中介——因为区块链提供了不可篡改的身份验证和透明的交易记录。

OM1 的技术架构以基于 Python 的模块化和即插即用 AI 集成为核心。该系统开箱即支持 OpenAI GPT-4o、Google Gemini、DeepSeek 和 xAI,其中四个 LLM 通过以 1Hz 运行的自然语言数据总线进行通信(模仿人类大脑约 40 比特/秒的处理速度)。这种 AI 原生设计与行业标准机器人中间件 ROS 形成鲜明对比,ROS 在现代基础模型出现之前构建,需要大量改造才能集成 LLM。OM1 提供全面的自主能力,包括实时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用于空间感知的 LiDAR 支持、Nav2 路径规划、通过 Google ASR 和 ElevenLabs 实现的语音接口以及视觉分析。该系统通过 Docker 容器在 AMD64 和 ARM64 架构上运行,支持 Unitree(G1 人形机器人、Go2 四足机器人)、Clearpath TurtleBot4 和优必选迷你人形机器人等硬件。开发者体验优先考虑简洁性——JSON5 配置文件可实现快速原型设计,预配置代理将设置时间缩短至几分钟,docs.openmind.org 上的详尽文档提供了集成指南。

FABRIC 作为区块链协调骨干运行,尽管技术规范仍部分有待完善。该协议提供四个核心功能:通过加密凭证进行身份验证,允许机器人在不同制造商之间进行认证;位置和上下文共享,实现多智能体环境中的态势感知;安全任务协调,用于去中心化分配和完成任务;以及具有不可篡改审计追踪的透明数据交换。机器人直接从以太坊智能合约下载行为护栏——包括链上编码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从而创建可公开审计的安全规则。创始人 Jan Liphardt 阐述了愿景:“当你带着一个类人机器人走在街上,人们问‘你不害怕吗?’时,你可以告诉他们‘不,因为管理这台机器行为的法律是公开且不可篡改的’,并向他们提供存储这些规则的以太坊合约地址。”

直接可寻址市场涵盖物流自动化、智能制造、老年护理设施、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医院和机场的服务机器人。长期愿景瞄准“机器经济”——一个机器人自主交易计算资源、数据访问、物理任务和协调服务的未来。如果能成功实现规模化,这可能代表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机遇,尽管 OpenMind 目前尚未产生任何收入,仍处于产品验证阶段。

技术架构揭示了早期区块链集成

OpenMind 的区块链实现以 以太坊 作为主要信任层,其开发由 OpenMind 团队主导,他们撰写了 ERC-7777(“人类机器人社会的治理”),这是一项于 2024 年 9 月提交的以太坊改进提案,目前处于草案阶段。该标准建立了专门为自主机器人设计的链上身份和治理接口,使用 Solidity 0.8.19+ 和 OpenZeppelin 可升级合约模式实现。

ERC-7777 定义了两个关键的智能合约接口。UniversalIdentity 合约通过硬件支持的验证来管理机器人身份——每个机器人拥有一个包含加密私钥的安全硬件元件,相应的公钥与制造商、操作员、型号和序列号元数据一起存储在链上。身份验证使用挑战-响应协议:合约生成 keccak256 哈希挑战,机器人使用硬件私钥在链下对其进行签名,合约使用 ECDSA.recover 验证签名以确认硬件公钥匹配。该系统包括规则承诺功能,机器人通过加密方式签署承诺以遵守特定的行为规则,从而创建不可篡改的合规记录。UniversalCharter 合约实现了治理框架,使人类和机器人能够在共享规则集下注册,通过基于哈希的查找进行版本控制以防止重复规则,并由合约所有者控制合规性检查和系统规则更新。

与 Symbiotic 协议的集成(于 2025 年 9 月 18 日宣布)提供了经济安全层。Symbiotic 作为以太坊上的通用质押和再质押框架运行,通过 FABRIC 的预言机机制将链下机器人行为桥接到链上智能合约。机器结算协议(MSP)充当代理预言机,将现实世界事件转化为区块链可验证数据。机器人操作员在 Symbiotic 保险库中质押抵押品,多模态传感器(GPS、LiDAR、摄像头)生成加密的位置证明、工作证明和保管证明日志,提供防篡改证据。不当行为在验证后会触发确定性罚没,附近的机器人能够通过交叉验证机制主动报告违规行为。这种架构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收入分成和争议解决。

技术栈结合了传统机器人基础设施和区块链叠加层。OM1 在 Python 上运行,集成了 ROS2/C++,支持 Zenoh(推荐)、CycloneDDS 和 WebSocket 中间件。通信通过自然语言数据总线进行,促进 LLM 互操作性。该系统通过 Docker 容器部署在各种硬件上,包括 Jetson AGX Orin 64GB、Mac Studio M2 Ultra 和 Raspberry Pi 5 16GB。对于区块链组件,Solidity 智能合约与以太坊主网交互,并提及 Base 区块链(Coinbase 的 Layer 2)作为可验证信任层,但全面的多链策略尚未披露。

去中心化架构在链上和链下组件之间进行战略性划分。链上元素包括通过 ERC-7777 合约进行的机器人身份注册、不可篡改地存储的规则集和治理章程、合规性验证记录、通过 Symbiotic 保险库实现的质押和罚没机制、结算交易以及声誉评分系统。链下元素包括 OM1 在机器人硬件上的本地操作系统执行、实时传感器处理(摄像头、LiDAR、GPS、IMU)、LLM 推理和决策、物理机器人动作和导航、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 SLAM 地图构建。FABRIC 充当混合预言机层,通过加密日志将物理动作桥接到区块链状态,同时避免区块链的计算和存储限制。

公开技术文档中存在关键空白。尽管 FABRIC 网络宣布于 2025 年 10 月上线,但尚未披露任何已部署的主网合约地址。没有公开的测试网合约地址、区块浏览器链接、交易量数据或 Gas 使用分析。去中心化存储策略仍未确认——没有证据表明集成了 IPFS、Arweave 或 Filecoin,这引发了关于机器人如何存储传感器数据(视频、LiDAR 扫描)和训练数据集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尚未完成或宣布来自知名公司(CertiK、Trail of Bits、OpenZeppelin、Halborn)的安全审计,考虑到通过智能合约控制物理机器人以及 Symbiotic 质押保险库带来的财务风险,这是一个关键的遗漏。

欺诈性代币警告:以“OpenMind”品牌命名的多个诈骗代币已出现在以太坊上。合约 0x002606d5aac4abccf6eaeae4692d9da6ce763bae(代币代码:OMND)和合约 0x87Fd01183BA0235e1568995884a78F61081267ef(代币代码:OPMND,宣传为“Open Mind Network”)与 OpenMind.org 无关。截至 2025 年 10 月,官方项目尚未推出任何代币。

技术成熟度评估:OpenMind 处于测试网/试点阶段,拥有超过 18 万候补名单用户和数千台机器人通过 OpenMind 应用程序参与地图构建和测试,但 ERC-7777 仍处于草案状态,没有生产主网合约,并且计划于 2025 年 9 月首次部署的机器人狗仅有 10 台。区块链基础设施展现出强大的架构设计,但缺乏生产实现、实时指标和安全验证,这些都是进行全面技术评估所必需的。

商业模式和代币经济学仍未明确

OpenMind 尚未推出原生代币,尽管其运营的基于积分的候补名单系统强烈暗示了未来的代币计划。这一区别至关重要——由于存在名称相似的无关项目,加密社区中存在混淆。openmind.org 上经过验证的机器人公司(2024 年成立,由 Jan Liphardt 领导)没有代币,而像 OMNDopenmind.software,一个AI机器人)和OMND(openmind.software,一个 AI 机器人)和 OPMND(Etherscan 上的 Open Mind Network)等独立项目是完全不同的实体。OpenMind.org 的候补名单活动在 2025 年 8 月推出后的三天内吸引了超过 15 万注册用户,该系统基于积分排名,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连接(Twitter/Discord)、推荐链接和入职任务赚取奖励。积分决定候补名单的进入优先级,顶级贡献者可获得 Discord OG 角色认可,但该公司尚未正式确认积分将转换为代币。

项目架构表明了预期的代币效用功能,包括 FABRIC 网络上的机器间认证和身份验证费用、机器人协调和数据共享的协议交易费用、机器人操作的质押存款或保险机制、补偿操作员和开发者的激励奖励,以及如果出现 DAO 结构,协议决策的治理权。然而,尚未公布任何官方代币经济学文档、分发时间表、归属条款或供应机制。鉴于其加密货币背景雄厚的投资者基础——Pantera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Digital Currency Group、Primitive Ventures——行业观察者预计代币将在 2025-2026 年推出,但这仍纯属猜测。

OpenMind 处于零收入、产品开发阶段,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成为机器人智能的基础设施,而非硬件制造商。该公司将自己定位为“机器人领域的安卓系统”——提供通用软件层,而硬件制造商则负责构建设备。主要的预期收入来源包括向机器人制造商提供 OM1 的企业授权;企业部署 FABRIC 协议的集成费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和自动驾驶车辆协调的定制实施;开发者市场佣金(应用程序/模块可能按 30% 的标准费率收取);以及 FABRIC 上机器人间协调的协议交易费用。通过消费机器人应用存在长期的 B2C 潜力,目前计划于 2025 年 9 月在家庭环境中测试 10 台机器人狗。

目标市场涵盖多个垂直领域:用于装配线协调的工业自动化、城市环境中配备无人机和传感器的智能基础设施、包括自动驾驶车队在内的自主运输、医疗保健/酒店/零售业的服务机器人、实现多供应商机器人协调的智能制造,以及配备辅助机器人的老年护理。市场进入策略强调“迭代优先”部署——快速推出测试单元以收集真实世界反馈,通过透明度和开源社区构建生态系统,利用斯坦福大学的学术合作关系,并在更广泛的商业化之前,针对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试点项目。

完整的融资历史始于 2025 年 8 月 4 日宣布的 2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Pantera Capital 领投,Coinbase Ventures、Digital Currency Group、Ribbit Capital、红杉中国(原 Sequoia China)、Pi Network Ventures、Lightspeed Faction、Anagram、Topology、Primitive Ventures、Pebblebed、Amber Group 和 HSG 以及多位未具名天使投资人参与。没有证据表明在 A 轮之前有任何融资。投前和投后估值未公开披露。投资者构成严重偏向加密原生(约 60-70%),包括 Pantera、Coinbase Ventures、DCG、Primitive、Anagram 和 Amber,约 20% 来自传统科技/金融科技(Ribbit、Pebblebed、Topology),这验证了区块链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的论点。

知名投资者的声明提供了战略背景。Pantera Capital 的 Nihal Maunder 表示:“OpenMind 正在为机器人技术做 Linux 和以太坊为软件所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希望智能机器在开放环境中运行,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智能网络。” Pebblebed 的 Pamela Vagata 和 OpenAI 创始成员评论道:“OpenMind 的架构正是扩展安全、适应性机器人技术所需要的。OpenMind 将深厚的技术严谨性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清晰愿景相结合。” Topology 的 Casey Caruso 和前 Paradigm 投资者指出:“机器人技术将成为连接 AI 和物质世界的领先技术,释放数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OpenMind 正在开创支撑这一释放的基础层。”

这 2000 万美元的资金分配目标是:扩大工程团队,部署首批由 OM1 驱动的机器人车队(到 2025 年 9 月部署 10 台机器人狗),推进 FABRIC 协议开发,与制造商合作进行 OM1/FABRIC 集成,并瞄准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和老年护理领域的应用。

治理结构仍是中心化的传统初创公司运营模式,尚未宣布 DAO 或去中心化治理机制。公司在 CEO Jan Liphardt 的领导下运作,高管团队和董事会受到主要投资者的影响。虽然 OM1 是 MIT 许可下的开源项目,允许社区贡献,但协议层面的决策仍是中心化的。区块链集成和加密投资者的支持表明最终将逐步去中心化——可能包括基于代币的协议升级投票、FABRIC 开发的社区提案以及结合核心团队监督和社区治理的混合模式——但截至 2025 年 10 月,尚无官方的治理去中心化路线图。

鉴于 OM1 的开源性质,收入模式风险依然存在。如果核心操作系统免费提供,OpenMind 如何获取价值?通过 FABRIC 交易费用、企业支持/SaaS 服务、如果成功推出代币带来的代币升值以及数据市场收入分成等潜在盈利模式需要验证。该公司可能需要 1 亿至 2 亿美元的总资本才能实现盈利,这意味着在 18 个月内需要进行 B 轮融资(5000 万至 1 亿美元)。实现盈利的路径需要在 FABRIC 上达到 5 万至 10 万台机器人,这在 2027-2028 年之前不太可能实现,目标经济效益是每台机器人每月 10-50 美元的经常性收入,在 10 万台机器人规模下实现 1200 万至 6000 万美元的年经常性收入(ARR),并达到软件行业典型的 70-80% 毛利率。

社区爆炸式增长,代币投机掩盖基本面

OpenMind 取得了爆炸性的早期关注,这对于一家机器人基础设施公司来说是前所未有的。FABRIC 候补名单活动于 2025 年 8 月启动,在短短三天内吸引了超过 15 万注册用户,这一经过验证的指标表明了超越典型加密货币投机的真实市场兴趣。截至 2025 年 10 月,该网络已扩展到超过 18 万人类参与者,他们与“数千台机器人”一起通过 OpenMind 应用程序和 OM1 开发者门户参与信任层开发、地图构建、测试和开发。这种增长轨迹——从 2024 年公司成立到几个月内社区达到六位数——表明了对机器人互操作性解决方案的真实需求,或者有效的病毒式营销吸引了空投猎人的关注,很可能是两者的结合。

开发者采用显示出有希望的迹象,OM1 于 2025 年 2 月成为 GitHub 上“热门开源项目”,表明开发者对机器人/AI 类别有着强烈的初步兴趣。OM1 存储库展示了活跃的分叉和星标活动,来自全球社区的多个贡献者,以及在 2025 年 9 月 Beta 发布之前的定期提交。然而,具体的 GitHub 指标(确切的星标数、分叉数、贡献者总数、提交频率)在公开文档中仍未披露,限制了对开发者参与深度的定量评估。该公司维护着多个相关存储库,包括 OM1、unitree_go2_ros2_sdk 和 OM1-avatar,所有这些都在 MIT 开源许可下,并附有活跃的贡献指南。

社交媒体影响力显著,其 Twitter 账户(@openmind_agi)自 2024 年 7 月推出以来已积累了 156,300 名粉丝——15 个月内增长到六位数表明强大的自然兴趣或付费推广。该账户保持活跃的发布日程,包括技术更新、合作公告和社区互动,版主积极授予角色并管理社区互动。Discord 服务器(discord.gg/openmind)作为主要的社区中心,确切成员数量未披露,但积极推广“独家任务、早期公告和社区奖励”,包括对早期成员的 OG 角色认可。

文档质量很高,docs.openmind.org 提供了全面的资源,涵盖入门指南、API 参考、OM1 教程(包括概述和示例)、特定硬件集成指南(Unitree、TurtleBot4 等)、故障排除部分和架构概述。开发者工具包括用于 API 密钥管理的 OpenMind Portal、预配置的 Docker 镜像、可在 localhost:8000 访问的 WebSim 调试工具、通过 uv 包管理器提供的基于 Python 的 SDK、多个示例配置、Gazebo 仿真集成和测试框架。该 SDK 具有即插即用 LLM 集成、硬件抽象层接口、ROS2/Zenoh 桥接实现、JSON5 配置文件、模块化输入/动作系统以及跨平台支持(Mac、Linux、Raspberry Pi),表明其专业级的开发者体验设计。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生态系统验证和技术集成。2025 年宣布的 DIMO(移动物体数字基础设施)合作将 OpenMind 连接到 DIMO 网络上超过 17 万辆现有车辆,并计划于 2025 年夏季进行车-机器人通信演示。这使得机器人能够预测车辆到达、处理电动汽车充电协调并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集成。Pi Network Ventures 参与了 2000 万美元的融资,为区块链-机器人技术融合提供了战略协同,并可能在未来集成 Pi 币用于机器间交易,同时获得了 Pi Network 超过 5000 万用户社区的访问权限。通过创始人 Jan Liphardt 与斯坦福大学的联系,提供了学术研究合作、大学人才输送渠道和研究出版渠道(arXiv 上的论文展示了学术参与)。

硬件制造商集成包括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支持 G1 人形机器人和 Go2 四足机器人)、优必选(Ubtech)(迷你人形机器人集成)、Clearpath Robotics(TurtleBot4 兼容性)和越疆科技(Dobot)(六足机器人狗演示)。区块链和 AI 合作伙伴涵盖 Base/Coinbase(用于链上信任层实现)、以太坊(用于不可篡改的护栏存储),以及 AI 模型提供商 OpenAI(GPT-4o)、Google(ASR 语音转文本)、Gemini、DeepSeek、xAI、ElevenLabs(文本转语音)和 NVIDIA(上下文提及)。

社区情绪高度积极,多个来源描述其“爆炸式”增长,社交媒体参与度高,开发者对开源方法充满热情,并获得强大的机构验证。GitHub 上的热门趋势状态和活跃的候补名单参与(三天内 15 万注册用户表明了超越被动投机的真实兴趣)表明了真实的势头。然而,存在显著的代币投机风险——尽管 OpenMind 从未确认代币计划,但大部分社区兴趣似乎是由空投预期驱动的。基于积分的候补名单系统与 Web3 项目类似,后者后来用代币奖励了早期参与者,这产生了合理的投机,但也可能在没有代币出现或代币分配偏向风险投资而非社区时造成潜在的失望。

试点部署仍然有限,仅计划于 2025 年 9 月部署 10 台由 OM1 驱动的机器人狗作为首次商业部署,在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老年护理、物流和智能制造用例测试。这代表了极其早期的真实世界验证——远未证明规模化生产的准备就绪。据报道,创始人 Jan Liphardt 的孩子使用由 OpenAI 的 o4-mini 控制的“Bits”机器人狗进行数学作业辅导,提供了消费者应用方面的轶事证据。

用例涵盖多种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汽车(DIMO 合作)、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设施中的老年护理辅助、带伴侣机器人的家庭机器人、医院医疗保健辅助和导航、教育机构部署、配送和物流机器人协调以及工业装配线协调。然而,这些主要仍处于概念或试点阶段,而非产生有意义收入或证明可扩展性的生产部署。

社区挑战包括管理不切实际的代币预期、与成熟的 ROS 社区争夺开发者关注度,以及在最初的炒作周期之后展示持续的势头。以加密货币为中心的投资者基础和候补名单积分系统已经创造了强烈的空投投机文化,如果代币计划令人失望或项目偏离加密经济学,这种文化可能会变得消极。此外,Pi Network 社区对这项投资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一些社区成员希望资金用于 Pi 生态系统开发,而不是外部机器人项目——这表明合作中存在潜在摩擦。

竞争格局:直接竞争薄弱,但巨头威胁隐现

OpenMind 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利基市场,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它将硬件无关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与专门用于物理机器人的区块链协调相结合。这种定位与 Lens Protocol、Farcaster、Friend.tech 或 DeSo 等 Web3 社交平台根本不同——那些平台为人类提供去中心化社交网络,而 OpenMind 则为自主机器提供去中心化协调。这种比较不适用。OpenMind 的实际竞争格局涵盖三类:基于区块链的 AI/计算平台、传统机器人中间件和科技巨头的专有系统。

区块链-AI 平台在相邻但不重叠的市场中运作。Fetch.ai 和 SingularityNET(于 2024 年合并,形成总市值超过 40 亿美元的人工超级智能联盟)专注于自主 AI 代理协调、去中心化 AI 市场以及使用主要是数字和虚拟代理而非物理机器人的 DeFi/IoT 自动化,不包含硬件无关的机器人操作系统组件。Bittensor($TAO,市值约 33 亿美元)专注于通过 32+ 个专业子网进行去中心化 AI 模型训练和推理,为 AI 模型和训练创建知识市场,而非物理机器人协调。Render Network(RNDR,市值曾达 41.9 亿美元,拥有 5600 个 GPU 节点和 5 万多块 GPU)提供去中心化 GPU 渲染服务,用于图形和 AI 推理,作为一个原始计算市场,不具备机器人特定功能或协调层。Akash Network(AKT,市值约 13 亿美元)作为“去中心化 AWS”运行,利用 Cosmos SDK 上的反向拍卖市场提供通用云计算资源,充当基础设施提供商,不具备机器人特定能力。

这些平台占据了基础设施层——计算、AI 推理、代理协调——但没有一个解决物理机器人互操作性问题,而这正是 OpenMind 的核心价值主张。OpenMind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唯一一个将机器人操作系统与区块链协调相结合的项目,专门实现跨制造商的物理机器人协作以及物理世界中的机器间交易。

传统机器人中间件构成了最主要的既有竞争。**机器人操作系统(ROS)**作为行业标准的开源机器人中间件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庞大的生态系统,被大多数学术和商业机器人所采用。ROS(版本 1 成熟,ROS 2 具有改进的实时性能和安全性)基于 Ubuntu 运行,拥有用于 SLAM、感知、规划和控制的广泛库。主要用户包括 ABB、KUKA、Clearpath、Fetch Robotics、Shadow Robot 和 Husarion 等顶级机器人公司。ROS 的优势包括 15 年以上的开发历史、经过验证的规模化可靠性、广泛的工具和社区支持,以及与现有机器人工作流程的深度集成。

然而,ROS 的弱点为 OpenMind 创造了机会:它没有用于跨制造商协调的区块链或信任层,没有支持自主交易的机器经济功能,没有内置的跨制造商协调能力(实现主要仍是特定于制造商的),并且其设计早于现代基础模型,需要大量改造才能集成 LLM。OpenMind 的定位并非 ROS 的替代品,而是补充层——OM1 通过 DDS 中间件支持 ROS2 集成,可能在 ROS 基础设施之上运行,同时增加 ROS 缺乏的区块链协调能力。这种战略定位避免了与 ROS 根深蒂固的现有基础直接对抗,同时为多制造商部署提供了附加价值。

科技巨头构成了生存性的竞争威胁,尽管它们目前采取封闭的专有方法。特斯拉的 Optimus 人形机器人采用垂直整合的专有系统,利用自动驾驶项目中的 AI 和神经网络专业知识,最初专注于内部制造用途,最终目标是以预计 3 万美元的价格进入消费市场。Optimus 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与 OpenMind 的快速迭代相比进展缓慢。波士顿动力(现代汽车旗下)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动态机器人(Atlas、Spot、Stretch),拥有 30 多年的研发历史和 DARPA 资助,但其系统仍然昂贵(Spot 售价超过 7.5 万美元),且采用封闭架构,限制了其在专业工业应用之外的商业可扩展性。谷歌、Meta 和苹果都保持着机器人研发项目——Meta 通过 Reality Labs 宣布了与宇树科技和 Figure AI 合作的重大机器人计划,而苹果则在推进传闻中的机器人项目。

巨头的关键弱点:它们都追求封闭的专有系统,造成供应商锁定,这正是 OpenMind 旨在解决的问题。OpenMind 的“安卓与 iOS”定位——开源和硬件无关对比垂直整合和封闭——提供了战略差异化。然而,巨头拥有压倒性的资源优势——特斯拉、谷歌和 Meta 在研发上的投入可以是 OpenMind 的 100 倍,在 OpenMind 规模化之前部署数千台机器人以产生网络效应,控制从硬件到 AI 模型再到分销的整个堆栈,并且如果 OpenMind 获得关注,它们可以简单地收购或复制 OpenMind 的方法。历史表明,巨头在开放生态系统方面举步维艰(谷歌的机器人计划尽管资源丰富,但大多失败),这表明 OpenMind 可以通过构建巨头无法复制的社区驱动平台来取得成功,但威胁仍然是生存性的。

竞争优势集中于成为唯一一款具有区块链协调功能的硬件无关机器人操作系统,能够跨越任何制造商的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和无人机,FABRIC 实现了其他平台无法提供的安全跨制造商协调。平台策略创造了网络效应,即更多机器人使用 OM1 会增加网络价值,共享智能意味着一台机器人的学习能惠及所有机器人,而开发者生态系统(更多开发者带来更多应用,进而带来更多机器人)则效仿了安卓应用生态系统的成功。机器经济基础设施支持机器人间交易的智能合约、数据共享和任务协调的代币化激励,以及机器人即服务(Robot-as-a-Service)和数据市场等全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差异化包括即插即用 AI 模型集成(OpenAI、Gemini、DeepSeek、xAI)、全面的语音和视觉功能、实时 SLAM 和 LiDAR 的自主导航、用于测试的 Gazebo 仿真以及跨平台部署(AMD64、ARM64、基于 Docker)。

先发优势包括卓越的市场时机,机器人技术正随着 AI 突破迎来“iPhone 时刻”,区块链/Web3 技术日益成熟以应用于现实世界,并且行业认识到互操作性的需求。通过超过 18 万的候补名单注册进行早期生态系统建设,这表明了市场需求;GitHub 上的热门趋势显示了开发者的兴趣;来自主要加密风投(Pantera、Coinbase Ventures)的支持提供了信誉和行业联系。与 Pi Network(拥有超过 1 亿用户)的战略合作、潜在的机器人制造商合作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学术背景创造了可防御的地位。

市场机遇涵盖巨大的潜在市场。机器人操作系统市场目前估值为 6.3 亿至 7.1 亿美元,预计到 2029-2034 年将达到 14 亿至 22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3-15%),这主要受工业自动化和工业 4.0 的推动。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目前估值为 28 亿至 49 亿美元,预计到 2028-2034 年将达到 87 亿至 297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5-22%),主要增长点在仓储/物流自动化、医疗机器人和制造业。将机器人技术与区块链相结合的新兴机器经济,如果愿景成功,可能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的机遇——全球机器人市场预计在五年内翻一番,机器间支付可能达到万亿美元规模。OpenMind 现实可寻址市场在短期内为 5 亿至 10 亿美元,通过区块链赋能的溢价占据部分机器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如果成为机器经济的基础设施,长期可扩展至 100 亿至 1000 亿美元以上。

当前市场动态显示,ROS 在传统机器人操作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估计在研究/学术部署中占 70% 以上,商业渗透率超过 40%,而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的专有系统则在其特定垂直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不支持跨平台互操作性。OpenMind 的市场份额之路涉及分阶段推出:2025-2026 年部署机器人狗以验证技术并建立开发者社区;2026-2027 年与机器人制造商合作进行 OM1 集成;2027-2030 年实现 FABRIC 网络效应,成为协调标准。现实预测表明,到 2027 年,随着早期采用者的测试,市场份额将达到 1-2%;如果生态系统建设成功,到 2030 年可能达到 5-10%;如果成为标准(相比之下,安卓系统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达到了约 70% 的份额),乐观情况下到 2035 年可能达到 20-30%。

链上活动微乎其微,安全基础缺失

尽管 FABRIC 网络宣布于 2025 年 10 月上线,但 OpenMind 目前几乎没有链上活动。尚未公开披露任何已部署的主网合约地址,FABRIC 网络也没有测试网合约地址或区块浏览器链接,没有可用的交易量数据或 Gas 使用分析,也没有 Layer 2 部署或 Rollup 策略的证据。ERC-7777 标准在以太坊改进提案流程中仍处于草案状态——尚未最终确定或广泛采用——这意味着机器人身份和治理的核心智能合约架构缺乏正式批准。

交易指标完全缺失,因为目前没有公开运行的生产区块链基础设施。尽管 OpenMind 宣布 FABRIC 网络于 2025 年 10 月 17 日“上线”,拥有超过 18 万用户和数千台机器人参与地图构建和测试,但这种链上活动的性质仍未明确——公告中没有附带区块浏览器链接、交易 ID、智能合约地址或可验证的链上数据。2025 年 9 月部署的首批 10 台由 OM1 驱动的机器人狗代表了试点规模的测试,而不是生成有意义指标的生产区块链协调。

尽管加密社区中普遍存在猜测,但没有原生代币。已确认的状态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OpenMind 尚未推出官方代币,仅运营基于积分的候补名单系统。社区对未来 FABRIC 代币、对早期候补名单参与者的潜在空投以及代币经济学的猜测,在没有官方文档的情况下,仍完全未经证实。第三方未经证实的关于市值和持有者数量的说法引用了欺诈性代币——合约 0x002606d5aac4abccf6eaeae4692d9da6ce763bae(代币代码:OMND)和合约 0x87Fd01183BA0235e1568995884a78F61081267ef(代币代码:OPMND,即“Open Mind Network”)是诈骗代币,与官方 OpenMind.org 项目无关。

安全状况引发严重担忧:尽管通过智能合约控制物理机器人以及 Symbiotic 质押保险库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但尚未完成或宣布来自知名公司(CertiK、Trail of Bits、OpenZeppelin、Halborn)的任何公开安全审计。ERC-7777 规范包含了“安全考虑”部分,涵盖了合规更新者角色中心化风险、规则管理授权漏洞、可升级合约初始化攻击向量以及 Gas 消耗拒绝服务风险,但缺乏独立的安全性验证。尚未宣布任何漏洞赏金计划、渗透测试报告或关键合约的正式验证。这代表了在生产部署之前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债务——一次安全漏洞,如果导致未经授权的机器人控制或质押保险库资金被盗,可能对公司造成灾难性后果,并可能造成物理伤害。

协议收入机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投入运营。已确定的潜在收入模式包括 FABRIC 上永久数据存储费、链上身份验证和规则注册的交易费、作为机器人操作员和制造商存款的质押要求、不合规机器人罚款后重新分配给验证者的罚没收入,以及机器人到机器人或人到机器人任务的市场佣金。然而,由于没有活跃的主网合约,目前这些机制尚未产生任何收入。商业模式仍处于设计阶段,缺乏经过验证的单位经济效益。

技术成熟度评估表明 OpenMind 处于早期测试网/试点阶段。ERC-7777 标准的制定者地位使该公司有望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而 Symbiotic 集成则智能地利用了现有的 DeFi 基础设施,但草案标准状态、没有生产部署、缺乏安全审计、零交易指标以及初始部署仅有 10 台机器人(而证明可扩展性需要“数千台”)的综合情况表明,该项目距离生产就绪的区块链基础设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融资公告和开发进度,预计 ERC-7777 的最终确定和测试网扩展将在 2025 年第四季度至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核心合约可能在 2026 年第二季度上线主网,如果追求代币发行,则在 2026 年下半年进行,并在 2026-2027 年从试点扩展到商业部署。

技术架构展现出复杂性,通过 ERC-7777 和战略性的 Symbiotic 合作,设计了精心构思的基于以太坊的方案,但尚未在规模上得到验证,区块链成熟度仍处于测试网/试点阶段,文档质量中等(OM1 方面良好,FABRIC 区块链具体细节有限),并且在公开审计之前安全状况未知。这带来了重大的投资和集成风险——任何考虑在 OpenMind 基础设施上进行构建的实体,在投入资源之前,都应等待主网合约部署、独立的安全性审计、披露的代币经济学以及具有真实交易指标的链上活动得到证明。

高风险执行挑战威胁生存能力

技术风险最大的是围绕区块链可扩展性以实现实时机器人协调。机器人需要毫秒级的响应时间来确保物理安全——避碰、平衡调整、紧急停止——而区块链共识机制的运行时间以秒到分钟计(以太坊 12 秒的区块时间,即使是乐观 Rollup 也需要几秒才能最终确定)。FABRIC 可能不足以处理时间敏感型任务,需要大量的边缘计算,采用链下计算和周期性链上验证,而非真正的实时区块链协调。这代表中等风险,可以通过 Layer 2 解决方案和仔细的架构边界(定义哪些需要链上验证,哪些需要链下执行)来缓解。

互操作性复杂性带来了最高的技术执行风险。让来自不同制造商、拥有不同硬件、传感器、通信协议和专有软件的机器人真正协同工作,这是一项非凡的工程挑战。OM1 在理论上可能通过清晰的 API 抽象来运作,但在实践中,当遇到边缘情况时(例如不兼容的传感器格式、跨平台的时序同步问题、特定硬件的故障模式或制造商特定的安全限制),它可能会失败。通过对各种硬件进行广泛测试和强大的抽象层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根本挑战依然存在:OpenMind 的核心价值主张取决于解决一个问题(跨制造商机器人协调),而这个正是老牌玩家们一直避免的,因为它异常困难。

安全漏洞造成了生存风险。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控制的机器人如果被黑客攻击,可能对人类造成灾难性的物理伤害,摧毁昂贵的设备,或危及敏感设施,任何一次备受关注的事件都可能摧毁公司以及更广泛的区块链-机器人行业的信誉。多层安全、关键合约的正式验证、全面的漏洞赏金计划以及从低风险应用开始的逐步推广可以降低风险,但其风险远高于典型的 DeFi 协议,后者漏洞“仅仅”导致财务损失。这种高风险因素要求在生产部署之前,建立安全优先的开发文化并进行广泛的审计。

来自科技巨头的竞争代表着潜在致命的市场风险。特斯拉、谷歌和 Meta 在研发、制造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可以是 OpenMind 的 100 倍。如果特斯拉在 OpenMind 的 FABRIC 网络上达到 1000 台机器人之前,就部署 10000 台 Optimus 机器人投入生产制造,那么无论 OpenMind 的开放架构多么优越,网络效应都将有利于现有巨头。垂直整合的优势使巨头能够优化从硬件到 AI 模型再到分销的整个堆栈,而 OpenMind 则在碎片化的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协调。如果 OpenMind 的方法被证明成功,巨头可以简单地收购它,或者复制其架构(OM1 是 MIT 许可下的开源项目,限制了知识产权保护)。

反驳论点集中于巨头在开放生态系统方面的历史性失败——谷歌尽管拥有大量资源,但多次尝试机器人计划都收效甚微,这表明社区驱动的平台可以创造巨头无法复制的防御能力。OpenMind 还可以与受到巨头威胁的中型制造商合作,将自己定位为对抗大型科技垄断的联盟。然而,这仍然是高度的生存风险——OpenMind 在达到临界规模之前被淘汰或收购的可能性为 20-30%。

监管不确定性在多个维度上造成中高风险。大多数国家缺乏针对自主机器人的全面监管框架,安全认证流程不明确,责任归属(如果区块链协调的机器人造成伤害,谁负责?)不清晰,以及部署限制可能使推广延迟数年。美国于 2025 年 3 月宣布制定国家机器人战略,中国也优先发展机器人产业化,但全面的框架可能需要 3-5 年。加密货币法规使复杂性加剧——用于机器人协调的实用型代币面临不明确的 SEC 处理、合规负担以及潜在的代币发行地域限制。当机器人收集个人数据时,数据隐私法(GDPR、CCPA)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产生冲突,需要仔细的架构设计,仅使用链下存储和链上哈希。安全认证标准(服务机器人 ISO 13482)必须适应区块链协调系统,需要证明去中心化是增强而非损害安全性。

采用障碍威胁着核心市场推广策略。机器人制造商为何要从已有的 ROS 实现或专有系统转向 OM1?存在显著的转换成本——现有代码库代表了多年的开发,训练有素的工程团队熟悉当前系统,迁移可能导致生产延迟。制造商担心失去控制以及开放系统消除的供应商锁定收入。OM1 和 FABRIC 仍是未经生产记录验证的技术。知识产权问题使制造商不愿在开放网络上共享机器人数据和功能。唯一的有吸引力的转换激励包括互操作性优势(机器人跨车队协作)、开源许可带来的成本降低、利用社区发展实现更快创新以及潜在的机器经济收入参与,但这些都需要概念验证。

关键成功因素集中于在 2025 年 9 月的机器人狗试点中展示清晰的投资回报率——如果这 10 台设备未能可靠运行、展示引人注目的用例或产生积极的用户评价,制造商合作讨论将无限期停滞。经典的**“鸡生蛋,蛋生鸡”问题**(需要 FABRIC 上的机器人才能使其有价值,但制造商在有价值之前不会采用)代表着中等风险,可以通过最初部署专有机器人车队并确保 2-3 个早期采用者制造商合作伙伴来播种网络,从而加以管理。

商业模式执行风险包括盈利模式不确定性(如何从开源 OM1 中获取价值)、代币发行时机和设计可能导致激励错位、机器人研发的资本密集性可能在达到规模之前耗尽 2000 万美元,需要在 18 个月内进行 5000 万至 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生态系统采用速度决定生存(大多数平台项目在资金耗尽前未能达到临界规模),以及在管理人员流失的同时招聘稀缺的机器人和区块链工程师的团队扩展挑战。实现盈利的路径需要在 FABRIC 上达到 5 万至 10 万台机器人,每台机器人每月产生 10-50 美元的收入(在 10 万台机器人规模下,年经常性收入为 1200 万至 6000 万美元,毛利率为 70-80%),这在 2027-2028 年之前不太可能实现,这意味着公司在实现盈利之前需要 1 亿至 2 亿美元的总资本。

可扩展性挑战:区块链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协调数百万台机器人,其可扩展性仍未得到验证。FABRIC 的共识机制能否在处理必要的交易吞吐量的同时保持安全性?当机器人群在单一环境中达到数千个代理时,加密验证如何实现规模化?边缘计算和 Layer 2 解决方案提供了理论上的答案,但实际大规模实现并提供可接受的延迟和安全保障仍有待证明。

自主系统的监管考量超越了软件领域,延伸到物理安全领域,监管机构在此领域理应保持谨慎。任何由区块链控制的机器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都会引发巨大的责任问题,即 DAO、智能合约部署者、机器人制造商或操作员中,谁应承担责任。这种法律模糊性可能会冻结在受监管行业(医疗保健、交通运输)的部署,无论技术准备程度如何。

路线图雄心壮志,但实现有意义的规模尚需时日

到 2026 年的近期优先事项集中于验证核心技术和构建初始生态系统。2025 年 9 月部署的 10 台由 OM1 驱动的机器人狗代表了关键的概念验证里程碑——在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老年护理、教育和物流应用测试,重点是基于真实世界用户反馈进行快速迭代。在此取得成功(可靠运行、积极的用户体验、引人注目的用例演示)对于维持投资者信心和吸引制造商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失败(技术故障、糟糕的用户体验、安全事故)可能会严重损害信誉和融资前景。

该公司计划利用 2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积极扩大工程团队(目标是机器人工程师、分布式系统专家、区块链开发者、AI 研究员),将 FABRIC 协议从测试网推进到生产就绪状态,并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开发 OM1 开发者平台,提供详尽的文档和 SDK,寻求与 3-5 家机器人制造商合作进行 OM1 集成,并可能推出小规模的代币测试网。2026 年的目标包括在 FABRIC 网络上达到 1000 多台机器人,展示多智能体协调相对于单机器人系统提供可衡量价值的清晰网络效应,并将开发者社区建设到 10000 多名活跃贡献者。

2027-2029 年中期目标涉及生态系统扩展和商业化。将 OM1 支持扩展到四足机器人之外的各种机器人类型——用于服务的人形机器人、用于制造的工业机械臂、用于配送和监控的自主无人机、用于物流的轮式机器人——证明了硬件无关的价值主张。推出 FABRIC 市场,使机器人能够将其技能(专业任务)、数据(传感器信息、环境地图)和计算资源(分布式处理)货币化,从而奠定机器经济的基础。企业合作开发目标是制造业(多供应商工厂协调)、物流(仓库和配送车队优化)、医疗保健(医院机器人用于药品配送、患者辅助)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协调无人机、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目标指标是到 2027 年底网络上达到 10000 多台机器人,并具有清晰的经济活动——机器人交易服务、数据共享产生费用、协调创造可衡量的效率提升。

到 2035 年的长期愿景旨在实现“机器人领域的安卓系统”市场地位,成为多制造商部署的事实协调层。在这种设想中,每个智能工厂都部署连接 FABRIC 的机器人以实现跨供应商协调,消费机器人(家庭助手、护理员、伴侣)将 OM1 作为标准操作系统运行,机器经济使机器人能够自主交易——配送机器人向充电站机器人支付电费,制造机器人从数据市场购买 CAD 规范,群组协调合约使数百架无人机能够在建筑项目中进行协调。这代表了牛市情景(约 20% 的可能性),即到 2035 年,OM1 在新机器人部署中实现 50% 以上的采用率,FABRIC 为数万亿美元的机器经济提供动力,OpenMind 达到 500 亿至 1000 亿美元以上的估值。

现实基础情景(约 50% 的可能性)涉及更为温和的成功——OM1 在物流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等特定垂直领域实现 10-20% 的采用率,这些领域互操作性提供了清晰的投资回报率;FABRIC 被寻求差异化的中型制造商使用,但未被维持专有系统的科技巨头采用;OpenMind 成为一个盈利的 50 亿至 100 亿美元估值的利基市场参与者,服务于机器人市场的特定细分领域,但未能成为主导标准。熊市情景(约 30% 的可能性)则看到科技巨头以垂直整合的专有系统占据主导地位,OM1 仍是一个利基学术/业余工具,没有有意义的商业采用,FABRIC 未能达到网络效应的临界质量,OpenMind 要么因技术被收购,要么逐渐消亡。

战略不确定性包括代币发行时机(没有官方公告,但架构和投资者基础表明可能在 2025-2026 年)、候补名单积分转换为代币(未经证实,投机风险高)、收入模式细节(企业授权最有可能,但细节未披露)、治理去中心化路线图(未发布计划),以及竞争护城河的持久性(网络效应和开源社区提供了防御能力,但尚未证明能抵御科技巨头的资源)。

可持续性和可行性评估完全取决于能否实现网络效应。平台策略要求达到临界规模,即加入 FABRIC 的价值超过从现有系统迁移的转换成本。这个转折点可能发生在 1 万至 5 万台机器人通过跨制造商协调产生有意义经济活动的时候。在资金耗尽之前,到 2027-2028 年达到这一规模是核心挑战。接下来的 18-24 个月(到 2026 年底)是真正的成败关键——成功部署 2025 年 9 月的机器人狗,获得 2-3 个主要制造商合作伙伴关系,并展示可衡量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增长,将决定 OpenMind 是实现突破性发展,还是加入那些未能达到临界规模的雄心勃勃的平台项目的行列。

有利的宏观趋势包括劳动力短缺和 AI 突破推动机器人采用加速,使机器人能力更强;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叙事在加密领域获得关注;工业 4.0 和智能制造需要跨供应商的机器人协调;以及监管框架开始要求区块链提供的透明度和可审计性。不利因素包括 ROS 根深蒂固,转换成本巨大;大型制造商偏爱专有系统以保持控制;对区块链能耗和监管不确定性的怀疑;以及机器人价格昂贵,大众市场采用有限,从而限制了总可寻址市场的增长。

根本性的矛盾在于时机——OpenMind 能否在更大的竞争对手建立自己的标准之前,或者在资金耗尽之前,建立足够的网络效应?2000 万美元的资金在积极招聘和研发支出下,大约能提供 18-24 个月的运营资金,因此需要在 2026 年进行 B 轮融资,并需要展示出可衡量的吸引力指标(网络上的机器人数量、制造商合作伙伴关系、交易量、开发者采用情况)来证明 5000 万至 1 亿美元的估值提升。鉴于其独特的定位、强大的团队、令人印象深刻的早期社区吸引力以及对机器人互操作性的真实市场需求,成功是可能的,但执行挑战异常艰巨,竞争异常激烈,时间线也较长,这使得它成为一项极高风险、极高回报的投资,仅适合具有长期视野和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Pieverse:合规优先的 Web3 支付基础设施,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

· 阅读需 47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Pieverse 已成功融资 700 万美元,旨在为 Web3 支付构建缺失的合规层,将其自身定位为企业级区块链采用的关键基础设施。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由 Animoca Brands 和 UOB Ventures 提供支持,最近在 BNB Chain 上推出了其 x402b 协议——这是首个为企业和 AI 代理提供无需 Gas 费、可审计支付的实现。凭借其在第一周内完成的 50 万笔交易以及价值超过 8 亿美元的不断增长的生态系统,Pieverse 正在弥合加密技术能力与传统金融监管要求之间的关键鸿沟。然而,重大风险依然存在:尽管获得了 700 万美元的资金,该代币的市值却微不足道,仅为 15.8 万美元;监管不确定性仍然是该领域最大的障碍(74% 的金融机构如此表示);来自 Request Network 等老牌参与者的激烈竞争也威胁着其市场份额。该项目正面临关键一年,它将尝试主网启动、多链扩展,并证明自动化合规收据能够满足现实世界的审计师和监管机构的要求。

Pieverse 的作用及其当下重要性

Pieverse 通过可验证的时间戳技术,将区块链交易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记录。该平台由首席执行官 Colin Ho 和联合创始人 Tim He 于 2024 年创立,旨在解决一个根本性问题:加密支付缺乏企业、会计师和监管机构所需的发票、收据和审计追踪。传统的区块链交易仅转移价值,而不生成符合合规要求的文档,这为企业的信任和采用制造了障碍。

该平台的核心产品是链上可验证的金融工具——在区块链上进行时间戳并不可篡改地存储的数字发票、收据和支票。这不仅仅是支付处理;它是一种基础设施,使每笔交易都能自动生成符合司法管辖区要求的文档,可用于税务报告、审计和监管监督。正如 Colin Ho 所说:“Web3 中的每一笔支付都应享有与传统金融相同的清晰度和合规标准。”

时机证明具有战略意义。在加密寒冬之后,Web3 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复苏,根据融资公告,投资者“对支付轨道和合规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押注,这标志着一个走向成熟并准备好实现现实世界效用的生态系统。” Pieverse 已获得来自传统金融(新加坡大华银行的风险投资部门 UOB Ventures)和加密原生投资者(Animoca Brands、Signum Capital、Morningstar Ventures)的强大机构支持,这表明其在两个领域都具有吸引力。该平台还受益于作为“最有价值建设者”第九季校友获得的币安生态系统官方支持,这提供了技术资源、指导以及访问 BNB Chain 开发者社区的机会。

Pieverse 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合规优先的架构,而不是在支付轨道上事后追加合规功能。该平台的 Pieverse Facilitator 组件确保监管合规性内置于协议层,自动生成存储在 BNB Greenfield 去中心化存储上的不可篡改收据。这使得 Pieverse 有望成为 Web3 机构采用阶段的基础设施——使区块链支付被传统金融、监管机构和企业所接受的层。

技术基础:x402b 协议和无 Gas 支付架构

Pieverse 的技术基础设施以 x402b 协议为核心,该协议于 2025 年 10 月 26 日在 BNB Chain 上启动。该协议专门为区块链环境扩展了 Coinbase 的 x402 HTTP 支付标准,创建了该公司声称的首个代理原生、企业就绪且默认合规的支付基础设施。

该架构基于三大技术支柱。首先,代理支付轨道通过 EIP-3009 实现支持无需 Gas 费的交易。Pieverse 创建了 pieUSD,这是一种支持 EIP-3009 的 1:1 USDT 封装代币,代表了 BNB Chain 稳定币的首次此类实现。这项技术创新允许用户和 AI 代理在不持有 Gas 代币的情况下进行支付——Pieverse Facilitator 负责支付网络费用,而用户则可以自由交易。该实现使用 EIP-3009 的 transferWithAuthorization() 函数,结合链下签名授权,消除了手动审批要求,实现了真正的自主支付。

其次,AI 问责制和合规性功能可自动化监管合规。在每笔交易中,Facilitator 模块都会生成符合合规要求的收据,并采用特定司法管辖区的格式(美国、欧盟、亚太标准),然后将其上传到 BNB Greenfield 进行不可篡改的长期存储。这些收据包括交易详情、时间戳、税务信息和审计追踪——所有这些都可以在链上验证,无需中介。隐私保护功能允许税务 ID 匿名化和选择性披露,同时保持可验证性。

第三,流式支付框架支持连续、长时间的支付流,非常适合按需付费模式的 AI 服务。这支持按代币或按分钟计费,为动态的代理到代理经济创建了基础设施,其中自主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进行交易。

多链策略仍然是技术路线图的核心。虽然目前部署在 BNB Chain 上(因其低成本、高吞吐量和 EVM 兼容性而被选中),但 Pieverse 计划与以太坊和 Solana 网络集成。协议设计旨在实现应用层的区块链无关架构,智能合约将适应每个网络的特定标准。BNB Greenfield 集成通过 BSC 提供跨链可编程性,从而实现跨生态系统的数据可访问性。

时间戳验证系统创建交易真实性的加密证明。交易数据经过哈希处理以创建数字指纹,并通过 Merkle 树锚定在链上,以实现高效的批量处理。区块确认提供不可篡改的时间戳,而 Merkle 证明则支持无需中心化机构的独立验证。这使得简单的区块链时间戳转化为具有可验证真实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记录。

安全措施包括用于防钓鱼的 EIP-712 类型消息签名、防止重放攻击的 nonce 管理、用于有时限交易的授权有效期窗口以及抢先交易保护。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主要公司公开发布的安全审计报告,这对于处理金融交易的协议来说是一个信息空白。企业级基础设施的标准期望是在主网全面启动之前进行第三方审计、形式化验证和漏洞赏金计划。

早期性能指标显示出希望:x402 生态系统在发布后一周内处理了 50 万笔交易(增长 10,780%),结算速度约为 2 秒(BNB Chain 最终性),交易成本低于一美分。x402 生态系统市值飙升至超过 8 亿美元(24 小时内增长 366%),表明了强大的初始开发者和市场兴趣。

代币经济学揭示了透明度差距,尽管用例强大

PIEVERSE 代币(代码:PIEVERSE)在 BNB Chain 上推出,固定供应量为 10 亿枚,采用 BEP-20 标准,合约地址为 0xc06ec4D7930298F9b575e6483Df524e3a1cA43A1。该代币目前处于 TGE(代币生成事件)前阶段,交易可用性有限,并且在代币经济学文档中存在显著的透明度差距。

代币效用涵盖多个生态系统功能。PIEVERSE 作为时间戳、可验证链上交易的原生支付媒介,授予平台访问权限以创建发票、收据和支票。在 TimeFi 生态系统(Pieverse 在转向支付基础设施之前的原始产品重点)中,代币为“时间挑战”提供动力,用户可以为个人目标进行质押,并为 AI 驱动的日历系统提供动力,将时间机会货币化。该代币与 x402 协议集成用于网络支付,并将随着扩展的进展支持多链操作。用户可以在承诺支持的挑战中质押代币,并通过完成平台任务获得奖励。

分发情况披露不足——这是潜在投资者的一个关键弱点。仅有**3% 的供应量(3000 万枚代币)**已通过币安钱包助推活动确认用于公开发行,该活动从 2025 年 9 月起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向完成平台任务的用户分发 750 万枚 PIEVERSE 代币。TGE 前销售仅通过币安钱包进行,出现了超额认购(每位用户最多 3 BNB)和按比例分配,但未披露总销售额。

关键缺失:团队分配百分比、投资者归属时间表、财库/生态系统基金分配、流动性池条款、营销预算和储备基金详情。根据活动条款,代币解锁日期“可能不会提前公开”,这给供应量增加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不透明性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因为机构级的 Web3 项目通常会提供全面的代币经济学细分,包括归属悬崖、线性解锁时间表和利益相关者分配。

这笔700 万美元的战略融资(2025 年 10 月)涉及八家投资者,但未披露代币分配或定价。联合领投方 Animoca Brands(三线风投)和 UOB Ventures(四线风投)与 Morningstar Ventures(二线)、Signum Capital(三线)、10K Ventures、Serafund、Undefined Labs 和 Sonic Foundation 共同参与。这种投资者组合结合了加密原生专业知识和传统银行经验,表明对以合规为中心的方法充满信心。

治理权利仍未明确。尽管平台提到了 TimeFi 功能的 DAO 驱动治理(匹配时间提供者、公平价值发现),但具体的投票权计算、提案要求和财库管理权利尚未记录。这阻碍了对代币持有者在协议开发和资源分配方面影响力的评估。

市场指标揭示了资金与代币估值之间的严重脱节。尽管筹集了 700 万美元,但该代币在不同来源的市值介于 15.8 万美元至 22.35 万美元之间(OKX:158,290 美元;Bitget Web3:223,520 美元),价格范围从 0.00007310 美元到 0.0002235 美元不等——这种巨大差异表明流动性差和价格发现不成熟。10 月 14 日(价格上涨 141% 时)24 小时交易量达到 984 万美元,但交易量与市值的比率表明高度投机性交易,而非有机采用。

交易所可用性极其有限。该代币在 OKX 和 Bitget 中心化交易所以及币安钱包(TGE 前环境)上交易,但未在 CoinGecko 或 CoinMarketCap 上列出——这两个是行业主要的聚合数据平台。CoinGecko 明确指出“PIEVERSE 代币目前无法在 CoinGecko 列出的交易所进行交易。” 主要交易所(币安主站、Coinbase、Kraken)和领先的 DEX(PancakeSwap、Uniswap)均未显示确认上市。

持有者指标显示出令人费解的差异。链上数据显示1,130 名持有者,而币安钱包助推活动声称有约 30,000 名参与者。这种 27 倍的差距表明代币尚未分发或仍处于锁定状态,活动奖励受制于未披露的归属期。流动性池仅持有 229,940 美元——对于机构参与或大额交易来说,这远远不足以避免严重的滑点。

10 亿枚的固定供应量创造了天然的稀缺性,但尚未记录任何销毁机制、回购计划或通胀控制。收入模式包括 x402b 交易的 1% 协调费和按需付费的企业定价,但代币如何捕获这些价值尚未明确。

代币经济学总结:在一个不断增长的生态系统(总用户超过 110 万,链上交易量超过 500 万美元)中具有强大的实用性,以及高质量的投资者支持,这与糟糕的市场指标、透明度差距和不完整的发行形成了鲜明对比。该代币似乎处于真正的早期阶段,而非完全启动,大部分供应尚未进入流通。投资者在做出决策之前,应要求全面披露代币经济学——包括完整的分配细分和归属时间表。

现实世界应用涵盖企业合规到 AI 代理经济

Pieverse 的用例集中于将 Web3 的技术能力与传统业务需求相结合,解决阻碍企业级区块链采用的特定痛点。

主要用例:合规就绪的支付基础设施。x402b 协议使企业能够接受区块链支付,同时自动生成符合司法管辖区要求的收据、发票和支票。企业可以在一分钟内创建发票,通过 pieUSD 发送即时稳定币支付,并接收满足审计师、会计师和税务机关要求的不可篡改的链上文档。该系统消除了手动记录保存的摩擦——无需电子表格核对或文档创建。对于对加密货币监管模糊性犹豫不决的企业,Pieverse 从第一天起就提供可审计的交易。Pieverse Facilitator 确保遵守当地法规(美国、欧盟、亚太标准),收据永久存储在 BNB Greenfield 上,以满足 5 年以上的保留要求。

AI 代理自主支付代表了一种新颖的应用。无 Gas 支付架构(通过 EIP-3009 pieUSD)使 AI 代理能够在不持有 Gas 代币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消除了机器对机器经济的技术障碍。代理可以编程方式为 API、数据或服务进行 HTTP 原生支付,无需人工干预。这种定位预示着一个新兴的“代理经济”,其中自主系统独立处理交易。尽管具有投机性,但如果这个市场得以实现,先发优势可能会非常有价值。早期采用信号已经出现:多个基于代理的 dApp 正在集成 x402 标准,包括 Unibase AI、AEON Community 和 Termix AI。

企业工作流集成面向进入 Web3 的企业。按需付费模式模仿云服务定价(而非资本密集型许可),使区块链支付在运营上对传统公司来说更加熟悉。多链兼容性(计划支持以太坊、Solana)可防止供应商锁定。通过简单的中间件(根据营销宣传为“一行代码”)进行集成,降低了技术门槛。目标行业包括金融服务(支付处理、合规、审计)、企业软件(B2B 支付、SaaS 计费)、需要合规交易基础设施的 DeFi 协议以及专业服务(咨询、自由职业)。

TimeFi 平台作为次要用例,将时间视为真实世界资产。用户通过 AI 驱动的优化将 Web2 日历(Google、Outlook)连接到 Web3 收益机制。“时间挑战”允许用户质押 PIEVERSE 代币以实现个人目标(健身习惯、技能发展、健康习惯),并因完成任务而获得奖励。该平台将用户与有偿时间机会(与技能和可用性相符的活动、任务或约定)进行匹配。尽管具有创新性,但这似乎与核心合规基础设施的使命相切,并可能分散注意力。

目标用户涵盖多个细分市场。主要受众包括需要合规支付基础设施的企业、需要可审计交易的 DeFi 协议、AI 代理/自主系统以及探索区块链采用的传统企业。次要用户是需要专业发票的自由职业者/创作者、需要透明可验证记录的审计师以及寻求区块链支付轨道的传统金融机构。

现实世界影响力仍处于早期但充满希望。x402b 协议在发布后第一周处理了 50 万笔交易,更广泛的 x402 生态系统市值达到 8 亿多美元(飙升 366%),与 SPACE ID、ChainGPT、Doodles、Puffer Finance、Mind Network 和 Lorenzo Protocol 的合作产生了 500 多万美元的链上购买量。参与币安 MVB 第 9 季提供了验证和资源。币安钱包助推活动在四个阶段吸引了约 30,000 名参与者。

然而,公共材料中明显缺乏具体的企业部署、客户评价和案例研究。尚未公布任何财富 500 强客户、政府试点或机构采用公告。技术发布与经过验证的企业使用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成功取决于证明自动化合规收据在实践中确实能满足监管机构和审计师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理论。

领导团队和投资者联盟连接传统金融与 Web3

对于一家获得 700 万美元融资的初创公司而言,Pieverse 的创始团队仍然出人意料地不透明。已确认有两位联合创始人:Colin Ho(首席执行官)和 Tim He(除联合创始人外未明确角色)。Colin Ho 曾公开发表声明阐述愿景——“Web3 中的每一笔支付都应享有与传统金融相同的清晰度和合规标准”——并且似乎负责业务战略和融资。然而,通过研究无法明确验证两位创始人的详细专业背景、过往创业经历、教育资历和领英资料。尚未公开披露任何顾问委员会成员、技术主管或高级领导层。

团队构成方面的这种有限透明度是一个弱点,特别是对于评估 Pieverse 是否具备驾驭复杂监管环境专业知识的企业客户而言。该公司表示正在利用融资所得“通过招聘工程、合作和监管事务方面的人才来加强全球团队”,但目前的团队规模和构成仍然未知。

投资者联盟则令人印象深刻得多,它结合了传统银行的信誉和加密原生的专业知识。这笔7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2025 年 10 月)由两家战略互补的投资者共同领投:

Animoca Brands 作为区块链游戏和元宇宙项目的全球领导者,带来了 Web3 的信誉。Animoca 于 2014 年在香港成立,拥有 344 名员工,自身已融资 9.18 亿美元,并进行了 505 笔以上的投资组合,其中 53 笔已退出。他们的参与表明,他们相信合规支付基础设施代表着下一个主要的数字经济机会,而他们的游戏/NFT 专业知识可以促进生态系统集成。

UOB Ventures 作为亚洲领先银行集团之一大华银行的风险投资部门,提供了传统金融的合法性。UOB Ventures 于 1992 年在新加坡成立,管理资产超过 20 亿美元,已为 250 多家公司提供融资,并进行了 179 笔投资(包括 Gojek 和 Nanosys 的退出)。值得注意的是,大华银行是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的签署方,这表明其对负责任的区块链创新感兴趣。他们的参与有助于应对加密初创公司经常面临的监管环境,并提供潜在的企业银行合作机会。

六家战略共同投资者参与其中:Signum Capital(三线,252 项投资,包括 CertiK 和 Zilliqa)、Morningstar Ventures(二线,211 项投资,专注于 MultiversX 生态系统)、10K Ventures(专注于区块链)、Serafund(公开信息有限)、Undefined Labs(公开信息有限)和 Sonic Foundation(专注于基础设施)。这个多元化的联盟涵盖了加密原生基金和传统金融,验证了其混合定位。

币安最有价值建设者(MVB)第九季计划提供了额外的战略支持。Pieverse 从 500 多个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 16 个入选项目之一,获得了为期 4 周的加速器体验,包括来自币安实验室投资团队的一对一指导、启动即服务套餐(价值高达 30 万美元)、技术基础设施积分、营销工具和生态系统曝光。这项官方合作促成了币安钱包助推活动以及未来在币安交易所上市的潜力。

社区指标显示快速增长但参与质量不确定。Twitter/X 拥有超过 208,700 名粉丝(对于一个 2024 年 10 月创建的账户来说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币安 CZ(1040 万粉丝)是知名关注者之一。Instagram 拥有超过 12,000 名粉丝。该平台声称拥有超过 110 万总用户,但该数字的计算方法未详细说明。币安钱包助推活动在四个阶段吸引了约 30,000 名参与者,他们通过完成任务获得了代币奖励(总计 3000 万 PIEVERSE,占总供应量的 3%)。

然而,社区增长似乎严重受激励驱动。“轻松挖矿”性质的助推活动可能吸引的是空投猎人,而非忠实的长期用户。链上持有者数量(1,130)远低于活动参与者(30,000),这表明代币仍处于锁定状态或参与者尚未领取。研究中未发现正式的大使计划、活跃的 Discord 社区或有机的草根运动。

合作伙伴关系展示了生态系统建设的努力。除了币安,Pieverse 还与 SPACE ID、ChainGPT、Doodles、Puffer Finance、Mind Network 和 Lorenzo Protocol 合作,产生了超过 500 万美元的链上交易量。出席主要活动(EDCON、Token2049、韩国区块链周、台北区块链周)表明了行业参与度。“时间戳联盟”倡议表明了一种基于联盟的方法,旨在标准化跨平台的验证技术,尽管细节仍不明确。

总体评估:强大的投资者联盟和币安合作提供了信誉和资源,但团队不透明和激励驱动的社区增长引发了疑问。声称的用户数量(110 万以上)与代币持有者数量(1,130)之间的差距,以及除了代币挖矿之外的持续参与信息有限,都引发了对真实采用与投机兴趣的担忧。

市场地位显示早期影响力,但估值存在明显脱节

Pieverse 占据着一个新兴但极其不成熟的市场地位,其技术进展和生态系统采用远远超过了代币市场的发展。这种脱节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

资金实力与市场疲软形成对比。来自顶级投资者(Animoca Brands、UOB Ventures)的 7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在当时可能是一个合理的估值,为项目提供了 18-24 个月的运营资金。然而,当前代币市值仅为15.8 万美元至 22.35 万美元之间,仅占所筹资金的 2-3%,这表明:(1) 代币不代表公司股权,将通过生态系统增长独立升值;(2) 大量代币供应仍处于锁定/未归属状态,人为地造成了较低的流通市值;或者 (3) 市场尚未认识到该项目的价值。考虑到 TGE 前的状态以及 30,000 名活动参与者与 1,130 名链上持有者之间的对比,选项 2 似乎最有可能——大部分供应尚未进入流通。

交易所上市仍然极其有限。交易发生在 OKX 和 Bitget(中等规模中心化交易所)以及币安钱包的 TGE 前环境,但未在主要平台如币安主站、Coinbase、Kraken 或领先的 DEX(PancakeSwap、Uniswap)上市。CoinGecko 和 CoinMarketCap 尚未正式列出该代币,CoinGecko 明确指出“PIEVERSE 代币目前无法在 CoinGecko 列出的交易所进行交易。” 流动性池仅持有 229,940 美元——对于一个面向企业的协议来说,这低得灾难性。任何中等规模的交易都将面临巨大的滑点,阻碍机构或大户的参与。

价格波动和数据质量问题困扰着当前的市场指标。不同来源的价格范围从 0.00007310 美元到 0.0002235 美元不等——三倍的差异表明套利不足、流动性低和价格发现不可靠。10 月 14 日价格上涨 141%,交易量达到 984 万美元(是市值的 62 倍),这表明是投机性的拉高出货(pump-and-dump)动态,而非有机需求。这些指标描绘了一个极其早期、流动性差、投机性强的代币市场,与底层协议开发脱节。

协议采用情况则讲述了不同的故事。x402b 的推出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早期指标:第一周内完成 50 万笔交易(比前四周增长 10,780%),更广泛的 x402 生态系统市值飙升至超过 8 亿美元(24 小时内增长 366%),x402 生态系统代币的交易量达到 2.254 亿美元。多个项目正在集成 x402 标准(Unibase AI、AEON Community、Termix AI)。BNB Chain 通过 MVB 和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正式支持 Pieverse。合作产生了超过 500 万美元的链上购买量。

这些协议指标表明真正的技术吸引力和开发者兴趣,与死气沉沉的代币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脱节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 成功完成 TGE 并通过主要交易所上市推动流动性,(2) 向 30,000 名助推活动参与者分发代币以增加流通供应,或 (3) 协议采用通过效用机制转化为代币需求。反之,如果代币经济学未能很好地实现价值捕获,或者 PIEVERSE 代币对于协议使用而言仍然不必要,那么这种脱节可能会持续存在。

竞争定位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利基市场:合规优先、AI 代理原生的 Web3 支付基础设施。与加密支付网关(NOWPayments、BitPay)不同,Pieverse 专注于创建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记录,而不仅仅是处理交易。与 Web3 发票平台(Request Network)不同,Pieverse 强调 AI 代理和自主支付。与进入 Web3 的传统支付巨头(Visa、PayPal)不同,Pieverse 提供真正的去中心化和区块链原生功能。如果执行得当,这种差异化可以提供可防御的定位。

Web3 支付市场机会巨大:2024 年估值为 123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将达到 2740 亿至 300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7.8-48.2%)。企业级区块链采用、DeFi 增长、稳定币普及和监管成熟是驱动因素。然而,竞争激烈,有 72 种以上的支付工具,并且老牌玩家拥有显著的先发优势。

采用指标显示出希望,但缺乏企业级证明。声称的 110 万以上用户、30,000 名助推活动参与者和第一周 50 万笔交易表明了用户兴趣。然而,尚未发布任何企业客户案例研究、财富 500 强客户、机构部署或传统商业推荐。从“为企业设计”到“经企业验证”的鸿沟仍未弥合。成功需要证明自动化合规收据在实践中确实能满足监管机构和审计师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理论。

市场地位总结: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和早期的生态系统影响力,但代币市场极其疲软,表明尚未完全启动。该项目处于私人开发和公开市场之间的过渡阶段,全面评估需要完成 TGE、主要交易所上市、增加流动性,以及——最关键的是——企业采用的证明。当前的市值指标(市值微小、上市有限、投机性交易)在代币分发完成和流动性建立之前,应被视为噪音而非信号。

来自老牌玩家和科技巨头的激烈竞争

Pieverse 进入了一个拥挤且快速增长的市场,面临来自多个方向的强大竞争。Web3 支付解决方案领域包括 72 种以上的工具,涵盖加密支付网关、区块链发票平台、增加加密支持的传统支付巨头以及 DeFi 协议——每个都构成了独特的竞争威胁。

Request Network 作为自 2017 年以来运营的老牌 Web3 发票和支付基础设施提供商,构成了最直接的竞争。Request 支持 25 条以上区块链和 140 多种加密货币,具有批量开票、兑换支付、转换功能和 ERC777 流式支付等高级功能。关键的是,Request 提供 RequestNFT(ERC721 标准),支持可交易的发票应收账款——这是 Pieverse 尚未匹敌的复杂功能。Request 每月处理超过 13,000 笔交易,与传统会计软件深度集成,实现实时对账,甚至通过与 Huma Finance 的合作提供发票保理服务。其 8 年的运营历史、经过验证的企业采用和全面的功能集代表了显著的竞争优势。Pieverse 的差异化必须以合规自动化和 AI 代理能力为中心,因为 Request 在发票管理和多链支持方面更胜一筹。

NOWPayments 在加密支付网关类别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超过 160 种加密货币支持(行业领先)、非托管服务、0.4-0.5% 的交易费用,以及适用于 WooCommerce、Shopify 和其他电子商务平台的简单插件集成。NOWPayments 由成熟的 ChangeNOW 团队于 2019 年创立,为商家、主播和内容创作者处理大量交易。然而,NOWPayments 缺乏 EIP-3009 支持、闪电网络集成和第二层功能。该平台重新引入了中介信任(与去中心化精神相悖),并收取用户必须承担的网络费用。Pieverse 的无 Gas 支付和合规功能在此处形成了差异化,但 NOWPayments 的加密货币广度和商家采用率构成了强大的竞争。

进入 Web3 的传统支付巨头通过品牌认知度、监管关系和分销优势构成了生存威胁。Visa 正在探索稳定币结算和加密卡支持。PayPal 于 2023 年推出了 Web3 支付解决方案,支持法币到加密货币的转换和商家集成。Stripe 正在集成区块链支付基础设施。MoonPay 在筹集 5.55 亿美元后估值达到 34 亿美元,处理了超过 80 亿美元的交易,涵盖 170 多种加密货币。这些参与者已经获得了监管许可,拥有企业销售团队,现有的商家关系和消费者信任——这些优势是 Web3 原生公司需要数年才能建立起来的。Pieverse 无法在品牌或分销方面竞争,但必须在合规自动化、AI 代理能力和真正的去中心化方面实现差异化。

Utrust(于 2022 年被 MultiversX/Elrond 收购)提供买家保护机制,与无需信任的加密支付有所区别,可能对面向消费者的商家具有吸引力。他们在收购后的机构支持以及对购买保护的关注,解决了与 Pieverse 合规重点不同的市场需求。

Pieverse 的竞争优势是真实存在的,但范围较窄:

合规优先架构使其与那些事后追加合规功能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自动收据生成,支持特定司法管辖区的格式(美国、欧盟、亚太地区),在 BNB Greenfield 上的不可篡改存储,以及 Pieverse Facilitator 确保监管合规性,这些都代表了独特的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ー。如果监管机构和审计师接受这种方法,Pieverse 可能会成为企业采用的关键。然而,这仍未得到证实——尚未有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或企业审计师的公开验证。

AI 代理原生设计定位于一个新兴但具有投机性的市场。通过 pieUSD 实现的无 Gas 支付使自主 AI 系统能够在不持有 Gas 代币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这是一项真正的创新。x402b 协议基于 HTTP 的接口使得 AI 代理集成变得简单。随着自主代理经济的发展,先发优势可能会非常有价值。风险:这个市场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实现,或者发展方式与预期不同。

来自传统金融(UOB Ventures)和加密领域(Animoca Brands)的强大机构支持提供了竞争对手可能缺乏的信誉。多元化的投资者联盟横跨这两个世界,可能有助于监管导航和企业合作。

通过 MVB 计划、BNB Chain 部署和币安钱包合作实现的币安生态系统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持、营销和潜在的未来交易所上市——相对于纯粹的初创公司具有分销优势。

竞争劣势是显著的:

市场进入较晚:Request Network(2017 年)、NOWPayments(2019 年)和传统参与者拥有多年的先发优势,拥有成熟的用户群、经过验证的业绩记录以及有利于现有企业的网络效应。

区块链支持有限:目前仅支持 BNB Chain,而 Request 支持 25 条以上链,NOWPayments 支持 160 多种加密货币。多链扩展仍处于规划阶段。

功能差距:Request 全面的发票套件(批量处理、RequestNFT 应收账款、保理)超出了 Pieverse 目前的能力。支付巨头提供 Pieverse 缺乏的法币出入金通道。

企业采用未经证实:与竞争对手已证实的企业采用相比,没有公开的企业客户、案例研究或机构部署。

加密货币支持范围窄:目前专注于 pieUSD,而竞争对手提供多代币选择,限制了商家吸引力。

市场定位策略试图通过瞄准合规就绪、AI 代理原生基础设施来采取“蓝海”策略,而不是在饱和的支付网关市场中正面竞争。这可能奏效,如果:(1) 监管要求有利于合规基础设施,(2) AI 代理经济得以实现,并且 (3) 企业优先考虑合规性而非功能广度。然而,老牌玩家添加合规和 AI 功能的速度可能比 Pieverse 构建全面支付能力的速度更快,从而可能抵消差异化优势。

竞争威胁包括 Request Network 增加 AI 代理支持或自动化合规功能,NOWPayments 集成 EIP-3009 和无 Gas 支付,传统巨头(Visa、PayPal)利用现有监管批准主导合规的 Web3 支付,或者区块链网络将合规性内置到基础层(从而消除对 Pieverse 中间件的需求)。建立可防御定位的窗口仍然开放,但随着竞争加剧和市场成熟,该窗口正在关闭。

开发路线图显示出势头,但关键里程碑尚未完成

Pieverse 在建立技术基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近期进展,同时在即将到来的里程碑上面临着关键的执行挑战。

过往成就(2024-2025 年)展示了开发能力。币安 MVB 第 9 季的入选验证了该方法,提供了指导、资源和生态系统访问权限。来自顶级投资者(2025 年 10 月)的 7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确保了 2026-2027 年的运营资金。最重要的是,x402b 协议于 2025 年 10 月 26 日在 BNB Chain 主网启动,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里程碑——首个实现无 Gas 支付和自动化合规收据的协议。pieUSD 稳定币部署首次在 BNB Chain 稳定币上实现了 EIP-3009,填补了一个重要空白。BNB Greenfield 集成为不可篡改的收据提供了去中心化存储。测试网已上线并提供公共演示环境。

早期影响力指标超出预期:第一周内完成 50 万笔交易(比前四周增长 10,780%),x402 生态系统市值飙升至 8.1 亿多美元(24 小时内增长 366%),交易量达到 2.254 亿美元。多个项目开始集成 x402 标准。这些指标表明了真正的开发者兴趣和技术可行性。

当前开发状态(2025 年 10 月)显示测试网运行活跃,Pieverse Facilitator 正常运行,合规收据自动化功能齐全,并通过币安钱包助推活动进行社区测试(3000 万枚代币分四个阶段分发)。然而,关键组件仍未完成:

代币生成事件(TGE)尚未完成,尽管已进行了 TGE 前活动。这延迟了代币的正确分发、交易所上市和流动性建立。时间表仍然模糊——公告中提到“未来几周”,但没有具体日期。

智能合约尚未公开发布,尽管在测试网上已能正常运行。开源代码发布允许社区审查、安全审计和开发者集成——这是主网启动前的标准做法。这种延迟引发了对代码准备情况或开源意愿的疑问。

完整的协议规范文档尚未发布。开发者需要全面的规范进行集成,但目前公开的只有营销材料和高级描述。

安全审计尚未公开披露。尽管该协议处理金融交易,但未发现 CertiK、ConsenSys Diligence、Hacken 或其他知名审计公司的报告。主网前审计代表了企业级基础设施的行业最佳实践。

未来路线图在寻求扩展的同时解决了这些差距:

近期优先事项(2025-2026 年)包括完成 TGE 并进行主要交易所上市,发布完整的 x402b 协议规范和智能合约代码,开源参考实现,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工程、合作和监管事务团队。多链集成是最关键的技术举措——增加以太坊和 Solana 支持,开发跨链支付能力,并确保协议适应不同的区块链架构。这将决定 Pieverse 是成为 Web3 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还是仅限于 BNB Chain。

协议增强计划包括拓宽合规框架功能,在现有美国/欧盟/亚太支持之外增加特定司法管辖区的收据模板,扩展企业级功能,并改进开发者工具(SDK、API、文档)。这些渐进式改进解决了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功能差距。

中期愿景侧重于证明核心价值主张:将区块链时间戳转化为监管机构、审计师和传统金融机构接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记录。这需要获得跨司法管辖区记录有效性的法律意见,获取必要的监管许可(电子货币、支付服务,具体取决于司法管辖区),与监管机构建立关系,最关键的是——获得传统审计公司的认可,即链上收据满足合规要求。

首席执行官 Colin Ho 阐述的长期目标是将 Pieverse 设想为“Web3 中确认和审计支付的标准方式”,成为减少全行业欺诈、改进审计流程、为机构采用打开大门以及为新的合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的关键基础设施。这种将自身定位为关键基础设施层而非消费者应用的愿景雄心勃勃,需要广泛的生态系统采用。

开发理念强调合规优先(协议内置监管就绪)、企业就绪(可扩展、可靠的业务基础设施)、AI 原生(为自主代理设计)、透明度(可验证的链上记录)和多链未来(平台无关)。这些原则指导着功能优先级和技术决策。

执行风险集中在完成关键的近期里程碑。TGE 延迟阻碍了代币的正确分发和交易所流动性,智能合约发布延迟阻碍了第三方安全审查,而多链扩展则代表了巨大的技术复杂性。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驾驭监管环境并与老牌玩家竞争的同时,执行雄心勃勃的路线图的能力将决定其成功。

相对于竞争对手,Pieverse 在新颖功能(AI 代理、无 Gas 支付)方面进展迅速,但在全面功能(多链、加密货币广度)方面有所滞后。其战略押注是合规自动化比功能广度更重要——即企业将选择监管就绪的基础设施而非功能齐全的支付网关。鉴于对加密货币日益严格的监管审查,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但具有合理性。

监管不确定性和执行挑战主导风险概况

Pieverse 在监管、技术、竞争和市场层面都面临着高风险环境。尽管机会巨大,但多种失败模式可能会阻碍成功。

监管风险代表着最严重且不可控的威胁。高达 74% 的金融机构将监管不确定性列为 Web3 采用的最大障碍,而 Pieverse 以合规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主张完全依赖于监管机构的接受。问题在于碎片化:不同司法管辖区采取相互冲突的方法,欧盟的 MiCA 法规(2024 年 12 月实施)要求稳定币发行方获得电子货币或信用机构许可证,并在欧洲经济区设有注册办事处。美国监管仍然是各州零散的拼凑,联邦指导不一致。亚洲国家的方法差异巨大,从新加坡的渐进式框架到中国的限制性立场。

关键未知因素削弱了 Pieverse 的核心前提。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记录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法院会接受链上收据作为可采证据吗?带时间戳的区块链记录是否满足法定记录保存要求?自动化合规收据能否满足特定司法管辖区的税务报告标准?Pieverse 声称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记录”,但尚未获得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协会、监管机构或法院案例的验证。如果传统审计师拒绝链上收据,或者监管机构认为自动化合规不足,那么整个价值主张将崩溃。

GDPR 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冲突造成了无法解决的紧张关系。欧盟法规赋予个人删除个人数据的“被遗忘权”,但区块链的永久记录无法删除。当 Pieverse 生成包含个人/商业信息并不可篡改地存储在 BNB Greenfield 上的收据时,如何处理这种矛盾?税务 ID 匿名化等隐私保护功能有所帮助,但可能无法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

稳定币监管直接威胁到无 Gas 支付机制 pieUSD。全球对稳定币日益严格的监管——准备金要求、审计标准、许可——可能会迫使运营发生变化或禁止某些实现。如果 pieUSD 面临监管挑战,整个无 Gas 支付架构将失败。MiCA 的稳定币条款、潜在的美国稳定币立法以及亚洲不同的框架都带来了多司法管辖区的合规复杂性。

合规复杂性迅速升级,反洗钱(AML)要求、了解你的客户(KYC)协议、制裁筛选、实时欺诈检测和数据本地化规定因司法管辖区而异。Pieverse 的自动化方法必须满足所有这些在运营司法管辖区内的要求——这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老牌支付处理商(Visa、PayPal)拥有数十年的经验和数十亿美元投资于合规基础设施,Pieverse 必须复制或合作才能获得这些基础设施。

技术风险主要集中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和集成挑战。与传统支付网络(Visa:65,000 TPS)相比,公共区块链处理的吞吐量有限(比特币:7 TPS,以太坊:30 TPS,BNB Chain:约 100 TPS)。尽管 BNB Chain 的吞吐量超过大多数区块链,但企业级采用可能会使其容量不堪重负。第二层解决方案有所帮助,但增加了复杂性。网络拥堵会推高交易成本,削弱成本优势。

智能合约漏洞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金融合约中的漏洞会导致资金被盗、协议被利用以及声誉受损(参见 DAO 攻击、Parity 多重签名漏洞、无数 DeFi 漏洞)。Pieverse 缺乏公开披露的安全审计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标准做法要求在主网启动前由信誉良好的公司(CertiK、Trail of Bits、ConsenSys Diligence)进行第三方审计,并设立漏洞赏金计划以激励白帽黑客发现问题。安全实践的不透明性引发了对代码质量和漏洞管理的担忧。

与传统企业系统集成复杂造成了采用障碍。传统企业使用成熟的会计软件(QuickBooks、SAP、Oracle)、ERP 系统和支付处理商。集成区块链基础设施需要许多企业缺乏的技术专业知识、API 开发、中间件创建和员工培训。每次集成都需要数月的工作和巨大的成本。像 Request Network 这样的竞争对手已经投入多年时间构建会计软件集成——Pieverse 远远落后。

依赖风险集中在 BNB Chain 生态系统。目前,Pieverse 完全依赖于 BNB Chain(网络可靠性、治理决策、币安的声誉)和 BNB Greenfield(去中心化存储可用性、长期数据持久性、检索性能)。如果 BNB Chain 遇到停机、安全事件或监管挑战(币安在全球面临持续的监管审查),Pieverse 的运营将停止。对 Coinbase x402 协议的依赖导致对基础技术的控制有限——对基础标准的更改需要进行调整。多链扩展可以缓解单一区块链风险,但仍未完成。

市场风险包括激烈的竞争、采用障碍和经济波动。Web3 支付市场拥有 72 种以上的工具,老牌玩家拥有显著优势。Request Network(2017 年)和 NOWPayments(2019 年)拥有多年的先发优势。拥有现有监管许可、企业关系和品牌知名度的传统支付巨头(Visa、PayPal、Stripe)如果优先考虑 Web3 合规性,则可能占据主导地位。MoonPay 34 亿美元的估值表明竞争对手可获得大量资金。网络效应有利于现有企业——商家希望使用客户使用的支付处理器,客户希望使用商家接受的服务,这创造了先发者更容易克服的“鸡生蛋,蛋生鸡”的动态。

尽管技术能力强大,采用障碍仍然巨大。加密货币的复杂性(钱包管理、私钥、Gas 概念)吓退了主流用户。企业的风险规避意味着业务采用缓慢,需要进行广泛的尽职调查、概念验证试点、高管认可和文化变革。技术素养要求排除了不那么复杂的企业。高调的黑客攻击事件(FTX 崩溃、无数协议漏洞)侵蚀了对加密基础设施的信任。集成成本和培训费用造成了从现有系统切换的成本。

AI 代理经济的不确定性是一把双刃剑。Pieverse 大力押注自主 AI 支付,但这个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且未经证实。主流 AI 代理采用的时间表仍不明确(2-3 年?5-10 年?从未大规模实现?)。AI 代理交易的监管框架尚不存在——谁对错误的自主支付负责?如何在没有人类交易对手的情况下解决争议?市场发展可能与预期不同(例如,中心化 AI 服务而非自主代理,传统支付轨道足以满足 AI 交易,出现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如果市场得以实现,先发优势确实存在,但 Pieverse 冒着为未能按预期发展的市场构建基础设施的风险。

经济波动和市场状况影响资金可用性、客户支出和代币估值。加密市场仍然高度周期性,"寒冬"会大幅减少活动、投资和兴趣。熊市可能会大幅削减 Pieverse 的代币价值,使团队留存变得困难(如果以代币支付薪酬),并减少财库运营资金(如果持有波动性资产)。经济衰退会减少企业创新预算——合规基础设施从“锦上添花”变为“可有可无”。

运营执行风险包括 TGE 完成延迟(阻碍代币分发和流动性)、智能合约发布延迟(阻碍集成和安全审查)、在全球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扩展团队(工程、合规、业务发展职位需求旺盛),以及多链集成复杂性(不同区块链的技术标准、安全模型和治理)。首席执行官 Colin Ho 有限的公开背景信息引发了对其驾驭这些挑战经验的疑问。已披露的小团队(两名联合创始人)在没有大量招聘的情况下,似乎不足以完成雄心勃勃的多年路线图。

中心化担忧可能面临社区批评。Pieverse Facilitator 引入了一个中介——必须有人验证交易、支付 Gas 费并生成收据。这个“受信任方”与加密货币的无需信任精神相悖。虽然技术上可以去中心化(可以有多个协调者运行),但目前的实现似乎是中心化的。BNB Chain 自身的中心化(21 个验证者主要由币安生态系统控制)也延伸到了 Pieverse。如果加密货币纯粹主义者认为合规层与去中心化原则相悖而拒绝,那么在 Web3 社区内的采用可能会停滞不前。

如果自动化收据不足以满足现实世界的监管要求,就会出现**“合规表演”风险**。营销中声称的“具有法律效力”和“符合监管要求”的记录可能超出了实际的法律地位。在审计、法庭案件和监管审查中得到检验之前,核心价值主张仍然是理论性的。如果自动化合规未能满足实际监管机构的要求,早期采用者可能会面临意想不到的麻烦,使他们面临罚款,并迫使 Pieverse 重建基础设施。

克服这些风险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获得主要司法管辖区记录有效性的法律意见;获取必要的监管许可(电子货币、支付服务,视具体司法管辖区而定);获得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可,即链上收据符合审计标准;获取提供验证和案例研究的知名企业客户;量化证明投资回报率和合规价值;证明在企业交易量下的可扩展性;成功执行多链策略;以及作为任务关键型基础设施保持 99.9% 以上的正常运行时间。每一个都代表着巨大的障碍,并且无法保证成功。

总体风险评估:高。监管不确定性(74% 的机构将其列为主要障碍)与未经证实的企业采用、激烈竞争、技术执行挑战和市场时机风险相结合。如果 Pieverse 成功成为 Web3 机构采用阶段的关键合规基础设施,那么机会是巨大的。然而,存在多种失败模式,监管拒绝、竞争压力、技术问题或市场错位都可能阻碍成功。该项目的最终可行性取决于很大程度上不受其控制的因素——监管发展、企业区块链采用率和 AI 代理经济的实现。

最终判决:有前景的基础设施项目,但面临重大执行障碍

Pieverse 代表着对 Web3 合规基础设施需求的战略定位但高度投机的押注。该项目正确地识别了一个真正的痛点——企业需要符合监管要求的支付记录才能采用区块链——并构建了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x402b 协议、pieUSD 无 Gas 支付、自动化合规收据)来弥补这一空白。强大的机构支持(来自 Animoca Brands、UOB Ventures 和高质量共同投资者的 700 万美元)以及币安生态系统的官方支持提供了信誉和资源。早期的技术影响力(第一周 50 万笔交易,x402 生态系统增长超过 8 亿美元)表明了开发者的兴趣和协议的可行性。

然而,巨大的风险和执行挑战削弱了乐观情绪。该代币的市值在 15.8 万美元至 22.35 万美元之间——比所筹资金折价 98%——流动性极低(23 万美元),交易所上市极少,价格波动剧烈,表明市场不成熟且具有投机性。关键的是,尽管声称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记录”,但尚未展示任何企业客户、监管验证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可。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之前,合规价值主张仍然是理论性的。监管不确定性(74% 的机构将其列为主要障碍)可能会使整个方法失效,如果自动化收据被证明不足或区块链记录面临法律拒绝。

来自老牌玩家(Request Network 自 2017 年起,NOWPayments 自 2019 年起)和传统支付巨头(Visa、PayPal、Stripe 进入 Web3)的激烈竞争威胁着市场份额。较晚进入意味着需要克服网络效应和现有优势。围绕可扩展性、多链集成和安全性(未披露公开审计)的技术挑战带来了执行风险。尽管具有创新性,但对 AI 代理经济的重度定位,押注于一个新兴的、未经证实的市场,该市场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实现或以与预期不同的方式发展。

团队不透明(关于创始人背景的公开信息有限,未披露顾问或高级领导层)引发了对其驾驭复杂监管环境和执行雄心勃勃的多年路线图能力的担忧。代币经济学透明度差距(未披露团队/投资者分配、归属时间表或完整的分配细分)低于机构级标准。

机会依然存在:Web3 支付市场增长(到 2032 年复合年增长率 27.8-48.2%,达到 2740 亿至 3000 亿美元)、企业区块链兴趣增加、有利于合规解决方案的监管成熟以及潜在的 AI 代理经济出现,都创造了有利的顺风。如果 Pieverse 成功:(1) 获得监管和审计公司的验证,(2) 获得展示投资回报率的企业客户,(3) 执行多链扩展,(4) 完成代币的正式发行并在主要交易所上市,以及 (5) 在合规基础设施领域保持先发优势,该项目可能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关键 Web3 基础设施。

当前阶段:产品-市场契合度尚未达成,但技术基础已建立。该协议在技术上可行,但尚未通过付费企业客户和监管机构的接受来证明产品-市场契合度。代币市场反映了这种不确定性——将 Pieverse 视为极高风险的早期投机项目,而非成熟协议。投资者应将其视为一个高风险、高潜力机会,需要密切关注企业采用情况、监管发展和竞争定位。保守型投资者应在考虑投资之前,等待监管验证、企业客户公告、完整的代币经济学披露和主要交易所上市。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认识到合规基础设施领域的先发优势,但必须接受监管拒绝、竞争压力或执行失败可能导致全部损失。

未来 12-18 个月将是关键时期:成功的 TGE、安全审计、多链启动,以及最重要的是——获得监管机构认可的实际企业采用——将决定 Pieverse 是成为 Web3 的基础基础设施,还是加入那些前景光明但最终失败的区块链项目之列。目前的证据支持对技术能力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在得到证明之前,对市场影响力、监管接受度和代币估值持显著怀疑态度是必要的。

X402 协议:自主 AI 商务的 HTTP 原生支付标准

· 阅读需 35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X402 协议是由 Coinbase 开发的开源支付基础设施,它通过激活休眠的 402 “Payment Required”(需要支付)状态码,直接在 HTTP 上实现即时稳定币小额支付。该链无关协议于 2025 年 5 月推出,已实现每周 156,000 笔交易,增长率高达 492%,并与 Cloudflare 建立了中立的治理基金会,还作为加密轨道集成到 Google 的代理支付协议(AP2)中。该协议从根本上重新构想了自主 AI 代理的互联网支付,实现了低至 0.001 美元、亚秒级结算时间和接近零成本的无摩擦小额支付。然而,也存在显著的注意事项:X402 尚未获得主要公司的正式安全审计,需要进行 V2 架构升级以解决根本性限制,并且尽管围绕相关迷因币存在广泛猜测,但它缺乏原生代币。该协议代表了到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30 万亿美元的代理商务新兴市场的关键基础设施,将自身定位为“价值的 HTTPS”,同时应对早期成熟度挑战。

技术架构将支付基础设施重新构想为 HTTP 原语

X402 通过利用 HTTP 402 状态码解决了传统支付系统与自主机器对机器交易之间的根本不兼容性——该状态码自 1999 年 HTTP/1.1 规范以来一直保留,但从未大规模实现。该协议的架构由四个组件组成:客户端(AI 代理、浏览器、应用程序)、资源服务器(提供 API 或内容的 HTTP 服务器)、协调器服务器(第三方支付验证服务)和区块链结算层。

技术流程在现有 HTTP 基础设施中无缝运行。当客户端请求受保护的资源时,服务器会返回一个 402 Payment Required 状态,其中包含 JSON 格式的结构化支付要求。此响应指定了支付金额、接受的代币(主要是 USDC)、收款人地址、区块链网络和时间限制。客户端生成一个 EIP-712 加密签名以授权支付,然后使用包含授权的 X-PAYMENT 标头重试请求。协调器在链下验证签名,并使用 ERC-3009 的 transferWithAuthorization 函数执行链上结算,从而实现无 Gas 交易,用户无需支付区块链费用。成功结算后,资源服务器会使用 X-PAYMENT-RESPONSE 标头确认交易哈希,并交付请求的内容。

这种架构的革命性之处在于其最小化信任的设计。协调器无法移动超出客户端通过具有唯一随机数(防止重放攻击)的时间限制签名明确授权的资金。所有转账都直接在链上使用 EIP-3009(带授权的转账)和 EIP-712(类型化结构化数据签名)等既定标准进行,确保交易一旦确认就可公开审计且不可逆。该协议在 Base Layer 2 上实现了 200 毫秒的结算终结性,交易成本低于 0.0001 美元——这比信用卡 2.9% 加 0.30 美元的费用或以太坊主网 1-5 美元的 Gas 费有了显著改善。

可扩展的方案系统通过插件架构允许不同的支付模型。目前生产中的“精确”方案为简单的用例(例如支付 0.10 美元阅读一篇文章)转账预定金额。提议的方案包括“上限”(upto),用于基于消费的定价,其中 AI 代理在 LLM 推理期间按生成的代币数量付费;以及“延迟”(deferred)批量结算,用于高频小额支付,这些支付定期在链上结算,同时保持即时终结性。这种可扩展性延伸到多链支持:虽然 Base 因其低于一美分的交易成本和 200 毫秒的终结性而作为主要网络,但协议规范支持任何区块链。当前的实现适用于以太坊、Polygon、Avalanche 和 Solana,社区协调器正在桥接到其他网络。

Base Layer 2 提供实现真正小额支付的经济基础

该协议主要在 Coinbase 的以太坊 Layer 2 Rollup Base 上运行,尽管它保持了链无关的设计原则,允许部署到多个网络。这种选择对于可行性至关重要:Base 超低的交易成本(每次转账约 0.0001 美元)使小额支付在经济上可行,而以太坊主网 1-5 美元的 Gas 费将破坏低于一美元支付的单位经济效益。Base 还提供了实时商务所需的速度,与需要 1-3 天的 ACH 转账或甚至在 T+2 时间线结算的信用卡授权等传统支付轨道相比,它具有近乎即时的结算速度。

链无关架构允许开发人员根据特定要求选择网络。协调器服务可以同时支持多个链——例如,PayAI 协调器处理 Avalanche、Base、Polygon、Sei 和 Solana,每个链都具有不同的性能特征和流动性概况。EVM 兼容链使用 ERC-3009 标准进行无 Gas 转账,而 Solana 则采用具有不同签名方案的 SPL 代币标准。这种多链灵活性创造了抵御单一网络依赖的弹性,同时允许针对特定用例进行优化:高价值转账可能使用以太坊主网以实现最大安全性,而高频小额支付则利用 Base 或其他 L2 以提高成本效率。

该协议的 Gas 费处理展示了复杂的设计。协调器通过代表提供链下签名的客户端广播交易来赞助 Gas 费,而不是让用户承担区块链的复杂性。这种无 Gas 架构消除了主流采用的最大摩擦点——用户无需持有 ETH 等原生代币来支付 Gas 费,无需等待确认,也无需了解区块链机制。对于资源服务器而言,这意味着除了单行中间件集成之外,零基础设施成本,所有区块链复杂性都由协调器服务抽象化。

经验丰富的 Coinbase 团队领导开发,中立基金会治理

Erik Reppel 担任 Coinbase 开发者平台工程主管,是该协议的创建者和首席架构师。Reppel 位于旧金山,拥有维多利亚大学计算机科学背景,他将 X402 定位为 Coinbase 自 2015 年以来对互联网支付标准探索的结晶。他的愿景受到早期小额支付尝试的启发,包括 Balaji Srinivasan 在 21.co 的工作,该工作开创了比特币支付通道,但面临高昂的设置成本,而现代 Layer 2 网络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核心团队包括担任 Coinbase 开发者平台主管并提供战略领导的 Nemil Dalal,以及从其监督数字资产上市的双重角色中领导业务开发和合作的 Dan Kim。这三位共同撰写了 2025 年 5 月的白皮书,正式向 Web3 社区介绍了 X402。来自 Coinbase 开发者平台的其他贡献者包括 Ronnie Caspers、Kevin Leffew 和 Danny Organ,尽管考虑到协议的开源、社区驱动的开发模式,组织结构仍然相对精简。

X402 基金会于 2025 年 9 月 23 日作为 Coinbase 和 Cloudflare 之间的共同创始伙伴关系启动,建立了中立的治理,确保协议无论任何单一公司未来如何发展都保持开放。这种结构效仿了成功的互联网标准机构——根据基金会材料,将 X402 视为“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基础性的互联网原语,就像 DNS 或 TLS 一样”。Cloudflare 首席执行官 Matthew Prince 强调,“Coinbase 在启动 X402 协议方面值得巨大赞扬,我们很高兴与他们合作,共同实现中立基金会的愿景。”该治理模型通过开放申请流程欢迎来自电子商务平台、AI 公司和支付提供商的更多成员。

开发理念优先考虑开放性而非专有控制。该协议采用 Apache 2.0 许可证,所有参考实现都在 GitHub 上发布,鼓励社区为新的区块链集成和支付方案做出贡献。这种方法催生了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 Rust (x402.rs)、Java (Mogami) 中的独立协调器实现和多种语言绑定,以及 Merit Systems 构建的 x402scan 区块浏览器等社区工具。基金会路线图包括开发者资助、标准机构参与和透明的治理流程,旨在防止被任何单一实体控制。

协议架构没有原生代币,尽管迷因币投机活动爆炸式增长

一个与普遍市场混淆相悖的关键发现是:X402 没有原生协议代币。该协议作为开放支付基础设施运作,类似于 HTTP 或 TCP/IP——它使用现有稳定币促进价值转移,而不是引入专有加密货币。支付主要在 Base 网络上以 USDC(USD Coin)结算,协议支持任何实现 EIP-3009 标准的 ERC-20 代币或 Solana 上的 SPL 代币。协议层不收取任何费用,不为 Coinbase 或基金会产生收入,这强化了其作为公共产品基础设施而非营利性代币项目的定位。

然而,X402 生态系统通过社区创建的代币引发了大量的投机活动。PING 成为最突出的代币,被描述为“通过创新 X402 协议推出的第一个代币”,其公平启动铸造机制允许任何人以大约 1 美元 USDC 铸造 5,000 个 PING 代币。这种迷因币达到了3700 万美元的峰值市值,固定供应量为 10 亿个代币,全部在流通中,推动了 24 小时内超过 7900 万美元的爆炸性短期交易量。价格波动达到了极端水平,在投机高峰期 24 小时内的波动范围从 +584% 到 +949%。

CoinGecko 的“X402 生态系统”类别追踪了包括 PING、BankrCoin、Virtuals 的 SANTA 以及众多微市值项目在内的各种代币,总市值约为 1.6 亿至 1.8 亿美元。许多名称中带有“x402”或“402”的代币应运而生,其中许多显示出哄抬和抛售计划或被安全扫描器标记为蜜罐合约的特征。这种投机狂潮显著夸大了交易指标——Bankless 分析指出,“这些统计数据很可能因‘x402’代币浪潮而 inflated”,而不是代表真正的协议效用。

PING 的代币分配仍然不透明,没有官方文档披露团队、投资者或财库分配。铸造机制表明是公平启动模型,但缺乏透明度,加上极端波动性和除投机之外的最小效用,都敲响了警钟。前 30 天处理了超过 15 万笔交易,约 3.1 万个新买家地址表明大量散户参与,这很可能受到包括币安钱包有争议的集成在内的交易所推广的驱动,该集成因“推广可能低质量或有风险的代币”而受到社区批评。投资者应将这些相关代币视为与协议技术优点无关的高度投机性迷因币。

实际应用涵盖 AI 代理商务到小额支付基础设施

该协议通过消除传统系统无法解决的支付摩擦,解决了多个领域的具体问题。传统支付轨道需要账户创建、KYC 流程、API 密钥管理、订阅承诺和最低交易阈值,这使得小额支付在经济上不可行。X402 的免账户、即时结算架构和接近零的成本,解锁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AI 代理支付是推动采用的主要用例。Anthropic 与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集成使 Claude 和其他 AI 模型能够动态发现服务、自主授权支付并检索上下文或工具,而无需人工干预。Apexti Toolbelt 通过支持 X402 的 MCP 服务器向 AI 代理提供 1,500 多个 Web3 API,按 API 调用收费,费率如每次请求 0.02 美元。Boosty Labs 展示了 AI 代理通过 X API 从 Grok 3 购买实时洞察,而 Daydreams Router 为主要提供商的 LLM 使用提供按推理付费服务。这些实现展示了自主代理在无人监督下进行交易——这是代理商务经济的基本要求。

内容货币化通过按项目定价(无需订阅)获得了新的灵活性。出版商可以使用 Snack Money 等服务收取 0.10 美元阅读单篇文章,而视频平台可以实施按秒消费模型。Heurist Deep Research 对 AI 生成的研究报告按查询收费,Cal.com 将付费人工交互嵌入到自动化工作流程中。这种将内容与月度订阅解绑的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按使用付费模式的偏好,同时使创作者能够在没有平台中介的情况下实现货币化。

云服务和开发者工具受益于免账户访问模式。Pinata 提供 IPFS 存储上传和检索,无需注册,按操作收费。Zyte 通过小额支付提供网络抓取和结构化数据提取。Chainlink 展示了在 Base 上使用 Chainlink VRF 生成随机数之前需要支付 USDC 的 NFT 铸造。Questflow 为多代理编排处理了超过 13 万笔自主微交易,展示了高吞吐量场景。Lowe's Innovation Lab 构建了一个概念验证,其中 AI 代理使用 USDC 自主购买家居装修物品,展示了实际的电子商务应用。

发现和货币化基础设施本身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层。Fluora 运营一个 MonetizedMCP 市场,连接服务提供商和 AI 代理。X402scan 作为生态系统浏览器和发现门户,集成了钱包和入口。Neynar 提供 Farcaster 社交数据,而 Cred Protocol 提供去中心化信用评分。BuffetPay 为代理添加了带有多钱包控制的智能支付护栏。这些工具为功能性小额支付经济构建了支架,超越了概念验证演示。

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确立了 AI 和支付领域的企业信誉

启动合作伙伴包括 Amazon Web Services,将 X402 定位在基于代理的资源采购具有战略意义的云基础设施中。Circle,USDC 稳定币发行商,流通量超过 500 亿美元,提供了货币基础。Circle 产品副总裁 Gagan Mac 认可 X402“优雅地简化了实时货币化”并“解锁了令人兴奋的新用例,例如 AI 代理和应用程序的小额支付”。这种合作关系确保了主要结算资产的流动性和监管合规性。

X402 基金会与 Cloudflare 的共同创始伙伴关系尤为重要。Cloudflare 将 X402 集成到其 Agents SDK 和模型上下文协议基础设施中,提出了批量结算的延迟支付方案扩展,并启动了 X402 演示环境。凭借 Cloudflare 服务全球约 20% 互联网流量的边缘网络,这种集成提供了巨大的分发潜力。Cloudflare 的“按爬取付费”测试版计划实施 X402 以实现网络抓取货币化,解决了出版商处理 AI 训练机器人时面临的具体痛点。

Google 将 X402 作为加密轨道集成到**代理支付协议(AP2)**中,代表了主流认可。AP2 得到了包括万事达卡、美国运通、PayPal、JCB、银联国际、Adyen、Stripe 替代方案和 Revolut 在内的 60 多个组织的支持,旨在为 AI 代理在传统和加密轨道上的支付建立通用标准。万事达卡首席数字官 Pablo Fourez 支持代理商务标准。虽然 Stripe 等公司正在开发竞争解决方案,但 X402 在 AP2 中作为生产就绪的稳定币结算层的定位,而传统轨道仍在建设中,提供了先发优势。

Web3 基础设施提供商增强了技术信誉。MetaMask 的 Marco De Rossi 表示:“区块链是代理的天然支付层,以太坊将是其骨干。通过 AP2 和 X402,MetaMask 将提供最大的互操作性。”以太坊基金会与加密支付标准合作。Bitget Wallet 于 2025 年 10 月 24 日宣布官方支持。NEAR Protocol 的联合创始人 Illia Polosukhin(现代 AI 基础 Transformer 架构的发明者)设想将“X402 的无摩擦支付与 NEAR intents 融合,让用户能够通过其 AI 代理自信地购买任何东西。”

ThirdWeb 提供客户端 TypeScript 和服务器端 SDK,支持 170 多个链和 4,000 多个代币。QuickNode 提供 RPC 基础设施和开发者指南。生态系统包括多个独立的协调器实现:CDP(Coinbase 托管)、PayAI(多链)、Meridian、x402.rs(开源 Rust)、1Shot API(n8n 工作流)和 Mogami(Java 独占)。这种多样性防止了单点故障依赖,同时促进了服务质量的竞争。

尽管架构基础坚实,但尚未进行正式安全审计

该协议通过其最小化信任架构展示了周到的安全设计,其中协调器无法移动超出明确客户端授权的资金。所有支付都需要使用 EIP-712 标准进行类型化结构化数据的加密签名,并通过 validAftervalidBefore 时间戳对授权进行时间限制。唯一的随机数可防止重放攻击,而包含合约地址和链 ID 的 EIP-712 域分隔符可防止跨网络签名重用。使用 ERC-3009 的 transferWithAuthorization 函数的无 Gas 交易设计意味着协调器代表用户广播交易,支付 Gas 费,同时从不持有用户资金。

然而,尚未发布主要区块链安全公司的正式安全审计报告。研究发现没有来自 Trail of Bits、OpenZeppelin、Certik、Quantstamp、ConsenSys Diligence 或其他知名审计机构的报告。考虑到 2025 年 5 月的发布,这种缺失反映了协议的极端年轻,而不一定表明疏忽,但对于关键支付系统的生产部署而言,这是一个显著的空白。开源性质允许社区审查,但同行审查与具有正式威胁建模和全面测试的专业安全审计不同。

Bankless 分析得出结论,该协议“尚未准备好投入黄金时段”,并指出“混乱的架构使得添加新功能变得痛苦,Web 兼容性问题导致集成难题,以及笨拙的网络交互让用户感到沮丧”。GitHub 上已经存在一个 V2 升级提案,旨在解决根本性的架构问题,包括更清晰的层分离、更简单的扩展机制、Web 友好的设计改进、更智能的发现层、更好的身份验证和增强的网络支持。这种在发布后不到六个月内迅速转向主要版本升级,表明了早期成熟度挑战。

尽管存在架构漏洞,但协议本身尚未发生安全事件或漏洞利用。没有因协议缺陷而导致的资金损失,没有报告核心支付流程的漏洞,也没有在生产中发现重大漏洞。这一干净的记录应结合有限的生产使用(意味着迄今为止测试的攻击面有限)来理解。相关的代币诈骗和蜜罐合约确实存在,但与核心协议安全无关。

密钥管理挑战带来了持续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自主 AI 代理。当代理需要自主支付能力时,传统的外部拥有账户(EOA)会造成“不安全的设置和私钥管理问题”。生产部署需要硬件安全模块(HSM)和具有精细支出控制的智能钱包架构。MetaMask 的 ERC-7710 委托授权提案通过钱包原生的代理支出限制批准和撤销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定了哪些资产、金额、收款人和时间窗口被授权。如果没有强大的密钥管理,受损的代理可能会在被发现之前自主耗尽钱包。

监管环境依然复杂,需要合规基础设施

自主代理的合规义务并未消失。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KYC 和 AML 要求依然存在,VASP 许可对于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是必需的。旅行规则规定了跨境稳定币流动超过阈值金额时的信息共享。针对制裁名单的实时交易监控仍然是强制性的,当代理每小时生成“数千笔交易”时,这需要可扩展的自动化筛选,带来了挑战。Coinbase 托管的协调器对每笔交易实施 KYT(了解你的交易)筛选OFAC 检查,但独立的协调器必须构建同等的合规基础设施,否则将面临监管行动的风险。

稳定币法规持续演变。美国正在审议的 GENIUS 法案旨在创建联邦稳定币框架,而欧盟的 MiCA 法规为加密资产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导方针。这些框架可以通过建立法律确定性而使 X402 受益,但也会在储备证明、消费者保护和监管报告方面施加运营负担。X402 基金会的路线图包括“KYC/地理限制的可选证明”,承认服务提供商可能需要强制执行合规规则,尽管协议设计是无需许可的。

积极的监管方面包括没有 PCI 合规要求(除非协调器接受信用卡),以及区块链不可逆交易固有的无退款风险。这消除了困扰信用卡处理商的欺诈载体,同时减少了合规开销。协议透明的链上审计追踪为监管机构和取证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易可见性。然而,不可逆性也意味着用户错误或欺诈无法追索,这与具有消费者保护的传统支付网络不同。

作为链无关标准与专业替代方案的竞争定位

主要竞争对手是 Lightning Labs 的 L402,于 2020 年推出,将 Macaroons 认证令牌与比特币的闪电网络结合,用于基于 HTTP 的小额支付。L402 受益于多年的生产成熟度和闪电网络经过验证的规模,但它仍然是比特币专属的,缺乏链无关的灵活性。Aperture 反向代理系统为 Lightning Loop 和 Pool 服务提供了生产级实现。L402 的闪电原生方法为以比特币为中心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优势,但缺乏 X402 的多链可扩展性。

Radius 的 EVMAuth 是一个更近期的竞争对手,专注于使用 ERC-1155 代币标准的基于 EVM 的授权。EVMAuth 不仅仅是启用支付,它通过可转让、有时限的授权代币提供精细的访问控制。开发者将 EVMAuth 描述为解决了 X402 在复杂授权场景(如订阅层级、基于角色的访问或委托权限)中面临的限制。EVMAuth 可能补充 X402 而不是直接竞争——X402 处理支付门控,而 EVMAuth 管理需要比简单付费/未付费访问更复杂的场景的细粒度授权逻辑。

传统的区块链小额支付解决方案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上的各种支付通道实现、Geeq 等专用网络以及使用概率支付的 Randpay 等协议。这些替代方案通常缺乏 X402 的 HTTP 原生集成和开发者体验优势。历史上的前身包括 Google 的 Macaroons(2014 年)用于持有者认证,以及 X402 白皮书中提及的 21.co 的早期比特币小额支付系统作为灵感来源,尽管两者都未获得显著采用。

X402 的竞争优势集中在零协议费用(信用卡为 2-3%)、即时结算(传统轨道为 1-3 天)和一行代码集成(需要最少的区块链知识)。链无关设计支持任何区块链,而不是单一网络锁定,而 Coinbase 和 Cloudflare 的强大支持提供了企业信誉。该协议的 HTTP 原生方法与现有 Web 基础设施(包括缓存、代理和中间件)无缝协作,无需额外的集成复杂性。

缺点包括相对于闪电网络多年领先地位的新颖性、当前需要 V2 升级的架构限制,以及发现挑战,使得代理难以找到可用的 X402 服务。X402scan 生态系统浏览器解决了发现问题,但标准化仍不完善。最初专注于 USDC 稳定币支付提供的灵活性不如闪电网络的比特币原生方法,尽管可扩展设计允许未来支持更多代币。授权限制意味着 X402 处理支付门控,但可能需要 EVMAuth 等补充协议来处理复杂的访问控制场景。

社区呈现爆炸式增长,但投机性通胀有所影响

社交媒体主要集中在拥有 51,000 名 Twitter/X 关注者的 @CoinbaseDev,作为主要的沟通渠道。主要公告包括 2025 年 10 月 22 日 Payments MCP 的发布,该协议集成了 Claude Desktop、Google Gemini、OpenAI Codex 和 Cherry Studio。参与度显示出显著的转发和社区互动,但没有独立于更广泛的 Coinbase 开发者平台品牌的专用 X402 Twitter 账户。Discord 社区集成到 Coinbase 开发者平台服务器 discord.gg/cdp,而不是维护 X402 专用频道。未发现专用 Telegram 社区。

交易指标显示爆炸性增长:截至 2025 年 10 月,每周交易量为 156,000-163,000 笔,比前期增长 492%。周环比增长达到 701.7%,交易量增长 8,218.5% 至每周 140,200 美元。历史最高交易量 156,492 笔发生在 2025 年 10 月 25 日。然而,Bankless 分析的关键背景警告称,这些数字“很可能因‘X402’代币浪潮而 inflated”,而不是代表真正的协议效用。仅 PING 代币铸造过程就产生了约 150,000 笔交易,价值 140,000 美元,这意味着投机性迷因币活动主导了当前的交易计数。

真正的实用交易来自像 Questflow 这样的项目,它处理了 130,000 多笔用于多代理编排的自主微交易,但这些交易在总体统计数据中仍然难以与投机活动区分开来。用户指标显示有 31,000 名活跃买家,周环比增长 15,000%,这同样主要由代币投机而非服务购买驱动。根据 CoinGecko 的类别追踪,X402 生态系统市值在各种代币中达到了 1.6 亿至 1.8 亿美元,但这代表的是投机性资产而非协议估值。

GitHub 活动集中在开源仓库 github.com/coinbase/x402,其中包含 TypeScript 和 Python 的参考实现,以及 Rust (x402.rs) 和 Java (Mogami) 的社区贡献。x402.org 上的官方生态系统目录列出了 50 多个项目,涵盖协调器、服务/端点、基础设施工具和客户端集成等类别。X402scan 于 2025 年 1 月推出,作为一个社区构建的浏览器,提供实时交易跟踪、资源发现、钱包集成和 SQL API 驱动的分析。该平台完全开源并寻求贡献者。

开发者活动显示出健康的生态系统扩展,包括定期提交新的集成、社区构建的工具和浏览器、活跃的协议改进提案以及 GitHub 上的 V2 规范开发。然而,开发者反馈承认需要更好的发现机制、V2 中正在解决的架构改进,以及生产部署中超出宣传的“一行代码”简单性的集成挑战,这些部署需要合规性、多链支持和强大的密钥管理。

最新进展将协议定位为代理商务基础设施角色

Payments MCP 于 2025 年 10 月 22 日推出,使 AI 模型能够通过自然语言提示创建钱包、充值资金和发送稳定币支付。与 Claude Desktop、Google Gemini、OpenAI Codex 和 Cherry Studio 的集成允许用户指示 AI 助手“向钱包 0x123... 支付 5 美元”,代理将自主处理钱包创建、资金注入和支付执行。该系统实施可配置的支出限额和批准阈值,并具有会话特定的资金控制。所有处理都在本地设备上进行,以保护隐私,而不是基于云的执行。X402 Bazaar Explorer 能够发现代理可以自动交互的付费服务。

2025 年 10 月交易量急剧飙升:10 月 14 日至 20 日这一周记录了 500,000 多笔交易,10 月 18 日达到单日 239,505 笔交易的峰值。10 月 17 日创下了 332,000 美元的日美元交易量记录。10 月 25 日的周高点比四周前增长了 10,780%。这种爆炸性增长与 PING 代币的推出和相关的迷因币投机活动同时发生,尽管底层的协议改进和合作伙伴集成也做出了贡献。

Google 将 X402 纳入 Agent2Agent (A2A) 协议,并将其定位为更广泛的代理支付协议 (AP2) 框架中的稳定币轨道,这代表了重大的验证。AP2 旨在标准化 AI 代理在传统和加密轨道上进行支付的方式,其中 X402 处理加密结算,而银行、卡网络和金融科技提供商则构建传统支付集成。该协议在 60 多个 AP2 支持组织的生态系统中运行,同时保持生产就绪状态,而传统轨道仍在建设中。

Visa 于 2025 年 10 月中旬宣布支持 X402 标准,这被描述为传统金融的重大认可。这继 Visa 早期进入稳定币卡和代理购买能力之后,表明加密和传统支付网络之间的融合。PayPal 扩大了与 Coinbase 的合作,以实现 PYUSD 集成,而各种支付提供商正在密切关注 X402 的发展,鉴于 AP2 的集成。

Cloudflare 的延迟支付方案提案通过批量结算解决了高吞吐量场景。延迟方案不是为每笔小额支付进行单独的链上交易,而是将多笔支付聚合到定期批量结算中,同时保持即时终结性保证。这种方法可以支持每秒数百万笔交易,适用于网络爬虫等用例,其中机器人每页支付几美分。该提案作为 Cloudflare 按爬取付费测试版计划的一部分,仍处于测试网阶段。

技术扩展包括 Base 之外的新兴区块链支持。虽然以太坊、Polygon 和 Avalanche 都有社区协调器实现,但通过 PayAI 协调器实现的 Solana 集成展示了非 EVM 链的可扩展性。Solana 使用不同的签名方案(ed25519 与 ECDSA)并且缺乏 EIP-3009 等效物,需要针对特定链的协调器实现。对 Sei、IoTeX 和 Peaq 网络的支持也通过社区开发者出现,尽管不同链的成熟度差异很大。

路线图优先考虑发现、合规性和架构改进

GitHub 上正在开发的 V2 规范解决了通过早期生产使用发现的根本性架构问题。六项目标改进包括支付和应用程序逻辑之间更清晰的层分离、添加方案和链的更容易的增长机制、解决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的 Web 友好设计、允许代理发现可用服务的更智能的发现层、超越简单支付门控的增强身份验证,以及对不同区块链的更好网络支持。Bankless 分析认为,这些改进代表了“X402 是短暂的好奇心还是成为真正持久的基础设施”之间的区别。

发现层仍然是一个关键的缺失部分。目前,代理在没有手动配置的端点列表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支持 X402 的服务。基金会路线图包括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可以在其中以机器可读的格式发布功能、定价和支付要求。X402scan 提供了初步的发现功能,但具有声誉系统和类别浏览的标准化服务注册表需要开发。X402 Bazaar 浏览器展示了代理友好型发现工具的早期尝试。

除了“精确”之外的其他支付方案将启用新的商业模式。提议的“上限”方案支持基于消费的定价,其中代理授权最大支出限额,但实际费用取决于使用情况——例如,LLM 推理按生成的代币收费,而不是固定费用。按工作付费模型将启用托管式支付,仅在交付物符合规范后才释放资金。基于信用的计费可以允许受信任的代理累积费用,并定期结算,而不是按交易结算。这些方案需要仔细设计,以防止滥用,同时保持最小化信任原则。

合规工具开发旨在大规模解决监管要求。可选的 KYC 证明将允许服务提供商根据验证的凭证限制访问,而不会损害所有用户的隐私。地理限制可以强制执行赌博或金融咨询等受监管服务的许可要求。声誉系统将为代理关于服务提供商的决策提供欺诈预防和质量信号。挑战在于在不损害协议的无需许可、开放访问基础的情况下添加这些功能。

多链扩展超越 EVM 兼容性需要针对不同架构的协调器实现。Solana、Cardano、Algorand 等非 EVM 链使用不同的账户模型、签名方案和交易结构。EIP-2612 许可支持为缺乏转账授权功能的任意 ERC-20 代币提供了 EIP-3009 的替代方案。跨链桥接和流动性管理对于跨网络操作的代理变得重要,需要复杂的路由和资产管理。

未来的集成目标包括传统支付轨道。X402 基金会的愿景包括“支付轨道无关系统”,支持信用卡、银行账户和现金以及稳定币。这将使 X402 成为通用支付标准,而不是加密特定协议,使代理能够根据上下文、地理位置和资产可用性通过最佳方法进行支付。然而,当加密的即时结算与传统银行的多日清算周期桥接时,集成复杂性会大幅增加。

市场预测表明,如果执行挑战得到解决,将带来巨大机遇

行业预测将代理商务定位为一场变革性的经济转型。A16z 预测到 2030 年,自主交易市场将达到 30 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务的很大一部分。花旗将这个时代描述为“支付领域的 ChatGPT 时刻”,将其与生成式 AI 的突然主流突破相提并论。根据贸发会议的数据,AI 市场本身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1890 亿美元增长到 2033 年的 4.8 万亿美元,而代理系统需要原生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关键依赖。

Erik Reppel 预测“2026 年将是代理支付之年,AI 系统将以编程方式购买计算和数据等服务。大多数人甚至不会知道他们正在使用加密货币。他们会看到 AI 余额减少五美元,支付在幕后通过稳定币即时结算。”这种加密货币抽象的愿景——最终用户受益于区块链特性而无需理解技术机制——代表了 X402 设计背后的普及化论点。

当前的企业采用信号早期验证。根据行业报告,2025 年第二季度加密基础设施融资达到 100.3 亿美元,83% 的机构投资者增加了数字资产配置。企业用例包括自主采购系统、基于实时使用的软件许可扩展以及 B2B 交易自动化。Lowe's Innovation Lab、多个金融服务试点以及各种 AI 平台集成都表明企业愿意尝试代理支付基础设施。

然而,执行风险仍然很大。该协议必须实现 V2 架构改进,达到服务提供商的临界质量以产生网络效应,应对跨司法管辖区的复杂监管环境,并与 Stripe、Visa 和其他支付巨头等资金充足的替代方案竞争。当前的交易指标——尽管增长率令人印象深刻——在绝对值上仍然很小,并且受到投机活动的严重扭曲。将炒作转化为持续的实用性采用将决定 X402 是成为基础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是短暂的技术好奇心。

关键风险涵盖技术不成熟、监管不确定性和竞争威胁

缺乏主要公司的正式安全审计是生产部署最直接的技术风险。虽然该协议展示了强大的架构原则,包括最小化信任和既定的加密标准,但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提供了社区代码审查无法替代的关键验证。在生产发布之前,部署 X402 用于关键支付系统的组织应等待 Trail of Bits、OpenZeppelin 或同等公司的审计完成,或者接受实验性实施的更高风险。

需要 V2 升级的架构限制表明早期成熟度挑战。关于混乱的层分离、Web 兼容性问题和笨拙的网络交互并非表面问题——它们代表了产生技术债务的根本设计决策。在发布后不到六个月内迅速转向主要版本更改,表明开发路线图压缩,初始设计验证不足。基于 V1 构建的生产系统在 V2 带来破坏性更改时将面临迁移复杂性。

监管合规复杂性随着交易量的增加而急剧升级。虽然 Coinbase 的协调器提供 KYT 筛选和 OFAC 检查,但独立的协调器和自托管实现必须构建同等的合规基础设施。每小时生成数千笔交易的代理需要针对制裁名单的自动化实时监控、交易报告系统、跨境流动的旅行规则合规性以及适用司法管辖区的 VASP 许可。合规负担可能会抵消与提供合规即服务的传统支付处理商相比的成本优势。

密钥管理和托管带来了持续的运营风险。自主代理需要安全地存储私钥而无需人工干预,这在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造成了紧张关系。带有热钱包的传统 EOA 架构存在盗窃风险,而基于 HSM 的解决方案增加了复杂性和成本。使用 ERC-7710 委托授权和精细支出控制的智能钱包方法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模型,但仍是新兴技术,生产部署模式有限。单个受损代理可能会在被检测到之前自主耗尽授权资金。

投机性代币关联损害了协议信誉,尽管与核心功能没有技术联系。PING 代币超过 800% 的价格波动、对哄抬和抛售计划的担忧、币安钱包上市争议(推广“可能低质量或有风险的代币”)以及多个使用 X402 品牌的蜜罐诈骗代币都带来了声誉风险。用户和投资者将投机性迷因币与协议本身混淆,会导致资金错配,并在投机崩溃时引发反弹。被代币投机夸大的交易指标错误地代表了真正的实用性采用。

网络依赖风险集中在 Base Layer 2。虽然链无关设计允许多链部署,但当前实现严重偏向 Base,在替代方案上的生产使用有限。Base 网络拥堵、安全事件或运营问题将显著影响 X402 的实用性。该网络本身仅在 2023 年推出,与以太坊主网或比特币相比,其测试相对较少。鉴于生态系统集中在 Coinbase 首选网络上,多链多样化仍然更多是理论而非实践。

来自资源充足的现有企业的竞争威胁正在出现,包括 Stripe 构建稳定币支持和代理购买工具,Visa 开发 AI 代理支付能力,以及 EVMAuth 等替代协议捕获特定用例。传统支付网络拥有与商家长达数十年的关系、既定的合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分发优势。X402 的开放标准方法提供了差异化,但需要生态系统协调,这在面对垂直整合的竞争对手时很难实现。AP2 集成提供了分发,但也稀释了 X402 作为主导解决方案的定位。

该协议展示了创新的技术架构,解决了自主代理商务的实际问题,并得到了可靠合作伙伴的支持和中立基金会结构的治理。然而,围绕安全验证、架构成熟度、监管导航和竞争定位的重大执行风险需要仔细评估。组织应将 X402 视为有前景的早期基础设施,适用于实验性部署和有限的生产试点,但尚未准备好用于需要生产级可靠性和安全保障的关键支付系统。成为基础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是短暂的技术好奇心,取决于能否通过 V2 改进、正式审计、生态系统开发以及超越投机交易的持续实用性采用来成功应对这些挑战。

Echo.xyz 在 18 个月内革新加密货币募资,以 3.75 亿美元被 Coinbase 收购

· 阅读需 44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Echo.xyz 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在保持机构级交易流的同时,民主化了早期加密货币投资,最终在推出仅 18 个月后,Coinbase 以 3.75 亿美元收购了该平台。该平台由 Jordan "Cobie" Fish 于 2024 年 3 月创立,在 2025 年 10 月被收购之前,已促成了 300 多笔交易,总额超过 2 亿美元,涉及 9,000 多名投资者。Echo 的重要性在于,它通过基于群组的链上投资基础设施解决了独家风险投资(VC)访问与社区参与之间的根本矛盾,该基础设施协调了平台、牵头投资者和追随者之间的激励措施。该平台的双重产品——私人投资群组和 Sonar 公开销售基础设施——使其成为 Web3 的综合资本形成基础设施,现已融入 Coinbase 成为“加密货币纳斯达克”的愿景。

Echo.xyz 解决了 Web3 募资领域中的哪些问题

Echo 解决了自 2018 年 ICO 繁荣崩溃以来一直困扰行业的加密货币资本形成中的关键结构性缺陷。核心问题:访问不平等——机构风险投资公司以优惠条款获得早期分配,而散户投资者则面临高估值、低流通量代币和不匹配的激励措施。传统的私人募资完全排除了普通投资者,而公共发射平台则受制于中心化控制、不透明流程以及与项目基本面脱节的投机行为。

该平台通过两个互补的产品运营。Echo 投资服务支持基于群组的私人投资,经验丰富的“群组负责人”(包括 Paradigm、Coinbase Ventures、Hack VC、1kx 和 dao5 等顶级风险投资公司)与追随者分享交易,追随者以相同的条款共同投资。所有交易均在 Base 网络上使用 USDC 完全链上执行,投资者被组织成 SPV(特殊目的载体)结构,简化了股权结构表管理。至关重要的是,群组负责人必须以与追随者相同的价格、归属和条款进行投资,并且只有在追随者获利时才能获得报酬——这与传统的附带权益结构相比,创造了真正的激励一致性。

Sonar 于 2025 年 5 月推出,代表了 Echo 更具革命性的创新:创始人无需平台批准即可独立部署的自托管公开代币销售基础设施。与传统集中列出和认可项目的发射平台不同,Sonar 提供合规即服务——处理 KYC/KYB 验证、认证检查、制裁筛选和钱包风险评估——同时允许创始人完全的营销自主权。这种架构支持在多个区块链(EVM 链、Solana、Hyperliquid、Cardano)上“同时进行 1,000 种不同的销售”,而 Echo 不知情,刻意避免了发射平台模式的利益冲突。该平台的理念,由创始人 Cobie 阐述:“在为不想入狱的创始人提供合规工具的同时,尽可能接近 ICO 时代的市场动态。”

Echo 的价值主张围绕四个支柱:民主化访问(无最低投资组合规模;与机构相同的条款)、简化运营(SPV 将数十位天使投资者整合为单一股权结构实体)、经济激励一致(仅对盈利投资收取 5% 费用)和区块链原生执行(通过智能合约即时 USDC 结算,消除银行摩擦)。

技术架构平衡了隐私、合规性和去中心化

Echo 的技术基础设施展示了复杂的工程设计,优先考虑用户托管、保护隐私的合规性以及多链灵活性。该平台主要在 Base (以太坊 Layer 2) 上运行,用于管理 USDC 存款和结算,利用低成本交易同时保持以太坊的安全保障。这一选择反映了务实的基建决策,而非区块链最大化主义——Sonar 支持大多数 EVM 兼容网络以及 Solana、Hyperliquid 和 Cardano。

通过 Privy 实现的钱包基础设施通过多层保护实现了企业级安全。私钥经过 Shamir 秘密共享,将密钥分成多个分片,分布在隔离的服务中,因此 Echo 和 Privy 都无法访问完整的密钥。密钥仅在 可信执行环境 (TEE) 中重建——硬件安全飞地,即使周围系统受到威胁也能保护加密操作。这种架构提供了非托管控制,同时保持了无缝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将密钥导出到任何 EVM 兼容钱包。其他层包括 SOC 2 认证基础设施、硬件级加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以及所有关键操作(登录、投资、资金转账)的双因素认证。

Sonar 合规架构代表了 Echo 最具技术创新性的组件。Sonar 不通过项目直接管理合规性,而是通过 OAuth 2.0 PKCE 认证流程运行,投资者通过 Sumsub(与 Binance 和 Bybit 使用的同一提供商)一次性完成 KYC/KYB 验证,以接收“eID 证明护照”。此凭证适用于所有 Sonar 销售,只需一键注册。购买代币时,Sonar 的 API 验证钱包-实体关系并生成包含以下内容的加密签名许可:实体 UUID、验证证明、分配限制(保留、最小、最大)和过期时间戳。项目的智能合约在执行购买之前验证针对 Sonar 授权签名者的 ECDSA 签名,将所有交易记录在链上,以实现透明、不可变的审计追踪。

关键技术差异化因素包括保护隐私的证明(Sonar 证明资格而不将个人数据传递给项目)、可配置的合规引擎(创始人根据司法管辖区选择确切要求)和反女巫攻击保护(Echo 检测并禁止了试图操纵分配的单个用户的 19 个账户)。该平台与 Veda 合作提供预启动金库基础设施,使用与保护 26 亿美元总锁定价值(TVL)相同的合约,这些合约已由 Spearbit 审计。然而,具体的 Echo.xyz 智能合约审计仍未披露——该平台主要依赖于经过审计的第三方基础设施(Privy、Veda)以及已建立的区块链安全性,而不是发布独立的安全性审计。

安全态势强调深度防御:分布式密钥管理消除了单点故障,SOC 2 认证合作伙伴确保了运营安全,全面的 KYC 防止了身份欺诈,链上透明度提供了公共问责制。自托管的 Sonar 模型进一步分散了风险——如果 Echo 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由于创始人控制自己的合约和合规流程,单个销售仍可继续运行。

无原生代币:Echo 采用基于绩效的费用模式,而非代币经济学

Echo.xyz 明确表示没有原生代币,并且将来也不会有,这使其在 Web3 基础设施中显得与众不同。这一决定反映了对掠夺性代币经济学的哲学反对,并与创始人 Cobie 对主要用于创始人/VC 致富而非真正效用的协议的批评相符。一个名为“ECHO”的诈骗代币(Base 上的合约地址为 0x7246d453327e3e84164fd8338c7b281a001637e6)正在流通,但与官方平台无关——用户应仔细验证域名。

该平台采用纯粹的基于费用的收入模式,对每笔交易的用户利润收取 5%——这是 Echo 产生收入的唯一方式。这种基于绩效的结构创造了强大的激励一致性:Echo 仅在投资者获利时才获利,从而激励高质量的交易策划而非交易量。额外的运营成本(支付给创始人的代币认股权证费用、SPV 监管备案成本)会转嫁给用户,不加价。所有投资均以 USDC 稳定币进行,并完全在链上执行。

群组负责人报酬遵循相同的理念:负责人仅在投资成功时才从追随者的利润中赚取一定比例,必须以与追随者相同的条款(相同的价格、归属、锁定期)进行投资,并且绝不直接接触追随者的资金(智能合约管理托管)。这颠覆了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结构,在传统结构中,普通合伙人无论回报如何都会收取管理费。法律结构通过 Gm Echo Manager Ltd 运营,该公司维护基于智能合约的所有权主张,防止负责人访问投资者资本。

平台统计数据表明,尽管没有代币运营,但产品市场契合度很高。截至 2025 年 10 月被收购时,Echo 通过 80 多个活跃投资群组促成了 300 多笔交易,总额达 2 亿美元,涉及 9,000 多名投资者。值得注意的交易包括 MegaETH 的 1000 万美元融资(分为两轮,一轮在 56 秒内完成 420 万美元,另一轮在 75 秒内完成 580 万美元)、Initia 的 250 万美元社区轮(在 2 小时内吸引了 800 多名投资者)以及 Usual Money 的 150 万美元融资。群组内的先到先得分配机制创造了紧迫性;高质量的交易在几分钟内售罄。

Sonar 的经济模式披露较少。该产品于 2025 年 5 月推出,Plasma 的 XPL 代币销售是首次实施(以 5 亿美元 FDV 销售 10% 的供应量)。虽然 Sonar 提供合规基础设施、API 访问和签名许可生成,但公开文档并未说明定价——可能按项目协商或基于订阅。Coinbase 以 3.75 亿美元收购该平台,验证了即使没有代币化也能积累可观价值。

治理结构完全中心化,没有基于代币的投票。Gm Echo Manager Ltd(现由 Coinbase 拥有)控制平台政策、群组负责人批准和服务条款。单个群组负责人决定分享哪些交易、投资最低/最高金额以及会员标准。用户可以选择逐笔交易参与,但没有协议治理权。收购后,Echo 最初将保持独立,Sonar 将整合到 Coinbase 中,这表明最终将与 Coinbase 的治理结构而非 DAO 模型保持一致。

生态系统增长由顶级合作伙伴关系和 30 多个成功募资项目推动

Echo 生态系统的快速扩张源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关系提供了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交易流的质量。Coinbase 以约 3.75 亿美元(2025 年 10 月)收购 Echo,代表了最终的合作伙伴验证——Coinbase 在 2025 年的第八次收购将 Echo 定位为链上资本形成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收购之前,Coinbase Ventures 成为群组负责人(2025 年 3 月),启动了“Base 生态系统群组”以资助 Base 区块链建设者,这表明在交易完成前几个月就已达成战略一致。

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关键的基础设施层。Privy 提供嵌入式钱包服务,具有 Shamir 秘密共享和基于 TEE 的密钥管理,实现了非托管用户体验。Sumsub 处理 KYC/KYB 验证(与 Binance 和 Bybit 使用的同一提供商),处理身份验证和文档验证。该平台集成了 OAuth 2.0 用于身份验证,并集成了 ECDSA 签名验证用于链上许可验证。Veda 提供用于预启动存款的金库合约,通过 Aave 和 Maker 进行收益生成,使用经过实战考验的、保护着 26 亿美元以上 TVL 的基础设施。

支持的区块链网络涵盖主要生态系统:Base(平台运营的主要链)、以太坊和大多数 EVM 兼容网络、Solana、Hyperliquid、Cardano 和 HyperEVM。Sonar 文档明确指出支持“大多数 EVM 网络”并持续扩展——项目应联系 support@echo.xyz 了解具体的网络可用性。这种区块链无关的方法与单链发射平台形成对比,反映了 Echo 的基础设施层定位。

开发者生态系统以 Sonar 的合规 API 和集成库为中心。docs.echo.xyz 上的官方文档提供了实施指南,但未找到公开的 GitHub 存储库(表明是专有基础设施)。Sonar 提供用于 KYC/KYB 验证、美国合格投资者检查、制裁筛选、反女巫攻击保护、钱包风险评估以及实体与钱包关系强制执行的 API。该架构支持灵活的销售形式,包括拍卖、期权投放、积分系统、可变估值和承诺请求销售——在合规护栏内为创始人提供了广泛的定制选项。

社区指标表明,尽管是私人、邀请制模式,但参与度很高。Echo 的 Twitter/X 账户(@echodotxyz)拥有 119,500 多名关注者,并保持活跃的公告节奏。2025 年 5 月 Sonar 推出时获得了 569 次转发和 3,700 多次浏览。平台统计数据显示,6,104 名投资用户完成了 177 笔超过 5,000 美元的交易,总募集资金达到 1.4 亿至 2 亿美元以上,具体取决于来源(Dune Analytics 报告截至 2025 年 1 月为 6660 万美元;Coinbase 引用截至 2025 年 10 月为 2 亿美元以上)。团队保持精简,仅有 13 名员工,这反映了专注于基础设施而非人员扩张的运营效率。

生态系统项目涵盖领先的加密协议。在 Echo 上募资的 30 多个项目包括:Ethena(合成美元)、Monad(高性能 L1)、MegaETH(2024 年 12 月募资 1000 万美元)、Usual Money(稳定币协议)、Morph(L2 解决方案)、Hyperlane(互操作性)、Initia(模块化区块链)、FuelSolayerDawnDeriveSphereOneBalanceWildcatHoptrail(第一家在 Echo 上以 585 万美元估值募资的英国公司)。Plasma 使用 Sonar 进行其 2025 年 6 月的 XPL 公开代币销售,目标是在 5 亿美元 FDV 下募资 5000 万美元。这些项目代表了通常为顶级风险投资公司保留的优质交易流,现在社区投资者可以以相同的条款访问。

群组负责人生态系统包括约 80 多个活跃群组,由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加密投资者领导:Paradigm(Cobie 担任顾问)、Coinbase Ventures、Hack VC、1kx、dao5,以及 Larry Cermak(The Block 首席执行官)、Marc Zeller(Aave 创始人)和 Path.eth 等个人。这种机构级领导者的集中使 Echo 有别于以散户为中心的发射平台,并推动了在几秒钟内售罄的交易流。

团队结合了加密原生信誉和技术执行能力

Jordan "Cobie" Fish(真名:Jordan Fish)于 2024 年 3 月创立了 Echo,带来了卓越的加密原生信誉和创业记录。作为一名拥有 70 万以上 Twitter 粉丝的英国加密货币投资者、交易员和影响者,Cobie 曾担任 Monzo Bank 的产品/增长高管,与 Brian Krogsgard 共同创立了 Lido Finance(一个主要的 DeFi 流动质押协议),并共同主持了 UpOnly 播客。他于 2013 年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位,并于 2012-2013 年左右开始投资比特币。他的净资产估计超过 1 亿美元。2025 年 5 月,Cobie 加入 Paradigm 担任顾问,以支持其公开市场和流动基金策略,同时 Paradigm 也开设了一个 Echo 群组——这表明他在加密货币机构层面的持续影响力。

Cobie 的行业认可包括 CoinDesk 的“2022 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和福布斯 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榜。他通过公开揭露诈骗和内幕交易赢得了声誉,尤其是在 2022 年揭露了 Coinbase 的内幕交易,并在 FTX 交易所崩溃期间实时记录了 FTX 黑客事件。这一记录为处理早期投资的平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任资本——投资者信任 Cobie 的判断和运营诚信。

工程团队借鉴了 Monzo 的技术领导力,反映了 Cobie 之前雇主的联系。Will Demaine(软件工程师)曾任职于 Alba、gm. studio、Monzo Bank 和 Fat Llama,拥有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精通 C#、Java、PHP、MySQL 和 JavaScript。Will Sewell(平台工程师)在 Pusher 工作了 6 年,从事 Channels 产品开发,之后加入 Monzo 担任平台工程师,在那里他为 Monzo 的微服务平台扩展到 2,800 多个服务做出了贡献。他的专业知识涵盖分布式系统、云基础设施和函数式编程(Haskell)。Rachael Demaine 担任运营经理。其他团队成员包括 James Nicholson,但他的具体角色仍未披露。

团队规模:收购时仅有 13 名员工,这表明了卓越的资本效率。该公司通过专注于基础设施和群组负责人关系,而不是直接销售或营销,以最少的人员实现了 2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流。这种精益结构最大化了价值捕获——3.75 亿美元的退出除以 13 名员工,每名员工约 2880 万美元,在加密基础设施领域名列前茅。

融资历史显示,在收购之前没有外部风险投资,这表明 Echo 是由 Cobie 的个人财富自力更生或自筹资金的。该平台对盈利交易收取 5% 的成功费,从一开始就提供了收入,从而实现了自我维持的运营。公开记录中没有种子轮、A 轮或机构投资者。这种独立性可能提供了战略灵活性——没有风险投资董事会推动代币发行或退出时间表——允许 Echo 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执行创始人的愿景。

Coinbase 以 3.75 亿美元收购(2025 年 10 月 20-21 日宣布)发生在推出仅 18 个月后,通过现金和股票的组合进行,并受惯例购买价格调整的约束。Coinbase 另外花费了 2500 万美元来复兴 Cobie 的 UpOnly 播客,这表明在收购之前建立了牢固的关系。收购后,Echo 最初将保持独立平台,Sonar 将整合到 Coinbase 的生态系统中,这可能将 Cobie 定位为 Coinbase 资本形成战略中的领导角色。

团队的战略背景将其定位在加密货币的机构层。Cobie 作为 Echo 创始人和 Paradigm 顾问的双重角色,加上 Coinbase Ventures、Hack VC 和其他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群组负责人,创造了强大的网络效应。这种机构关系的集中解释了 Echo 交易流的质量——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项目自然会流向他们的 Echo 群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即更多优质的负责人吸引更好的交易,从而吸引更多追随者。

核心产品功能使社区参与者能够进行机构级投资

Echo 的产品架构以基于群组的链上投资为中心,通过经验丰富的领导者策划,民主化了访问,同时保持了质量。用户加入由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和加密投资者领导的投资群组,这些群组按交易分享投资机会。追随者选择进行哪些投资,无需强制参与,与传统的基金承诺相比,这提供了灵活性。所有交易均在 Base 区块链上使用 USDC 完全链上执行,消除了银行摩擦,并实现了即时结算,具有透明、不可变的记录。

SPV(特殊目的载体)结构将多个投资者整合到每笔交易的单一法律实体中,解决了创始人股权结构表管理的噩梦。创始人无需管理 100 多个需要单独协议、签名和合规文件的个人天使投资者,而是与一个 SPV 实体进行交互。Hoptrail(第一家在 Echo 上募资的英国公司)将这种简化视为关键差异化因素——在几天而不是几周内完成募资,并保持干净的股权结构表。Echo 的智能合约管理资产托管,确保牵头投资者永远不会直接访问追随者资金,防止潜在的挪用。

分配在群组内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进行,一旦负责人分享交易。高质量的机会在几秒钟内售罄——MegaETH 在其第一轮融资中在 56 秒内筹集了 420 万美元。这创造了紧迫性并奖励了快速响应的投资者,尽管批评者指出这有利于那些不断监控平台的人。群组负责人设定每个参与者的最低和最高投资金额,平衡了广泛访问和交易规模要求。

通过 Privy 提供的嵌入式钱包服务实现了无缝入职。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登录(Twitter/X)或现有钱包连接创建非托管钱包,而无需最初管理助记词。该平台在登录、每次投资和所有资金转账时实施双因素认证,在标准钱包认证之外增加了安全层。如果选择离开 Echo 的界面,用户可以保持完全托管并将私钥导出到任何 EVM 兼容钱包。

Sonar 的自托管销售基础设施代表了 Echo 更具革命性的产品创新。Sonar 于 2025 年 5 月推出,使创始人能够独立托管公开代币销售,无需 Echo 的批准或认可。创始人根据其司法管辖区配置合规要求——选择 KYC/KYB 验证级别、认证检查、地理限制和风险承受能力。eID 证明护照允许投资者一次验证身份,并通过一键注册参与无限的 Sonar 销售,大大减少了每次项目重复 KYC 的摩擦。

销售形式灵活性支持多种机制:固定价格分配、荷兰式拍卖、期权投放、基于积分的系统、可变估值和承诺请求销售(2025 年 6 月推出)。项目部署智能合约,在执行购买之前验证 Sonar 合规 API 提供的 ECDSA 签名许可。这种架构支持在多个区块链上“同时进行 1,000 种不同的销售”,而 Echo 不充当中央看门人。

保护隐私的合规性意味着 Sonar 证明投资者资格,而无需将个人数据传递给项目。创始人收到加密证明,证明参与者通过了 KYC、认证检查和司法管辖区要求,但无法访问底层文档——在维护合规性的同时保护投资者隐私。法院命令或监管调查除外。

目标用户涵盖三个群体。投资者包括全球(受司法管辖区限制)的成熟/合格个人、寻求早期投资机会的加密原生天使投资者,以及希望与顶级风险投资公司以相同条款共同投资的社区成员。无需最低投资组合规模,民主化了超越财富门槛的访问。牵头投资者包括已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Paradigm、Coinbase Ventures、Hack VC、1kx、dao5)、著名的加密货币人物(Larry Cermak、Marc Zeller)以及建立追随者的经验丰富的天使投资者。牵头投资者通过邀请制流程申请,优先考虑知名的加密货币参与者。创始人寻求种子/天使融资,他们优先考虑社区一致性,避免集中的风险投资所有权,并希望在加密原生投资者中构建更广泛的代币分配。

实际用例展示了产品市场契合度,涵盖了各种项目类型。Monad、MegaETH 和 Hyperlane 等基础设施协议筹集了核心开发资金。Ethena(合成美元)、Usual(稳定币)和 Wildcat(借贷)等 DeFi 协议获得了流动性和治理分配。Morph 等 Layer 2 解决方案为扩展基础设施提供了资金。Hoptrail 是一家传统的加密货币企业,使用 Echo 简化了股权结构表管理,并在几天内而非几周内完成了融资。从纯基础设施到应用程序再到传统业务的成功融资多样性表明了平台的广泛实用性。

采用指标验证了强大的吸引力。截至 2025 年 10 月:总募集资金 1.4 亿至 2 亿美元(来源各异),340 多笔已完成交易9,000 多名投资者6,104 名活跃用户177 笔超过 5,000 美元的交易,平均交易规模约 36 万美元,每笔交易平均 130 名参与者,每位用户每笔交易平均投资 3,130 美元。有顶级风险投资支持的交易在几秒钟内售罄,而其他交易则需要数小时到数天。该平台在前 8 个月处理了 131 笔交易,在第 18 个月加速到 300 多笔。

竞争定位:风险投资独占性与公共发射平台之间的优质访问层

Echo 在传统风险投资和公共代币发射平台之间占据了独特的市场地位,创建了一个以前不存在的“优质社区访问”类别。这种定位源于两种现有模式的系统性失败:风险投资公司集中代币所有权,而散户面临高 FDV 低流通量的情况;发射平台则面临质量控制差、代币门槛访问要求和掠夺性平台代币经济学的问题。

主要竞争对手涵盖多个类别。Legion 作为一个基于功绩的发射平台运营,由 Delphi Labs 孵化,并得到 cyber•Fund 和 Alliance DAO 的支持。Legion 的差异化在于其“Legion 积分”声誉系统,该系统跟踪链上/链下活动以确定分配资格——基于功绩而非财富或代币门槛访问。该平台专注于 MiCA 合规性(欧洲法规),并与 Kraken 合作。Legion 面临与 Echo 类似的风险投资阻力,据报道一些风险投资公司阻止其投资组合公司进行公开销售——这验证了社区募资威胁到传统风险投资的守门权力。

CoinList 是最古老、最大的中心化代币销售平台,成立于 2017 年,是 AngelList 的衍生公司。CoinList 拥有全球 1200 万以上用户,帮助推出了 Solana、Flow 和 Filecoin——通过成功的校友建立了信誉。该平台实施了奖励早期参与的“Karma”声誉系统。2025 年 1 月,CoinList 与 AngelList 合作推出了 Crypto SPVs,直接与 Echo 的模式竞争。然而,CoinList 的规模带来了质量控制挑战;更广泛的散户访问降低了平均投资者成熟度,与 Echo 精心策划的群组相比。

AngelList 于 2013 年发明了辛迪加模式,并在初创企业投资领域部署了 50 亿美元以上,其范围比 Echo 的加密货币重点更广。AngelList 服务于全面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需求(投资、招聘板、募资工具),而 Echo 则专注于加密货币基础设施。AngelList 由于代币管理复杂性而难以推出专门的加密货币产品——与 CoinList 的合作解决了这一空白。然而,AngelList 的通用定位稀释了加密原生信誉,与 Echo 的专业定位相比。

Seedify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发射平台运营,专注于区块链游戏、NFT、Web3 和 AI 项目。Seedify 成立于 2021 年,推出了 60 多个项目,包括 Bloktopia(698 倍 ROI)和 CryptoMeda(185 倍 ROI)。该平台要求在 9 个层级中质押 $SFUND 代币才能获得 IDO 分配——这创造了与民主化言论相矛盾的基于财富的门槛。更高的层级需要大量的资本锁定,有利于富裕的参与者。Seedify 的游戏/NFT 专业化使其与 Echo 更广泛的加密基础设施重点有所不同。

Republic 为合格和非合格投资者提供初创企业、Web3、金融科技和深度科技领域的股权众筹。Republic 的 10 亿美元风险投资部门和 1.2 亿美元以上的代币平台展示了其规模,最近扩展到专注于加密货币的基金(目标 7 亿美元)。Republic 的优势在于非合格投资者访问和超越加密货币的综合生态系统。然而,更广泛的关注降低了加密原生专业化,与 Echo 的纯粹定位相比。

PolkaStarter 作为一个多链去中心化发射平台运营,需要 POLS 代币才能访问私人池。PolkaStarter 最初专注于 Polkadot,后来扩展到支持多个链,具有创新的拍卖机制和密码保护池。质押奖励提供了额外的激励。与 Seedify 类似,PolkaStarter 的代币门槛模型与民主化目标相矛盾——参与者必须购买和质押 POLS 代币才能访问交易。

Echo 的竞争优势集中在十个核心差异化因素上。链上原生基础设施使用 USDC 消除了银行摩擦;传统平台在代币管理复杂性方面面临挑战。激励一致性通过 5% 的成功费和强制性牵头共同投资(以相同条款)与无论结果如何都收费的平台形成对比。SPV 结构创建了单一的股权结构表条目,而不是管理数十个独立投资者,大大减轻了创始人的运营负担。通过私人群组实现的隐私和保密性,无需公开营销,保护了创始人信息——CoinList/Seedify 的公开销售创造了与基本面脱节的投机。

通过 Paradigm、Coinbase Ventures 和其他顶级风险投资公司领导的 80 多个群组,获得顶级交易流使 Echo 有别于以散户为中心的平台。社区投资者可以获得与机构相同的条款——相同的价格、归属、锁定期——消除了传统风险投资的优惠待遇。无需代币要求的民主化避免了基于财富或代币门槛的障碍;Seedify/PolkaStarter 需要昂贵的质押,而 Legion 使用声誉积分。通过链上基础设施实现的执行速度实现了即时结算;MegaETH 在 56 秒内筹集了 420 万美元,而传统平台需要数周。

加密原生焦点提供了相对于 AngelList/Republic 等从股权模型改编而来的通用平台的专业化优势。Echo 专为加密货币构建的基础设施实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USDC 资金和智能合约集成。通过 Sumsub 企业 KYC 实现的规模化监管合规性在全球范围内处理基于司法管辖区的资格,同时保持合规性。由 Cobie 70 万以上 Twitter 粉丝和受人尊敬的加密货币声音驱动的社区优先理念创造了信任和参与——关于挑战的透明沟通(例如,2025 年 1 月公开批评风险投资公司阻止社区销售)建立了信誉,而不是企业发射平台的宣传。

市场定位演变展示了平台的成熟。2025 年初,据报道风险投资公司对社区销售“怀有敌意”;2025 年中期,顶级风险投资公司(Paradigm、Coinbase Ventures、Hack VC)加入成为群组负责人;2025 年 10 月,Coinbase 以 3.75 亿美元收购 Echo。这一轨迹表明 Echo 从挑战者转变为风险投资公司现在接受而非抵制的成熟基础设施层。

网络效应创造了不断增长的竞争护城河:更多优质的负责人吸引更好的交易,从而吸引更多追随者,从而激励更多优质的负责人。Cobie 的声誉资本提供了信任锚点——投资者相信他将保持质量标准和运营诚信。随着风险投资公司和创始人采用平台工作流程,基础设施锁定效应显现;集成深度增加,转换成本也随之增加。交易历史提供了对交易质量和投资者行为的独特见解,创造了竞争对手所缺乏的数据优势。

最新进展:Coinbase 收购和 Sonar 产品发布

从 2025 年 5 月到 2025 年 10 月期间,Echo 经历了快速的产品创新和战略发展,最终被收购。2025 年 5 月 27 日标志着 Sonar 的推出——一个革命性的自托管公开代币销售基础设施,使创始人能够独立地在 Hyperliquid、Base、Solana、Cardano 和其他区块链上部署合规的代币销售,无需 Echo 的批准。Sonar 的可配置合规引擎允许创始人根据司法管辖区设置区域限制、KYC 要求和认证检查,支持灵活的销售形式,包括拍卖、期权投放、积分系统和可变估值。

2025 年 3 月 13 日Coinbase Ventures 成为群组负责人,启动了“Base 生态系统群组”以资助在 Base 区块链上构建的初创公司,从而建立了战略性的 Coinbase 联盟。这一合作使 Coinbase Ventures 能够从其 Base 生态系统基金(已投资 40 多个项目)部署资本,同时为 Base 社区成员民主化访问。此举在收购谈判可能开始前几个月就预示着深厚的战略关系。

2025 年 6 月 21 日,Echo 推出了承诺请求销售功能,将销售形式选项扩展到固定分配之外。此功能允许项目在最终确定销售条款之前衡量社区需求——这对于确定最佳定价和分配结构尤其有价值。2025 年 8 月 12 日,Echo 见证了第一笔英国交易,Hoptrail 在 Path.eth 领导的 40 多名高净值加密货币投资者下,以 585 万美元的估值完成了融资,这表明其地理扩张已超越以美国为中心的加密货币市场。

2025 年 10 月 16 日,传来了 Monad 向 Echo 平台用户空投的消息,奖励了通过该平台参与的早期投资者。这一先例表明,项目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将 Echo 参与历史作为未来代币分配的资格标准——除了直接回报之外,还为投资者创造了额外的激励。

2025 年 10 月 21 日的 Coinbase 收购代表了决定性的战略里程碑。Coinbase 以约 3.75 亿美元(现金和股票的组合,受惯例购买价格调整的约束)收购了 Echo,这是其 2025 年的第八次收购。Cobie 回顾了这段旅程:“两年前我创立 Echo 时,有 95% 的失败几率,但它成为了一次值得尝试的崇高失败”,最终取得了成功。收购后,Echo 最初将以现有品牌保持独立平台,而 Sonar 将整合到 Coinbase 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在 2026 年初。

产品里程碑展示了卓越的执行力。平台统计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3 月推出以来,已促成了超过 2 亿美元的资金,完成了 300 多笔交易——在短短 18 个月内实现了这一规模。截至 2025 年 4 月,管理资产超过 1 亿美元。MegaETH 在 2024 年 12 月的融资创下了记录,总计 1000 万美元,分为两轮:一轮在 56 秒内筹集 420 万美元,另一轮在 75 秒内筹集 580 万美元,验证了平台的流动性和投资者需求。Plasma 在 2025 年 6 月使用 Sonar 基础设施进行的 XPL 代币销售展示了公开销售的产品市场契合度,以 5 亿美元完全稀释估值销售了 10% 的供应量,并支持多种稳定币(USDT/USDC/USDS/DAI)。

技术基础设施实现了关键里程碑,包括通过 Privy 集成嵌入式钱包服务以实现无缝认证,eID 证明护照使 Sonar 销售实现一键注册,以及用于特定司法管辖区要求的可配置合规工具。该平台吸引了 30 多个主要加密项目,包括 Ethena、Monad、Morph、Usual、Hyperlane、Dawn、Initia、Fuel、Solayer 等——验证了高质量的交易流和创始人满意度。

路线图和未来计划侧重于三个扩展方向。近期(2026 年初):将 Sonar 整合到 Coinbase 平台,为散户用户提供通过 Coinbase 可信基础设施直接访问早期代币空投的途径。此次整合代表了 Coinbase 的主要收购理由——完成其从代币创建(2025 年 7 月收购 LiquiFi)到募资(Echo)再到二级交易(Coinbase 交易所)的资本形成堆栈。中期: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将支持范围扩展到加密代币之外的代币化证券。此举将 Echo/Coinbase 定位为在监管框架成熟时进行受监管证券代币发行。长期:支持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和募资,使债券、股票和房地产等传统资产能够利用区块链原生的资本形成基础设施。

战略愿景与 Coinbase 建立“加密货币纳斯达克”的雄心相符——一个全面的链上资本形成中心,项目可以在此启动代币、筹集资金、上市交易、建立社区并扩展。Coinbase 首席执行官 Brian Armstrong 和其他高管认为 Echo 完善了他们的全栈解决方案,涵盖了所有资本市场阶段。根据创始人 Cobie 的声明,Echo 最初将保持独立,最终将“为创始人提供接触投资者的新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接触机会的新方式”直接整合到 Coinbase 中。

即将推出的功能包括增强的创始人工具,用于访问 Coinbase 的投资者池,扩展的合规性和配置选项,以适应不同的监管司法管辖区,以及随着监管清晰度的提高,可能支持代币化证券和 RWA 募资的扩展。整合时间表表明 Sonar-Coinbase 连接将在 2026 年初实现,随后的扩展将在 2026 年及以后推出。

关键风险涵盖监管不确定性、市场依赖性和竞争强度

监管风险主导着 Echo 的威胁格局。证券法因司法管辖区而异,美国法规尤其复杂——确定代币销售是否构成证券发行取决于豪威测试标准下的资产特定分析。Echo 使用 SPV 和 Regulation D 豁免来构建私人销售,而 Sonar 则通过可配置的合规性实现公开销售,但监管解释会不可预测地演变。SEC 积极的执法立场对加密平台构成了生存风险;如果认定 Echo 促成了未经注册的证券发行,可能会引发执法行动、罚款或运营限制。国际监管碎片化加剧了复杂性——欧洲的 MiCA、亚洲的各种方法以及不同的国家框架都需要针对特定司法管辖区的合规基础设施。Echo 基于司法管辖区的资格系统部分缓解了这一点,但监管变化可能会突然关闭主要市场。

自托管的 Sonar 模型带来了特殊的监管风险。通过允许创始人独立部署公开代币销售,Echo 可能会被认为对其不直接控制的销售负责——类似于比特币开发者面临网络用于非法活动的问题,尽管他们不控制交易。如果监管机构认定 Echo 对自托管销售中的合规失败负有责任,整个 Sonar 模型将面临风险。相反,过于严格的合规要求可能会使 Sonar 相对于不那么合规的替代方案失去竞争力,从而将项目推向离岸或去中心化平台。

市场依赖性风险反映了加密货币臭名昭著的波动性。熊市会大幅减少募资活动,因为项目估值会压缩,投资者兴趣会蒸发。Echo 的 5% 成功费模式对市场状况产生了显著的收入敏感性——没有成功的退出意味着零收入。2022-2023 年的加密寒冬表明,在长期低迷期间,资本形成可能会下降 80-90%。虽然 Echo 在复苏阶段推出,但严重的熊市可能会将交易流削减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平台经济学放大了这一风险:收购时只有 13 名员工,Echo 保持了运营效率,但即使是精简的结构也需要最低收入才能维持。长期的零收入时期可能会迫使重组或战略调整。

代币表现相关性带来了额外的市场风险。如果通过 Echo 获得的代币持续表现不佳,声誉损害可能会侵蚀用户信任和参与。与拥有多元化投资组合和耐心资本的传统风险投资基金不同,散户投资者可能会对早期损失做出情绪化反应,即使是更广泛的市场状况导致了下跌,也会归咎于平台。种子期代币的锁定期到期通常会在早期投资者出售时引发价格暴跌,这可能会损害 Echo 与随后崩溃的“成功”项目的关联。

竞争风险随着加密资本形成吸引多个参与者而加剧。CoinList 与 AngelList 的合作直接针对 Echo 的 SPV 模型,拥有成熟的平台和庞大的用户群(CoinList:1200 万以上用户)。Legion 基于功绩的方法吸引了公平叙事,可能会吸引那些对基于财富的群组领导模式感到不适的项目。传统金融的进入构成了生存威胁——如果主要投资银行或经纪平台推出合规的加密募资产品,它们的监管关系和已建立的投资者基础可能会压倒加密原生初创公司。Coinbase 的所有权缓解了这一风险,但也降低了 Echo 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风险投资冲突在 2025 年 1 月明显出现,当时有报道称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向其投资组合公司施压,反对进行公开社区销售,认为这些销售会稀释风险投资回报或优惠条款。尽管顶级风险投资公司随后加入 Echo 成为群组负责人,但结构性紧张依然存在:风险投资公司从集中和信息不对称中获利,而社区平台则从民主化和透明度中获利。如果主要风险投资公司系统性地阻止其投资组合公司使用 Echo/Sonar,交易流质量就会下降。Coinbase 的收购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Coinbase Ventures 的参与标志着机构的接受——但并未消除潜在的冲突。

技术风险包括智能合约漏洞、钱包安全漏洞和基础设施故障。尽管 Echo 使用经过审计的第三方组件(Privy、Veda)和已建立的区块链(Base/以太坊),但攻击面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托管模型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尽管通过 Shamir 秘密共享和 TEEs 实现非托管,但任何成功攻击损害用户资金的行为都将严重损害信任,无论安全措施的技术复杂程度如何。KYC 数据泄露带来了单独的风险——Sumsub 管理敏感的身份文件,如果被泄露,可能会暴露数千名用户,从而造成法律责任和声誉损害。

运营风险集中在群组负责人的质量和行为上。Echo 的模型依赖于牵头投资者保持诚信——分享优质交易、准确呈现条款并优先考虑追随者回报。如果牵头投资者分享的交易中他们持有实质性头寸,从而从社区流动性中获利,或者他们优先考虑为他们提供追随者无法获得的有利条款的交易,则可能会出现利益冲突。Echo 的“相同条款”要求部分缓解了这一点,但验证挑战依然存在。牵头投资者声誉受损——如果知名牵头投资者面临争议、丑闻或监管问题——可能会玷污相关群组和平台信誉。

可扩展性挑战伴随着增长而来。Echo 拥有 80 多个群组和 300 多笔交易,通过邀请制模型和 Cobie 的直接参与保持了质量控制。扩展到 1,000 多个同时进行的 Sonar 销售会给合规基础设施、客户支持和质量保证系统带来压力。随着 Echo 从初创公司转型为 Coinbase 部门,文化转变和官僚流程可能会减缓创新步伐或稀释推动早期成功的加密原生精神。

收购整合风险巨大。Coinbase 的收购历史显示出好坏参半的结果——一些产品在企业基础设施下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则停滞不前或关闭。Echo 精简、加密原生、创始人驱动的文化与 Coinbase 上市公司、合规严格、流程导向的结构之间可能存在文化不匹配,从而产生摩擦。如果关键人员在收购后离职(特别是 Cobie),或者 Coinbase 优先考虑其他战略举措,Echo 可能会失去动力。在上市公司所有权下,监管复杂性增加——Coinbase 面临 SEC 审查,可能会限制 Echo 的实验性方法或强制采取保守的合规解释,从而降低竞争力。

总体评估:Echo 验证了社区资本形成,现在面临执行挑战

优势集中在四个核心领域。 平台市场契合度极高:18 个月内筹集了 2 亿美元以上,完成了 300 多笔交易,并以 3.75 亿美元被收购,验证了对民主化早期加密货币投资的需求。激励机制一致——5% 的成功费、强制性牵头共同投资、相同条款要求——与掠夺性平台代币经济学相比,真正致力于用户回报。技术基础设施平衡了非托管安全性(Shamir 秘密共享、TEEs)与无缝用户体验,展示了复杂的工程设计。战略定位介于独家风险投资访问和公共发射平台之间,填补了真正的市场空白;Coinbase 的收购提供了分销、资本和监管资源以实现规模化。创始人信誉通过 Cobie 的声誉、Lido 联合创始人身份和 70 万以上粉丝,建立了处理早期资本所必需的信任锚点。

劣势集中在中心化和监管风险。 尽管是区块链基础设施,Echo 仍通过 Gm Echo Manager Ltd(现为 Coinbase 所有)进行中心化治理,没有基于代币的投票或 DAO 结构。这与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精神相悖,同时造成了单点故障。监管脆弱性非常严重——证券法模糊性可能引发执法行动,危及平台运营。邀请制群组负责人模式造成了与完全民主化言论相悖的门槛;访问仍然取决于与已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加密货币人物的联系。有限的地理扩张反映了监管复杂性;Echo 主要服务于加密原生司法管辖区,而非主流市场。

Coinbase 整合和市场趋势带来了机遇。 Sonar-Coinbase 整合为数百万散户用户提供了访问权限和已建立的合规基础设施,极大地扩展了可寻址市场,超越了加密原生早期采用者。代币化证券和 RWA 支持将 Echo 定位为传统资产链上迁移的参与者,随着监管框架的成熟——市场规模可能比纯加密货币募资大 100 倍。国际扩张随着 Coinbase 的监管关系和全球交易所存在而变得可行。网络效应随着更多优质的负责人吸引更好的交易,从而吸引更多追随者而增强,形成自我强化的增长。熊市机遇允许在竞争对手(如 Legion 或 CoinList)陷入困境时进行整合,而 Echo 则利用 Coinbase 资源维持运营。

威胁主要来自监管和竞争动态。 SEC 对未经注册证券发行的执法构成了生存风险,需要持续的合规警惕。如果机构投资者系统性地阻止投资组合公司进行社区融资,风险投资的守门行为可能会恢复,从而降低交易流质量。竞争平台(CoinList、AngelList、Legion、传统金融进入者)以不同的方法瞄准相同的市场——有些可能实现卓越的产品市场契合度或监管定位。市场崩溃会消除融资兴趣和收入产生。与 Coinbase 的整合失败可能会稀释 Echo 的文化,减缓创新,或制造官僚障碍,降低敏捷性。

作为 Web3 项目评估,Echo 代表了非典型的定位——更像是基础设施平台而非 DeFi 协议,其无代币商业模式与大多数 Web3 规范相悖。这使得 Echo 成为服务于生态系统而非寻求代币投机的加密原生基础设施。这种方法比许多优先考虑创始人/VC 致富的代币化协议更能与加密货币的既定价值观(透明度、用户主权、民主化访问)保持一致。然而,中心化治理和 Coinbase 所有权引发了关于真正去中心化承诺与加密市场战略定位的问题。

投资视角(假设收购已完成)表明 Echo 通过出色的执行和战略成果验证了真正的需求——民主化早期加密货币投资。18 个月内 3.75 亿美元的退出对任何参与者来说都是非凡的回报,验证了创始人的愿景和运营执行力。收购前的风险回报非常有利;收购后的价值取决于成功的 Coinbase 整合和市场扩张执行。

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影响:Echo 证明了社区资本形成可以与机构投资共存而非取代,创造了风险投资公司和散户投资者以相同条款共同投资的互补模式。该平台证明了区块链原生基础设施提供了优于改编股权模型的卓越用户体验和经济效益。Sonar 的自托管销售方法与合规即服务代表了真正创新的架构,可以重塑代币销售在整个行业中的运作方式。如果 Coinbase 成功整合并扩展 Echo,该模型可能成为链上资本形成的标准基础设施——实现透明、可访问、高效的资本市场愿景,正是这一愿景推动了区块链的采用叙事。

未来的关键成功因素:在规模扩大时保持高质量的交易流,在不稀释文化的情况下执行 Sonar-Coinbase 整合,在没有监管失误的情况下扩展到代币化证券和 RWA,在企业所有权下保留创始人参与和加密原生文化,并利用 Coinbase 资源应对不可避免的熊市压力,从而在竞争对手失败时生存下来。Echo 的未来 18 个月将决定该平台是成为链上资本市场的基本基础设施,还是一个成功但受限的 Coinbase 部门,服务于小众市场。

证据表明,Echo 通过真正的创新解决了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验证了产品市场契合度,并获得了战略所有权,从而实现了长期规模化。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监管和整合挑战——但该平台证明,民主化、区块链原生的资本形成是加密货币从投机交易走向生产性资本配置的成熟基础设施。

加密货币的成年礼:A16Z 的 2025 年路线图

· 阅读需 28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A16Z 2025 年加密货币状况报告宣称今年是**“世界链上化之年”**,标志着加密货币从青少年时期的投机转向机构实用性。这份于 2025 年 10 月 21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加密市场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贝莱德(BlackRock)、摩根大通(JPMorgan)和 Visa 等传统金融巨头现在积极提供加密产品。对建设者而言最关键的是,基础设施终于准备就绪——交易吞吐量在五年内增长了 100 倍,达到 3,400 TPS,而 Layer 2s 上的成本从 24 美元骤降至不到一美分。监管清晰度(GENIUS 法案于 2025 年 7 月通过)、机构采用和基础设施成熟的融合,共同创造了 A16Z 所称的“企业采用时代”。

报告指出一个巨大的转化机会:7.16 亿人拥有加密货币,但只有 4,000 万至 7,000 万人活跃地在链上使用。这种被动持有者与活跃用户之间 90-95% 的差距,代表了 Web3 建设者的主要目标。稳定币已实现明确的产品与市场契合度,年交易量达到 46 万亿美元——是 PayPal 吞吐量的五倍——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十倍至 3 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等新兴领域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3.5 万亿美元,而 AI 代理经济到 2030 年可能达到 30 万亿美元。对于建设者而言,信息明确无误:投机时代已经结束,实用时代已经开始。

基础设施在多年虚假启动后进入黄金时期

多年来令开发者沮丧的技术基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区块链现在总共每秒处理 3,400 笔交易——与纳斯达克完成的交易和 Stripe 黑色星期五的吞吐量相当——而五年前每秒不到 25 笔。以太坊 Layer 2 网络上的交易成本从 2021 年的约 24 美元降至今天的不到一美分,这使得消费级应用首次在经济上可行。这并非渐进式进步;它代表着跨越了一个关键门槛,即基础设施性能不再限制主流产品开发。

生态系统动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Solana 在两年内建设者兴趣增长了 78%,成为增长最快的生态系统,其原生应用在过去一年中创造了 30 亿美元的收入。以太坊及其 Layer 2s 仍然是新开发者的首选目的地,尽管大部分经济活动已迁移到 Arbitrum、Base 和 Optimism 等 L2s。值得注意的是,Hyperliquid 和 Solana 现在占创收经济活动的 53%——这与历史上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代表着从基础设施投机到应用层价值创造的真正转变。

隐私和安全基础设施已大幅成熟。2025 年,谷歌对加密隐私的搜索量激增,Zcash 的屏蔽池增长到近 400 万 ZEC,Railgun 的交易流量每月超过 2 亿美元。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解除了对 Tornado Cash 的制裁,这表明监管机构接受了隐私工具。零知识证明系统现已集成到 Rollups、合规工具乃至主流 Web 服务中——谷歌今年推出了新的 ZK 身份系统。然而,后量子密码学的紧迫性正在增强,因为大约 7,500 亿美元的比特币存在于易受未来量子攻击的地址中,美国政府计划在 2035 年前将联邦系统过渡到后量子算法。

稳定币成为加密货币第一个毋庸置疑的产品与市场契合点

这些数字讲述了一个真正主流采用的故事。过去一年,稳定币总交易量达到 46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06%,在过滤掉机器人活动后,调整后的交易量为 9 万亿美元——增长了 87%,这代表着 PayPal 吞吐量的五倍。仅 2025 年 9 月,月度调整后的交易量就接近 1.25 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稳定币供应量达到创纪录的 3,000 多亿美元,其中 Tether 和 USDC 占总量的 87%。超过 99% 的稳定币以美元计价,超过 1% 的所有美元现在以代币化稳定币的形式存在于公共区块链上。

宏观经济影响超越了交易量。稳定币总共持有 超过 1,500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使其成为第 17 大持有者——高于去年的第 20 位——超过了许多主权国家。仅 Tether 就持有约 1,270 亿美元的国库券。在全球许多外国央行正在减少其国债持有量之际,这种定位加强了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该基础设施使得在不到一秒钟内以不到一美分的成本转移美元成为可能,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运行,无需看门人、最低余额或专有 SDK。

用例已发生根本性演变。过去几年,稳定币主要用于结算投机性加密交易。现在,它们作为发送美元最快、最便宜、最全球化的方式,其活动与更广泛的加密交易量基本不相关——这表明了真正的非投机性用途。在 A16Z 上一份报告宣布稳定币已找到产品与市场契合度后仅五天,Stripe 收购 Bridge(一个稳定币基础设施平台)的举动表明,主要金融科技公司已认识到这一转变。Circle 在 2025 年的十亿美元 IPO,股价上涨 300%,标志着稳定币发行商作为合法主流金融机构的到来。

对于建设者而言,A16Z 合伙人 Sam Broner 指出了具体的近期机会:面临高昂支付成本的中小型企业将首先采用。对于餐厅和咖啡馆而言,每笔交易 30 美分的费用对固定客户群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利润损失,它们是主要目标。企业可以通过转向稳定币,将 2-3% 的信用卡费用直接转化为利润。然而,这带来了新的基础设施需求——建设者必须开发欺诈保护、身份验证以及信用卡公司目前提供的其他服务解决方案。随着 GENIUS 法案于 2025 年 7 月通过,建立了明确的稳定币监管和储备要求,监管框架现已到位。

将加密货币的 6.17 亿非活跃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成为核心挑战

也许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所有权和使用之间的巨大差距。尽管全球有 7.16 亿人拥有加密货币(比去年增长 16%),但只有 4,000 万至 7,000 万人活跃地在链上使用加密货币——这意味着 90-95% 是被动持有者。移动钱包用户达到历史新高 3,500 万,同比增长 20%,但这仍然只占所有者的一小部分。链上月活跃地址实际上减少了 18% 至 1.81 亿,这表明尽管总体所有权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降温。

地理模式揭示了不同的机会。移动钱包使用量在新兴市场增长最快:阿根廷在其货币危机期间三年内增长了 16 倍,而哥伦比亚、印度和尼日利亚也显示出类似的强劲增长,这得益于货币对冲和汇款用例。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发达市场在代币相关网络流量方面领先,但严重偏向交易和投机而非实用应用。这种分化表明,建设者应根据区域需求采取根本不同的策略——为新兴市场提供支付和价值存储解决方案,为发达经济体提供复杂的交易基础设施。

被动用户向活跃用户的转化,比获取全新用户是一个根本上更容易解决的问题。正如 A16Z 合伙人 Daren Matsuoka 所强调的,这 6.17 亿人已经克服了获取加密货币、理解钱包和导航交易所的初始障碍。他们代表着一个预先合格的受众,等待着值得他们关注的应用。基础设施的改进——特别是使小额交易可行的成本降低——现在使得能够推动这种转化的消费者体验成为可能。

至关重要的是,尽管技术取得了进步,用户体验仍然是加密货币的阿喀琉斯之踵。自行保管私钥、连接钱包、导航多个网络端点以及解析“NFT”和“zkRollups”等行业术语仍然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正如报告所承认的,“它仍然太复杂了”——加密货币用户体验的基本原理自 2016 年以来基本没有改变。分发渠道也限制了增长,因为苹果的 App Store 和谷歌 Play 阻止或限制了加密应用。World App 的市场和 Solana 的免手续费 dApp Store 等新兴替代方案已显示出吸引力,World App 在推出几天内就吸引了数十万用户,但将 Web2 的分发优势移植到链上,除了 Telegram 的 TON 生态系统之外,仍然很困难。

机构采用改变了建设者的竞争格局

现在提供加密产品的传统金融和科技巨头名单,读起来就像全球金融界的“名人录”:贝莱德、富达、摩根大通、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万事达卡、Visa、PayPal、Stripe、Robinhood、Shopify 和 Circle。这并非实验性尝试——这些是核心产品,正在产生可观的收入。Robinhood 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的加密收入达到其股票交易业务的 2.5 倍。截至 2025 年 9 月,比特币 ETF 总共管理着 1,502 亿美元,贝莱德的 iShares Bitcoin Trust (IBIT) 被认为是史上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 ETP 推出。交易所交易产品持有超过 1,750 亿美元的链上加密资产,比一年前的 650 亿美元增长了 169%。

Circle 的 IPO 表现捕捉了市场情绪的转变。作为 2025 年表现最佳的 IPO 之一,其股价上涨了 300%,这表明公开市场现在接受了构建合法金融基础设施的加密原生公司。自监管清晰度到来以来,SEC 文件中稳定币提及次数增加了 64%,这表明大型企业正在积极将这项技术整合到其运营中。数字资产财政公司和 ETPs 合计现在持有比特币和以太坊代币供应量的约 10%——这种机构所有权的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动态。

这波机构浪潮为加密原生建设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可寻址市场已扩大了几个数量级——全球 2000 强企业庞大的企业软件支出、云基础设施支出以及现在可供加密初创公司管理的资产。然而,建设者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这些机构客户的购买标准与加密原生用户根本不同。A16Z 明确警告说,在向企业销售时,“‘最好的产品会自己销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谬论”。对加密原生客户有效的方法——突破性技术和社区一致性——在面对关注投资回报率、风险缓解、合规性和与传统系统集成的机构买家时,只能让你成功 30%。

报告将大量篇幅用于企业销售,认为这是加密建设者必须培养的关键能力。企业做出的是投资回报率驱动的决策,而非技术驱动的决策。他们需要结构化的采购流程、法律谈判、集成解决方案架构以及持续的客户成功支持,以防止实施失败。内部倡导者的职业风险考量很重要——他们需要理由向持怀疑态度的管理层证明采用区块链的合理性。成功的建设者必须将技术特性转化为可衡量的业务成果,掌握定价策略和合同谈判,并尽早建立销售开发团队。正如 A16Z 所强调的,最佳的市场进入 (GTM) 策略是通过时间的迭代建立起来的,因此早期投资于销售能力至关重要。

建设机会集中在成熟用例和新兴融合领域

报告指出了已经产生可观收入并显示出明确产品与市场契合度的特定领域。永续期货交易量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近八倍,仅 Hyperliquid 一家就产生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年化收入——可与一些中心化交易所媲美。目前,近五分之一的现货交易量发生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这表明 DeFi 已不再是小众领域。真实世界资产 (RWA) 市场规模达到 300 亿美元,在两年内增长了近四倍,因为美国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私人信贷和房地产都实现了代币化。这些不是投机性押注;它们是今天正在产生可衡量收入的运营业务。

DePIN 代表着最具说服力的前瞻性机会之一。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类别到 2028 年将增长到 3.5 万亿美元。Helium 网络已经通过 111,000 多个用户运营的热点为 140 万日常活跃用户提供 5G 蜂窝覆盖。利用代币激励来引导物理基础设施网络的模式已被证明在大规模上是可行的。怀俄明州的 DUNA 法律结构为 DAO 提供了合法的公司注册、责任保护和税务清晰度——消除了此前使这些网络运营在法律上不稳定的主要障碍。建设者现在可以在无线网络、分布式能源网格、传感器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寻求机会,并拥有清晰的监管框架。

AI 与加密货币的融合创造了也许是最具投机性但潜力最大的变革性机会。OpenAI 和 Anthropic 仅控制了 88% 的 AI 原生公司收入,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控制了 63% 的云基础设施,加密货币为 AI 的中心化力量提供了制衡。Gartner 估计,随着 AI 代理成为自主经济参与者,机器客户经济到 2030 年可能达到 30 万亿美元。x402 等协议标准正在成为自主 AI 代理进行支付、访问 API 和参与市场的金融骨干。World 已为超过 1,700 万人进行了人格证明验证,建立了一种区分人类与 AI 生成内容和机器人的模型——随着 AI 的普及,这变得越来越关键。

A16Z 的 Eddy Lazzarin 强调去**中心化自治聊天机器人(DACs)**是一个前沿领域:在可信执行环境中运行的聊天机器人,它们建立社交媒体追随者,从受众那里获得收入,管理加密资产,并完全自主运行。这些可能成为第一个真正自主的十亿美元实体。更实际地说,AI 代理需要钱包才能参与 DePIN 网络,执行高价值的游戏交易,并运营自己的区块链。AI 代理钱包、支付轨道和自主交易能力的基础设施为建设者提供了全新的领域。

战略要务区分赢家和落后者

报告概述了在加密货币成熟阶段取得成功所需的明确战略转变。最根本的是 A16Z 所称的“隐藏线路”——成功的产品不解释其底层技术,它们解决问题。电子邮件用户不考虑 SMTP 协议;他们点击发送。信用卡用户不考虑支付轨道;他们刷卡。Spotify 提供播放列表,而不是文件格式。期望用户理解 EIPs、钱包提供商和网络架构的时代已经结束。建设者必须抽象化技术复杂性,设计简洁,并清晰沟通。过度工程会滋生脆弱性;简洁才能扩展。

这与从基础设施优先用户优先设计的范式转变相关联。以前,加密初创公司选择其基础设施——特定的链、代币标准、钱包提供商——这反过来限制了它们的用户体验。随着开发者工具的成熟和可编程区块空间的丰富,模式颠倒了:首先定义所需最终用户体验,然后选择适当的基础设施来实现它。链抽象和模块化架构使这种方法民主化,允许没有深厚技术知识的设计师进入加密领域。至关重要的是,初创公司在找到产品与市场契合度之前,不再需要过度关注特定的基础设施决策——他们可以专注于实际找到产品与市场契合度,并随着学习迭代技术选择。

“与现有技术共同构建,而非从零开始”的原则代表了另一个战略转变。太多团队一直在重复造轮子——构建定制的验证者集、共识协议、编程语言和执行环境。这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通常生产出缺乏成熟平台提供的编译器优化、开发者工具、AI 编程支持和学习材料等基本功能的专业解决方案。A16Z 的 Joachim Neu 预计,2025 年将有更多团队利用现成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组件——从共识协议和现有质押资本到证明系统——转而专注于在能够做出独特贡献的地方差异化产品价值。

监管清晰度使得代币经济学发生根本性转变。GENIUS 法案的通过建立了稳定币框架,以及 CLARITY 法案在国会的推进,为代币通过费用产生收入并为代币持有者积累价值创造了清晰的路径。这完成了报告所称的“经济循环”——代币成为可行的“新数字原语”,类似于网站对于前几代互联网的意义。去年加密项目带来了 180 亿美元的收入,其中 40 亿美元流向了代币持有者。随着监管框架的建立,建设者可以设计具有真实现金流而非依赖投机模型的、可持续的代币经济。怀俄明州的 DUNA 等结构赋予 DAO 法律合法性,使其能够从事经济活动,同时管理以前处于灰色地带的税务和合规义务。

企业销售的必要性,尽管无人愿闻

也许报告中对加密原生建设者而言最不舒服的信息是,企业销售能力已成为不可或缺的。A16Z 专门用一整篇配套文章来阐述这一点,强调客户群已从加密内部人士根本性地转变为主流企业和传统机构。这些客户不关心突破性技术或社区一致性——他们关心投资回报率、风险缓解、与现有系统的集成以及合规框架。采购过程涉及对定价模型、合同期限、终止权、支持 SLA、赔偿、责任限制和管辖法律考量进行漫长谈判。

成功的加密公司必须建立专门的销售职能:销售开发代表负责从主流客户那里生成合格线索,客户经理负责与潜在客户沟通并完成交易,解决方案架构师作为客户集成的深层技术专家,以及客户成功团队负责售后支持。大多数企业集成项目都会失败,当它们失败时,客户会责怪产品,无论是否是流程问题导致了失败。尽早建立这些职能至关重要,因为最佳销售策略是通过时间的迭代建立起来的——你不能在需求压倒你时才突然发展企业销售能力。

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深刻的。在加密原生社区中,产品通常通过有机社区增长、加密 Twitter 病毒式传播或 Farcaster 讨论找到用户。企业客户不活跃在这些渠道。发现和分发需要结构化的外展策略、与成熟机构的合作以及传统营销。信息传递必须从加密术语转化为 CFO 和 CTO 能够理解的商业语言。竞争定位需要展示具体、可衡量的优势,而不是依赖技术纯粹性或哲学一致性。销售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而不仅仅是魅力或产品优势——正如 A16Z 所描述的,这是“寸土必争的游戏”。

这对于许多加密建设者来说是一个生存挑战,他们进入这个领域正是因为他们更喜欢构建技术而不是销售技术。在企业层面,产品通过病毒式增长自然找到用户的精英主义理想已被证明不足。企业销售的认知和资源需求与以工程为中心的文化直接竞争。然而,另一种选择是将巨大的企业机会拱手让给擅长销售但缺乏加密原生专业知识的传统软件公司和金融机构。那些同时掌握技术卓越和销售执行能力的人,将在世界链上化过程中获得不成比例的价值。

地域和人口模式揭示了不同的建设策略

区域动态表明,建设者应根据其目标市场采取截然不同的方法。新兴市场在实际加密货币使用而非投机方面显示出最强劲的增长。阿根廷移动钱包用户在三年内增长了 16 倍,这与其货币危机直接相关——人们使用加密货币进行价值存储和支付,而非交易。哥伦比亚印度尼日利亚也遵循类似的模式,增长受到汇款、货币对冲以及在当地货币不可靠时获取美元计价稳定币的推动。这些市场需要简单、可靠的支付解决方案,具备本地法币出入金通道、移动优先设计以及对间歇性连接的弹性。

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发达市场表现出相反的行为——代币相关网络流量高,但侧重于交易和投机而非实用性。这些用户需要复杂的交易基础设施、衍生品产品、分析工具和低延迟执行。他们更有可能参与复杂的 DeFi 协议和高级金融产品。这些市场的基础设施要求和用户体验与新兴市场需求根本不同,这表明需要专业化而非一刀切的方法。

报告指出,由于美国此前监管不确定性,70% 的加密开发者在海外,但随着清晰度的提高,这种情况正在逆转。GENIUS 法案和 CLARITY 法案表明,在美国进行建设再次可行,尽管大多数开发者仍分布在全球各地。对于专门针对亚洲市场的建设者,报告强调成功需要实际的本地存在、与本地生态系统保持一致以及建立合作以获得合法性——在西方市场有效的远程优先方法在亚洲往往会失败,因为人际关系和实地存在比底层技术更重要。

驾驭表情包币现象和投机批判

报告直接提到了房间里的大象:过去一年推出了 1,300 万种表情包币。然而,随着监管的改善降低了纯粹投机游戏的吸引力,表情包币的推出量已大幅降温——9 月份比 1 月份减少了 56%。值得注意的是,94% 的表情包币持有者也拥有其他加密货币,这表明表情包币更多地充当入门或门户,而非终点。许多用户通过表情包币进入加密领域,被社交动态和潜在回报所吸引,然后逐渐探索其他应用和用例。

这个数据点很重要,因为加密货币的批评者经常将表情包币的泛滥作为整个行业仍然是一个投机赌场的证据。著名的加密怀疑论者 Stephen Diehl 发表了《2025 年反对加密货币的案例》,认为加密货币是“一种旨在耗尽和迷惑批评者的智力三张牌蒙特游戏”,它“会变成其目标最迫切希望看到的样子”。他强调了其在规避制裁、毒品交易洗钱中的使用,以及“唯一一致的线索是通过投机而非生产性工作致富的承诺”。

A16Z 报告通过强调从投机到实用性的转变,含蓄地驳斥了这一点。稳定币交易量与更广泛的加密交易量基本不相关,这表明了真正的非投机性用途。摩根大通、贝莱德和 Visa 等机构的采用浪潮表明,合法机构已经找到了超越投机的实际应用。Solana 原生应用产生的 30 亿美元收入和 Hyperliquid 10 亿美元的年化收入代表了实际的价值创造,而不仅仅是投机交易。向成熟用例——支付、汇款、代币化真实世界资产、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趋同表明市场正在成熟,即使投机元素依然存在。

对于建设者而言,战略含义是明确的:专注于具有真正实用性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用例,而不是投机工具。监管环境对合法应用正在改善,同时对纯粹投机变得更加严厉。企业客户要求合规和合法的商业模式。被动用户向活跃用户的转化取决于除了价格投机之外值得使用的应用。表情包币可能充当营销或社区建设工具,但可持续的业务将建立在基础设施、支付、DeFi、DePIN 和 AI 集成之上。

主流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什么 2025 年与众不同

报告宣称加密货币“已脱离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并非空泛之词——它反映了多个维度的具体转变。三年前 A16Z 开始撰写这份报告系列时,区块链“速度慢得多,成本高得多,可靠性也差得多”。此前使消费级应用在经济上不可行、吞吐量限制了小众用例的规模以及阻碍企业采用的可靠性问题,都已通过 Layer 2s、改进的共识机制和基础设施优化得到解决。吞吐量提高 100 倍代表着从“有趣的技术”跨越到“生产就绪的基础设施”。

监管转型尤其突出。美国通过两党立法扭转了其“此前对加密货币的敌对立场”。GENIUS 法案提供了稳定币的清晰度,CLARITY 法案在国会取得进展,都获得了两党的支持——对于一个此前两极分化的问题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第 14178 号行政命令撤销了早期的反加密指令,并成立了一个跨机构工作组。这不仅仅是许可;这是在平衡投资者保护担忧的同时,积极支持行业发展。其他司法管辖区也纷纷效仿——英国正在通过 FCA 沙盒探索在链上发行政府债券,这表明主权债务代币化可能成为常态。

机构参与代表着真正的主流化,而非探索性试点。当贝莱德的比特币 ETP 成为史上交易量最大的发行产品时,当 Circle IPO 股价飙升 300% 时,当 Stripe 以超过十亿美元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时,当 Robinhood 从加密货币获得的收入是股票的 2.5 倍时——这些都不是实验。这些是拥有巨大资源并受到严格监管的成熟机构所做的战略性押注。它们的参与验证了加密货币的合法性,并带来了加密原生公司无法比拟的分发优势。如果发展继续沿着当前轨迹进行,加密货币将深度融入日常金融服务,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类别。

用例从投机转向实用性,这也许是最重要的转变。过去几年,稳定币主要用于交易所之间的加密交易结算。现在,它们是全球发送美元最快、最便宜的方式,交易模式与加密货币价格波动无关。真实世界资产不再是未来的承诺;今天,300 亿美元的代币化国债、信贷和房地产正在运行。DePIN 不是虚假宣传;Helium 为 140 万日常用户提供服务。永续期货 DEX 不仅仅存在;它们每年产生超过 10 亿美元的收入。经济循环正在闭合——网络产生真实价值,费用流向代币持有者,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超越了投机和风险投资补贴而出现。

前进的道路需要不适的演变

A16Z 分析的综合结果指向了一个让许多加密原生建设者感到不适的真相:在加密货币的主流时代取得成功,需要以更少加密原生化的方式行事。构建基础设施的技术纯粹性必须让位于用户体验的实用主义。加密货币早期有效的社区驱动型市场进入策略必须辅以——或取代——企业销售能力。激励早期采用者的意识形态一致性,对于评估投资回报率的企业来说并不重要。定义加密货币精神的透明链上操作,有时必须隐藏在从不提及区块链的简单界面背后。

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主张——无许可创新、可组合性、全球可访问性和用户所有权仍然是差异化优势。相反,这意味着要认识到,主流采用需要满足用户和企业当前的需求,而不是期望他们去攀登加密原生者已经征服的学习曲线。那 6.17 亿被动持有者和数十亿潜在新用户不会学习使用复杂的钱包、理解 Gas 优化,也不会关心共识机制。当加密货币比替代方案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并且同样或更方便时,他们才会使用它。

机会巨大但时间有限。基础设施就绪、监管清晰和机构兴趣罕见地汇聚在一起。然而,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巨头现在有清晰的路径将加密货币整合到其现有产品中。如果加密原生建设者未能通过卓越的执行力抓住主流机会,那么拥有强大资源和既定分发渠道的现有企业将取而代之。加密货币进化的下一阶段不会由最具创新性的技术或最纯粹的去中心化来赢得——它将由那些将技术卓越与企业销售执行相结合、将复杂性抽象为愉悦用户体验、并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具有真正产品与市场契合度的用例的团队来赢得。

数据支持谨慎乐观。4 万亿美元的市场市值、可与全球支付网络媲美的稳定币交易量、加速的机构采用以及正在形成的监管框架表明基础是坚实的。DePIN 预计到 2028 年增长到 3.5 万亿美元,AI 代理经济可能到 2030 年达到 30 万亿美元,以及稳定币扩展到 3 万亿美元,如果建设者有效执行,这些都代表着真正的机会。从 4,000 万至 7,000 万活跃用户向已经拥有加密货币的 7.16 亿人——并最终超越数十亿人——的转变,通过正确的产品、分发策略和用户体验是可以实现的。加密原生建设者是否能抓住这个时刻,或者将机会拱手让给传统科技和金融,将决定该行业的下一个十年。

结论:基础设施时代结束,应用时代开始

A16Z 的 2025 年加密货币状况报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多年来限制加密货币发展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这表明基础设施从未是主流采用的主要障碍。随着吞吐量提高 100 倍、交易成本降至不到一美分、监管清晰以及机构支持,“我们仍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借口不再适用。挑战已完全转移到应用层:将被动持有者转化为活跃用户,将复杂性抽象为直观体验,掌握企业销售,并专注于具有真正实用性而非投机吸引力的用例。

最可操作的见解也许是最平实无奇的:加密建设者必须首先成为伟大的产品公司,其次才是加密公司。技术基础已经存在。监管框架正在形成。机构正在进入。所缺少的是主流用户和企业想要使用的应用,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去中心化,而是因为它们比替代方案更好用。稳定币通过比传统美元转账更快、更便宜、更易访问而实现了这一点。下一波成功的加密产品将遵循相同的模式——用可衡量的卓越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解决方案恰好使用了区块链,而不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先导来寻找问题。

2025 年的报告最终向整个加密生态系统提出了一个挑战:以实验、投机和基础设施开发为主导的青少年阶段已经结束。加密货币拥有工具、关注度和机会来重塑全球金融系统、升级支付基础设施、实现自主 AI 经济,并创建数字平台的真正用户所有权。该行业是否能迈向真正的主流实用性,或者仍然是一个小众投机资产类别,将取决于未来几年的执行情况。对于进入或活跃在 Web3 领域的建设者来说,信息很明确——基础设施已准备就绪,市场已开放,现在是构建有意义产品的时候了。

新游戏范式:塑造 Web3 未来的五位领军人物

· 阅读需 32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Web3 游戏领域的领军人物们正汇聚于一个激进的愿景:通过将数字产权归还给 30 亿玩家,将游戏 1500 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增长至数万亿美元——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却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分道扬镳。从 Animoca Brands 的民主所有权理论到 Immutable 的合作经济学,这些先驱者正在构建玩家、创作者和平台之间全新的关系,挑战数十年来掠夺性的游戏商业模式。

这项全面分析探讨了 Yat Siu (Animoca Brands)、Jeffrey Zirlin (Sky Mavis)、Sebastien Borget (The Sandbox)、Robbie Ferguson (Immutable) 和 Mackenzie Hom (Metaplex Foundation) 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所有权和社区驱动的经济来构想游戏的转型。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区域市场,但他们的观点揭示了在核心问题上的惊人共识以及在解决方案上的创造性分歧——为游戏不可避免的演变提供了多维视角。

五位领军人物都指出的根本性危机

每位受访的领军人物都从同一个令人震惊的诊断开始:传统游戏系统性地从玩家身上榨取价值,同时剥夺他们的所有权。Ferguson 尖锐地指出这一点:“玩家每年在游戏内物品上花费 1500 亿美元,但他们对此却拥有 0 美元的所有权。” Borget 亲身经历了这一点,当时 The Sandbox 的原始移动版本实现了 4000 万次下载和 7000 万次玩家创作,然而“应用商店和 Google Play 的限制阻止我们分享收入,导致创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离开。”

这种榨取超越了简单的商业模式,Siu 将其定义为对数字产权的根本性剥夺。他认为,“数字产权可以为更公平的社会提供基础”,并将其与 19 世纪的土地改革相提并论。“产权和资本主义是民主发生的基础……Web3 可以通过将用户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和共同所有者来拯救资本主义叙事。” 他的框架将游戏经济学提升到民主参与和人权的问题。

Zirlin 从 Axie Infinity 的爆炸性增长和随后的挑战中带来了实践者的视角。他的关键洞察是:“Web3 玩家是交易者,他们是投机者,这是他们个性的一部分。” 与传统玩家不同,这类受众分析投资回报率,理解代币经济学,并将游戏视为更广泛金融活动的一部分。他警告说:“那些不理解这一点,只认为他们是普通玩家的团队,将会遇到困难。” 这种认知从根本上重塑了“玩家优先设计”在 Web3 环境中的含义。

Ferguson 将这一突破定义为**“合作所有权”**——“系统首次尝试协调玩家和发行商的激励措施。” 他痛苦地指出,“当免费游戏刚出现时,每个人都讨厌它……坦率地说,他们为什么不讨厌呢?因为它常常以牺牲他们为代价。但 Web3 游戏是由充满激情的 CEO 和创始人引导的,他们极力阻止玩家不断被欺骗。”

从玩赚炒作到可持续游戏经济

所有五位领军人物最重要的演变都涉及超越纯粹的“玩赚”投机,转向可持续的、基于参与度的模式。Zirlin 的 Axie Infinity 开创了这一类别,他对哪里出了问题以及正在纠正什么提供了最坦诚的反思。

Axie 的经验教训和影响

Zirlin 的承认直指第一代玩赚失败的核心:“当我回想我的童年时,我想到的是我与小火龙的关系。实际上,让我如此沉迷于宝可梦的原因是我真的需要将我的小火龙升级到火恐龙再到喷火龙……这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同样的体验,同样的情感在 Axie 宇宙中也确实需要。老实说,这是我们上一个周期所没有的。这是船上的漏洞,阻止我们到达伟大航路。”

早期的 Axie 过于侧重于赚钱机制,但缺乏情感养成系统,无法对数字生物产生真正的依恋。当代币价格暴跌,收益蒸发时,那些纯粹为了收入而加入的玩家便无法留存。Zirlin 现在倡导“风险赚取”模式,例如竞技锦标赛,玩家支付入场费,奖金池分配给获胜者——创建可持续的、玩家资助的经济,而不是通货膨胀的代币系统。

他现在的战略框架将 Web3 游戏视为**“一种季节性业务,就像牛市期间是用户获取的‘假日季节’”**,而熊市则专注于产品开发和社区建设。这种周期性思维代表了对加密货币波动性的复杂适应,而不是与之对抗。

术语转变预示着哲学演变

Siu 有意地从“玩赚”转向**“玩而赚”**:“赚钱是你可以选择做的事情,但不是玩游戏的唯一原因。就价值而言,你在游戏中赚取的任何东西不一定仅仅是金融性质的,也可以是声誉、社会和/或文化性质的。” 这种重新定义承认,仅仅依靠经济激励会产生掠夺性的玩家行为,而不是充满活力的社区。

Hom 在 Token 2049 上的声明明确了行业共识:“纯粹的投机 >> 基于忠诚度和贡献的奖励。” “>>”符号表示不可逆转的转变——投机可能启动了最初的关注,但可持续的 Web3 游戏需要奖励真正的参与、技能发展和社区贡献,而不是纯粹的掠夺性机制。

Borget 强调,游戏必须优先考虑乐趣,无论其区块链功能如何:“无论游戏背后的平台或技术如何,它都必须好玩。衡量游戏成功的核心标准通常与用户参与时间以及他们是否愿意进行游戏内购买有关。” The Sandbox 的 LiveOps 季节性模式——定期运行游戏内活动、任务和基于任务的奖励——实践了这一理念。

Ferguson 明确设定了质量标准:“我们合作的游戏必须是高质量的游戏,即使没有 Web3 功能,你也会想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Web3 功能可以增加价值和新的货币化方式,但不能挽救糟糕的游戏玩法。

数字所有权重塑:从资产到经济

所有五位领军人物都通过 NFT 和区块链技术倡导数字所有权,但他们的概念在复杂性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产权作为经济和民主基础

Siu 的愿景在哲学上最具雄心。他寻求 Web3 游戏的**“托伦斯时刻”**——指的是 19 世纪创建政府支持的土地所有权登记的理查德·托伦斯爵士。他认为,“数字产权和资本主义是民主发生的基础”,将区块链定位为为数字资产提供类似的变革性所有权证明。

他的经济理论是:“你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 1000 亿美元的虚拟经济中——如果你把这个 1000 亿美元的经济变成一个所有权经济,会发生什么?我们认为它将价值数万亿美元。” 逻辑是:所有权能够实现资本形成、通过 DeFi 进行金融化(针对 NFT 的贷款、碎片化、借贷),最重要的是,用户像对待实物财产一样对待虚拟资产,投入同样的关怀和投资

范式倒置:资产优先于生态系统

Siu 阐述了游戏架构中最激进的重构之一:“在传统游戏中,游戏的所有资产只对游戏有利,参与度只对生态系统有利。我们的观点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一切都围绕着资产,生态系统是为资产及其所有者服务的。”

这种倒置表明,游戏应该旨在为玩家已经拥有的资产增加价值,而不是资产仅仅为了服务游戏机制而存在。“内容就是平台,而不是平台提供内容,” Siu 解释道。在这种模式下,玩家在不同游戏中积累有价值的数字财产,每个新体验都旨在使这些资产更有用或更有价值——类似于新应用如何为您已拥有的智能手机增加实用性。

Ferguson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拥有全新的货币化机制、二级市场、版税。但您也将把游戏规模从 1500 亿美元扩大到数万亿美元。” 他的例子:万智牌“在全球拥有 200 亿美元的实体卡牌,但每年他们都无法从任何二级交易中获利。” 区块链实现了永久版税——“永久收取每笔交易的 2%,无论在哪里交易”——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模式。

创作者经济和收入分享

Borget 的愿景以通过真正所有权和货币化赋能创作者为核心。The Sandbox 的三支柱方法(用于 3D 创作的 VoxEdit、用于无代码游戏创作的 Game Maker、LAND 虚拟房地产)实现了他所说的**“创造赚取”**模式以及玩赚模式。

印度已成为 The Sandbox 最大的创作者市场,拥有 66,000 名创作者(而美国有 59,989 名),这表明 Web3 的全球民主化。Borget 指出:“我们已经证明印度不仅仅是世界的科技劳动力……我们已经表明区块链项目可以在内容和娱乐领域取得成功。”

他的核心理念是:“我们创造了这个生态系统,但玩家制作和分享的体验和资产才是驱动它的动力。” 这将平台定位为促进者而不是看门人——与 Web2 中平台榨取大部分价值而创作者获得极少收入分成的情况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角色倒置。

基础设施作为无形推动者

所有领军人物都承认,区块链技术必须对玩家变得无形才能实现大规模采用。Ferguson 抓住了用户体验危机:“如果你要求某人注册并写下 24 个助记词,你将失去 99.99% 的客户。”

护照突破

Ferguson 描述了 Guild of Guardians 发布时的**“神奇时刻”**:“有很多人评论说,‘我讨厌 Web3 游戏。我从来没懂过。’ 甚至有一条推文说,‘我哥哥以前从未尝试过 Web3 游戏。他从不想写下他的助记词。但他一直在玩 Guild of Guardians,他创建了一个护照账户,他完全上瘾了。’”

Immutable Passport(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有 250 万+注册用户)提供无密码登录和非托管钱包,解决了阻碍之前 Web3 游戏尝试的入门摩擦。Ferguson 的基础设施优先方法——构建 Immutable X(处理每秒 9000+ 笔交易的 ZK-Rollup)和 Immutable zkEVM(第一个专门用于游戏的 EVM 兼容链)——表明了在炒作之前解决可扩展性的决心。

成本降低作为创新推动力

Hom 在 Metaplex 的战略工作解决了经济可行性挑战。Metaplex 的压缩 NFT 能够以仅 100 美元铸造 100,000 个 NFT(每次铸造不到 0.001 美元),而以太坊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这种 1000 倍以上的成本降低使得游戏规模的资产创建在经济上可行——不仅可以创建昂贵的稀有物品,还可以创建大量的消耗品、货币和环境对象。

Metaplex Core 的单账户设计进一步将成本降低了 85%,NFT 铸造成本为 0.0029 SOL,而传统标准为 0.022 SOL。2025 年 2 月的 Execute 功能引入了 Asset Signers——允许 NFT 自主签署交易,从而在游戏经济中实现 AI 驱动的 NPC 和代理。

Zirlin 的 Ronin 区块链展示了游戏专用基础设施的价值。他解释说:“我们意识到,嘿,我们是唯一真正了解 Web3 游戏用户的人,没有人正在构建真正适用于 Web3 游戏的区块链、钱包和市场。” Ronin 在 2024 年达到了160 万日活跃用户——证明了专用基础设施可以实现规模化。

简单性悖论

Borget 确定了 2024 年的一个关键洞察:“最受欢迎的 Web3 应用程序是最简单的,这证明你并不总是需要构建 3A 游戏来满足用户需求。” TON 拥有 9 亿用户,为超休闲迷你游戏提供动力,这表明具有明确所有权价值的易于访问的体验可以比需要多年开发的复杂 3A 游戏更快地吸引用户。

这并不否定对高质量游戏的需求,但表明大规模采用的路径可能通过简单、即时愉快的体验,这些体验隐含地教授区块链概念,而不是要求预先具备加密专业知识。

去中心化和开放元宇宙愿景

五位领军人物中的四位(不包括 Hom,她对此公开声明有限)明确倡导开放、可互操作的元宇宙架构,而不是封闭的专有系统。

围墙花园威胁

Borget 将此视为一场生存之战:“我们强烈主张开放元宇宙的核心是去中心化、互操作性和创作者生成内容。” 他明确拒绝 Meta 的封闭元宇宙方法,指出“这种所有权的多样性意味着任何单一实体都无法控制元宇宙。”

Siu 共同创立了开放元宇宙联盟 (OMA3),以建立开放标准:“我们想要防止的是,人们会创建一种基于 API、基于许可的元宇宙联盟,人们互相授予访问权限,然后他们可以随时关闭它,几乎就像一场贸易战。它应该是由最终用户拥有大部分代理权。这是他们的资产。你不能从他们那里夺走它。”

Ferguson 在 2021 年伦敦 Real 采访中的立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是保持元宇宙的开放。” 即使承认 Meta 的进入是“对数字所有权所提供价值的根本核心承认”,他仍然坚持开放基础设施而不是专有生态系统。

互操作性作为价值倍增器

技术愿景涉及跨多个游戏和平台工作的资产。Siu 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解释:“没有人说资产必须以相同的方式存在——谁说一级方程式赛车必须在中世纪游戏中是一辆汽车,它可以是一个盾牌,或者任何东西。这是一个数字世界,你为什么要限制自己于传统事物。”

Borget 强调:“对我们来说,您在 The Sandbox 中拥有或创建的内容可以转移到其他开放元宇宙,反之亦然,这一点很重要。” The Sandbox 与 400 多个品牌的合作创造了网络效应,流行的 IP 随着其在多个虚拟世界中实现效用而变得更有价值。

通过 DAO 逐步去中心化

所有领军人物都描述了从中心化创始团队到社区治理的逐步过渡。Borget:“自最初的白皮书以来,逐步去中心化 Sandbox 五年一直是我们的计划……我们希望逐步将更多的权力、自由和自主权赋予为平台成功和增长做出贡献的玩家和创作者。”

The Sandbox DAO 于 2024 年 5 月启动,并对 16 项社区提交的改进提案进行了投票。Siu 将 DAO 视为文明转型:“我们认为 DAO 是大多数组织(无论大小)的未来。它是业务的下一次演变,允许它将社区整合到组织中……DAO 将重振民主理想,因为我们将能够以数字速度迭代民主概念。”

Metaplex 的 MPLX 代币治理和向不可变协议(任何实体都不能修改标准)的迈进展示了基础设施层的去中心化——确保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游戏开发者可以信任长期稳定性,而不受任何单一组织决策的影响。

区域战略和市场洞察

这些领军人物揭示了不同的地理重点,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市场定位。

亚洲优先与全球方法

Borget 明确将 The Sandbox 构建为**“文化元宇宙”**,从一开始就进行区域本地化。“与一些优先考虑美国的西方公司不同,我们……在每个国家都设立了小型、专注于区域的团队。” 他的亚洲重点源于早期融资:“我们向 100 多位投资者推介,才从 Animoca Brands、True Global Ventures、Square Enix 和 HashKey(均位于亚洲)获得了种子资金。这是我们第一个迹象,表明亚洲对区块链游戏的兴趣比西方更强。”

他的文化分析是:“技术已融入韩国、日本、中国和其他亚洲人民的文化和日常习惯中。” 他将其与西方对新技术采用的抵制进行对比,尤其是在老一代人中:“老一代人已经投资了股票、房地产、数字支付和交通系统。他们对采用新技术没有抵抗。”

Zirlin 与菲律宾保持着深厚的联系,菲律宾推动了 Axie 的最初增长。他宣称:“菲律宾是 Web3 游戏跳动的心脏。” “在过去的一天里,有 82,000 名菲律宾人玩了 Pixels……对于所有怀疑者来说,这些人是真实的人,他们是菲律宾人。” 他对在 COVID 期间通过 Axie 收入生存下来的社区的尊重,反映了超越掠夺性玩家关系的真诚感激。

Ferguson 的战略涉及构建最大的游戏生态系统,无论地理位置如何,尽管与韩国有显著的合作关系(NetMarble 的 MARBLEX、MapleStory Universe),并强调以太坊安全性和西方机构投资者。

Siu 通过 Animoca 的 540 多家投资组合公司运营,采取了最全球化的分布式方法,同时倡导香港作为 Web3 中心。他被任命为香港推广 Web3 发展专责小组成员,这表明政府认识到 Web3 的战略重要性。

演变时间线:熊市奠定基础

审视 2023-2025 年思维如何演变,揭示了围绕市场周期和可持续建设的模式识别。

2023 年:清理和基础加强年

Siu 将 2023 年定义为**“清理年……一定程度的清除,特别是针对不良行为者。”** 市场崩盘淘汰了不可持续的项目:“当你经历这些周期时,会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因为我们也有很多 Web3 游戏公司倒闭。而那些倒闭的公司,一开始可能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Zirlin 专注于产品改进和情感参与系统。Axie Evolution 推出,允许 NFT 通过游戏玩法升级——创建了他认为原始成功中缺失的养成机制。

Borget 利用熊市完善无代码创作工具并加强品牌合作:“许多品牌和名人正在寻找通过 UGC 驱动的娱乐与受众互动的新颖方式。无论 Web3 市场状况如何,他们都看到了这种价值。”

2024 年:基础设施成熟和高质量游戏发布

Ferguson 将 2024 年描述为基础设施突破年,Immutable Passport 用户扩展到 250 万,zkEVM 处理了 1.5 亿笔交易。Guild of Guardians 发布,获得 4.9/5 的评分和 100 万+ 下载量,证明 Web3 游戏可以达到主流质量。

Zirlin 称 2024 年为**“Web3 游戏建设和基础奠定之年。”** Ronin 迎来了高质量游戏(Forgotten Runiverse、Lumiterra、Pixel Heroes Adventures、Fableborne),并从竞争转向合作:“虽然熊市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但在 24 年,我们开始看到 Web3 游戏行业统一并专注于合作点。”

Borget 于 2024 年 5 月启动了 The Sandbox DAO,标志着 Alpha Season 4 的成功(在 10 周内有 580,000+ 独立玩家,平均玩两个小时),并宣布了 Voxel Games Program,使开发者能够使用 Unity、Unreal 或 HTML5 构建跨平台体验,同时连接到 Sandbox 资产。

Hom 在 Token 2049 新加坡与行业领袖共同主持了重要的游戏小组讨论,定位了 Metaplex 在游戏基础设施演变中的作用。

2025 年:监管明确和大规模采用预测

所有领军人物都对 2025 年作为突破年表示乐观。Ferguson:“Web3 游戏有望迎来突破,许多开发多年的顶级游戏将在未来 12 个月内发布。这些游戏预计将吸引数十万,在某些情况下是数百万活跃用户。

Zirlin 的新年愿望是:“是时候团结了。随着游戏季 + 开放 Ronin 的到来,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 Web3 游戏将共同努力、共同胜利的时代。” Ronin 生态系统的合并和向更多开发者开放预示着对可持续增长的信心。

Siu 预测:“到明年年底……全球在建立数字资产所有权监管方面将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通过赋予用户对其数字财产的明确权利来赋能他们。”

Borget 计划将每年一次的主要季节性活动扩展到 2025 年的四次季节性活动,在保持质量的同时扩大参与度:“我 2025 年的新年愿望是专注于改进我们已经做得最好的事情。The Sandbox 是一段终生旅程。”

领军人物们指出的主要挑战

尽管充满乐观,所有五位领军人物都承认存在需要解决的重大障碍。

跨链碎片化和流动性

Borget 指出了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问题:“Web3 游戏从未像今天这样庞大……但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碎片化。” 游戏存在于以太坊/Polygon (Sandbox)、Ronin (Axie, Pixels)、Avalanche (Off The Grid)、Immutable 和 Solana 上,其“受众从一个游戏到另一个游戏的渗透性非常小。” 他对 2025 年的预测是:“将出现更多的跨链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并确保用户可以迅速在这些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之间移动资产和流动性。”

Ferguson 一直通过 Immutable 的全球订单簿愿景专注于此:“创建一个世界,用户将能够在任何钱包、Rollup、市场和游戏中交易任何数字资产。”

平台限制和监管不确定性

Siu 指出,“苹果、Facebook 和谷歌等领先平台目前限制在游戏中使用 NFT,” 这限制了实用性并阻碍了增长。这些看门人控制着最大的游戏市场——移动分发,这给 Web3 游戏商业模式带来了生存风险。

Ferguson 将监管明确视为 2025 年的机会:“随着美国和主要市场在 Web3 许多方面的监管明确性可能出现,游戏和更广泛 Web3 领域的团队将受益并释放新的、令人兴奋的创新。”

声誉和女巫攻击

Siu 解决了身份和信任危机:“Moca ID 的诞生源于我们面临的 KYC 钱包被出售给不应该通过 KYC 的第三方的问题。有时高达 70% 或 80% 的钱包是农场或只是希望有好运的人的混合。这是一个困扰我们行业的问题。”

Animoca 的 Moca ID 试图通过声誉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创建一个声誉统计数据,表明您在 Web3 空间中的行为。将其视为 Web3 中的良好信誉证书。”

开发者支持差距

Borget 批评区块链网络未能支持游戏开发者:“与 [PlayStation 和 Xbox 等主机平台] 相比,区块链网络尚未承担类似的角色。” 预期的网络效应“价值和用户在共享链上的游戏之间自由流动——尚未完全实现。因此,许多 Web3 游戏缺乏增长所需的可见性和用户获取支持。”

这代表着对 Layer 1 和 Layer 2 网络提供类似于传统平台持有者的营销、分发和用户获取支持的号召。

可持续代币经济学仍未解决

尽管在超越纯粹投机方面取得了进展,Ferguson 承认:“Web3 货币化仍在发展。” 有前景的模式包括 The Sandbox 的 LiveOps 活动、基于锦标赛的“风险赚取”、结合战斗通行证和可交易资产的混合 Web2/Web3 货币化,以及用于用户获取而不是主要收入的代币。

Zirlin 直接提出了问题:“现在,如果你看看哪些代币表现良好,那是那些能够回购的代币,而回购通常是你能否产生收入的函数?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哪些收入模式适用于 Web3 游戏?” 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更多实验的开放问题。

独特视角:领军人物们的分歧之处

尽管在核心问题和方向性解决方案上存在共识,但每位领军人物都带来了独特的哲学。

Yat Siu:民主所有权和金融素养

Siu 独特地将 Web3 游戏定义为政治和文明转型。他的 Axie Infinity 案例研究:“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没有大学学位……也没有很强的金融教育背景——然而,他们完全能够掌握加密钱包的使用……帮助他们基本上度过了当时的 Covid 危机。”

他的结论是:游戏比传统教育更快地教授金融素养,同时证明 Web3 提供了比传统银行更易于访问的金融基础设施。他认为,“开设一个实体银行账户”比学习 MetaMask 更难——这表明 Web3 游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提供银行服务。

他的预测:到 2030 年,数十亿使用 Web3 的人将像投资者或所有者一样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从根本上改变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社会契约。

Jeffrey Zirlin:Web3 作为季节性业务与交易者玩家

Zirlin 认识到**“Web3 玩家是交易者,他们是投机者”**,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优先级。成功的 Web3 游戏不应隐藏经济玩法,而应拥抱它——提供透明的代币经济学、将市场机制作为核心功能,并尊重玩家的金融复杂性。

他的季节性业务框架提供了战略清晰度:利用牛市进行积极的用户获取和代币发行;利用熊市进行产品开发和社区培养。这种接受周期性而不是与之对抗,代表了对加密货币固有波动性的成熟适应。

他以菲律宾为中心的视角在通常抽象的游戏经济讨论中保持了人性,记住了那些通过赚钱机会改善生活的真实人物。

Sebastien Borget:文化元宇宙和创作民主化

Borget 的愿景以可访问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中心。他的“数字乐高”比喻——强调“任何人无需阅读用户手册就知道如何使用它”——指导着优先考虑简单性而非技术复杂性的设计决策。

他洞察到**“最简单的 [Web3 应用程序] 是最受欢迎的”**,这在 2024 年挑战了只有 3A 质量游戏才能成功的假设。The Sandbox 的无代码 Game Maker 反映了这一哲学,使 66,000 名没有技术区块链专业知识的印度创作者能够构建体验。

他致力于**“文化元宇宙”**和区域本地化,使 The Sandbox 有别于以西方为中心的平台,这表明虚拟世界必须反映多元文化价值观和美学才能实现全球采用。

Robbie Ferguson:合作所有权和质量标准

Ferguson 的**“合作所有权”**框架最清楚地阐明了 Web3 所实现的经济重新调整。区块链不是出版商以牺牲玩家为代价的零和提取,而是创造了出版商和玩家都从生态系统增长中受益的正和经济。

他的质量标准——游戏**“必须是高质量的游戏,即使没有 Web3 功能,你也会想玩”**——在五位领军人物中设定了最高标准。他拒绝接受 Web3 功能可以弥补糟糕的游戏玩法,将区块链定位为增强而非借口。

他对基础设施的痴迷(Immutable X、zkEVM、Passport)表明他相信技术必须完美无缺才能实现大规模采用。在熊市中多年建设以解决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然后才寻求主流关注,这反映了耐心、基础性的思维。

Mackenzie Hom:贡献优先于投机

尽管 Hom 的公开露面最少,但她在 Token 2049 上的声明抓住了本质的演变:“纯粹的投机 >> 基于忠诚度和贡献的奖励。” 这将 Metaplex 的战略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上,以实现可持续的奖励系统,而不是掠夺性的代币机制。

她在Solana 游戏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Metaplex Core 将成本降低 85%,压缩 NFT 以极低的成本实现数十亿资产,Asset Signers 用于自主 NPC)表明她相信技术能力可以解锁新的设计可能性。Solana 的 400 毫秒区块时间和低于一美分的交易费用使得在更高延迟链上不可能实现的实时游戏玩法成为可能。

实施和示范游戏

这些领军人物的愿景体现在展示新模式的特定游戏和平台中。

The Sandbox:大规模创作者经济

The Sandbox 拥有630 万+ 用户账户、400+ 品牌合作和 1,500+ 用户生成游戏,是 Borget 创作者赋能愿景的典范。Alpha Season 4 实现了 580,000+ 独立玩家,平均玩两个小时,展示了超越投机的可持续参与度。

DAO 治理与 16 项社区提交的提案进行投票,实现了逐步去中心化。The Sandbox 仅在印度就拥有 66,000 名创作者,验证了全球创作者经济理论。

Axie Infinity:玩赚演变和情感设计

Zirlin 整合的 Axie Evolution 系统(允许 NFT 通过游戏玩法升级)解决了他在原始成功中发现的缺失部分——创造依恋的情感养成。多游戏宇宙(Origins 卡牌对战、Classic 带着新奖励回归、Homeland 土地耕作)使游戏玩法多样化,超越了单一游戏循环。

Ronin 实现了160 万日活跃用户,并取得了成功案例(Pixels 从 5,000 增长到 140 万 DAU,Apeiron 从 8,000 增长到 80,000 DAU),验证了游戏专用区块链基础设施。

Immutable 生态系统:质量和合作所有权

Guild of Guardians 的 4.9/5 评分、100 万+ 下载量以及来自“讨厌 Web3 游戏”但“完全上瘾”的玩家的证词,证明了 Ferguson 的论点,即无形区块链增强而非定义体验。

该生态系统拥有330+ 游戏和 71% 的新游戏发布同比增长(根据 Game7 报告,是行业中最快的),显示了开发者对 Immutable 基础设施优先方法的势头。

Gods Unchained 拥有2500 万+ 现有卡牌——比所有其他以太坊区块链游戏的总和还要多——证明了集换式卡牌游戏是数字所有权与 Web3 的天然契合。

Animoca Brands:投资组合方法和产权

Siu 的540+ Web3 相关投资,包括 OpenSea、Yuga Labs、Axie Infinity、Dapper Labs、Sky Mavis、Polygon,创建了一个生态系统而非单一产品。这种网络方法实现了跨投资组合的价值创造和 MoCA 投资组合代币提供指数敞口。

Mocaverse 的Moca ID 声誉系统解决了女巫攻击和信任问题,而 Open Campus 教育计划将数字所有权从游戏扩展到 5 万亿美元的教育市场。

Metaplex:实现丰富的基建

Metaplex 实现了Solana NFT 铸造的 99%+ 使用其协议,并为 9.2 亿美元的经济活动提供动力,涉及 9.8 亿+ 笔交易,这表明了基础设施的主导地位。以100 美元铸造 100,000 个压缩 NFT 的能力使得以前在经济上不可能实现的游戏规模资产创建成为可能。

利用 Metaplex 的主要游戏(Nyan Heroes、Star Atlas、Honeyland、Aurory、DeFi Land)验证了 Solana 作为具有速度和成本优势的游戏区块链。

共同主题综合:趋同

尽管技术栈、区域重点和具体实施不同,但五位领军人物在核心原则上趋同:

1. 数字所有权是不可避免且具有变革性的 - 不是可选功能,而是玩家与平台关系的根本重构。

2. 投机必须演变为可持续参与 - 纯粹的代币投机造成了繁荣-萧条周期;可持续模式奖励真正的贡献。

3. 优质游戏是不可妥协的 - Web3 功能无法挽救糟糕的游戏玩法;区块链应该增强已经出色的体验。

4. 基础设施必须是无形的 - 大规模采用需要消除用户体验中的区块链复杂性。

5. 创作者必须得到赋能和补偿 - 平台应该促进而不是榨取;创作者应获得所有权和收入分成。

6. 互操作性和开放性比封闭系统创造更多价值 - 网络效应和可组合性将价值倍增,超越专有围墙花园。

7. 通过逐步去中心化实现社区治理 - 长期愿景涉及将控制权从创始团队转移到 DAO 和代币持有者。

8. 游戏将吸引数十亿人进入 Web3 - 游戏为主流区块链采用提供了最自然的切入点。

9. 通过市场周期耐心建设 - 熊市用于开发,牛市用于分发;专注于基础而非炒作。

10. 机会以万亿美元计 - 将 1500 亿美元的游戏经济转变为基于所有权的模式,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的机会。

展望未来:未来十年

尽管视角不同,但这些领军人物对 Web3 游戏的发展轨迹预测出奇地一致。

Ferguson 预测:“所有人仍然严重低估了 Web3 游戏将有多么庞大。” 他认为 Web3 游戏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 1000 亿美元,同时通过新的货币化和参与模式将整体游戏市场增长到数万亿美元。

Siu 对 2030 年的预测是:(1) 数十亿人使用 Web3,拥有更好的金融素养,(2) 人们期望其数据和参与获得价值,(3) DAO 通过代币网络变得比传统组织更大。

Zirlin 将 2025 年定义为**“游戏季”**,监管明确将推动创新:“Web3 游戏经济的创新将在 2025 年爆发。监管明确将释放更多关于代币分发新机制的实验。”

Borget 认为AI 整合是下一个前沿:“我对 AI 驱动的虚拟代理的演变很感兴趣,它们将超越静态 NPC,成为完全交互式、AI 驱动的角色,增强游戏沉浸感。” 他在聊天审核、动作捕捉和计划中的智能 NPC 中实施 AI,使 The Sandbox 处于 AI 和 Web3 的交汇点。

共识是:一款突破性的拥有 1 亿+ 玩家的 Web3 游戏将引发大规模采用,证明该模式可以大规模运行,并迫使传统发行商进行调整。Ferguson:“对怀疑者的答案不是争论。而是构建一款卓越的游戏,让 1 亿人玩而不知道他们正在接触 NFT,但因此体验到更多的价值。”

结论

这五位领军人物正在构建的,正是游戏从掠夺性经济到合作经济的根本性重构。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区域市场,但他们在数字所有权、玩家赋能和可持续参与模式上的趋同,预示着不可避免而非投机性的转型。

从 2023 年的清理到 2024 年的基础设施成熟,再到 2025 年的预期突破,遵循着熊市期间耐心奠定基础,牛市期间规模化部署的模式。他们总计 3 亿多美元的资金、30 亿多美元的公司估值、跨平台 1000 万+ 用户以及 1000+ 正在开发的游戏,代表的不是投机性定位,而是多年来为实现产品市场契合而付出的努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领军人物公开承认挑战(碎片化、平台限制、可持续代币经济学、女巫攻击、开发者支持差距),而不是声称问题已解决。这种知识上的诚实,结合已证实的吸引力(Ronin 的 160 万 DAU、Immutable 的 250 万 Passport 用户、Sandbox 的 58 万 Season 4 玩家、Metaplex 的 92 亿美元经济活动),表明这一愿景是基于现实而非炒作。

游戏 1500 亿美元的经济建立在榨取和零和机制之上,正面临来自提供所有权、合作经济、创作者赋能和真正数字产权的模式的竞争。这里介绍的领军人物并非预测这场转型——他们正在构建它,一次一款游戏,一个玩家,一个社区。无论需要五年还是十五年,方向似乎已定:游戏的未来将通过真正的数字所有权实现,而这五位领军人物正在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