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34 篇博文 含有标签「Web3」

查看所有标签

推出 CryptoNews API:为 Web3 开发者提供实时市场情报

· 阅读需 3 分钟

BlockEden.xyz 很高兴宣布推出 CryptoNews API,为开发者提供对全面加密货币新闻和市场情绪数据的实时访问。此新功能加入我们的 API 市场,彰显我们致力于为 Web3 领域的开发者提供构建数据驱动应用所需工具的承诺。

CryptoNews API

为什么选择 CryptoNews API?

在当今节奏快速的加密市场中,获取实时新闻和情感分析不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你是在构建交易平台、市场分析仪表盘,还是面向消费者的加密应用,整合可靠的新闻数据都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并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背景。

关键特性

  • 实时新闻更新:从可信来源获取持续的加密新闻流
  • 情感分析:获取每篇新闻的预处理情感分数
  • 主题分类:按特定主题(如“挖矿”“价格走势”等)过滤新闻
  • 资产追踪:按特定加密货币代码(BTC、ETH 等)追踪新闻
  • 丰富元数据:每篇文章包含来源信息、发布日期、图片等
  • GraphQL 接口:使用我们直观的 GraphQL API 进行灵活查询

入门指南

使用 CryptoNews API 入门非常简单。以下是使用 GraphQL 的示例:

query CryptoNews($after: String, $first: Int) {
cryptoNews(after: $after, first: $first) {
pageInfo {
hasNextPage
endCursor
hasPreviousPage
startCursor
}
edges {
node {
title
text
sentiment
tickers
topics
sourceName
newsUrl
}
}
}
}

访问 https://blockeden.xyz/api-marketplace/crypto-news 获取 API 密钥并开始构建。

使用场景

  • 交易应用:整合实时新闻推送,帮助交易者做出明智决策
  • 市场分析工具:构建全面的市场情报平台
  • 投资组合追踪器:通过持有资产的相关新闻提升追踪功能
  • 内容聚合器:创建加密新闻聚合服务
  • 情感分析:基于新闻数据开发市场情绪指标

简单集成,强大成果

我们的 CryptoNews API 旨在对开发者友好,同时提供企业级可靠性。凭借灵活的分页、丰富的过滤选项和完整的文档,你可以在几分钟内将加密新闻数据拉入你的应用。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https://api.blockeden.xyz/crypto-news/<access_key>', {
method: 'POST',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body: JSON.stringify({
query: `
query CryptoNews {
cryptoNews(first: 10) {
edges {
node {
title
sentiment
tickers
}
}
}
}
`
}),
});

定价与访问

我们提供灵活的定价层级,以满足各种规模的项目需求:

  • 免费层:适合测试和开发
  • 增长层:用于扩展应用
  • 企业层:为高流量需求提供定制方案

今日开始

准备好用实时加密新闻提升你的应用了吗?访问 https://blockeden.xyz/api-marketplace/crypto-news 开始使用,或加入我们的 Discord 社区 获取支持和讨论。

关注 BlockEden.xyz:

与 BlockEden.xyz 一起构建加密的未来! 🚀

推出 Cuckoo 预测事件 API:赋能 Web3 预测市场开发者

· 阅读需 5 分钟

我们很高兴宣布推出 Cuckoo 预测事件 API,进一步丰富 BlockEden.xyz 的 Web3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套件。此 API 的加入标志着我们在支持预测市场开发者和平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Cuckoo Prediction Events API

什么是 Cuckoo 预测事件 API?

Cuckoo 预测事件 API 为开发者提供简化的实时预测市场数据和事件访问。通过 GraphQL 接口,开发者可以轻松查询并将预测事件数据集成到其应用中,包含事件标题、描述、来源 URL、图片、时间戳、选项和标签等信息。

主要特性包括:

  • 丰富的事件数据:获取包括标题、描述和来源 URL 在内的完整预测事件信息
  • 灵活的 GraphQL 接口:支持分页的高效查询
  • 实时更新:随时获取最新的预测市场事件
  • 结构化数据格式:组织良好的数据结构便于集成
  • 基于标签的分类:可按价格波动、预测、监管等类别过滤事件

示例响应结构

{
"data": {
"predictionEvents": {
"pageInfo": {
"hasNextPage": true,
"endCursor": "2024-11-30T12:01:43.018Z",
"hasPreviousPage": false,
"startCursor": "2024-12-01"
},
"edges": [
{
"node": {
"id": "pevt_36npN7RGMkHmMyYJb1t7",
"eventTitle": "比特币在 2024 年 12 月底前能否突破 10 万美元?",
"eventDescription": "比特币目前正强劲冲击 10 万美元大关,分析师预测随着全球货币供应增加,价格有可能在此阈值之上形成顶部。市场情绪看涨,但比特币近期在该关键心理价位以下出现整合。",
"sourceUrl": "https://u.today/bitcoin-btc-makes-final-push-to-100000?utm_source=snapi",
"imageUrl": "https://crypto.snapi.dev/images/v1/q/e/2/54300-602570.jpg",
"createdAt": "2024-11-30T12:02:08.106Z",
"date": "2024-12-31T00:00:00.000Z",
"options": [
"是",
"否"
],
"tags": [
"BTC",
"pricemovement",
"priceforecast"
]
},
"cursor": "2024-11-30T12:02:08.106Z"
},
{
"node": {
"id": "pevt_2WMQJnqsfanUTcAHEVNs",
"eventTitle": "以太坊在 2024 年 12 月能否突破 4000 美元?",
"eventDescription": "以太坊在本轮牛市中表现突出,ETH ETF 资金流入增加,机构兴趣上升。分析师正在猜测 ETH 是否会在持续动能下突破 4000 美元大关。",
"sourceUrl": "https://coinpedia.org/news/will-ether-breakthrough-4000-traders-remain-cautious/",
"imageUrl": "https://crypto.snapi.dev/images/v1/p/h/4/top-reasons-why-ethereum-eth-p-602592.webp",
"createdAt": "2024-11-30T12:02:08.106Z",
"date": "2024-12-31T00:00:00.000Z",
"options": [
"是",
"否"
],
"tags": [
"ETH",
"priceforecast",
"pricemovement"
]
},
"cursor": "2024-11-30T12:02:08.106Z"
}
]
}
}
}

该示例响应展示了两个不同的预测事件——一个关于监管动态,另一个关于机构投资——体现了 API 能够在加密生态系统的不同维度提供全面的市场情报。响应中包含基于游标的分页、时间戳以及创建日期、图片 URL 等元数据。

该示例响应展示了包含 ID、时间戳和分页信息的完整预测事件详情,演示了 API 所提供的丰富数据。

谁在使用?

我们自豪地与以下领先的预测市场平台合作:

  • Cuckoo Pred:去中心化预测市场平台
  • Event Protocol:用于创建和管理预测市场的协议

入门指南

开始使用 Cuckoo 预测事件 API 的步骤:

  1. 访问 API 市场
  2. 创建你的 API 访问密钥
  3. 使用我们提供的端点进行 GraphQL 查询

示例 GraphQL 查询:

query PredictionEvents($after: String, $first: Int) {
predictionEvents(after: $after, first: $first) {
pageInfo {
hasNextPage
endCursor
}
edges {
node {
id
eventTitle
eventDescription
sourceUrl
imageUrl
options
tags
}
}
}
}

示例变量:

{
"after": "2024-12-01",
"first": 10
}

关于 Cuckoo Network

Cuckoo Network 正在通过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开创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交叉领域。作为领先的 Web3 平台,Cuckoo Network 提供:

  • AI 计算市场:连接 AI 计算资源提供者与用户的去中心化市场,确保高效资源分配与公平定价
  • 预测市场协议:用于创建和管理去中心化预测市场的稳健框架
  • 节点运营网络:分布式节点网络,处理 AI 计算并验证预测市场结果
  • 创新代币经济:可持续的经济模型,激励网络参与并确保长期增长

Cuckoo 预测事件 API 基于上述基础设施构建,借助 Cuckoo Network 在 AI 与区块链领域的深厚专业能力。通过与 Cuckoo Network 生态系统的集成,开发者不仅可以获取预测市场数据,还能接入日益壮大的 AI 驱动服务和去中心化计算资源网络。

BlockEden.xyz 与 Cuckoo Network 的合作,标志着为 Web3 开发者提供企业级预测市场基础设施迈出了重要一步,融合了 BlockEden.xyz 稳定的 API 交付与 Cuckoo Network 的创新技术栈。

加入我们的生态系统

随着 API 产品线的不断扩展,我们邀请开发者加入社区,共同塑造 Web3 预测市场的未来。凭借我们对高可用性和稳健基础设施的承诺,BlockEden.xyz 为你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石,助力成功。

获取更多信息、技术文档与支持:

让我们携手共建预测市场的未来!

大科技押注以太坊的原因:推动 Web3 采纳的隐藏力量

· 阅读需 5 分钟

2024 年,出现了一件非凡的事:大科技公司不仅在探索区块链,还在以太坊主网部署关键工作负载。微软每天通过基于以太坊的系统处理超过 100,000 笔供应链验证,摩根大通的试点已结算 23 亿美元的证券交易,安永的区块链部门在以太坊上构建的业务同比增长 300%。

以太坊采纳

但最引人注目的故事并非这些巨头仅仅接受了公共区块链——而是它们为何现在这样做,以及它们合计 42 亿美元的 Web3 投资向我们揭示了企业技术的未来。

私有区块链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但原因并非你想的那样)

私有区块链如 Hyperledger 和 Quorum 的衰落已被广泛记录,但它们的失败并非仅仅因为网络效应或“昂贵的数据库”。关键在于时机投资回报率

考虑以下数据:2020‑2022 年平均企业私有区块链项目的实施成本为 370 万美元,三年内仅产生 85 万美元的成本节约(据 Gartner)。相比之下,微软公开的以太坊实现的早期数据表明,实施成本降低了 68%,成本节约提升了 4 倍。

私有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时代错误,旨在解决企业尚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它们本意是降低区块链采纳风险,却反而创建了孤立系统,无法提供价值。

推动企业采纳的三大隐藏力量(以及一个主要风险)

虽然 Layer 2 可扩展性和监管明确性常被列为驱动因素,但实际上有三股更深层的力量在重塑格局:

1. Web3 的 “AWS 化”

正如 AWS 抽象了基础设施复杂性(将平均部署时间从 89 天缩短至 3 天),以太坊的 Layer 2 将区块链转变为可消费的基础设施。微软的供应链验证系统在 Arbitrum 上从概念到生产仅用了 45 天——这是两年前无法想象的时间表。

数据说明了这一点:自 2024 年 1 月以来,企业在 Layer 2 的部署增长了 780%,平均部署时间从 6 个月降至 6 周。

2. 零知识革命

零知识证明不仅解决了隐私问题,还重新定义了信任模型。技术突破可以用具体数字衡量:安永的 Nightfall 协议现在可以以过去隐私方案成本的十分之一处理私有交易,同时保持完整的数据机密性。

当前企业 ZK 实施包括:

  • 微软:供应链验证(每日 10 万笔交易)
  • 摩根大通:证券结算(已处理 23 亿美元)
  • 安永:税务报告系统(25 万实体)

3. 公共链作为战略对冲

战略价值是可量化的。企业在云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平均面临 22% 的供应商锁定成本。构建在公共以太坊上可将该比例降至 3.5%,同时保留网络效应的优势。

反面论证:中心化风险

然而,这一趋势面临一个重大挑战:中心化风险。当前数据表明,73% 的企业 Layer 2 交易由仅三家排序器处理。这种集中度可能重新制造企业试图摆脱的供应商锁定问题。

新的企业技术栈:详细拆解

新兴的企业栈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架构:

结算层(以太坊主网):

  • 最终性:12 秒区块时间
  • 安全性:20 亿美元的经济安全性
  • 成本:每笔结算 15‑30 美元

执行层(专用 L2):

  • 性能:3,000‑5,000 TPS
  • 延迟:2‑3 秒最终性
  • 成本:每笔交易 0.05‑0.15 美元

隐私层(ZK 基础设施):

  • 证明生成:50‑200 毫秒
  • 验证成本:每个证明 0.50 美元
  • 数据隐私:完整

数据可用性:

  • 以太坊:每千字节 0.15 美元
  • 替代 DA:每千字节 0.001‑0.01 美元
  • 混合方案:环比增长 400%

未来展望:2025 年的三大预测

  1. 企业 Layer 2 整合
    当前的碎片化(27 个面向企业的 L2)将整合为 3‑5 个主导平台,受安全需求和标准化驱动。

  2. 隐私工具包爆发
    继安永的成功后,预计到 2024 年第四季度将出现 50+ 个新的企业隐私解决方案。早期指标显示,主要企业正在开发的隐私聚焦仓库已达 127 个。

  3. 跨链标准的出现
    关注企业以太坊联盟将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发布标准化跨链通信协议,以解决当前的碎片化风险。

为什么现在至关重要

Web3 的主流化标志着从“无许可创新”到“无许可基础设施”的演进。对企业而言,这代表着 470 亿美元的机会,将关键系统重建在开放、可互操作的基础之上。

值得关注的成功指标:

  • 企业 TVL 增长:当前 62 亿美元,月增长 40%
  • 开发活动:4,200+ 活跃企业开发者
  • 跨链交易量:每月 1500 万笔,年初至今增长 900%
  • ZK 证明生成成本:月下降 12%

对于 Web3 构建者而言,这不仅是采纳的问题,更是共同打造下一代企业基础设施的过程。胜出的将是那些能够在保持去中心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桥接加密创新与企业需求的参与者。

0G的去中心化AI操作系统真的能在链上大规模驱动AI吗?

· 阅读需 9 分钟

2024 年 11 月 13 日,0G Labs 宣布完成 4000 万美元 融资,由 Hack VC、Delphi Digital、OKX Ventures、Samsung Next 和 Animoca Brands 主导,使得这支致力于去中心化 AI 操作系统的团队一举成名。他们的模块化方案将去中心化存储、数据可用性验证与去中心化结算相结合,以实现链上 AI 应用。但他们真的能达到 GB/s 级别的吞吐量,为 Web3 的下一波 AI 采用提供动力吗?本深度报告评估了 0G 的架构、激励机制、生态吸引力以及潜在风险,帮助你判断 0G 是否能够兑现其承诺。

背景

AI 领域因 ChatGPTERNIE Bot 等大语言模型而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AI 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和生成式文本,还包括 AlphaGo 的围棋胜利、MidJourney 等图像生成工具。许多开发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即能够学习、感知、决策并执行复杂任务的 AI “代理”。

然而,AI 与 AI 代理应用极度 数据密集,训练与推理都依赖海量数据集。传统上,这些数据存储在中心化基础设施上。区块链的出现催生了 DeAI(去中心化 AI) 的概念,尝试利用去中心化网络进行数据存储、共享与验证,以克服中心化 AI 的局限。

0G Labs 在 DeAI 基础设施领域脱颖而出,致力于构建一个名为 0G去中心化 AI 操作系统

0G Labs 是什么?

在传统计算中,操作系统(OS) 管理硬件与软件资源——如 Windows、Linux、macOS、iOS 或 Android。操作系统抽象底层硬件,使终端用户和开发者都能更便捷地使用计算机。

类比之下,0G OS 旨在在 Web3 中扮演同样的角色:

  • 管理 去中心化存储、计算与数据可用性;
  • 简化 链上 AI 应用的部署。

为何去中心化? 传统 AI 系统将数据存储在中心化孤岛,导致数据透明度、用户隐私以及数据提供者报酬等问题。0G 通过去中心化存储、加密证明和开放激励模型来降低这些风险。

“0G” 代表 “Zero Gravity(零重力)”。团队设想一个数据交换与计算“无重量”的环境——从 AI 训练到推理再到数据可用性,都能在链上无缝进行。

0G 基金会 于 2024 年 10 月正式成立,使命是让 AI 成为公共产品,做到可访问、可验证、对所有人开放。

0G 操作系统的关键组件

从根本上看,0G 是为链上 AI 应用量身定制的模块化架构,核心由 三大支柱 组成:

  1. 0G Storage – 去中心化存储网络。
  2. 0G DA(Data Availability) – 专用的数据可用性层,确保数据完整性。
  3. 0G Compute Network – 去中心化计算资源管理与 AI 推理结算(未来还将支持训练)。

这三大支柱在 0G Chain(Layer1 网络)之下协同工作,负责共识与结算。

根据 0G 白皮书(《0G:迈向 Data Availability 2.0》),0G Storage 与 0G DA 均构建在 0G Chain 之上。开发者可以启动多个自定义 PoS 共识网络,每个网络都作为 0G DA 与 0G Storage 框架的一部分。模块化设计意味着系统负载增长时,0G 能动态添加验证者集合或专用节点实现横向扩容。

0G Storage

0G Storage 是面向大规模数据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节点通过激励机制存储用户数据。关键在于使用 纠删码(Erasure Coding,EC) 将数据切分为 更小且冗余的“块”,并分布到不同存储节点。即使某些节点失效,仍可通过冗余块恢复数据。

支持的数据类型

0G Storage 同时支持 结构化非结构化 数据。

  1. 结构化数据 采用 键值(Key-Value,KV)层,适用于动态、频繁更新的信息(如数据库、协作文档等)。
  2. 非结构化数据 采用 日志(Log)层,按时间顺序追加数据,类似于为大规模写入优化的文件系统。

通过在日志层之上叠加 KV 层,0G Storage 能满足从存储大模型权重(非结构化)到实时用户数据或指标(结构化)的多样化 AI 需求。

PoRA 共识

PoRA(Proof of Random Access) 用于验证存储节点真实持有其声称的块。工作原理:

  • 存储矿工定期 被挑战 提交特定随机块的加密哈希。
  • 矿工必须基于本地数据生成有效哈希(类似 PoW 的 puzzle 求解)。

为保证公平,系统将挖矿竞争限制在 8 TB 的分段内。大矿工可将硬件拆分为多个 8 TB 分区,小矿工则在单一 8 TB 边界内竞争。

激励设计

0G Storage 将数据划分为 8 GB 的 “定价段”。每段拥有 捐赠池奖励池。用户存储数据时支付 0G Token(ZG) 费用,部分用于节点奖励。

  • 基础奖励:存储节点提交有效 PoRA 证明后,立即获得该段的区块奖励。
  • 持续奖励:捐赠池每年释放约 4% 到奖励池,激励节点长期存储数据。存储同一段的节点越少,单节点可获得的份额越大。

用户仅需 一次性 支付永久存储费用,但必须设置高于系统最低值的捐赠额。捐赠越高,矿工复制该数据的意愿越强。

版税机制:0G Storage 还引入 “版税” 或 “数据共享” 机制。早期存储提供者为每个数据块创建版税记录。若新节点想存储相同块,原节点可共享数据。当新节点后续通过 PoRA 证明存储时,原数据提供者持续获得版税。数据复制越广,早期提供者的累计奖励越高。

与 Filecoin 与 Arweave 的对比

相似点

  • 三者均激励去中心化数据存储。
  • 0G Storage 与 Arweave 均追求 永久存储
  • 数据切块与冗余是通用做法。

关键差异

  • 原生集成:0G Storage 不是独立区块链,而是直接集成在 0G Chain,主要面向 AI 场景。
  • 结构化数据:0G 支持 KV 型结构化数据,满足 AI 工作负载的读写需求。
  • 成本:0G 声称 $10–11/TB 的永久存储费用,低于 Arweave。
  • 性能定位:专为 AI 吞吐量设计,而 Filecoin、Arweave 更偏向通用去中心化存储。

0G DA(数据可用性层)

数据可用性 确保每个网络参与者都能完整验证并获取交易数据。若数据缺失或被隐藏,区块链的信任假设即告失效。

在 0G 系统中,数据被切块并离链存储。系统记录这些块的 Merkle 根,DA 节点必须 抽样 检查块是否匹配 Merkle 根与纠删码承诺。只有通过抽样验证后,数据才被视为 “可用”,并写入共识状态。

DA 节点选取与激励

  • DA 节点需 质押 ZG 才能参与。
  • 节点通过 VRF(可验证随机函数) 随机分配到 仲裁组(quorum)
  • 每个节点仅验证 数据子集。若 2/3 的仲裁组确认数据可用且正确,则签署证明并聚合提交至 0G 共识网络。
  • 奖励通过周期性抽样分配,仅抽中随机块的节点可获得当轮奖励。

与 Celestia 与 EigenLayer 的比较

0G DA 借鉴 Celestia(数据可用性抽样)和 EigenLayer(再质押)理念,但目标是实现 更高吞吐。Celestia 当前约 10 MB/s,区块时间 12 秒。EigenDA 主要服务于 Layer2,实现较为复杂。0G 设想 GB/s 级别的吞吐,以满足 50–100 GB/s 数据摄入的 AI 大规模工作负载。

0G Compute Network

0G Compute Network 是去中心化计算层,分阶段演进:

  • 阶段 1:聚焦 AI 推理结算。网络在去中心化市场中匹配 “AI 模型买家”(用户)与计算提供者(卖家)。提供者在智能合约中注册服务与价格,用户发起推理请求并支付 ZG,合约完成结算。
  • 后续阶段:将支持链上训练、批处理等更复杂计算。

0G 生态与治理

0G 基金会通过 治理代币 ZG 实现社区共识。持币者可投票决定协议升级、费用模型以及激励参数。生态合作伙伴包括多家链上 AI 项目、去中心化数据市场以及传统 AI 企业。

潜在风险与挑战

  1. 技术实现难度:GB/s 级别的跨链数据抽样、纠删码恢复以及计算结算需要极高的网络同步效率,当前公链网络仍在探索阶段。
  2. 激励经济模型:永久存储的低成本可能导致质押收益不足,进而影响节点参与度。
  3. 监管不确定性:AI 数据涉及隐私与版权,去中心化存储可能面临合规审查。
  4. 竞争格局:其他 DeAI 项目(如 Fetch.ai、SingularityNET)也在同步推进,市场份额尚未明朗。
  5. 用户采纳:AI 开发者是否愿意将模型权重与推理数据迁移至链上仍是未知数。

结论

0G Labs 已成功完成大额融资,并展示了完整的模块化蓝图:从去中心化存储、数据可用性到计算结算,形成了链上 AI 生态的闭环。若技术实现能够达到宣称的 GB/s 吞吐,0G 将在 Web3 上提供前所未有的 AI 扩展能力。然而,当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关键在于:

  • 验证 PoRADA 抽样 在真实网络规模下的可靠性;
  • 观察 激励池 是否能够持续吸引节点提供长期存储;
  • 监测 市场需求,即链上 AI 推理与训练的实际使用量。

综合来看,0G 的愿景具有创新性且符合去中心化 AI 的长期趋势,但实现路径仍充满技术与经济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与开发者应在关注其进展的同时,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

使用 Sui Paymaster 构建免 Gas 体验:架构与实现指南

· 阅读需 8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想象一个用户可以无缝地与你的 dApp 交互,而无需持有任何原生代币(SUI)的世界。这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借助 Sui 的 Gas Station(亦称 Paymaster),开发者可以代替用户支付 gas 费用,彻底消除新用户进入 Web3 的最大障碍之一,实现真正无摩擦的链上体验。

本文提供了将你的 dApp 升级为免 Gas 的完整指南。我们将深入探讨 Sui Paymaster 的核心概念、架构、实现模式以及最佳实践。

1. 背景与核心概念:什么是赞助交易?

在区块链世界中,每笔交易都需要网络费用,即“gas”。对于习惯了 Web2 无缝体验的用户而言,这是一道显著的认知和操作障碍。Sui 在协议层面通过 赞助交易 来解决此挑战。

核心思路很简单:允许一方(赞助者)为另一方(用户)的交易支付 SUI gas 费用。这样,即使用户钱包中没有 SUI,也能成功发起链上操作。

Paymaster ≈ Gas Station

在 Sui 生态系统中,赞助交易的逻辑通常由称为 Gas StationPaymaster 的链下或链上服务处理。其主要职责包括:

  1. 评估交易:接收用户的免 Gas 交易数据(GasLessTransactionData)。
  2. 提供 Gas:锁定并分配交易所需的 gas 费用。通常通过由多个 SUI Coin 对象组成的 gas 池来管理。
  3. 生成赞助者签名:在批准赞助后,Gas Station 使用其私钥(SponsorSig)对交易进行签名,表明其愿意支付费用。
  4. 返回已签名交易:将包含 gas 数据和赞助者签名的 TransactionData 发送回去,等待用户的最终签名。

简而言之,Gas Station 就像为你的 dApp 用户提供加油服务,确保它们的“车辆”(交易)能够在 Sui 网络上顺畅运行。

2. 高层架构与交互流程

典型的免 Gas 交易涉及用户、dApp 前端、Gas Station 和 Sui 全节点之间的协同。交互顺序如下:

流程拆解:

  1. 用户 在 dApp UI 中执行操作,构造一个不含 gas 信息的交易数据包。
  2. dApp 将该数据发送至指定的 Gas Station 请求赞助。
  3. Gas Station 验证请求的有效性(例如检查用户是否符合赞助条件),随后为交易填充 Gas Coin 并签名,将半成品交易返回给 dApp。
  4. 用户 在钱包中看到完整的交易详情(例如“购买一个 NFT”),并提供最终签名。这一步至关重要,确保用户对其操作保持同意和控制。
  5. dApp 将包含用户和赞助者签名的完整交易广播至 Sui 全节点
  6. 交易在链上完成后,Gas Station 可通过监听链上事件或回执进行确认,然后通过 webhook 通知 dApp 后端,以完成业务流程的闭环。

3. 三种核心交互模型

你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单独或组合使用以下三种交互模型。

模型 1:用户发起 → 赞助者批准(最常见)

这是标准模型,适用于绝大多数 dApp 内的交互。

  1. 用户构建 GasLessTransactionData:用户在 dApp 中执行操作。
  2. 赞助者添加 GasData 并签名:dApp 后端将交易发送至 Gas Station,后者批准交易、附加 Gas Coin 并添加签名。
  3. 用户审阅并给出最终签名:用户在钱包中确认最终交易详情并签名。随后 dApp 将其提交至网络。

该模型在安全性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

模型 2:赞助者发起的空投/激励

该模型非常适用于空投、用户激励或批量资产分发。

  1. 赞助者预填 TransactionData 并签名:赞助者(通常为项目团队)预先构建大部分交易(例如向特定地址空投 NFT),并附加赞助签名。
  2. 用户的二次签名使其生效:用户只需对该“预批准”交易签名一次,即可执行。

这提供了极其流畅的用户体验。用户只需点击一次确认,即可领取奖励或完成任务,显著提升营销活动的转化率。

模型 3:通配符 GasData(信用额度模型)

这是一种更灵活且基于权限的模型。

  1. 赞助者转移 GasData 对象:赞助者首先创建一个或多个具有特定预算的 Gas Coin 对象,并直接将所有权转移给用户。
  2. 用户在预算范围内自由消费:用户随后可以在预算上限和有效期内自由使用这些 Gas Coin 来支付其发起的任何交易。
  3. Gas Coin 被归还:当 Gas Coin 用尽或过期后,可设计为自动销毁或返回给赞助者。

该模型相当于为用户提供一张限时、限额的“gas 费用信用卡”,适用于在游戏赛季期间提供免费试玩体验等需要高度用户自主性的场景。

4. 典型应用场景

Sui Paymaster 的强大之处不仅在于解决 gas 费用问题,还在于它能够深度融合业务逻辑,创造新可能。

场景 1:付费墙

许多内容平台或 dApp 服务要求用户满足特定条件(例如持有 VIP NFT、达到某会员等级)才能访问功能。Paymaster 可以完美实现此逻辑。

  • 流程:用户请求操作 → dApp 后端验证用户资质(如 NFT 持有) → 若符合条件,则调用 Paymaster 为其赞助 gas 费用;若不符合,则直接拒绝签名请求。
  • 优势:该模型天然抵御机器人和滥用行为。由于赞助决策在后端完成,恶意用户无法绕过资质检查而耗尽 gas 资金。

场景 2:一键结算

在电商或游戏内购买场景中,简化支付流程至关重要。

  • 流程:用户在结算页点击“立即购买”。dApp 构造包含业务逻辑的交易(例如 transfer_nft_to_user)。用户只需在钱包中签名批准业务交易,无需关心 gas,gas 费用由 dApp 的赞助者承担。
  • 优势:可以将业务参数如 order_id 直接编码进 ProgrammableTransactionBlock,实现后端订单的精准链上归因。

场景 3:数据归因

精准的数据追踪是业务优化的基础。

  • 流程:构造交易时,将唯一标识(如 order_hash)写入交易参数或将在执行时触发的事件中。
  • 优势:Gas Station 在收到成功交易的链上回执后,可通过解析事件或交易数据轻松提取该 order_hash,实现链上状态变化与后端订单或用户行为的精准映射。

5. 代码骨架(基于 Rust SDK)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代码片段,演示核心交互步骤。

let tx_data = TransactionData::new_gasless(...);
let signed_tx = gas_station.evaluate_and_sign(tx_data)?;
let final_tx = user.sign(signed_tx)?;
submit(final_tx);

完整实现请参考官方 Sui 文档的 Gas Station 教程,其中提供了开箱即用的代码示例。

6. 风险与注意事项

虽然 Sui Paymaster 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仍需关注潜在的风险和考量。

安全风险

如果 Gas Station 的私钥泄露,攻击者可能伪造签名并耗尽 gas 资金。

  • 密钥管理:确保私钥存放在安全硬件模块中或采用多签方案。
  • 交易验证:严格验证传入的交易请求,防止恶意负载。

经济考量

开发者需要评估赞助 gas 费用的成本,尤其是在高交易量的场景中。

  • 预算管理:保持充足的 gas 池并监控使用模式,避免意外耗尽。
  • 定价模型:部分项目采用分层赞助(如免费额度后由用户自行支付),以平衡成本与用户体验。

7. 结论

Sui Paymaster 是一项强大的工具,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降低 Web3 应用的准入门槛。通过掌握其核心概念、架构和交互模型,开发者可以将其无缝集成到 dApp 中,为用户提供真正免 Gas 的流畅体验。

探索 Web3 生态系统中安全审计的用户认知

· 阅读需 6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对于 Web3 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安全审计不仅是技术必需,更是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里程碑。然而,来自澳门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开创性研究——基于对 20 名用户的深度访谈以及对超过 900 条 Reddit 帖子的分析——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行业审计实践与终端用户的实际认知、信任模型和行为决策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本报告不仅是学术讨论,更是面向所有 Web3 从业者的情报简报。它识别了当前审计生态系统中的痛点,并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路线图,以更有效地利用审计来建立信任并引导用户行为。

核心洞见:用户如何看待你的“安全证书”?

1. 信息获取中的“隧道视野”效应 用户获取审计信息的主要且往往唯一渠道是项目的官方网站。所有受访者均确认了这一行为模式。

  • 战略意义:你网站是传达审计价值的主战场。不要假设用户会进一步查阅审计公司的官网或在链上交叉验证信息。审计信息在你站点上的呈现方式直接塑造用户的第一印象和信任基础。

2. 感知信息价值的两极化 用户普遍认为当前审计报告的信息价值不足,这表现为两种方式:

  • 对专家价值不足:技术熟练的用户觉得许多报告“仓促、公式化且重复”,缺乏深度和有意义的洞见。
  • 对新手门槛过高:非技术用户被专业术语和代码淹没,难以理解。对审计公司网站的外部审查进一步证实: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缺乏对服务流程的详细描述,且大多数未充分披露审计员的专业资质。
  • 战略意义:当前“一刀切”的 PDF 报告格式未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项目方和审计公司必须考虑分层、交互式的信息披露策略——简明摘要、可视化风险评估,以及供专家审查的完整技术细节。

3. 信任模型的脆弱性:在普遍怀疑中依赖声誉 用户将审计公司的“声誉”视为判断质量的主要标准,但该信任模型十分脆弱。

  • 声誉的模糊性:许多受访者无法说出超过一家审计公司,这表明用户对声誉的认知模糊且易受影响。
  • 对独立性的根本怀疑:由于审计服务由项目方付费,用户普遍质疑其公正性。一位受访者概括道:“他们不太可能公开批评或‘打垮’客户。”Reddit 讨论也呼应了类似的怀疑。
  • 战略意义:用户信任并非建立在技术细节上,而是对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感知。主动提升审计过程透明度——例如披露与客户的工作流程——比单纯发布技术报告更为关键。

4. 审计的真实价值:“努力的证明” 尽管对有效性和公平性存在疑虑,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达成共识:进行审计本身是项目对安全和责任承诺的强有力信号。

  • 一位参与者解释道,这表明“该应用对安全非常重视,且至少愿意投入审计”。
  • 战略意义:审计不仅是技术防护手段,也是关键的营销和信任构建工具。其象征意义远超用户实际理解的内容。团队应在营销和社区沟通中强调对独立审计的投入。

5. 用户决策行为:二元且不对称

  • 关注“是否存在”,而非“质量”:用户审阅审计信息的时间极少——通常不足 10 分钟。他们更在意是否有审计,而非审计的细节。
  • 不对称影响:正面的审计结果显著提升社区信心。负面结果虽会引起关注,但对高风险用户的威慑作用有限。
  • 战略意义:二元的“已审计/未审计”状态是用户决策中最具影响力的单一变量。项目方应确保该状态清晰可见。审计公司则可设计报告结论,使其对用户决策产生更大影响。

面向未来的设计与战略转型

基于这些洞见,研究为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行动计划:

  1. 针对审计公司:重塑报告和服务模型

    • 从静态到交互:摆脱传统 PDF 报告,转向具备分层数据、可点击代码片段和内置反馈机制的交互式网页平台
    • 拥抱彻底透明:主动披露审计方法、关键流程,甚至客户互动(除核心机密外),以展示独立性和公正性。
    • 推动行业标准化:缺乏标准削弱行业可信度。公司应帮助建立统一的实践、风险分类和报告规范,并对社区进行教育。
  2. 针对项目团队:将审计融入用户体验与沟通策略

    • 优化信息呈现:在网站上清晰展示审计信息。简洁的“审计摘要”页面并链接至完整报告,比单纯的 PDF 链接更有效。
    • 利用“努力的证明”:在营销、社区 AMA 和白皮书中将完成第三方审计定位为核心信任里程碑。
    • 承担教育角色:与审计方合作共同举办安全教育活动。既提升认知,又增强项目和审计品牌的信任。
  3. 针对社区与生态系统建设者:利用集体智慧的力量

    • 赋能社区:支持技术专家或 KOL 提供审计报告的第三方解读和评审。
    • 探索 DAO 治理:尝试由 DAO 委托或监督审计的模型。此方式可通过社区投票和激励机制强化独立性和可信度。

总之,这项研究发出明确警示:Web3 行业不能再将审计视为孤立的技术职能。从业者必须正视当前实践与用户认知之间的差距,将用户体验和信任构建置于核心。唯有提升透明度、优化沟通并推动标准化,才能共同构建更安全、更可信的去中心化未来。

如何在 Web3 中构建持久的社交形象

· 阅读需 17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2025 年 1 月 31 日

  • 通过 BlockEden.xyz 的高吞吐量 RPC 端点,确保你的链上社交体验始终流畅。

  • 采用代币门控、Lens、Farcaster、Farcaster Frames、Mirror、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POAP

1. 介绍

在 Web3 生态系统中,构建可扩展且安全的社交网络是一个关键挑战。传统的中心化平台在数据隐私、内容审查和平台垄断方面存在显著局限。相反,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用户主权和抗审查性。

1.1 为什么选择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 数据主权:用户拥有并控制自己的数据,避免平台滥用或泄露。
  • 抗审查:去中心化的存储和治理模型使内容更难被单点审查。
  • 激励机制:通过代币经济模型,用户可以因内容创作、互动和社区治理获得奖励。

1.2 关键技术栈

  • 区块链:以太坊、Polygon、Arbitrum 等 EVM 兼容链,用于身份验证、代币经济和治理。
  • 去中心化存储:IPFS、Filecoin、Arweave,用于永久存储内容和媒体文件。
  • 身份协议:ENS、Lens、Worldcoin、World ID,用于去中心化身份(DID)管理。
  • 消息协议:XMTP、Push Protocol、Waku,用于点对点消息传递和通知。
  • 前端框架:Next.js、React、Tailwind CSS,用于构建响应式 UI。
  • 后端:Node.js、Express、GraphQL、The Graph,用于 API 聚合和索引链上数据。

2. 架构概览

2.1 高层组件

2.2 数据流

  1. 用户注册:使用 ENS / Lens 进行去中心化身份验证,生成 DID。
  2. 内容发布:内容上传至 IPFS,返回 CID;将 CID 写入链上(ERC-721 NFT)或链下(IPFS Pinning Service)。
  3. 互动:点赞、评论等操作写入链上(ERC-20 代币奖励)或链下(Off-chain DB + Merkle Proof)。
  4. 消息:使用 XMTP 发送点对点消息,Push Protocol 推送通知。
  5. 治理:通过 Snapshot 提交提案,使用 DAO 合约执行投票结果。

3. 核心功能实现

3.1 去中心化身份(DID)集成

3.1.1 ENS + Lens

import { useAccount, useConnect, useDisconnect } from 'wagmi';
import { ConnectButton } from '@rainbow-me/rainbowkit';
import { useEffect, useState } from 'react';
import { ethers } from 'ethers';
import ENS from '@ensdomains/ensjs';

export const useENS = () => {
const { address, isConnected } = useAccount();
const [ensName, setEnsName] = useState<string | null>(null);
const [profile, setProfile] = useState<any>(null);

useEffect(() => {
if (!isConnected) return;
const provider = new ethers.providers.Web3Provider(window.ethereum);
const ens = new ENS({ provider, ensAddress: ENS.getEnsAddress('1') });

const fetchENS = async () => {
const name = await ens.getName(address!);
setEnsName(name?.name || null);
if (name?.name) {
const resolver = await ens.getResolver(name.name);
const avatar = await resolver?.getText('avatar');
setProfile({ avatar });
}
};
fetchENS();
}, [address, isConnected]);

return { ensName, profile };
};

3.1.2 World ID 集成(防刷)

import { useWorldID } from '@worldcoin/id';

export const WorldIDVerification = () => {
const { isVerified, verify } = useWorldID({
appId: 'YOUR_WORLD_ID_APP_ID',
action: 'login',
signal: window.location.href,
});

if (!isVerified) {
return <button onClick={verify}>Verify with World ID</button>;
}
return <p>✅ Verified</p>;
};

3.2 内容发布

3.2.1 IPFS 上传

import { create } from 'ipfs-http-client';
import { ethers } from 'ethers';
import PostABI from '@/contracts/Post.json';

const ipfs = create({ url: 'https://ipfs.infura.io:5001/api/v0' });

export const uploadPost = async (content: string, title: string) => {
const file = new Blob([JSON.stringify({ title, content })], {
type: 'application/json',
});
const added = await ipfs.add(file);
return added.path; // CID
};

export const mintPostNFT = async (cid: string, signer: ethers.Signer) => {
const contract = new ethers.Contract(
process.env.NEXT_PUBLIC_POST_CONTRACT!,
PostABI.abi,
signer,
);
const tx = await contract.mintPost(cid);
await tx.wait();
return tx.hash;
};

3.2.2 ERC-721 合约(Post NFT)

// SPDX-License-Identifier: MIT
pragma solidity ^0.8.24;

import "@openzeppelin/contracts/token/ERC721/extensions/ERC721URIStorage.sol";

contract PostNFT is ERC721URIStorage {
uint256 public tokenIdCounter;
address public admin;

constructor() ERC721("PostNFT", "POST") {
admin = msg.sender;
}

function mintPost(string memory _cid) external {
uint256 tokenId = tokenIdCounter++;
_safeMint(msg.sender, tokenId);
_setTokenURI(tokenId, string(abi.encodePacked("ipfs://", _cid)));
}
}

3.3 互动(点赞、评论)

3.3.1 ERC-20 奖励代币

// SPDX-License-Identifier: MIT
pragma solidity ^0.8.24;

import "@openzeppelin/contracts/token/ERC20/ERC20.sol";

contract SocialToken is ERC20 {
address public admin;
mapping(uint256 => uint256) public postLikes;

constructor() ERC20("SocialToken", "SOC") {
admin = msg.sender;
_mint(msg.sender, 1_000_000 * 10 ** decimals());
}

function likePost(uint256 postId) external {
postLikes[postId] += 1;
_transfer(admin, msg.sender, 10 * 10 ** decimals()); // reward
}
}

3.3.2 前端交互

import { useContractWrite, usePrepareContractWrite } from 'wagmi';
import SocialTokenABI from '@/contracts/SocialToken.json';

export const LikeButton = ({ postId }: { postId: number }) => {
const { config } = usePrepareContractWrite({
address: process.env.NEXT_PUBLIC_SOCIAL_TOKEN!,
abi: SocialTokenABI.abi,
functionName: 'likePost',
args: [postId],
});
const { write, isLoading } = useContractWrite(config);

return (
<button onClick={() => write?.()} disabled={isLoading}>
{isLoading ? 'Liking...' : '👍 Like'}
</button>
);
};

3.4 消息与通知

3.4.1 XMTP 点对点聊天

import { Client } from '@xmtp/xmtp-js';
import { ethers } from 'ethers';

export const useXMTP = () => {
const [client, setClient] = useState<Client | null>(null);
const { address, connector } = useAccount();

useEffect(() => {
if (!address) return;
const init = async () => {
const provider = new ethers.providers.Web3Provider(window.ethereum);
const signer = provider.getSigner();
const xmtp = await Client.create(signer);
setClient(xmtp);
};
init();
}, [address]);

const sendMessage = async (recipient: string, content: string) => {
if (!client) return;
const conversation = await client.conversations.newConversation(recipient);
await conversation.send(content);
};

return { client, sendMessage };
};

3.4.2 Push Protocol 通知

import { usePush } from '@pushprotocol/restapi';

export const sendPushNotification = async (
channel: string,
title: string,
body: string,
) => {
const push = usePush();
await push.sendNotification({
channel,
title,
body,
recipient: '0xAll', // broadcast
});
};

3.5 治理与 DAO

3.5.1 Snapshot 提案

import { createProposal } from '@snapshot-labs/snapshot.js';

export const createSnapshotProposal = async ({
title,
body,
choices,
start,
end,
}: {
title: string;
body: string;
choices: string[];
start: number;
end: number;
}) => {
const proposal = await createProposal({
space: 'yourspace.eth',
type: 'single-choice',
title,
body,
choices,
start,
end,
network: '1',
snapshot: await getBlockNumber(),
});
return proposal.id;
};

3.5.2 DAO 合约(简化版)

// SPDX-License-Identifier: MIT
pragma solidity ^0.8.24;

import "@openzeppelin/contracts/governance/IGovernor.sol";

interface ISocialDAO is IGovernor {
function executeProposal(uint256 proposalId) external;
}

3.6 前端 UI 示例

import { ConnectButton } from '@rainbow-me/rainbowkit';
import { useENS } from '@/hooks/useENS';
import { LikeButton } from '@/components/LikeButton';
import { useXMTP } from '@/hooks/useXMTP';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Home() {
const { ensName, profile } = useENS();
const { sendMessage } = useXMTP();

return (
<main className="container mx-auto p-4">
<header className="flex justify-between items-center mb-8">
<h1 className="text-3xl font-bold">去中心化社交网络</h1>
<ConnectButton />
</header>

{ensName && (
<section className="mb-8">
<p className="text-lg">
你好,<span className="font-medium">{ensName}</span>!
</p>
{profile?.avatar && (
<img src={profile.avatar} alt="Avatar" className="w-16 h-16 rounded-full" />
)}
</section>
)}

{/* 示例帖子 */}
<article className="border rounded-lg p-4 mb-6">
<h2 className="text-xl font-semibold">我的第一篇去中心化帖子</h2>
<p className="mt-2">
这是一段示例内容,展示如何将内容存储在 IPFS 并通过 NFT
进行所有权管理。
</p>
<div className="flex items-center mt-4">
<LikeButton postId={0} />
<button
className="ml-4 text-blue-500"
onClick={() => sendMessage('0xRecipient', 'Hello!')}
>
💬 发送消息
</button>
</div>
</article>
</main>
);
}

4. 安全与合规

风险对策
合约漏洞使用 OpenZeppelin 审计过的库;部署前进行 MythX、Slither 静态分析;使用多签钱包进行合约升级
前端钓鱼实现 ENS 域名白名单;使用 HTTPS + CSP;在 UI 中显示已验证的 ENS 名称
隐私泄露所有用户生成的内容均存储在 IPFS,未加密的公开内容;敏感信息使用对称加密(AES)后再上传
Sybil 攻击引入 World ID、Proof of Humanity、POAP 进行身份验证;对点赞、投票设置每日上限
链上费用使用 Polygon、Arbitrum 等 L2;对非关键交互采用 EIP-4337 账户抽象或 ERC-4337 进行批量执行
内容审查采用去中心化存储(Arweave)和内容哈希上链,确保不可篡改;使用 DAO 投票进行内容标记与下架

5. 部署与运维

5.1 合约部署(Hardhat)

npx hardhat compile
npx hardhat run scripts/deploy-post.ts --network polygon
npx hardhat run scripts/deploy-token.ts --network polygon

5.2 前端部署

  • Vercel:自动构建 Next.js 项目,使用环境变量注入合约地址。
  • IPFS 部署:使用 ipfs-deploy 将前端静态文件发布到 IPFS,配合 ENS 域名指向。

5.3 监控

  • The Graph:为 PostNFT、SocialToken 创建子图,实时索引链上事件。
  • Prometheus + Grafana:监控 RPC 节点延迟、IPFS Pinning 服务状态。
  • Sentry:捕获前端异常,尤其是钱包连接错误。

6. 示例项目与资源

项目代码仓库说明
Lens ProtocolEthereumhttps://github.com/lens-protocol去中心化社交图谱,提供 Profile、Follow、Collect
XMTP Chat任意 EVMhttps://github.com/xmtp/xmtp-js点对点加密聊天
Push Protocol任意https://github.com/PushProtocol/push-sdk去中心化通知
World ID任意https://github.com/worldcoin/world-id-sdk防刷身份验证
Arweave SocialArweavehttps://github.com/ArweaveTeam/Arweave-Community-Projects永久存储社交内容

6. 未来路线图

阶段目标时间
MVPENS 登录、IPFS 内容发布、点赞奖励3 个月
扩展XMTP 聊天、Push 通知、DAO 治理6 个月
跨链多链身份(World ID)+ L2 批量交互9 个月
内容永存集成 Arweave + Filecoin 进行长期存储12 个月
AI 集成使用去中心化 AI(e.g., LlamaIndex on IPFS)进行内容推荐18 个月

7. 结论

构建去中心化社交网络需要在身份、存储、交互、激励和治理之间取得平衡。通过结合 ENS / Lens、IPFS、ERC-721/20、XMTP、Push Protocol 与 DAO 治理,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安全、可扩展且用户主权的社交平台。持续的安全审计、链上费用优化以及社区治理是项目长期成功的关键。


祝你在构建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旅程中取得成功! 🎉


本文档基于最新的 Web3 技术栈(截至 2024 年 10 月)编写,所有代码示例均为演示用途,部署前请进行完整审计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