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34 篇博文 含有标签「Web3」

查看所有标签

Web3 开发者体验工具链创新

· 阅读需 4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以下是关于 Web3 开发者体验(DevEx)创新报告的综合摘要。

执行摘要

2024‑2025 年,Web3 开发者体验取得了显著进步,得益于编程语言、工具链和部署基础设施的创新。由于工具更快、语言更安全、工作流更流畅,开发者的生产力和满意度均有所提升。本摘要汇总了五大关键工具链(SolidityMoveSwayFoundryCairo 1.0)以及两大趋势:“一键” Rollup 部署智能合约热重载


Web3 开发者工具链对比

每种工具链都有其独特优势,适配不同生态系统和开发理念。

  • Solidity (EVM): 仍是最主流的语言,拥有庞大的生态、丰富的库(如 OpenZeppelin)以及成熟的框架(Hardhat、Foundry)。虽缺少宏等原生特性,但其广泛采纳度和强大社区支持,使其成为以太坊及大多数 EVM 兼容 L2 的默认选择。
  • Move (Aptos/Sui): 强调安全性和形式化验证。其基于资源的模型和 Move Prover 工具可在设计层面防止重入等常见漏洞,特别适合高安全性的金融应用,尽管生态规模较小且主要围绕 Aptos 与 Sui。
  • Sway (FuelVM): 通过让开发者在单一类 Rust 语言中编写合约、脚本和测试,实现最大开发者生产力。它利用 Fuel 虚拟机的高吞吐、UTXO 架构,成为在 Fuel 网络上构建性能密集型应用的有力选择。
  • Foundry (EVM Toolkit): 为 Solidity 带来变革性的工具套件,提供极其快速的编译与测试,并支持在 Solidity 中直接编写测试。模糊测试、主网分叉以及 “cheatcodes” 等特性,使其成为超过半数以太坊开发者的首选。
  • Cairo 1.0 (Starknet): 为 Starknet 生态带来重大 DevEx 提升。高层、类 Rust 语法以及现代化工具(如 Scarb 包管理器和 Starknet Foundry)让 ZK‑rollup 开发更快更直观。虽然调试器等工具仍在完善中,但开发者满意度已显著提升。

关键 DevEx 创新

两大趋势正在改变去中心化应用的构建与部署方式。

“一键” Rollup 部署

自定义区块链(L2 / Appchain)的创建变得极其简便。

  • 基础: Optimism 的 OP Stack 提供模块化、开源的 Rollup 构建蓝图。
  • 平台: CalderaConduit 等服务推出 Rollup‑as‑a‑Service(RaaS)平台,提供网页仪表盘,开发者可在数分钟内部署定制的主网或测试网 Rollup,几乎不需要区块链工程经验。
  • 影响: 大幅加速实验迭代,降低创建专用链的门槛,简化 DevOps,使团队能够专注于业务逻辑而非底层基础设施。

智能合约热重载

将现代前端的即时反馈循环引入区块链开发。

  • 概念: Scaffold-ETH 2 等工具自动化开发周期。当开发者保存合约修改时,工具会自动重新编译、部署到本地区块链,并刷新前端以展示新逻辑。
  • 影响: 热重载消除重复的手动步骤,显著缩短迭代周期,使开发过程更具互动性,降低新手学习曲线,鼓励频繁测试,从而提升代码质量。

结论

Web3 开发生态正以惊人速度成熟。更安全的语言、更快速的工具(如 Foundry)以及通过 RaaS 平台实现的基础设施简化,正在缩小区块链与传统软件开发之间的差距。这些 DevEx 改进与协议层创新同等重要,因为它们赋能开发者更快构建更复杂、更安全的应用,进而推动整个区块链生态的增长与采纳。

来源:

  • Solidity Developer Survey 2024 – Soliditylang (2025)
  • Moncayo Labs on Aptos Move vs Solidity (2024)
  • Aptos Move Prover intro – Monethic (2025)
  • Fuel Labs – Fuel & Sway Documentation (2024); Fuel Book (2024)
  • Spearmanrigoberto – Foundry vs Hardhat (2023)
  • Medium (Rosario Borgesi) – Building Dapps with Scaffold-ETH 2 (2024)
  • Starknet/Cairo developer survey – Cairo-lang.org (2024)
  • Starknet Dev Updates – Starknet.io (2024–2025)
  • Solidity forum – Macro preprocessor discussion (2023)
  • Optimism OP Stack overview – CoinDesk (2025)
  • Caldera rollup platform overview – Medium (2024)
  • Conduit platform recap – Conduit Blog (2025)
  • Blockchain DevEx literature review – arXiv (2025)

跨链用户体验中的链抽象与意图驱动架构

· 阅读需 49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引言

Layer-1 和 Layer-2 区块链的快速增长导致 Web3 用户体验变得碎片化。如今,用户为了完成跨链的复杂任务,不得不同时操作多个钱包、网络和代币桥。链抽象意图驱动架构已成为简化这一格局的关键范式。通过抽象掉特定链的细节,并允许用户基于_意图_(期望的结果)而非手动构建每条链的明确交易来行动,这些方法有望实现统一、无缝的跨链体验。本报告深入探讨了链抽象的核心原则、以意图为中心的执行模型设计、真实世界的实现(如 Wormhole 和 Etherspot)、技术基础(中继器、智能钱包等),以及为开发者和最终用户带来的用户体验优势。我们还总结了 EthCC 2025 的见解——链抽象和意图是当时的热门话题——并提供了一个不同协议方法的比较表。

链抽象的原则

链抽象指任何将多个区块链呈现给用户和开发者,使其看起来像一个单一统一环境的技术或框架。其动机是消除由链的异构性引起的_摩擦_。在实践中,链抽象意味着:

  • 统一接口: 用户不再需要为每个区块链管理单独的钱包和 RPC 端点,而是通过一个隐藏网络细节的接口进行交互。开发者可以构建 dApp,而无需在每条链上部署单独的合约,也无需为每个网络编写自定义的桥接逻辑。
  • 无需手动桥接: 在链之间移动资产或数据在幕后进行。用户无需手动执行锁定/铸造的桥接交易或兑换桥接代币;抽象层会自动处理。例如,用户可以在一个协议上提供流动性,而无需关心流动性在哪条链上,系统会自动路由资金。
  • Gas 费抽象: 用户不再需要持有每条链的原生代币来支付该链上的 Gas 费。抽象层可以赞助 Gas 费或允许用用户选择的资产支付 Gas。这降低了入门门槛,因为用户不必分别获取 ETH、MATIC、SOL 等。
  • 网络无关逻辑: 应用逻辑变得_链无关_。智能合约或链下服务协同工作,在任何必要的链上执行用户操作,而无需用户手动切换网络或签署多个交易。本质上,用户的体验就像一个“元链”或一个_区块链无关_的应用层。

核心思想是让用户专注于他们想要实现_什么_,而不是在_哪条链_上或_如何_实现。一个熟悉的类比是 Web 应用程序抽象掉服务器位置——正如用户不需要知道他们的请求触及哪个服务器或数据库一样,Web3 用户也不应该需要知道哪个链或桥被用于某个操作。通过统一层路由交易,链抽象减少了当今多链生态系统的碎片化。

动机: 推动链抽象源于当前跨链工作流程中的痛点。为每条链管理单独的钱包并执行多步骤的跨链操作(在链 A 上交换,桥接到链 B,再在链 B 上交换等)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碎片化的流动性和不兼容的钱包也限制了 dApp 在各生态系统中的增长。链抽象通过_紧密连接_生态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是,它将以太坊及其众多的 L2 和侧链视为一个统一用户体验的一部分。EthCC 2025 强调,这对于主流采用至关重要——演讲者认为,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 Web3 未来_“必须抽象掉区块链”_,使多链世界感觉像单一网络一样简单。

意图驱动架构:从交易到意图

传统的区块链交互是以交易为中心的:用户明确构建并签署一个交易,在选定的链上执行特定操作(调用合约函数、转移代币等)。在多链环境中,完成一个复杂目标可能需要在不同网络上进行许多此类交易,每个交易都由用户按正确顺序手动发起。意图驱动架构颠覆了这种模式。用户不再微观管理交易,而是声明一个意图——一个高层次的目标或期望的结果——然后让一个自动化系统找出完成它所需的交易。

在意图驱动的设计下,用户可能会说:“将 Base 上的 100 USDC 兑换成 Arbitrum 上的 100 USDT”。这个意图概括了_做什么_(在一个目标链上将一种资产兑换成另一种),而没有规定_如何做_。一个专门的代理(通常称为求解器 (solver))随后接手完成这项工作。求解器将决定_如何_最好地跨链执行兑换——例如,它可能会使用一个快速桥将 USDC 从 Base 桥接到 Arbitrum,然后执行兑换成 USDT 的操作,或者使用一个直接的跨链兑换协议——无论哪种方式能产生最佳结果。用户签署一个授权,求解器在后端处理复杂的序列,包括寻找最优路径、在每条链上提交必要的交易,甚至预付任何所需的 Gas 费或承担临时风险。

意图如何赋能灵活执行: 通过给予系统决定_如何满足请求_的自由,意图驱动设计使得执行层比固定的用户交易更加智能和灵活。一些优势包括:

  • 最优路由: 求解器可以针对成本、速度或可靠性进行优化。例如,多个求解器可能会竞争满足用户的意图,链上拍卖可以选择提供最优价格(例如最佳汇率或最低费用)的那个。这种竞争为用户降低了成本。Wormhole 的 Mayan Swift 协议就是一个例子,它在 Solana 上为每个意图嵌入了一个链上英式拍卖,将竞争从“先到先得”的竞赛转变为基于价格的竞标,以获得更好的用户结果。能够为用户最有利地执行兑换的求解器赢得竞标并执行计划,确保用户获得最大价值。当用户在常规交易中预先指定单一路径时,这种动态价格发现是不可能的。
  • 弹性和灵活性: 如果某个桥或 DEX 当下不可用或不是最优选择,求解器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径。_意图_保持不变,但执行层可以适应网络条件。因此,意图允许可编程的执行策略——例如,拆分订单或通过另一条路径重试——所有这些对最终用户都是不可见的,他们只关心他们的目标是否实现。
  • 原子化多链操作: 意图可以包含传统上需要在不同链上进行多次交易的操作。执行框架力求使整个序列感觉上是原子化的,或者至少是故障管理的。例如,求解器可能只有在所有子交易(桥接、兑换等)都确认后才认为意图已完成,如果任何环节失败,则回滚或补偿。这确保了用户的高层操作要么完全完成,要么根本不完成,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 卸载复杂性: 意图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角色。用户不需要了解使用哪个桥或交易所,如何分配流动性,或如何安排操作——所有这些都卸载给了基础设施。正如一份报告所说,“用户专注于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一个直接的好处是用户体验:与区块链应用交互变得更像使用 Web2 应用(用户只需请求一个结果,服务处理过程)。

本质上,意图驱动架构将抽象层次从低级的交易提升到高级的目标。以太坊社区对这种模式非常热衷,以太坊基金会已经推出了开放意图框架 (OIF),这是一个用于构建跨链意图系统的开放标准和参考架构。OIF 定义了标准接口(如 ERC-7683 意图格式),用于意图如何在链之间创建、通信和结算,以便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桥、中继器、拍卖机制)可以模块化地接入。这鼓励了一个由_求解器_和_结算协议_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它们可以互操作。意图的兴起源于需要让以太坊及其 rollup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感觉“像一条链”——快速且无摩擦,以至于跨 L2 或侧链的移动在几秒钟内发生,而不会给用户带来麻烦。像 ERC-7683(用于标准化意图格式和生命周期)这样的早期标准甚至得到了像 Vitalik Buterin 这样的领导者的支持,凸显了意图驱动设计背后的势头。

关键优势回顾: 总而言之,意图驱动架构带来了几个关键优势:(1)简化的用户体验——用户陈述他们想要什么,系统找出其余部分;(2)跨链流动性——跨越多个网络的操作被无缝处理,有效地将许多链视为一个;(3)开发者可扩展性——dApp 开发者可以接触到许多链上的用户和流动性,而无需为每个链重新发明轮子,因为意图层提供了标准化的跨链执行钩子。通过将_需要做什么_与_如何/在哪里做_解耦,意图充当了用户友好创新与幕后复杂互操作性之间的桥梁。

跨链抽象的技术构建模块

实现链抽象和基于意图的执行需要一个由多种技术机制协同工作的_技术栈_。关键组件包括:

  • 跨链消息中继器: 任何多链系统的核心都是一个能够可靠地在区块链之间传递数据和价值的消息层。像 Wormhole、Hyperlane、Axelar、LayerZero 等协议通过中继消息(通常带有证明或验证者证明)从源链到一个或多个目标链来提供此功能。这些消息可能携带诸如“执行此意图”或“在目标链上铸造此资产”之类的命令。一个强大的中继网络对于统一的交易路由至关重要——它充当链之间的“邮政服务”。例如,Wormhole 的 19 个 Guardian 节点网络观察连接链上的事件,并签署一个 VAA(可验证行为批准),该 VAA 可以提交到任何其他链以证明事件的发生。这将行为与任何单一链解耦,实现了链无关的行为。现代中继器专注于链无关(支持多种链类型)和去中心化以确保安全。例如,Wormhole 不仅支持基于 EVM 的链,还支持 Solana、Cosmos 链等,使其成为跨链通信的多功能选择。消息层通常还处理跨链交易的排序、重试和最终性保证。

  • 智能合约钱包(账户抽象): 账户抽象(例如以太坊的 ERC-4337)用智能合约账户取代了外部拥有账户,这些账户可以用自定义验证逻辑和多步交易功能进行编程。这是链抽象的基础,因为一个智能钱包可以作为用户在所有链上控制资产的单一_元账户_。像 Etherspot 这样的项目使用智能合约钱包来实现跨链的交易批处理和会话密钥等功能。用户的意图可能被打包成一个单一的用户操作(在 4337 术语中),然后钱包合约将其扩展为不同网络上的多个子交易。智能钱包还可以集成 paymaster(赞助商)来代表用户支付 Gas 费,实现真正的 Gas 抽象(用户可能用稳定币支付或根本不支付)。像会话密钥(具有有限权限的临时密钥)这样的安全机制允许用户批准涉及多个操作的意图而无需多次提示,同时限制了风险。简而言之,账户抽象提供了可编程的执行容器,可以解释一个高层次的意图,并(通常通过中继器)将其编排为一系列交易。

  • 意图编排与求解器: 在消息和钱包层之上是意图求解器网络——负责找出_如何实现意图_的大脑。在某些架构中,这种逻辑是链上的(例如,一个链上拍卖合约,将意图订单与求解器匹配,如 Wormhole 在 Solana 上为 Mayan Swift 设定的拍卖)。在其他架构中,它是监控意图内存池或订单簿的链下代理(例如,开放意图框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 TypeScript 求解器,它监听新的意图事件,然后提交交易来完成它们)。求解器通常必须处理:寻找流动性路径(跨 DEX、桥)、价格发现(确保用户获得公平的汇率),有时还覆盖临时成本(如发布抵押品或承担_最终性风险_——在跨链转移完全最终确定之前向用户交付资金,从而以求解器承担一定风险为代价加快用户体验)。一个设计良好的意图驱动系统通常涉及求解器之间的竞争,以确保用户的意图得到最优执行。求解器可能会受到经济激励(例如,他们通过完成意图赚取费用或套利利润)。像求解器拍卖批处理这样的机制可以用来最大化效率。例如,如果多个用户有相似的意图,求解器可能会将它们批处理以最小化每个用户的桥接费用。

  • 统一流动性与代币抽象: 跨链移动资产带来了碎片化流动性和包装代币的经典问题。链抽象层通常也抽象代币本身——旨在给用户一种单一资产可以在多条链上使用的体验。一种方法是全链代币(一个代币可以在多个链上原生存在,总供应量统一,而不是许多不兼容的包装版本)。Wormhole 推出了原生代币转移 (NTT),作为传统锁定-铸造桥的演进:NTT 框架不是无限的“桥接”IOU 代币,而是将跨链部署的代币视为一个具有共享铸造/销毁控制的资产。实际上,在 NTT 下桥接资产意味着在源链上_销毁_并在目标链上_铸造_,维持一个单一的流通供应量。这种流动性统一至关重要,这样链抽象才能“传送”资产而不会让用户对多种代币表示感到困惑。其他项目使用流动性网络或池(例如 Connext 或 Axelar),其中流动性提供者在每条链上提供资本以交换资产,因此用户可以有效地一步将一种资产换成其在另一条链上的等价物。Securitize SCOPE 基金的例子很有说明性:一个机构基金代币被制成多链,这样投资者可以在以太坊或 Optimism 上认购或赎回,而在幕后,Wormhole 的协议移动代币,甚至将其转换为生息形式,为用户消除了手动桥接或多个钱包的需求

  • 可编程执行层: 最后,某些链上创新赋能了更复杂的跨链工作流程。原子化多调用支持交易调度有助于协调多步意图。例如,Sui 区块链的可编程交易块 (PTB) 允许将多个操作(如交换、转移、调用)捆绑到一个原子交易中。这可以通过确保所有步骤要么全部发生要么全不发生,并且只需一个用户签名,来简化 Sui 上的跨链意图实现。在以太坊中,像 EIP-7702(EOA 的智能合约代码)这样的提案扩展了用户账户的功能,以支持诸如赞助 Gas 和多步逻辑,甚至在基础层也是如此。此外,可以采用专门的执行环境或跨链路由器——例如,一些系统将所有意图路由通过一个特定的 L2 或中心,该中心协调跨链操作(用户可能只与该中心交互)。例子包括像 Push Protocol 的 L1 (Push Chain) 这样的项目,它被设计为一个专门的_结算层_,用于链无关操作,具有通用智能合约和亚秒级最终性,以加速跨链交互。虽然并非普遍采用,但这些方法说明了用于实现链抽象的技术范围:从纯粹的链下编排到部署专为跨链意图执行而构建的新链上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链抽象是通过分层这些组件实现的:一个路由层(跨链消息中继器)、一个账户层(可以在任何链上发起操作的智能钱包)和一个执行层(执行意图的求解器、流动性和合约)。每个部分都是必要的,以确保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跨多个区块链与 dApp 交互就像使用单链应用一样顺畅。

案例研究 1:Wormhole – 基于意图的链无关路由

Wormhole 是一个领先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它已从一个代币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基于意图功能的综合消息传递网络。其链抽象方法是提供一个_统一的消息路由层_,连接 20 多个链(包括 EVM 链和非 EVM 链如 Solana),并在此之上构建_链无关的应用协议_。Wormhole 架构的关键要素包括:

  • 通用消息层: Wormhole 的核心是一个通用的发布/订阅桥。验证者(Guardians)观察每个连接链上的事件,并签署一个VAA(可验证行为),该 VAA 可以在任何其他链上提交,以重现事件或调用目标合约。这种通用设计意味着开发者可以跨链发送任意指令或数据,而不仅仅是代币转移。Wormhole 确保消息被一致地传递和验证,抽象掉了源头是以太坊、Solana 还是其他链。

  • 链无关的代币转移: Wormhole 最初的代币桥(Portal)使用锁定-铸造方法。最近,Wormhole 推出了原生代币转移 (NTT),这是一个改进的多链代币框架。通过 NTT,资产可以在每个链上_原生发行_(避免了碎片化的包装代币),而 Wormhole 则处理跨链的销毁和铸造记账,以保持供应同步。对用户来说,这感觉就像代币在链之间“传送”——他们在一个链上存款,在另一个链上提取相同的资产,Wormhole 管理着铸造/销毁的记账。这是一种代币抽象形式,隐藏了不同代币标准和地址在每个链上的复杂性。

  • 基于意图的 xApp 协议: 认识到桥接代币只是跨链用户体验的一部分,Wormhole 开发了更高级别的协议来满足用户的_意图_,如带有 Gas 费管理的交换或转移。在 2023-2024 年,Wormhole 与跨链 DEX 聚合器 Mayan 合作,推出了两个以意图为中心的协议,在 Wormhole 生态系统中通常称为 xApp(跨链应用):Mayan SwiftMayan MCTP(多链转移协议)。

    • Mayan Swift 被描述为一个_“灵活的跨链意图协议”,它基本上允许用户请求从链 A 到链 B 的代币交换。用户在源链上签署一个单一交易,锁定他们的资金并指定他们期望的结果(例如,“我希望在时间 T 之前在目标链上获得至少 X 数量的代币 Y”)。这个意图(订单)然后被求解器接收。独特的是,Wormhole Swift 使用在 Solana 上的链上拍卖来进行意图的_竞争性价格发现。求解器监控一个特殊的 Solana 合约;当一个新的意图订单被创建时,他们通过承诺他们能交付多少输出代币来出价。在一个短暂的拍卖期(例如 3 秒)内,出价竞争推高价格。出价最高者(为用户提供最优惠汇率的人)获胜,并被授予完成交换的权利。然后 Wormhole 向目标链传递一条消息,授权该求解器向用户交付代币,并另一条消息返回以将用户的锁定资金释放给求解器作为支付。这种设计确保了用户的意图以尽可能最优的价格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完成,而用户只需与他们的源链交互。它还将跨链交换分解为两个步骤(锁定资金,然后在目标链上完成)以最小化风险。这里的意图驱动设计展示了抽象如何实现_智能执行_:系统自动找到最优路径和价格,而不是用户选择特定的桥或 DEX。

    • Mayan MCTP 专注于带有 Gas 和费用管理的跨链资产转移。它利用 Circle 的 CCTP (跨链传输协议)——允许原生 USDC 在一个链上销毁并在另一个链上铸造——作为价值转移的基础,并使用 Wormhole 消息进行协调。在 MCTP 转移中,用户的意图可能很简单:“将我的 USDC 从链 A 移动到链 B(并可选择在 B 上交换为另一种代币)”。源链合约接受代币和期望的目标,然后通过 CCTP 发起销毁,并同时发布一个 Wormhole 消息,携带元数据,如用户的目标地址、目标链上期望的代币,甚至一个gas 空投(一部分桥接资金转换为目标链上的原生 Gas)。在目标链上,一旦 Circle 铸造了 USDC,Wormhole 中继器确保意图元数据被传递和验证。然后协议可以自动地,例如,将一部分 USDC 交换为原生代币以支付 Gas,并将剩余部分交付给用户的钱包(或指定的合约)。这提供了一个_一步到位、包含 Gas 的桥接_:用户不必在新链上获取 Gas 或为 Gas 进行单独的交换。这一切都编码在意图中,并由网络处理。因此,MCTP 展示了链抽象如何在一个流程中处理_费用抽象_和可靠的转移。Wormhole 的作用是安全地传输意图和资金已移动的证明(通过 CCTP),以便用户的请求得到端到端的满足。

Wormhole 的意图驱动交换架构(Mayan Swift)示意图。 在此设计中,用户在源链上锁定资产并定义一个结果(意图)。求解器在链上拍卖中竞标完成该意图的权利。获胜的求解器使用 Wormhole 消息协调解锁资金并在目标链上交付结果,同时确保用户获得其交换的最佳价格。

  • 统一的用户体验和一键式流程: 基于 Wormhole 的应用越来越多地提供_一键式跨链操作_。例如,Wormhole Connect 是一个前端 SDK,dApp 和钱包可以集成它,让用户一键桥接资产——幕后它调用 Wormhole 代币桥接和(可选的)在目标链上存入 Gas 的中继器。在 Securitize SCOPE 基金的用例中,Optimism 上的投资者可以购买最初存在于以太坊上的基金代币,而无需手动桥接任何东西;Wormhole 的流动性层自动跨链移动代币,甚至将其转换为生息形式,因此用户只看到一个统一的投资产品。这些例子凸显了链抽象的精神:用户执行一个高层次的操作(投资于基金,将 X 交换为 Y),平台则在后台静默处理跨链机制。Wormhole 的标准消息中继和自动 Gas 交付(通过 Wormhole 的自动中继器或在某些流程中集成的 Axelar 的 Gas 服务等服务)意味着用户通常只需在其源链上签署一个交易,并在目标链上收到结果,无需进一步干预。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Wormhole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来跨链调用合约,因此构建跨链逻辑更简单。

总而言之,Wormhole 的链抽象方法是提供基础设施(去中心化的中继器 + 每个链上的标准化合约),其他人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链无关的体验。通过支持各种各样的链并提供更高级别的协议(如意图拍卖和 Gas 管理的转移),Wormhole 使应用程序能够将区块链生态系统视为一个连接的整体。用户受益于不再需要担心他们在哪个链上或如何桥接——无论是移动流动性还是进行多链交换,Wormhole 的意图驱动 xApp 都旨在使其像单链交互一样简单。Wormhole 的联合创始人 Robinson Burkey 指出,这种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_“机构级别的成熟度”_,甚至允许受监管的资产发行人跨网络无缝操作,并为他们的用户抽象掉特定链的限制

案例研究 2:Etherspot – 账户抽象与意图的结合

Etherspot 从钱包和开发者工具的角度来解决跨链用户体验问题。它提供了一个账户抽象 SDK 和一个意图协议栈,开发者可以集成这些工具,为他们的用户提供统一的多链体验。实际上,Etherspot 将智能合约钱包链抽象逻辑相结合,使用户的单一智能账户能够在多个网络上以最小的摩擦进行操作。Etherspot 架构的关键特性包括:

  • 模块化智能钱包(账户抽象): 每个 Etherspot 用户都会得到一个智能合约钱包(ERC-4337 风格),该钱包可以部署在多个链上。Etherspot 为 ERC-7579(最小化模块化智能账户接口)等标准做出了贡献,以确保这些钱包是可互操作和可升级的。钱包合约作为用户的代理,并可以通过模块进行定制。例如,一个模块可能启用统一的余额视图——钱包可以报告用户在所有链上的资金总额。另一个模块可能启用会话密钥,这样用户就可以用一次签名批准一系列操作。因为钱包存在于每个链上,它可以在需要时直接在本地发起交易(由 Etherspot 的后端 bundler 和中继器协调跨链操作)。

  • 交易 Bundler 和 Paymaster: Etherspot 运行一个 bundler 服务(名为 Skandha),它从智能钱包收集用户操作,以及一个 paymaster 服务(Arka),可以赞助 Gas 费。当用户通过 Etherspot 触发一个意图时,他们实际上是向他们的钱包合约签署了一条消息。然后 Etherspot 基础设施(bundler)将其转换为相关链上的实际交易。至关重要的是,它可以捆绑多个操作——例如,一个链上的 DEX 交换和到另一个链的桥接转移——成为一个元交易,用户的钱包合约将逐步执行。Paymaster 意味着用户可能不需要支付任何 L1 Gas;相反,dApp 或第三方可以支付,或者费用可以以另一种代币收取。这在实践中实现了Gas 抽象(一个巨大的可用性胜利)。事实上,Etherspot 强调,随着即将到来的以太坊特性如 EIP-7702,即使是外部拥有账户也可以获得类似于合约钱包的无 Gas 能力——但 Etherspot 的智能账户今天已经通过 paymaster 实现了无 Gas 意图。

  • 意图 API 和求解器 (Pulse): 在账户层之上,Etherspot 提供了一个高级的意图 API,称为 Etherspot Pulse。Pulse 是 Etherspot 的链抽象引擎,开发者可以用它在他们的 dApp 中启用跨链意图。在 2024 年末的 Etherspot Pulse 演示中,他们展示了用户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 React 应用界面,一键完成从以太坊到 Base 上资产的代币交换。在幕后,Pulse 安全高效地处理了多链交易。Pulse 的关键特性包括_统一余额_(用户将所有资产视为一个投资组合,无论在哪条链上)、会话密钥安全(为某些操作提供有限权限,以避免不断批准)、基于意图的交换_和_求解器集成。换句话说,开发者只需通过 Etherspot SDK 调用一个意图,如 swap(Chain1 上的 tokenA -> Chain2 上的 tokenB for user),Pulse 就会找出如何做到这一点——无论是通过像 Socket 这样的流动性网络路由,还是调用一个跨链 DEX。Etherspot 已经与各种桥和 DEX 聚合器集成,以找到最优路径(鉴于 Etherspot 在以太坊意图社区的参与,它很可能也使用了一些开放意图框架的概念)。

  • 教育与标准: Etherspot 一直是链抽象标准的积极倡导者。它发布了教育内容,解释了意图以及**“用户声明他们期望的结果,而求解器处理后端过程”**,强调简化的用户体验和跨链流动性。他们列举了诸如用户无需担心桥接或 Gas,以及 dApp 通过轻松访问多个链获得可扩展性等好处。Etherspot 也在积极与生态系统项目合作:例如,它引用了以太坊基金会的开放意图框架,并探索集成新的跨链消息标准(ERC-7786、7787 等)的出现。通过与通用标准保持一致,Etherspot 确保其意图格式或钱包接口可以与开发者选择的其他解决方案(如 Hyperlane、Connext、Axelar 等)协同工作。

  • 用例与开发者体验: 对于开发者来说,使用 Etherspot 意味着他们可以添加跨链功能而无需重新发明轮子。一个 DeFi dApp 可以让用户在他们拥有资产的任何链上存入资金,Etherspot 将抽象掉链的差异。一个游戏应用可以让用户签署一个交易,在 L2 上领取一个 NFT,并在需要交易时自动将其桥接到以太坊。Etherspot 的 SDK 基本上提供了链无关的函数调用——开发者调用高级方法(如统一的 transfer()swap()),SDK 处理定位用户资金、在需要时移动它们以及跨链更新状态。这显著减少了多链支持的开发时间(该团队声称使用他们的链抽象平台可将开发时间减少高达 90%)。另一个方面是 Etherspot 为 AA 流程构建的 RPC Playground 和调试工具,这使得测试可能涉及多个网络的复杂用户操作变得更加容易。所有这些都旨在使_链抽象的集成像在 Web2 中集成支付 API 一样直接_。

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一个由 Etherspot 驱动的应用可以提供更顺畅的入门和日常体验。新用户可以用社交登录或电子邮件登录(如果 dApp 使用 Etherspot 的社交账户模块),并自动获得一个智能账户——无需为每个链管理助记词。他们可以从任何链接收代币到他们的一个地址(智能钱包的地址在所有支持的链上都是相同的),并在一个列表中看到它们。如果他们想在一个他们没有资产或 Gas 的链上执行一个操作(交换、借贷等),意图协议将自动路由他们的资金和操作来实现它。例如,一个在 Polygon 上持有 USDC 的用户想要参与一个以太坊 DeFi 池,他可以简单地点击“投资于池”——应用(通过 Etherspot)将把 USDC 交换为所需资产,将其桥接到以太坊,存入池合约,甚至通过收取一小部分 USDC 来处理 Gas 费,所有这些都在一个流程中完成。用户永远不会遇到_“请切换到 X 网络”“你需要 ETH 作为 Gas”_的错误——这些都在幕后处理。这种一键式体验正是链抽象所追求的。

Etherspot 的首席执行官 Michael Messele 在 EthCC 2025 上谈到了_“高级链抽象”_,并强调使 Web3 真正实现区块链无关可以增强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从而赋能用户和开发者。Etherspot 自己的贡献,如 Pulse 的单意图跨链交换演示,表明技术已经能够极大地简化跨链交互。正如 Etherspot 所定位的,意图是多链生态系统的创新可能性与最终用户期望的_可用性_之间的桥梁。有了像他们这样的解决方案,dApp 可以提供“无摩擦”的体验,其中链的差异消失在背景中,加速了 Web3 的主流采用。

用户与开发者体验的提升

链抽象和意图驱动架构最终都是为了在多链世界中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UX)开发者体验 (DX)。一些显著的改进包括:

  • 无缝入门: 新用户可以轻松入门,无需担心他们在哪个区块链上。例如,用户可以获得一个在任何地方都可用的单一智能账户,可能通过社交登录创建。他们可以从任何链接收任何代币或 NFT 到这个账户,而不会感到困惑。新手不再需要学习如何在 MetaMask 中切换网络或保护多个助记词。这大大降低了入门门槛,因为使用 dApp 的感觉更接近于注册一个 Web2 应用。实现账户抽象的项目通常允许基于电子邮件或 OAuth 的钱包创建,由此产生的智能账户是链无关的。

  • 一键式跨链操作: 也许最明显的用户体验提升是将过去需要多步骤、多应用的工作流程浓缩为一两次点击。例如,一个跨链代币交换以前可能需要:在链 1 上将代币 A 交换为可桥接资产,去桥接 UI 将其发送到链 2,然后在链 2 上交换为代币 B——并且要在两个链上管理 Gas 费。有了意图驱动系统,用户只需请求“将链 1 上的 A 交换为链 2 上的 B”并确认一次。所有中间步骤(包括在需要时在链 2 上获取 Gas)都是自动化的。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用户出错的机会(使用错误的桥、发送到错误的地址等)。这类似于通过一个旅游网站预订多段航班的便利性,而不是手动单独购买每一段。

  • 无原生 Gas 焦虑: 用户不再需要为了支付交易而不断地交换少量 ETH、MATIC、AVAX 等。Gas 费抽象意味着要么 dApp 支付 Gas(并可能在交易的代币中收取费用或通过订阅模式),要么系统自动转换用户的一点资产来支付费用。这具有巨大的心理影响——它消除了一类令人困惑的提示(不再有“Gas 不足”的错误),让用户专注于他们关心的操作。几次 EthCC 2025 的演讲都将 Gas 抽象列为优先事项,例如,以太坊的 EIP-7702 未来甚至将允许 EOA 账户获得赞助 Gas。在今天的实践中,许多意图协议会在目标链上为用户空投少量输出资产作为 Gas,或利用连接到用户操作的 paymaster。结果是:一个用户可以,比如说,将 USDC 从 Arbitrum 移动到 Polygon,而无需在任何一方接触 ETH,并且他们的 Polygon 钱包在到达后仍然能够立即进行交易。

  • 统一资产管理: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拥有一个跨链的_统一资产和活动视图_是一个重大的生活质量改善。链抽象可以呈现一个合并的投资组合——所以你在主网上的 1 ETH 和在 Optimism 上的价值 2 ETH 的桥接 stETH 可能都只显示为“ETH 余额”。如果你在五个不同的链上有美元稳定币,一个链无关的钱包可以显示你的总美元价值,并允许你从中消费而无需手动桥接。这感觉更像一个传统的银行应用,显示一个单一的余额(即使资金在幕后分散在多个账户中)。用户可以设置偏好,如“默认使用最便宜的网络”或“最大化收益”,系统可能会自动将交易分配到适当的链。同时,他们所有的交易历史都可以在一个时间线上看到,无论在哪条链上。这种一致性对于更广泛的采用很重要——它将区块链的复杂性隐藏在熟悉的比喻之下。

  • 提升开发者生产力: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链抽象平台意味着_不再需要为每个集成编写特定于链的代码_。开发者可以集成一个抽象了这些的意图协议 API,而不是集成五个不同的桥和六个交易所来确保资产和网络的覆盖。这不仅节省了开发工作,还减少了维护——随着新链或桥的出现,抽象层的维护者处理集成,而 dApp 只需从中受益。Etherspot 的每周摘要强调,像 Okto 的链抽象平台这样的解决方案声称通过提供对主要链和流动性优化等功能的开箱即用支持,将多链 dApp 的开发时间减少了高达 90%。本质上,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例如,一个借贷产品、一个游戏),而不是跨链转移或 Gas 管理的复杂性。这为更多的 Web2 开发者进入 Web3 打开了大门,因为他们可以使用更高级别的 SDK,而不需要对每个链都有深入的区块链专业知识。

  • 新的可组合体验: 有了意图和链抽象,开发者可以创造出以前因过于复杂而无法尝试的体验。例如,跨链收益农场策略可以自动化:用户可以点击“最大化我的资产收益”,一个意图协议可以将资产在链之间移动到最佳的收益农场,甚至在利率变化时持续这样做。游戏可以拥有跨越多个链的资产和任务,而无需玩家手动桥接物品——游戏的后端(使用意图框架)处理物品传送或状态同步。甚至治理也可以受益:一个 DAO 可以允许用户投票一次,并通过跨链消息将该投票应用于所有相关链的治理合约。总体效果是可组合性:就像单链上的 DeFi 允许协议的乐高式组合一样,跨链意图层允许不同链上的协议进行组合。一个用户意图可能会触发跨链多个 dApp 的操作(例如,在一个链上解包一个 NFT 并在另一个链的市场上出售它),这创造了比孤立的单链操作更丰富的工作流程。

  • 安全网与可靠性: 一个经常被低估的用户体验方面是错误处理。在早期的跨链交互中,如果出现问题(资金卡在桥里,发送资金后交易失败等),用户面临着跨多个平台进行故障排除的噩梦。意图框架可以内置_重试逻辑、保险或用户保护机制_。例如,一个求解器可能会承担最终性风险——立即(在几秒钟内)将用户的资金交付到目的地,并自己等待较慢的源链最终性。这意味着用户不会被卡住等待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确认。如果一个意图部分失败,系统可以自动回滚或退款。因为整个流程是用已知的步骤编排的,所以有更多的空间来_在出现问题时让用户得到补偿_。一些协议正在探索将托管和保险作为意图执行的一部分,用于跨链操作,如果用户手动跳过这些环节,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将独自承担风险。简而言之,抽象不仅可以使整体体验更顺畅,而且对普通用户来说也更安全、更值得信赖

所有这些改进都指向一个趋势:减少用户的认知负荷,并将_区块链的底层设施_抽象到后台。如果做得好,用户甚至可能不会意识到他们在使用哪些链——他们只是访问功能和服务。另一方面,开发者可以从一个代码库构建能够利用多个网络流动性和用户基础的应用。这是复杂性从边缘(用户应用)向中间(基础设施协议)的转移,这是技术成熟过程中的自然进展。EthCC 2025 的基调呼应了这种情绪,_“无缝、可组合的基础设施”_被认为是 以太坊社区的首要目标。

EthCC 2025 洞见

EthCC 2025 会议(于 2025 年 7 月在戛纳举行)强调了链抽象和基于意图的设计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一个专门的会议板块专注于统一跨网络的用户体验。该活动的关键要点包括:

  • 社区在抽象化上的一致性: 行业领袖的多次演讲都传达了相同的信息——简化多链体验对于下一波 Web3 的采用至关重要。Michael Messele (Etherspot) 谈到了_“迈向一个区块链无关的未来”,Alex Bash (Zerion 钱包) 讨论了“通过抽象和意图统一以太坊的用户体验”,其他人则介绍了像 ERC-7811 这样的具体标准,用于稳定币的链抽象。一个演讲的标题本身就概括了社区的情绪:“没有链抽象就没有 Web3 的未来”_。换句话说,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解决跨链可用性问题,Web3 将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这代表了与前几年相比的转变,当时扩展 L1 或 L2 是主要焦点——现在许多 L2 已经上线,为用户连接它们是新的前沿。

  • 以太坊作为中心的角色: EthCC 的小组讨论强调,以太坊不仅将自己定位为众多链中的一个,而且是_多链生态系统的基础_。以太坊的安全性及其在主网上的 4337 账户抽象可以作为各种 L2 和侧链活动的基础。以太坊(以及以太坊社区)不是与其 rollup 竞争,而是在投资于使整个链网络感觉统一的协议。以太坊基金会对开放意图框架等项目的支持就是例证,该框架跨越了许多链和 rollup。EthCC 的氛围是,以太坊的成熟体现在拥抱一个**“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其中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无论在哪条链上)至关重要。

  • 稳定币和现实世界资产作为催化剂: 一个有趣的主题是链抽象与**稳定币和 RWA(现实世界资产)**的交集。稳定币被反复提及为 DeFi 中的“基础力量”,几次演讲(例如关于 ERC-7811 稳定币链抽象)都着眼于使稳定币的使用链无关。其思想是,普通用户不应该关心他们的 USDC 或 DAI 存在于哪个链上——它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并且可以在任何地方无缝使用。我们在 Securitize 的基金使用 Wormhole 实现多链时看到了这一点,有效地将一个机构产品抽象到多个链上。EthCC 的讨论表明,为稳定币和 RWA 解决跨链用户体验是迈向更广泛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的一大步,因为这些资产需要流畅的用户体验才能被机构和主流用户采用。

  • 开发者的兴奋与工具: 研讨会和周边活动(如多链日)向开发者介绍了可用的新工具。黑客松项目和演示展示了如何使用意图 API 和链抽象 SDK(来自不同团队)在几天内快速开发出跨链 dApp。人们明显感到兴奋,Web3 用户体验的“圣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多个网络——已经触手可及。开放意图框架团队举办了一个初学者研讨会,解释了如何构建一个支持意图的应用,很可能使用了他们的参考求解器和合约。过去在桥接和多链部署方面遇到困难的开发者对这些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这从问答环节中可以看出来(根据会议期间社交媒体的非正式报道)。

  • 公告与合作: EthCC 2025 也成为宣布该领域项目之间合作的舞台。例如,暗示了钱包提供商和意图协议之间,或桥接项目和账户抽象项目之间的合作。一个具体的公告是 Wormhole 与 Stacks 生态系统的集成(将比特币流动性带入跨链流),这虽然不直接是针对以太坊的链抽象,但体现了传统上独立的加密生态系统之间_不断扩大的连接性_。像 Zerion(钱包)、Safe(智能账户)、Connext、Socket、Axelar 等项目的出现,都在讨论互操作性,这表明拼图的许多部分正在汇集在一起。

总的来说,EthCC 2025 描绘了一幅社区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跨链创新凝聚的画面。_“可组合的基础设施”_这个词被用来描述目标:所有这些 L1、L2 和协议应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结构,应用程序可以在其上构建,而无需临时拼凑。会议明确表示,链抽象和意图不仅仅是流行语,而是吸引着顶尖人才和投资的活跃开发领域。以太坊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通过资金、制定标准和提供强大的基础层——在活动中得到了重申。

链抽象与意图方法的比较

下表比较了几种解决跨链用户/开发者体验的著名协议和框架,突出了它们的方法和关键特性:

项目 / 协议链抽象方法意图驱动机制关键特性与成果
Wormhole (互操作协议)链无关的消息传递层,通过 Guardian 验证者网络连接超过 25 个链(EVM 和非 EVM)。通过_原生代币转移 (NTT)_ 标准(跨链统一供应)和通用的跨链合约调用来抽象代币转移。通过 xApp 实现意图: 在消息传递之上提供更高级别的协议(例如,用于跨链交换的 Mayan Swift,用于带 Gas 转移的 Mayan MCTP)。意图被编码为源链上的订单;由链下或链上代理(Solana 上的拍卖)解决,Wormhole 在链之间中继证明。通用互操作性: 一次集成即可访问多个链。
最优价格执行: 求解器在拍卖中竞争以最大化用户输出(降低成本)。
Gas 和费用抽象: 中继器处理在目标链上交付资金和 Gas,实现一键式用户流程。
异构支持: 跨越非常不同的链环境(以太坊、Solana、Cosmos 等),使其对开发者来说非常通用。
Etherspot (AA + ChA SDK)账户抽象平台,在多个链上提供智能合约钱包和统一的 SDK。通过提供单一 API 与用户在所有网络上的账户和余额进行交互来抽象链。开发者集成其 SDK 以获得开箱即用的多链功能。意图协议 (“Pulse”): 通过高级 API 收集用户陈述的目标(例如,跨链交换 X 到 Y)。后端使用用户的智能钱包执行必要步骤:捆绑交易、选择桥/交换(使用集成的求解器逻辑或外部聚合器),并通过 paymaster 赞助 Gas。智能钱包统一: 一个用户账户控制所有链上的资产,实现聚合余额和一键式多链操作等功能。
开发者友好: 预构建的模块(4337 bundler、paymaster)和 React TransactionKit,显著缩短了多链 dApp 的开发时间。
无 Gas 和社交登录: 支持 Gas 赞助和替代登录(改善主流用户的用户体验)。
单意图交换演示: 在一个用户操作中展示了跨链交换,说明了用户如何专注于“做什么”,让 Etherspot 处理“怎么做”。
开放意图框架 (以太坊基金会及合作者)开放标准 (ERC-7683) 和参考架构,用于构建基于意图的跨链应用。提供一组基础合约(例如,每个链上的 Base7683 意图注册表),可以插入任何桥接/消息传递层。旨在通过标准化意图的表达和解决方式来抽象链,独立于任何单一提供商。可插拔的求解器和结算: OIF 不强制使用一个求解器网络;它允许多种结算机制(Hyperlane、LayerZero、Connext 的 xcall 等)互换使用。意图被提交到一个求解器监控的合约;提供了一个_参考求解器_实现(TypeScript 机器人),开发者可以运行或修改。Across Protocol 在主网上的实时意图合约是 ERC-7683 的一个实现。生态系统协作: 由数十个团队构建,旨在成为公共产品,鼓励共享基础设施(求解器可以服务于任何项目的意图)。
模块化: 开发者可以选择信任模型——例如,使用乐观验证、特定的桥或多签——而无需更改意图格式。
标准化: 有了通用接口,钱包和 UI(如 Superbridge)可以支持任何基于 OIF 的协议的意图,减少了集成工作。
社区支持: Vitalik 和其他人支持这项工作,早期采用者(Eco、Uniswap 的 Compact 等)正在其上构建。
Axelar + Squid (跨链网络和 SDK)基于 Cosmos 的互操作性网络 (Axelar),拥有一个去中心化的验证者集,在链之间传递消息和代币。通过提供统一的_跨链 API_ (Squid SDK) 来抽象链跳跃,开发者使用该 API 通过 Axelar 的网络在 EVM 链、Cosmos 链等之间发起转移或合约调用。Squid 专注于通过一个接口提供简单的跨链_流动性_(交换)。“一步式”跨链操作: Squid 解释诸如“将链 X 上的 TokenA 交换为链 Y 上的 TokenB”之类的意图,并自动将其分解为链上步骤:在链 X 上进行交换(使用 DEX 聚合器),通过 Axelar 的桥进行转移,以及在链 Y 上进行交换。Axelar 的通用消息传递可以跨链传递任何任意的意图数据。Axelar 还提供Gas 服务——开发者可以让用户用源代币支付 Gas,它确保目标交易得到支付,为用户实现 Gas 抽象。开发者简易性: 一个 SDK 调用处理多链交换;无需手动集成 DEX + 桥 + DEX 逻辑。
快速最终性: Axelar 通过其自身的共识(秒级)确保最终性,因此跨链操作完成迅速(通常比乐观桥更快)。
可与 dApp 组合: 许多 dApp(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收益聚合器)集成 Squid 以提供跨链功能,有效地外包了复杂性。
安全模型: 依赖于 Axelar 的权益证明安全性;用户信任 Axelar 验证者安全地桥接资产(与乐观或轻客户端桥的模型不同)。
Connext (xCall & Amarok)流动性网络桥,使用乐观保证模型(观察者挑战欺诈)来确保安全。通过提供 xcall 接口来抽象链——开发者将跨链函数调用视为普通函数调用,Connext 通过提供流动性并在目标链上执行调用的路由器来路由调用。目标是使在另一条链上调用合约像调用本地合约一样简单。函数调用意图: Connext 的 xcall 接受诸如“在链 B 的合约 C 上用数据 X 调用函数 F 并返回结果”之类的意图——实际上是一个跨链 RPC。在幕后,流动性提供者在链 A 上锁定保证金,并在链 B 上铸造代表性资产(或使用原生资产,如果可用)以执行任何价值转移。意图(包括任何返回处理)在可配置的延迟后完成(以允许欺诈挑战)。没有求解器竞争;相反,任何可用的路由器都可以执行,但 Connext 通过使用路由器网络来确保最便宜的路径。信任最小化: 没有外部验证者集——安全性来自链上验证加上有保证金的路由器。用户不将托管权交给多签。
原生执行: 可以在目标链上触发任意逻辑(比专注于交换的意图更通用)。这适合跨链 dApp 的可组合性(例如,在远程协议中发起一个操作)。
路由器流动性模型: 为转移提供即时流动性(像传统的桥一样),无需等待最终性,因为路由器预付流动性并稍后进行核对。
在钱包/桥中的集成: 由于其简单性和安全状况,通常被钱包在幕后用于简单的桥接。更多地面向希望进行自定义跨链调用的协议开发者,而不是最终用户体验平台。

(表格图例:AA = 账户抽象, ChA = 链抽象, AMB = 任意消息桥)

上述每种方法都从略有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跨链用户体验的挑战——一些专注于用户的钱包/账户,一些专注于网络消息传递,还有一些专注于开发者 API 层——但它们都共享一个目标:使区块链交互变得链无关和意图驱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解决方案并非相互排斥;事实上,它们常常互为补充。例如,一个应用可以使用 Etherspot 的智能钱包 + paymaster,使用开放意图标准来格式化用户的意图,然后在幕后使用 Axelar 或 Connext 作为执行层来实际桥接和执行操作。新兴的趋势是_链抽象工具本身之间的可组合性_,最终构建一个用户可以自由导航的区块链互联网。

结论

区块链技术正在经历一个范式转变,从孤立的网络和手动操作转向统一的、意图驱动的体验。链抽象和意图驱动架构是这一转变的核心。通过抽象掉多链的复杂性,它们实现了一个_以用户为中心的 Web3_,人们在其中与去中心化应用交互,而无需了解他们正在使用哪个链、如何桥接资产或如何在每个网络上获取 Gas。基础设施——中继器、智能账户、求解器和桥——协同处理这些细节,就像互联网的底层协议路由数据包而用户不知道路由一样。

用户体验方面的好处已经显而易见:更顺畅的入门、一键式跨链交换,以及跨生态系统的真正无缝 dApp 交互。开发者也因更高级别的 SDK 和标准而获得赋能,这些标准极大地简化了为多链世界构建应用的过程。正如在 EthCC 2025 上所见,社区有强烈的共识,认为这些发展不仅是令人兴奋的增强功能,而且是 Web3 下一阶段增长的基本要求。像 Wormhole 和 Etherspot 这样的项目表明,在提供类似 Web2 的易用性的同时,保留去中心化和无需信任是可能的。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这些方法的进一步融合。诸如 ERC-7683 意图和 ERC-4337 账户抽象等标准可能会被广泛采用,确保跨平台的兼容性。更多的桥和网络将与开放意图框架集成,增加流动性和求解器满足用户意图的选项。最终,“跨链”这个词可能会消失,因为交互将不再被认为是不同链之间的——就像网络用户不考虑他们的请求到达了哪个数据中心一样。相反,用户将简单地在一个_统一的区块链生态系统_中调用服务和管理资产。

总之,链抽象和意图驱动设计正在将多链的梦想变为现实:在不带来碎片化的情况下,提供多样化区块链创新的好处。通过将设计集中在用户意图上并抽象掉其余部分,该行业正在朝着使去中心化应用像当今的中心化服务一样直观和强大迈出重要一步,为更广泛的受众实现 Web3 的承诺。基础设施仍在发展,但其轨迹是明确的——一个无缝、意图驱动的 Web3 体验即将到来,它将重新定义我们感知和与区块链互动的方式。

资料来源: 本报告中的信息来自一系列最新的资源,包括协议文档、开发者博客文章以及 EthCC 2025 的演讲。主要参考资料包括 Wormhole 关于其跨链意图协议的官方文档、Etherspot 关于账户和链抽象的技术博客系列,以及以太坊基金会的开放意图框架发布说明等,如文中所引。每个引用都以【source†lines】的格式表示,以指明支持所述声明的原始资料。

无摩擦的上链入口与 zkLogin

· 阅读需 6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如何消除钱包摩擦,保持用户流动,并预测收益

如果你的 Web3 应用拥有与现代 Web2 服务相同的无缝注册流程会怎样?这正是 Sui 区块链上 zkLogin 的核心承诺。它的工作方式类似于 Sui 的 OAuth,允许用户使用 Google、Apple、X 等熟悉的账户登录。随后,零知识证明安全地将该 Web2 身份关联到链上的 Sui 地址——无需钱包弹窗、无需助记词、也不会导致用户流失。

这种影响是真实且立竿见影的。已有数十万 zkLogin 账户上线,案例研究显示,在去除传统钱包壁垒后,用户转化率从低迷的 17% 飙升至健康的 42%。下面我们来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它能为你的项目带来什么。


为什么钱包阻碍首次转化

你已经构建了突破性的 dApp,但用户获取漏斗出现泄漏。罪魁祸首几乎总是相同的:“连接钱包”按钮。标准的 Web3 入门流程是一系列扩展安装、助记词警告以及加密术语问答的迷宫。

这对新手来说是巨大的障碍。用户体验研究者观察到,一旦出现钱包提示,流失率高达 87%。在一次有说服力的实验中,仅将该提示重新安排到结算流程的后期,完成率就提升至 94%。即使是对加密感兴趣的用户,主要担忧也是“如果点错按钮,我可能会失去资金”。去除这一步骤是释放指数增长的关键。


zkLogin 工作原理(通俗易懂)

zkLogin 通过使用每个互联网用户已经信任的技术,巧妙地规避了钱包问题。以下几个快速步骤在幕后完成了魔法:

  1. 临时密钥对:当用户想要登录时,浏览器本地会生成一个临时的、仅限单次会话的密钥对。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性通行钥,只在本次会话有效。
  2. OAuth 流程:用户使用 Google、Apple 或其他社交账户登录。你的应用巧妙地在登录请求中嵌入唯一值(nonce)。
  3. ZKP 服务:登录成功后,ZKP(零知识证明)服务生成加密证明。该证明确认 “此 OAuth 令牌授权临时通行钥的持有者”,且从未在链上泄露用户的个人身份。
  4. 派生地址:将 OAuth 提供商返回的用户 JWT(JSON Web Token)与唯一的 结合,确定性地生成其永久的 Sui 地址。盐保持私密,可在客户端或安全的后端保存。
  5. 提交交易:你的应用使用临时密钥签名交易并附加 ZK 证明。Sui 验证节点在链上验证该证明,确认交易合法性,用户无需传统钱包。

步骤集成指南

准备好实现了吗?以下是使用 TypeScript SDK 的快速指南。Rust 或 Python 的原理完全相同。

1. Install SDK

@mysten/sui 包含了所有你需要的 zklogin 辅助工具。

pnpm add @mysten/sui

2. Generate Keys & Nonce

首先,创建一个临时密钥对,并生成与当前 Sui 网络 epoch 关联的 nonce。

const keypair = new Ed25519Keypair();
const { epoch } = await suiClient.getLatestSuiSystemState();
const nonce = generateNonce(keypair.getPublicKey(), Number(epoch) + 2, generateRandomness());

3. Redirect to OAuth

为你使用的提供商(例如 Google、Facebook、Apple)构建相应的 OAuth 登录 URL,并将用户重定向至该 URL。

4. Decode JWT & Fetch User Salt

用户登录并返回后,从 URL 中获取 id_token。使用它向后端获取用户专属的盐,然后派生出他们的 Sui 地址。

const jwt = new URLSearchParams(window.location.search).get('id_token')!;
const salt = await fetch('/api/salt?jwt=' + jwt).then(r => r.text());
const address = jwtToAddress(jwt, salt);

5. Request ZK Proof

将 JWT 发送至证明服务以获取 ZK 证明。开发阶段可以使用 Mysten 的公共证明服务。生产环境下请自行部署或使用如 Enoki 的服务。

const proof = await fetch('/api/prove', {
method:'POST',
body: JSON.stringify({ jwt, ... })
}).then(r => r.json());

6. Sign & Send

现在,构建交易,将发送者设为用户的 zkLogin 地址并执行。SDK 会自动附加 zkLoginInputs(即证明)。✨

const tx = new TransactionBlock();
tx.moveCall({ target:'0x2::example::touch_grass' }); // Any Move call
tx.setSender(address);
tx.setGasBudget(5_000_000);

await suiClient.signAndExecuteTransactionBlock({
transactionBlock: tx,
zkLoginInputs: proof // The magic happens here
});

7. Persist Session

为获得更流畅的用户体验,请将密钥对和盐加密后存储在 IndexedDB 或本地存储中。记得每隔几个 epoch 轮换一次,以提升安全性。


KPI 投影模板

zkLogin 带来的差异不仅是定性的,更是可量化的。对比典型的入职漏斗与使用 zkLogin 的漏斗:

漏斗阶段常规(钱包弹窗)使用 zkLogin差异
Landing → Sign-in100 %100 %
Sign-in → Wallet Ready15 %(安装扩展,助记词)55 %(社交登录)+40 个百分点
Wallet Ready → First Tx\ 23 %\ 90 %+67 个百分点
Overall Tx Conversion15 % (install, seed phrase)55 % (social login)+40 pp
Overall Tx Conversion23 %90 %+67 pp
Overall Tx Conversion

👉 这意味着: 对于一次吸引 10,000 名独立访客的活动,这相当于 300 次首日链上行为与超过 2,500 次之间的差距。


Best Practices & Gotchas

为了打造更无缝的体验,请牢记以下专业提示:

  • 使用赞助交易:为用户支付前几笔交易费用。这消除所有摩擦,带来令人惊叹的 “啊哈” 时刻。
  • 谨慎处理盐:更改用户的盐会生成新地址。仅在你拥有可靠的恢复方案时才这样做。
  • 展示 Sui 地址:注册后向用户展示其链上地址。这样高级用户可以在以后自行导入到传统钱包中。
  • 防止刷新循环:缓存 JWT 和临时密钥对直至过期,避免反复要求用户登录。
  • 监控证明服务延迟:关注证明生成的往返时间。如果超过 2 秒,考虑部署区域性证明服务以保持快速响应。

Where BlockEden.xyz Adds Value

虽然 zkLogin 完善了面向用户的流程,但在扩展时会带来新的后端挑战。这正是 BlockEden.xyz 发挥作用的地方。

  • API 层:我们的高吞吐、地域路由的 RPC 节点确保你的 zkLogin 交易以最低延迟处理,无论用户位于何处。
  • 可观测性:提供开箱即用的仪表盘,跟踪关键指标,如证明延迟、成功/失败比例以及转化漏斗健康度。
  • 合规性:对于桥接至法币的应用,我们的可选 KYC 模块可直接基于用户已验证身份提供合规的上链入口。

Ready to Ship?

笨拙、令人望而却步的钱包流程时代已经结束。启动 zkLogin 沙盒,接入 BlockEden 的全节点端点,观察你的注册曲线向上攀升——而用户甚至不需要听到 “钱包” 这个词。 😉

// 这里可以放置示例代码或其他内容

2025 年区块链 API 现状——关键洞察与分析

· 阅读需 35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2025 年区块链 API 现状》报告(由 BlockEden.xyz 撰写)全面审视了区块链 API 基础设施的格局。报告探讨了新兴趋势、市场增长、主要提供商、支持的区块链、开发者采用情况,以及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等关键因素。报告还重点介绍了区块链 API 服务如何为各种用例(DeFi、NFT、游戏、企业)提供支持,并包含了对行业发展方向的评论。以下是该报告发现的结构化摘要,其中包含了对领先 API 提供商的比较以及为验证而直接引用的来源。

区块链 API 基础设施趋势 (2025)

2025 年的区块链 API 生态系统由几个关键趋势和技术进步所塑造:

  • 多链生态系统: 单一主导区块链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存在数百个 Layer-1、Layer-2 和应用特定链。像 QuickNode 这样的领先提供商现在支持约 15–25 条链,但实际上“全球有五到六百个区块链(以及数千个子网络)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碎片化推动了对能够抽象复杂性并提供统一多链访问的基础设施的需求。那些尽早拥抱新协议的平台可以获得先发优势,因为更具可扩展性的链解锁了新的链上应用,并且开发者越来越多地进行跨多链构建。仅在 2023 年,就有约 131 个不同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吸引了新开发者,这突显了多链趋势。

  • 开发者社区的韧性和增长: 尽管市场周期波动,Web3 开发者社区仍然庞大且富有韧性。截至 2023 年底,每月有超过 22,000 名活跃的开源加密开发者,在 2021 年的炒作之后同比略有下降(约 25%),但值得注意的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开发者数量_增长_了约 15%。这表明严肃的、长期的建设者正在巩固。这些开发者需要可靠、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资金环境更紧张的情况下。随着主要链上的交易成本下降(得益于 L2 rollups)和新的高吞吐量链上线,链上活动正创下历史新高——这进一步推动了对强大节点和 API 服务的需求。

  • Web3 基础设施服务的兴起: 区块链基础设施已经成熟为一个独立的细分市场,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和专业提供商。例如,QuickNode 以其高性能(据报道比某些竞争对手快 2.5 倍)和 99.99% 的正常运行时间 SLA脱颖而出,赢得了像 Google 和 Coinbase 这样的企业客户。Alchemy 在市场高峰期达到了 100 亿美元的估值,反映了投资者的热情。资本的涌入刺激了托管节点、RPC API、索引/分析和开发者工具的快速创新。传统云巨头(AWS、Azure、Google Cloud)也通过区块链节点托管和托管账本服务进入该领域。这验证了市场机会,但也提高了小型提供商在可靠性、规模和企业功能方面的门槛。

  • 去中心化推动(基础设施): 与大型中心化提供商的趋势相反,出现了一场朝着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发展的运动,这与 Web3 的精神相符。像 Pocket Network、Ankr 和 Blast (Bware) 这样的项目通过带有加密经济激励的分布式节点网络提供 RPC 端点。这些去中心化的 API 可能具有成本效益和抗审查性,尽管在性能和易用性方面通常仍落后于中心化服务。报告指出,“虽然中心化服务目前在性能上领先,但 Web3 的精神倾向于去中介化。” BlockEden 自身关于一个开放的、具有无需许可访问权限(最终由代币治理)的“API 市场”的愿景与这一推动相符,旨在将传统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与去中心化网络的开放性结合起来。确保开放的自助式注册(例如,慷慨的免费套餐、即时 API 密钥注册)已成为吸引草根开发者的行业最佳实践。

  • 服务融合与一站式平台: 提供商正在将其产品范围扩展到基本的 RPC 端点之外。对增强型 API 和数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索引数据(用于更快的查询)、GraphQL API、Token/NFT API、分析仪表板,甚至集成链下数据或 AI 服务。例如,BlockEden 为 Aptos、Sui 和 Stellar Soroban 提供 GraphQL 索引器 API,以简化复杂查询。QuickNode 收购了 NFT API 工具(如 Icy Tools)并推出了一个附加组件市场。Alchemy 提供专门用于 NFT、Token、转账的 API,甚至还有一个账户抽象 SDK。这种**“一站式商店”**趋势意味着开发者可以从单一平台获得节点 + 索引 + 存储 + 分析。BlockEden 甚至在其基础设施中探索了“无需许可的 LLM 推理”(AI 服务)。目标是通过一套丰富的工具吸引开发者,使他们无需拼凑多个供应商。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2025)

报告描绘了到 2025 年及以后,区块链 API/基础设施市场将实现强劲增长的图景:

  • 全球 Web3 基础设施市场预计在 2024 年至 2030 年间将以约 49% 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增长,表明该领域存在巨大的投资和需求。这意味着整体市场规模可能以该速度每约 1.5–2 年翻一番。(作为参考,报告中引用的一份外部 Statista 预测估计,更广泛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到 2025 年底将达到约 453 亿美元,这突显了基础设施必须支持的加密经济的规模。)

  • 推动这一增长的是企业(包括 Web3 初创公司和传统公司)整合加密和区块链能力的压力。根据报告,数十个 Web2 行业(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游戏等)现在需要加密货币兑换、支付或 NFT 功能以保持竞争力,但从头开始构建此类系统很困难。区块链 API 提供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从钱包和交易 API 到法币出入金通道——将传统系统与加密世界连接起来。这降低了采用门槛,从而推动了对 API 服务的更多需求。

  • 企业和机构对区块链的采用也在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市场。更清晰的法规以及区块链在金融和供应链领域的成功案例导致到 2025 年出现了更多的企业项目。许多企业不愿运行自己的节点,这为拥有企业级产品(SLA 保证、安全认证、专属支持)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创造了机会。例如,Chainstack 的 SOC2 认证基础设施、99.9% 的正常运行时间 SLA 和单点登录吸引了寻求可靠性和合规性的企业。能够抓住这些高价值客户的提供商可以显著增加收入。

总而言之,2025 年区块链 API 的前景是强劲增长——不断扩大的开发者基础、新区块链的推出、日益增加的链上活动以及主流对加密服务的整合,所有这些都推动了对可扩展基础设施的需求。专门的 Web3 公司和科技巨头都在大力投资以满足这一需求,这表明这是一个竞争激烈但回报丰厚的市场。

领先的区块链 API 提供商——功能与比较

2025 年,几个关键参与者主导着区块链 API 领域,每个参与者都有不同的优势。BlockEden 报告将 BlockEden.xyz(报告的主办方)与其他领先提供商如 Alchemy、Infura、QuickNode 和 Chainstack 进行了比较。以下是它们在支持的区块链、显著功能、性能/正常运行时间和定价方面的比较:

提供商支持的区块链显著功能与优势性能与正常运行时间定价模型
BlockEden.xyz27+ 个网络(多链,包括 Ethereum、Solana、Aptos、Sui、Polygon、BNB Chain 等)。专注于其他提供商通常不覆盖的新兴 L1/L2(“新区块链领域的 Infura”)。API 市场提供标准 RPC 和增强型 API(例如,Sui/Aptos 的 GraphQL 索引器、NFT 和加密新闻 API)。独特之处还在于提供质押服务和 API(在多个网络上运行验证节点,质押金额达 6500 万美元)。以开发者为中心:自助注册、免费套餐、强大的文档和活跃的社区(BlockEden 的 10x.pub guild)提供支持。强调包容性功能(最近添加了 HTML-to-PDF API 等)。自推出以来,所有服务的正常运行时间约为 99.9%。在各地区拥有高性能节点。虽然尚未夸耀 99.99% 的企业级 SLA,但 BlockEden 的往绩和处理大额质押的能力证明了其可靠性。针对每个支持的链进行了性能优化(它通常是第一个为 Aptos/Sui 等提供索引器 API 的,填补了这些生态系统的空白)。免费的 Hobby 套餐(非常慷慨:例如,每天免费 1000 万计算单元)。针对更高使用量采用按需付费的“计算单元”模型Pro 套餐约 49.99 美元/月,每天约 1 亿计算单元(10 RPS),这比许多竞争对手都便宜。提供企业套餐,可自定义配额。接受加密货币支付(APT、USDC、USDT),并承诺匹配任何竞争对手的更低报价,体现了其客户友好、灵活的定价策略。
Alchemy8+ 个网络(专注于主要链:Ethereum、Polygon、Solana、Arbitrum、Optimism、Base 等,并不断添加新链)。不支持像 Bitcoin 这样的非 EVM 链。以其丰富的开发者工具和基于 RPC 的增强型 API 而闻名。提供专门的 API:NFT API、Token API、Transfers API、Debug/Trace、Webhook 通知以及一个SDK,便于集成。提供开发者仪表板、分析和监控工具。拥有强大的生态系统和社区(例如,Alchemy University),并且是简化区块链开发的先驱(通常被认为拥有最好的文档和教程)。高知名度用户(OpenSea、Aave、Meta、Adobe 等)验证了其产品。以其数据的极高可靠性和准确性而闻名。正常运行时间达到企业级(实践中有效达到 99.9%+),Alchemy 的基础设施在大规模应用中得到了验证(为 NFT 市场和 DeFi 平台等重量级应用提供服务)。提供 24/7 支持(Discord、支持工单,甚至为企业客户提供专属 Telegram)。全球性能强劲,尽管一些竞争对手声称延迟更低。免费套餐(每月最多约 380 万次交易),包含完整的存档数据——被认为是业内最慷慨的免费计划之一。按需付费套餐,无固定费用——按请求付费(适合可变使用量)。企业套餐,为大规模需求提供自定义定价。Alchemy 在更高级别的计划中不收取某些增强型 API 的费用,其免费的存档数据访问是一个差异化优势。
Infura (ConsenSys)约 5 个网络(历史上主要是 Ethereum 及其测试网;现在也为高级用户提供 Polygon、Optimism、Arbitrum)。还提供对 IPFS 和 Filecoin 的访问以实现去中心化存储,但不支持像 Solana 或 Bitcoin 这样的非 EVM 链。区块链 API 的早期先驱——在早期基本上是 Ethereum dApp 的默认选择。提供简单、可靠的 RPC 服务。与 ConsenSys 产品集成(例如,hardhat、MetaMask 可以默认使用 Infura)。提供 API 仪表板以监控请求,以及 ITX(交易中继)等附加组件。然而,与新提供商相比,其功能集更为基础——增强型 API 或多链工具较少。Infura 的优势在于其简单性和在 Ethereum 上的可靠运行时间。在 Ethereum 交易方面高度可靠(在 DeFi summer 期间为许多 DeFi 应用提供了支持)。正常运行时间和数据完整性都很强。但_收购后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_——Infura 仍然只支持约 6 个网络,并且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积极扩张。它曾因中心化问题受到批评(例如,Infura 宕机影响了许多 dApp 的事件)。没有官方的 99.99% SLA;目标是约 99.9% 的正常运行时间。适合主要需要 Ethereum/Mainnet 稳定性的项目。分层计划,提供免费套餐(约 300 万次请求/月)。Developer 套餐 50 美元/月(约 600 万次请求),Team 套餐 225 美元/月(约 3000 万次),Growth 套餐 1000 美元/月(约 1.5 亿次)。对附加组件(例如,超出特定限制的存档数据)额外收费。Infura 的定价简单明了,但对于多链项目来说,成本可能会增加,因为支持侧链需要更高级别的套餐或附加组件。许多开发者从 Infura 的免费计划开始,但随着规模扩大或需要其他网络时,往往会超出其限制或转换平台。
QuickNode14+ 个网络(支持范围非常广:Ethereum、Solana、Polygon、BNB Chain、Algorand、Arbitrum、Avalanche、Optimism、Celo、Fantom、Harmony,甚至 Bitcoin 和 Terra,以及主要测试网)。根据需求不断添加热门链。专注于速度、可扩展性和企业级服务。QuickNode 宣称自己是速度最快的 RPC 提供商之一(声称在全球范围内比 65% 的竞争对手更快)。提供先进的分析仪表板和附加组件市场(例如,来自合作伙伴的增强型 API)。拥有一个 NFT API,可实现跨链 NFT 数据检索。强大的多链支持(覆盖许多 EVM 链以及像 Solana、Algorand、Bitcoin 这样的非 EVM 链)。它吸引了大客户(Visa、Coinbase),并拥有知名投资者的支持。QuickNode 以推出新功能(例如,“QuickNode Marketplace”用于第三方集成)和提供精致的开发者体验而闻名。卓越的性能和保证:为企业计划提供 99.99% 的正常运行时间 SLA。全球分布的基础设施,延迟低。由于其性能声誉,QuickNode 经常被用于任务关键型 dApp。在独立测试中,其性能比某些竞争对手快约 2.5 倍(如报告所述)。在美国,延迟基准测试将其置于顶尖或接近顶尖的位置。QuickNode 的稳健性使其成为高流量应用的首选。免费套餐(每月最多 1000 万 API 积分)。Build 套餐 49 美元/月(8000 万积分),Scale 套餐 249 美元(4.5 亿积分),Enterprise 套餐 499 美元(9.5 亿积分),以及高达 999 美元/月(20 亿 API 积分)的自定义高级计划。定价采用积分系统,不同的 RPC 调用“消耗”不同的积分,这可能会令人困惑;然而,它允许使用模式的灵活性。某些附加组件(如完整的存档数据访问)需要额外付费(250 美元/月)。QuickNode 的定价偏高(反映其高端服务),这促使一些小型开发者在规模扩大后寻找替代方案。
Chainstack70+ 个网络(业内覆盖范围最广之一)。支持主要的公有链,如 Ethereum、Polygon、BNB Smart Chain、Avalanche、Fantom、Solana、Harmony、StarkNet,以及非加密企业账本,如 Hyperledger Fabric、Corda,甚至 Bitcoin。这种混合方法(公有链和许可链)针对企业需求。以企业为中心的平台: Chainstack 提供多云、地理分布的节点,并强调可预测的定价(无意外超额费用)。它提供高级功能,如用户管理(具有基于角色的权限的团队账户)、专用节点、自定义节点配置和监控工具。值得注意的是,Chainstack 与 bloXroute 等解决方案集成,以实现全球内存池 (mempool) 访问(用于低延迟交易),并提供托管子图托管服务以进行索引查询。它还有一个附加组件市场。基本上,Chainstack 将自己定位为“为规模而生的 QuickNode 替代品”,强调稳定的定价和广泛的链支持非常可靠:为企业用户提供 99.9%+ 的正常运行时间 SLA。SOC 2 合规性和强大的安全实践,对企业具有吸引力。性能按地区优化(他们甚至为高频用例提供具有低延迟区域端点的“Trader”节点)。虽然可能不像 QuickNode 的速度那样被大肆宣传,但 Chainstack 提供性能仪表板和基准测试工具以保证透明度。包含区域和无限制选项表明他们可以稳定地处理大量工作负载。Developer 套餐:0 美元/月 + 使用费(包括 300 万次请求,额外使用需付费)。Growth 套餐:49 美元/月 + 使用费(2000 万次请求,可选择无限制请求,但需支付额外使用费)。Business 套餐:349 美元(1.4 亿次)和 Enterprise 套餐:990 美元(4 亿次),提供更高级别的支持和自定义选项。Chainstack 的定价部分基于使用量,但没有“积分”的复杂性——他们强调固定、可预测的费率和全球包容性(无区域费用)。这种可预测性,加上某些调用_始终免费_的网关等功能,使 Chainstack 对于需要多链访问而无意外费用的团队来说具有成本效益。

来源: 以上比较综合了 BlockEden.xyz 报告中的数据和引述,以及为确保准确性而从提供商网站(例如 Alchemy 和 Chainstack 的文档)记录的功能。

区块链覆盖范围和网络支持

API 提供商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它支持哪些区块链。以下是关于特定热门链及其支持情况的简要介绍:

  • Ethereum Mainnet 和 L2s: 所有领先的提供商都支持 Ethereum。Infura 和 Alchemy 尤其专注于 Ethereum(提供完整的存档数据等)。QuickNode、BlockEden 和 Chainstack 也将 Ethereum 作为核心产品支持。像 Polygon、Arbitrum、Optimism、Base 这样的 Layer-2 网络由 Alchemy、QuickNode 和 Chainstack 支持,Infura 也支持(作为付费附加组件)。BlockEden 支持 Polygon(和 Polygon zkEVM),并可能随着新 L2 的出现而增加更多支持。

  • Solana: Solana 由 BlockEden(他们在 2023 年添加了 Solana)、QuickNode 和 Chainstack 支持。Alchemy 也在 2022 年添加了 Solana RPC。Infura 不支持 Solana(至少到 2025 年,它仍然专注于 EVM 网络)。

  • Bitcoin: 作为一个非 EVM 链,Bitcoin 明显不受 Infura 或 Alchemy 支持(它们专注于智能合约链)。QuickNode 和 Chainstack 都提供 Bitcoin RPC 访问,使开发者无需运行完整节点即可访问 Bitcoin 数据。BlockEden 目前在其支持的网络列表中没有列出 Bitcoin(它专注于智能合约平台和较新的链)。

  • Polygon 和 BNB Chain: 这些热门的 Ethereum 侧链得到了广泛支持。Polygon 在 BlockEden、Alchemy、Infura(高级版)、QuickNode 和 Chainstack 上都可用。BNB Smart Chain (BSC) 由 BlockEden (BSC)、QuickNode 和 Chainstack 支持。(Alchemy 和 Infura 没有列出对 BSC 的支持,因为它不在他们关注的 Ethereum/共识生态系统之内。)

  • 新兴 Layer-1s (Aptos, Sui 等): 这是 BlockEden.xyz 的亮点所在。它是 Aptos 和 Sui 的早期提供商,在这些 Move 语言链发布时就提供了 RPC 和索引器 API。许多竞争对手最初并不支持它们。到 2025 年,像 Chainstack 这样的一些提供商已经将 Aptos 和其他链加入了他们的阵容,但 BlockEden 在这些社区中仍然备受推崇(报告指出,根据用户的说法,BlockEden 的 Aptos GraphQL API“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快速支持新链可以尽早吸引开发者社区——BlockEden 的策略是填补开发者在新网络上选择有限的空白。

  • 企业(许可)链: 独特的是,Chainstack 支持 Hyperledger Fabric、Corda、Quorum 和 Multichain,这些对于企业区块链项目(联盟、私有账本)非常重要。大多数其他提供商不迎合这些需求,而是专注于公有链。这是 Chainstack 企业定位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Ethereum 和主要的 EVM 链得到了普遍覆盖,Solana 除了 Infura 外大多数都支持,Bitcoin 只有少数几家支持(QuickNode/Chainstack),而像 Aptos/Sui 这样的新兴 L1 则由 BlockEden 和现在的一些其他提供商支持。开发者应该选择一个覆盖其 dApp 所需所有网络的提供商——因此多链提供商具有优势。每个提供商支持更多链的趋势是明确的(例如,QuickNode 约 14 个,Chainstack 50–70+ 个,Blockdaemon 50+ 个等),但支持的深度(在每条链上的稳健性)同样至关重要。

开发者采用和生态系统成熟度

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开发者采用趋势和生态系统的成熟度:

  • 开发者使用量增长: 尽管经历了 2022–2023 年的熊市,链上开发者活动依然强劲。截至 2023 年底,每月约有 2.2 万名活跃开发者(并且在 2024/25 年可能再次增长),对易于使用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是稳定的。提供商不仅在原始技术上竞争,还在开发者体验上竞争,以吸引这个基础。像详尽的文档、SDK 和社区支持等功能现在已成为标配。例如,BlockEden 以社区为中心的方法(Discord、10x.pub guild、黑客松)和 QuickNode 的教育计划旨在建立忠诚度。

  • 免费套餐的采用: 免费增值模式正在推动广泛的草根使用。几乎所有提供商都提供一个免费套餐,可以满足基本的项目需求(每月数百万次请求)。报告指出,BlockEden 每天 1000 万计算单元的免费套餐是故意设置得很高,以消除独立开发者的使用障碍。Alchemy 和 Infura 的免费计划(每月约 300–400 万次调用)多年来帮助了数十万开发者入门。这种策略为生态系统播下了种子,这些用户在他们的 dApp 获得关注后可以转化为付费计划。拥有一个强大的免费套餐已成为行业标准——它降低了入门门槛,鼓励实验和学习。

  • 平台上的开发者数量: Infura 历史上拥有最多的用户数量(几年前超过 40 万开发者),因为它是早期的默认选择。Alchemy 和 QuickNode 也发展了庞大的用户基础(Alchemy 通过其教育项目进行推广,QuickNode 专注于 Web3 初创公司,帮助他们签约了成千上万的用户)。BlockEden 作为较新的平台,报告其平台上有 6,000 多名开发者。虽然绝对数量较小,但考虑到其专注于较新的链,这是非常显著的——这表明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有很强的渗透率。该报告设定了明年将 BlockEden 的活跃开发者数量翻倍的目标,反映了该行业的整体增长轨迹。

  • 生态系统成熟度: 我们正在看到从炒作驱动的采用(牛市期间大量新开发者涌入)向更可持续、成熟的增长转变。2021 年后“游客”开发者的减少意味着留下来的开发者更加认真,而 2024–2025 年的新进入者通常有更好的理解。这种成熟度要求更强大的基础设施:经验丰富的团队期望高正常运行时间 SLA、更好的分析和支持。提供商通过专业化服务来应对(例如,为企业提供专属客户经理、发布状态仪表板等)。此外,随着生态系统的成熟,使用模式也得到了更好的理解:例如,以 NFT 为主的应用可能需要不同的优化(缓存元数据等),而 DeFi 交易机器人则需要内存池 (mempool) 数据和低延迟。API 提供商现在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例如,Chainstack 上述的“Trader Node”用于低延迟交易数据)。行业特定解决方案(游戏 API、合规工具等,通常通过市场或合作伙伴提供)的出现是生态系统成熟、服务多样化需求的标志。

  • 社区与支持: 成熟度的另一个方面是围绕这些平台形成了活跃的开发者社区。QuickNode 和 Alchemy 有社区论坛和 Discord;BlockEden 的社区(其 guild 中有 4,000 多名 Web3 建设者)遍布硅谷、纽约乃至全球。这种同行支持和知识共享加速了采用。报告强调,“卓越的 24/7 客户支持”是 BlockEden 的一个卖点,用户赞赏团队的响应速度。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支持(以及清晰的文档)对于吸引下一波可能不太熟悉区块链内部机制的开发者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开发者采用正以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扩展。那些投资于开发者体验——免费访问、好的文档、社区参与和可靠支持——的提供商正在从 Web3 开发者社区的忠诚度和口碑中获益。生态系统正在成熟,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来自 Web2 的新开发者、大学区块链俱乐部、新兴市场等,都是 2025 年增长的目标)。

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考量

报告讨论了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如何影响区块链 API 基础设施:

  • 基础设施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 API 提供商的背景下,安全性指的是强大、容错的基础设施(因为这些服务通常不托管资金,主要风险是停机或数据错误)。领先的提供商强调高正常运行时间、冗余和 DDoS 保护。例如,QuickNode 的 99.99% 正常运行时间 SLA 和全球负载均衡旨在确保 dApp 不会因 RPC 故障而宕机。BlockEden 引用其 99.9% 的正常运行时间记录以及通过安全管理 6500 万美元质押资产获得的信任(这意味着其节点的运营安全性很强)。Chainstack 的 SOC2 合规性表明了其高标准的安全实践和数据处理。基本上,这些提供商运行的是任务关键型节点基础设施,因此他们将可靠性视为重中之重——许多提供商在所有地区都有 24/7 的待命工程师和监控。

  • 中心化风险: Ethereum 社区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是过度依赖少数几个基础设施提供商(例如 Infura)。如果过多的流量通过单一提供商,停机或 API 不当行为可能会影响大部分去中心化应用生态系统。2025 年的情况在这方面有所改善——随着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出现,负载比 2018 年 Infura 几乎是唯一选择时更加分散。尽管如此,推动基础设施去中心化部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像 Pocket Network (POKT) 这样的项目使用一个由独立节点运行者组成的网络来服务 RPC 请求,消除了单点故障。其代价是性能和一致性,但情况正在改善。Ankr 的混合模型(部分中心化,部分去中心化)同样旨在在不失可靠性的情况下实现去中心化。BlockEden 的报告承认这些去中心化网络是新兴的竞争对手——与 Web3 的价值观一致——即使它们目前的速度或开发者友好性还不如中心化服务。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融合,例如,中心化提供商采用一些去中心化验证(BlockEden 的代币化市场愿景就是这样一种混合方法)。

  • 可扩展性与吞吐量: 可扩展性是双重的:区块链本身的扩展能力(更高的 TPS 等)和基础设施提供商扩展其服务以处理不断增长的请求量的能力。在第一点上,2025 年有许多具有高吞吐量的 L1/L2(Solana、新的 rollups 等),这意味着 API 必须处理突发性、高频率的工作负载(例如,Solana 上一个热门的 NFT 铸造可以产生数千 TPS)。提供商通过改进其后端来应对——例如,QuickNode 的架构可以处理每天数十亿的请求,Chainstack 的“无限制”节点,以及 BlockEden 使用云和裸金属服务器来提高性能。报告指出,链上活动创下历史新高正在推动对节点服务的需求,因此 API 平台的可扩展性至关重要。许多提供商现在展示其吞吐量能力(例如,QuickNode 的高级套餐允许数十亿次请求,或者 Chainstack 在其营销中强调“无限性能”)。

  • 全球延迟: 可扩展性的一部分是通过地理分布来减少延迟。如果一个 API 端点只在一个地区,全球用户将会有较慢的响应。因此,地理分布的 RPC 节点和 CDN 现在已成为标准。像 Alchemy 和 QuickNode 这样的提供商在多个大洲都有数据中心。Chainstack 提供区域端点(甚至有专门针对延迟敏感用例的产品层级)。BlockEden 也在多个地区运行节点以增强去中心化和速度(报告提到计划在关键地区运营节点以提高网络弹性和性能)。这确保了随着全球用户群的增长,服务能够在地理上扩展。

  • 数据和请求的安全性: 虽然不完全是关于 API,但报告简要提到了监管和安全考量(例如,BlockEden 对**《区块链监管确定性法案》**的研究表明其关注合规运营)。对于企业客户来说,加密、安全 API 以及可能的 ISO 认证等都很重要。在更具区块链特性的方面,RPC 提供商还可以添加安全功能,如抗抢先交易保护(一些提供商提供私密交易中继选项)或对失败交易的自动重试。Coinbase Cloud 和其他公司已经推出了“安全中继”功能。报告的重点更多地是将基础设施的可靠性视为安全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些服务更深地嵌入到金融应用中,其安全态势(正常运行时间、抗攻击能力)成为 Web3 生态系统整体安全性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正通过高性能基础设施和多样化来解决。竞争格局意味着提供商力求最高的正常运行时间和吞吐量。与此同时,去中心化的替代方案正在发展以减轻中心化风险。两者的结合很可能将定义下一个阶段:可靠性能与去中心化信任的融合。

驱动 API 需求的用例和应用

区块链 API 提供商服务于广泛的用例。报告重点介绍了 2025 年特别依赖这些 API 的几个领域: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DeFi 应用(DEX、借贷平台、衍生品等)严重依赖可靠的区块链数据。它们需要持续获取链上状态(余额、智能合约读取)并发送交易。许多顶级的 DeFi 项目使用像 Alchemy 或 Infura 这样的服务来扩展。例如,Aave 和 MakerDAO 使用 Alchemy 的基础设施。API 还提供 DeFi 中分析和历史查询所需的存档节点数据。随着 DeFi 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在 Layer-2 网络和多链部署上,拥有多链 API 支持和低延迟至关重要(例如,套利机器人受益于内存池 (mempool) 数据和快速交易——一些提供商为此提供专用的低延迟端点)。报告暗示,通过 L2 和新链降低成本正在促进链上 DeFi 的使用,这反过来又增加了 API 调用。

  • NFT 和游戏: NFT 市场(如 OpenSea)和区块链游戏产生大量的读取量(元数据、所有权检查)和写入量(铸造、转账)。OpenSea 是一个著名的 Alchemy 客户,这可能是因为 Alchemy 的 NFT API 简化了在 Ethereum 和 Polygon 上查询 NFT 数据的过程。QuickNode 的跨链 NFT API 也针对这一细分市场。区块链游戏通常运行在像 Solana、Polygon 或特定的侧链上——支持这些网络(并提供高 TPS 处理能力)的提供商需求旺盛。报告没有明确点名游戏客户,但提到了Web3 游戏和元宇宙项目是增长中的细分市场(而 BlockEden 自身对 AI 集成等功能的支持可能与游戏/NFT 元宇宙应用有关)。游戏内交易和市场不断地 ping 节点 API 以获取状态更新。

  • 企业与 Web2 集成: 涉足区块链的传统公司(支付、供应链、身份等)更喜欢托管解决方案。报告指出,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平台正在增加加密支付和兑换功能——其中许多使用第三方 API 而不是重新造轮子。例如,支付处理商可以使用区块链 API 进行加密转账,或者银行可以使用节点服务查询链上数据以提供托管解决方案。报告表明,来自企业的兴趣日益增加,甚至提到将中东和亚洲等企业区块链采用率正在上升的地区作为目标。一个具体的例子:Visa 曾与 QuickNode 合作进行一些区块链试点项目,而 Meta (Facebook) 则使用 Alchemy 进行某些区块链项目。企业用例还包括分析和合规——例如,查询区块链进行风险分析,一些提供商通过自定义 API 或支持专门的链(如 Chainstack 支持 Corda 用于贸易融资联盟)来满足这种需求。BlockEden 的报告表明,获得一些企业案例研究是推动主流采用的一个目标。

  • Web3 初创公司和 DApp: 当然,最基本的用例是任何去中心化应用——从钱包到社交 dApp 再到 DAO。Web3 初创公司依赖 API 提供商来避免为每条链运行节点。许多黑客松项目使用这些服务的免费套餐。像去中心化社交媒体DAO 工具身份 (DID) 系统基础设施协议本身都需要可靠的 RPC 访问。BlockEden 的增长策略特别提到了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早期项目和黑客松——这表明不断有新的 dApp 上线,它们更愿意不操心节点运营。

  • 专业服务(AI、预言机等): 有趣的是,AI 和区块链的融合正在产生区块链 API 和 AI 服务相交的用例。BlockEden 对“AI-to-earn”(与 Cuckoo Network 合作)和在其平台上进行无需许可的 AI 推理的探索展示了一个角度。预言机和数据服务(Chainlink 等)也可能使用这些提供商的基础设施。虽然不是传统的 API“用户”,但这些基础设施层本身有时会相互构建——例如,一个分析平台可能会使用区块链 API 来收集数据以提供给其用户。

总的来说,对区块链 API 服务的需求是广泛的——从业余开发者到财富 500 强公司。DeFi 和 NFT 是最初的催化剂(2019–2021),证明了对可扩展 API 的需求。到 2025 年,企业和新颖的 Web3 领域(社交、游戏、AI)正在进一步扩大市场。每个用例都有其自身的要求(吞吐量、延迟、历史数据、安全性),提供商正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以满足这些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包含了来自行业领袖的引述和例子,以说明这些用例:

  • “支持超过 185 个区块链上的 1,000 多种代币……允许访问超过 33 万个交易对,” 一家交易所 API 提供商吹嘘道——突显了加密货币兑换功能所需的支持深度。
  • “一个合作伙伴在整合了一站式 API 后,四个月内月交易量增长了 130%”——强调了使用可靠的 API 如何能加速加密业务的增长。
  • 包含这些见解强调了强大的 API 正在推动应用的实际增长。

行业洞察与评论

BlockEden 的报告穿插了来自整个行业的见解,反映了对区块链基础设施发展方向的共识。一些值得注意的评论和观察:

  • 多链未来: 正如报告中所引述的,“现实是有五到六百个区块链”。这一观点(最初可能来自 Electric Capital 的开发者报告或类似来源)强调未来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基础设施必须适应这种碎片化。即使是主导的提供商也承认这一点——例如,Alchemy 和 Infura(曾几乎只专注于 Ethereum)现在正在增加多个链,风险资本也流向专注于利基协议支持的初创公司。支持多链的能力(以及在新链出现时迅速支持的能力)被视为一个关键的成功因素。

  • 性能的重要性: 报告引用了 QuickNode 的性能优势(快 2.5 倍),这可能来自一项基准测试研究。这一点得到了开发者的共鸣——延迟和速度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钱包、交易平台)。行业领袖经常强调,web3 应用必须感觉像 web2 一样流畅,而这始于快速、可靠的基础设施。因此,性能上的军备竞赛(例如,全球分布的节点、优化的网络、内存池 (mempool) 加速)预计将继续。

  • 企业验证: 像 Google、Coinbase、Visa、Meta 这样的知名企业正在使用或投资这些 API 提供商,这是对该行业的有力验证。报告提到 QuickNode 吸引了像 SoftBank 和 Tiger Global 这样的主要投资者,而 Alchemy 的 100 亿美元估值本身就说明了一切。2024/2025 年左右的行业评论经常指出,即使在熊市期间,加密领域的“镐和铲子”(即基础设施)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份报告强化了这一观点:为 Web3 提供基础的公司正在成为自身关键的基础设施公司,吸引了传统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的兴趣。

  • 竞争差异化: 报告中有一个微妙的观点,即_没有一个竞争对手提供与 BlockEden 完全相同的服务组合_(多链 API + 索引 + 质押)。这突显了每个提供商如何开辟自己的利基市场:Alchemy 专注于开发者工具,QuickNode 专注于纯粹的速度和广度,Chainstack 专注于企业/私有链,BlockEden 专注于新兴链和集成服务。行业领袖经常评论说,蛋糕正在变大,因此差异化是占领特定细分市场的关键,而不是赢家通吃的局面。Moralis(web3 SDK 方法)和 Blockdaemon/Coinbase Cloud(重质押方法)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的策略。

  • 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 行业内的思想领袖(如 Ethereum 的 Vitalik Buterin)经常对依赖中心化 API 表示担忧。报告中对 Pocket Network 和其他项目的讨论反映了这些担忧,并表明即使是运营中心化服务的公司也在为更去中心化的未来做准备(BlockEden 的代币化市场概念等)。报告中一个富有洞察力的评论是,BlockEden 旨在提供“中心化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市场的开放性”——如果实现,这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去中心化支持者的欢迎。

  • 监管环境: 虽然不是问题的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顺便提到了监管和法律问题(提到了《区块链监管确定性法案》等)。这意味着基础设施提供商正在关注可能影响节点运营或数据隐私的法律。例如,欧洲的 GDPR 及其如何适用于节点数据,或美国关于运营区块链服务的法规。对此的行业评论表明,更清晰的法规(例如,定义非托管区块链服务提供商不是货币传输者)将通过消除模糊性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结论:2025 年区块链 API 现状》报告揭示了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格局。关键要点包括向多链支持的转变,一个由各具特色的提供商组成的竞争激烈的领域,与整个加密市场扩张相一致的使用量大幅增长,以及性能与去中心化之间持续的张力(和平衡)。区块链 API 提供商已成为各种 Web3 应用——从 DeFi 和 NFT 到企业集成——的关键推动者,随着区块链技术变得更加普及,它们的作用只会扩大。报告强调,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和正常运行时间,还需要社区参与、开发者优先的设计,以及在支持下一个重大协议或用例方面的敏捷性。从本质上讲,2025 年区块链 API 的“现状”是稳健和乐观的:一个正在迅速成熟并准备进一步增长的 Web3 基础层。

来源: 本分析基于 BlockEden.xyz 的《2025 年区块链 API 现状》报告及相关数据。关键见解和引述直接取自该报告,并辅以提供商文档和行业文章的补充信息以求完整。所有来源链接均在文中提供以供参考。

认识 BeFreed.ai – 为 BlockEden.xyz 构建者提供学习燃料

· 阅读需 4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为什么 BlockEden.xyz 在乎

在快节奏的 Web3 世界里,速度就是一切。交付生产级 RPC 和质押基础设施需要我们的团队和社区时刻站在创新前沿。这意味着要紧跟密集的协议、突破性的密码学论文以及快速演进的治理讨论。社区吸收并理解新理念的速度越快,就能越快构建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这正是 BeFreed.ai 发挥作用的地方。

BeFreed.ai 是什么

BeFreed.ai 是一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使命简单而强大:在 AI 时代让学习变得愉快且个性化。他们打造了一款智能微学习伴侣,专为构建者和创作者的高强度生活方式而设计。

核心要素:

  • 多种格式 → 一键完成: BeFreed.ai 能处理从厚重书籍、详细视频到复杂技术文档的各种内容,瞬间转化为简短摘要、抽认卡、深度笔记,甚至是播客式音频。
  • 自适应引擎: 平台会随你一起学习,关注你的学习节奏和兴趣,优先呈现最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强行推送千篇一律的课程。
  • 内置聊天 & “为何如此” 解释器: 有问题吗?直接提问。BeFreed.ai 支持即时查询,帮助澄清复杂概念,并提供将新洞见与整体目标关联的解释,使学习更有意义。
  • 4.3 万人的学习社区: 学习往往是群体行为。BeFreed.ai 拥有超过 43,000 名学习者的活跃社区,大家分享进度、对有价值的内容作出反馈、提炼关键要点,保持高昂的动力和持续的势头。

为什么对 BlockEden.xyz 构建者重要

对于 BlockEden.xyz 生态中的专注构建者而言,BeFreed.ai 不仅是学习工具,更是战略优势。它可以这样提升你的竞争力:

  • 时间杠杆: 将 300 页的白皮书浓缩为 10 分钟的音频简报,便于在关键治理投票前快速聆听。
  • 上下文保持: 使用抽认卡和思维导图巩固协议细节,帮助你在编写智能合约索引时快速检索。
  • 跨技能成长: 在不离开开发环境的情况下扩展技能。学习设计思维基础、了解增长循环,或在空闲时获取 Go 并发编程技巧。
  • 共享词汇表: 为团队创建统一的学习播放列表,确保每位贡献者都从同一套精炼且一致的信息源学习,促进更好的协作与对齐。

在 BlockEden.xyz 工作流中使用 BeFreed

将 BeFreed.ai 融入现有开发流程轻松且立竿见影:

  1. 投放规格: 将最新的代币经济学 PDF 链接或 YouTube 开发者会议链接粘贴到 BeFreed,即可获得即时、易于消化的摘要。
  2. 导出抽认卡: 在 CI 运行期间复习关键概念。这种重复远比不断切换上下文导致的精神疲劳更有效。
  3. 文档中链接: 在每个 API 参考旁嵌入 BeFreed 摘要链接,帮助新成员更快上手。
  4. 保持最新: 在 BeFreed 上设置每周新兴 L2 汇总,并立即将所学运用到 BlockEden.xyz 的多链 RPC 服务原型中。

开始使用

BeFreed.ai 已在 iOS、Android 和网页端上线。我们鼓励你在下一个 BlockEden.xyz 项目冲刺中尝试它,感受它如何提升你的学习与构建速度。我们的团队已经在探索更紧密的集成——想象一下,未来的 webhook 能自动将每个合并的 PR 描述转化为完整的学习集。

Web3 黑客马拉松,正确做法:2025 年实用攻略

· 阅读需 8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技能、结识联合创始人并对想法进行压力测试,几乎没有环境能比得上 Web3 黑客马拉松。但“有趣的周末”和“改变职业的启动”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一份计划。

本指南为你提供一套具体、以构建者为中心的攻略:如何挑选合适的赛事、聪明准备、快速构建以及清晰展示——并附上可直接复制粘贴到下次黑客马拉松的清单。

TL;DR

  • 有目的地挑选赛事。 优先选择你已经在其上部署的生态系统,或拥有与你的想法高度契合的评委和赞助商的赛事。
  • 确定你的胜利条件。 你是为了学习、争取特定赏金,还是争取决赛名额?每种选择都会影响你的团队、范围和技术栈。
  • 提前准备枯燥的基础工作。 在计时开始前,准备好项目脚手架、认证流程、钱包连接、设计系统以及演示脚本大纲。
  • 构建最小可爱演示。 展示一个端到端运行的核心功能循环。其他的仅是叙述和幻灯片。
  • 专业提交。 遵守“从零开始”规则,正式注册你所针对的每个赏金赛道,并预留充足时间制作精炼的视频和清晰的 README。

为什么 Web3 黑客马拉松值得你花一个周末

  • 压缩式学习: 在一个周末,你会触及基础设施、智能合约、前端 UX 与部署流水线。相当于 48 小时完成完整的开发周期,学习曲线通常需要数月才能达到。
  • 高价值人脉: 导师、评委和赞助商工程师不只是网站上的名字,他们聚集在同一个房间或 Discord 里,随时提供反馈。这是与你日常使用的协议核心开发者直接交流的绝佳机会。
  • 真实的融资渠道: 这不仅仅是炫耀。奖金池和后续资助可以为项目提供实质性的资本。比如 Solana Summer Camp 曾提供高达 500 万美元的奖金和种子基金,将周末项目转化为可行的初创公司。
  • 作品集证明: 一个带有可运行演示的公开 GitHub 仓库远比简历上的一行文字更有价值。它是你能够在压力下构建、交付并阐述想法的有形证明。

好赛道在哪里找

  • ETHGlobal: 现场和异步赛事的黄金标准。评审流程严谨,参赛者质量高,公开项目展示极具灵感。
  • Devpost: 各类黑客马拉松的综合市场,支持区块链、特定协议和奖项赛道的强力筛选,是发现生态专属赛事的好去处。
  • DoraHacks: 专注于生态驱动的 Web3 黑客马拉松和资助轮,常带有全球化和社区化的氛围。

小贴士:赛事时长差异大。ETHOnline 这类长周期异步赛可能持续数周,而 ETHDenver 的 #BUIDLathon 现场冲刺可达九天。务必根据项目范围做好时间规划。


解读规则(避免自删资格)

  • “从零开始”。 这是最常见且关键的规则。大多数赛事要求所有实质性工作在官方启动后才开始。使用旧的核心代码会导致被取消决赛资格和合作奖项。模板代码通常可以使用,但核心逻辑必须是全新创作。
  • 评审结构。 了解筛选漏斗。通常会有异步预筛选轮将数百个项目压缩到决赛池,再进入现场评审。明确这一点有助于你在第一轮就把提交视频和 README 做到最清晰。
  • 团队规模。 不要组十人团队。多数赛事限制在 2–4 人左右,这样才能保持公平竞争并促进紧密协作。
  • 赏金机制。 只能争夺已报名的奖项。如果你瞄准赞助商赏金,通常需要在赛事平台上为每个具体奖项正式登记项目。很多团队会忘记这一步。

评审评分标准:什么算“好”

主要组织者的评审会围绕四个维度打分,设计你的范围和演示时请兼顾这四点:

  • 技术深度: 问题是否非平凡?解决方案是否巧妙或优雅地使用了技术?是否超越了单一智能合约的前端包装?
  • 创新性: 是否有新颖机制、独特用户体验或对已有原语的巧妙 remix?是千篇一律还是全新视角?
  • 实用性: 今天就能使用吗?完整的端到端用户旅程(即使范围窄)远比功能广但半成品更有价值。
  • 可用性(UI/UX/DX): 界面是否清晰、快速、舒适?对开发者工具而言,开发者体验如何?流畅的上手和明确的错误处理能让你脱颖而出。

团队设计:小而精、互补协作

为了速度与一致性,2–4 人是最佳规模。足够并行工作,又能在无需无休止讨论的情况下快速决策。

  • 智能合约 / 协议层: 负责链上逻辑的编写、测试与部署。
  • 前端 / DX: 构建用户界面,管理钱包连接、数据获取、错误状态以及最终的演示打磨。
  • 产品 / 故事: 范围把控与叙事者,确保团队聚焦核心循环,撰写项目描述并负责最终演示。
  • (可选)设计师: 专职设计师可成为秘密武器,负责组件、图标和微交互,提升项目感官质量。

思路筛选:P‑A‑C‑E 过滤器

在写代码前,用这个简单过滤器检验你的想法:

  • Pain(痛点): 是否解决真实的开发者或用户痛点?比如钱包 UX、数据索引、MEV 防护或费用抽象。避免为问题而发明解决方案。
  • Atomicity(原子性): 能否在 48 小时内完成并演示一个完整的原子循环?不是整个愿景,只需一个完整、令人满意的用户动作。
  • Composable(可组合): 是否依赖已有原语(预言机、账户抽象、跨链消息等)?使用经过实战检验的 Lego 块能让你更快走得更远。
  • Ecosystem fit(生态契合): 项目是否对赛事的评委、赞助商和观众有吸引力?不要在游戏赛道上推销复杂的 DeFi 协议。

如果你以赏金为导向,选 一个 主赏金赛道和 一个 次赏金赛道。分散太多赏金会稀释深度,降低获奖概率。


推荐技术栈:让你少走弯路

创新点应在 做什么 上,而非 怎么做。坚持使用成熟、可靠的技术。

EVM 赛道(快速路径)

  • 合约: Foundry(测试、脚本、本地节点速度快)。
  • 前端: Next.js 或 Vite,配合 wagmiviem,以及 RainbowKit / ConnectKit 之类的钱包 UI。
  • 数据/索引: 如需历史数据,使用托管的 Indexer 或 Subgraph 服务,避免自行搭建基础设施。
  • 链下触发: 简单的作业运行器或专用自动化服务。
  • 存储: IPFS 或 Filecoin 用于资产与元数据;KV 存储用于会话状态。

Solana 赛道(快速路径)

  • 程序: Anchor(减少模板代码,提供更安全的默认配置)。
  • 客户端: React 或移动框架配合 Solana Mobile SDK,使用简易 Hook 调用 RPC 与程序。
  • 数据: 直接 RPC 或生态索引器, aggressively cache 以保持 UI 流畅。
  • 存储: 如有永久资产需求,可使用 Arweave 或 IPFS。

现实的 48 小时计划

T‑24 到 T‑0(启动前)

  • 明确 胜利条件(学习、赏金、决赛)并锁定目标赛道。
  • 在纸上或白板绘制完整演示循环,明确每一步链上链下的交互。
  • Fork 一个干净的 monorepo 脚手架,包含合约和前端的基础代码。
  • 预写 README 大纲和演示脚本草稿。

第 0–6 小时

  • 与导师、赞助商确认范围,核对赏金要求,确保想法匹配。
  • 设定硬性约束:单链、单核心用例、一个 “wow” 演示点。
  • 将工作划分为 90 分钟冲刺,目标在第 6 小时交付核心循环的完整垂直切片。

第 6–24 小时

  • 加固关键路径,测试 happy path 与常见边缘情况。
  • 添加可观测性:基础日志、UI toast、错误边界,便于快速调试。
  • 创建简洁的落地页,清晰阐述项目 “为什么”。

第 24–40 小时

  • 核心功能稳定后立即 录制备份演示视频,不要等到最后一分钟。
  • 开始撰写并编辑最终提交的文字、视频与 README。
  • 如有余力,可加入一两个细节提升,如空状态、免 gas 交易或文档中的代码片段。

第 40–48 小时

  • 完成精炼的视频(1–2 分钟),确保信息密度高。
  • 完成 清晰、结构化的 README,包括安装、运行、演示步骤。
  • 按照 “从零开始” 规则提交,确保所有赏金赛道已正式登记。

结语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技能、结识联合创始人并对想法进行压力测试,几乎没有环境能比得上 Web3 黑客马拉松。但“有趣的周末”和“改变职业的启动”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一份计划。

本指南为你提供一套具体、以构建者为中心的攻略:如何挑选合适的赛事、聪明准备、快速构建以及清晰展示——并附上可直接复制粘贴到下次黑客马拉松的清单。

通往更友好以太坊的两条轨道:ERC‑4337 智能账户 + ERC‑4804 Web3 URL

· 阅读需 9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https://opengraph-image.blockeden.xyz/api/og-blockeden-xyz?title=通往更友好以太坊的两条轨道:ERC‑4337 智能账户 + ERC‑4804 Web3 URL)

TL;DR

以太坊刚刚获得了两项强大的原语,推动用户体验超越助记词和可书签的 dapp,迈向“可点击的链上体验”。

  • ERC-4337 为当今的以太坊引入 账户抽象,无需核心协议更改。这使得智能合约账户、燃气赞助、批量调用以及类似 Passkey 的身份验证等功能成为钱包的原生特性。
  • ERC-4804 引入 web3:// URL——人类可读的链接,直接解析为合约 读取 调用,甚至可以渲染链上 HTML 或 SVG,全部不依赖传统的 Web 服务器作为中间人。可以把它看作 “EVM 的 HTTP”。

当两者结合使用时,ERC-4337 负责动作,ERC-4804 负责地址。这种组合让你可以分享一个链接,验证其用户界面来源于智能合约。当用户准备执行操作时,流程交给可以赞助燃气并将多个步骤批量化为一次点击的智能账户。


为什么现在很重要

这不仅是理论上的未来;这些技术已经上线并获得显著关注。ERC-4337 已经在真实环境中规模化并得到验证。 标准的 EntryPoint 合约于 2023 年 3 月 1 日部署在以太坊主网,至今已支撑数千万智能合约账户并处理超过 1 亿次用户操作。

与此同时,核心协议也在向这些理念靠拢。Pectra 升级(2025 年 5 月)引入了 EIP-7702,允许标准的外部拥有账户(EOA)暂时表现为智能账户。这与 ERC-4337 互补,帮助现有用户平滑过渡,而不是取代标准。

在地址层面,web3:// 已正式化。ERC-4804 明确定义了 URL 如何映射为 EVM 调用,且 web3 已被 IANA 列为临时 URI 方案。实现这些 URL 所需的工具和网关已可用,将链上数据转化为可分享、可链接的资源。


快速入门:ERC-4337 一页概览

ERC-4337 本质上为以太坊引入了一条并行的交易轨道,专为灵活性而设计。用户不再发送传统交易,而是将 UserOperation 对象提交到替代的 mempool。这些对象描述账户想要执行的操作。称为 “Bundler” 的专用节点会拾取这些操作,并通过全局 EntryPoint 合约执行。

这实现了三个关键组件:

  1. 智能合约账户(SCA):这些账户拥有自己的逻辑,定义交易何为有效,支持自定义签名方案(如 Passkey 或多签)、游戏会话密钥、消费上限以及社交恢复机制。规则由账户本身而非网络强制执行。
  2. Paymaster:这些特殊合约可以为用户赞助燃气费,或允许用户使用 ERC-20 代币支付。这是实现真正 “钱包里没有 ETH” 入门体验的关键,并通过批量多调用实现一次点击完成多个操作。
  3. DoS 安全与规则:公共 ERC-4337 mempool 受标准化的链下验证规则(ERC-7562)保护,防止 Bundler 在注定失败的操作上浪费资源。虽然可以为特定场景创建专用 mempool,但这些共享规则确保生态系统保持一致且安全。

思维模型:ERC-4337 将钱包变成可编程的应用。用户不再仅仅签名原始交易,而是提交 “意图”,由账户代码验证并由 EntryPoint 合约安全、原子地执行。


快速入门:ERC-4804 一页概览

ERC-4804 提供了从 web3:// URL 到 只读 EVM 调用的直接映射。URL 语法直观:web3://<name-or-address>[:chainId]/<method>/<arg0>?returns=(types)。名称可以通过 ENS 等系统解析,参数会根据合约 ABI 自动类型化。

示例:

  • web3://uniswap.eth/ 将调用 uniswap.eth 地址的合约,使用空 calldata。
  • web3://.../balanceOf/vitalik.eth?returns=(uint256) 会 ABI 编码一次对 balanceOf 的调用,传入 Vitalik 的地址,并返回类型化的 JSON 结果。

关键是,此标准目前仅用于 只读 调用(等同于 Solidity 的 view 函数)。任何会改变状态的操作仍需交易——这正是 ERC-4337 或 EIP-7702 发挥作用的地方。web3 已被 IANA 注册为临时 URI 方案,为原生浏览器和客户端支持铺平道路,虽然目前多数实现仍依赖扩展或网关。

思维模型:ERC-4804 将链上资源变成可链接的 Web 对象。把 “将此合约视图分享为 URL” 当作分享仪表盘链接一样自然。


合二为一:“可点击的链上体验”

将这两项标准结合,可为当下的去中心化应用解锁强大的新模式。

首先,你提供 通过 web3:// 的可验证 UI。不再把前端托管在 S3 等中心化服务器,而是将最小化的 HTML 或 SVG 界面直接存链上。类似 web3://app.eth/render 的链接让客户端解析 URL 并直接从合约渲染 UI,确保用户看到的正是代码所规定的内容。

随后,从该可验证界面触发 通过 ERC-4337 的一键操作。一个 “Mint” 或 “Subscribe” 按钮可以生成一个由 Paymaster 赞助的 UserOperation。用户通过 Passkey 或生物识别确认,EntryPoint 合约批量执行调用——如果是首次使用,还会部署其智能账户,并在一次原子步骤中完成所需操作。

这形成了无缝的深度链接交接。UI 可以嵌入基于意图的链接,直接由用户钱包处理,省去跳转到外部站点的步骤。内容即合约,操作即账户

这带来:

  • 免燃气试用和“一键即用”入门:新用户无需先拥有 ETH,即可开始使用。你的应用可以赞助他们的前几次交互,大幅降低摩擦。
  • 可分享的状态web3:// 链接本质上是对区块链状态的查询,适用于仪表盘、所有权证明或任何需要可验证防篡改的内容。
  • 对 Agent 友好的流程:AI 代理可以通过 web3:// URL 获取可验证状态,并使用 ERC-4337 的会话密钥提交交易意图,无需脆弱的屏幕抓取或不安全的私钥管理。

构建者的设计要点

实现这些标准时,需要考虑若干架构选择。对于 ERC-4337,建议从最小化的智能合约账户模板起步,通过受保护的模块逐步添加功能,以保持核心验证逻辑简洁安全。Paymaster 策略应当稳健,明确燃气赞助上限并对可调用方法进行白名单管理,以防止滥用攻击。

对于 ERC-4804,优先使用 ENS 名称生成易读链接。务必显式声明 chainId 以避免歧义,并加入 returns=(…) 参数确保客户端收到类型化、可预期的响应。虽然可以在链上渲染完整 UI,但通常建议保持链上 HTML/SVG 简洁,仅作为可验证的外壳,重资产可从 IPFS 等去中心化存储获取。

最后,记住 EIP-7702 与 ERC-4337 是相辅相成的。随着 Pectra 升级激活 EIP-7702,现有 EOA 用户可以在不部署完整智能账户的情况下委托合约逻辑。账户抽象生态的工具链已在对齐,平滑迁移路径正在形成。


安全、现实与约束

虽强大,这些系统仍有权衡。EntryPoint 合约本身是设计上的中心点——它简化了安全模型,却也集中风险。务必使用经过审计的官方实现。ERC-7562 的 mempool 验证规则是一种社会约定,而非链上强制执行的规则,不能假设每个替代 mempool 都具备相同的审查抵抗或 DoS 防护。

此外,web3:// 仍在成熟阶段。它目前仅限只读,任何写操作仍需交易。协议本身去中心化,但解析这些 URL 的网关和客户端仍可能成为故障或审查点。真正的 “不可阻断” 仍依赖广泛的原生客户端支持。


具体实现蓝图

设想你想构建一个基于 NFT 的会员俱乐部,拥有可分享、可验证的 UI 与一键加入流程。以下是本季度的实现路线:

  1. 分享 UI:分发类似 web3://club.eth/home 的链接。用户打开时,客户端解析 URL,调用合约并渲染链上 UI,展示当前会员白名单和铸造价格。
  2. 一键加入:用户点击 “加入” 按钮。钱包生成一个由你的 Paymaster 赞助的 ERC-4337 UserOperation,该操作批量执行三步:部署用户的智能账户(若尚未拥有)、支付铸造费用、注册其个人资料数据。
  3. 可验证收据:交易确认后,用户看到的确认视图也是另一个 web3:// 链接,如 web3://club.eth/receipt/<tokenId>,形成永久的链上会员证明链接。

更大的图景

这两项标准标志着以太坊构建方式的根本转变。账户正成为软件。ERC-4337 与 EIP-7702 正将 “钱包 UX” 变成真实的产品创新空间,超越了单纯的密钥管理教学。与此同时,链接正成为查询。ERC-4804 让 URL 再次成为指向可验证 事实 的原语,而非仅指向代理它们的前端。

二者合力,缩短了用户点击与合约执行之间的距离。过去这段距离由中心化的 Web 服务器和信任假设填补。现在,它可以由可验证的代码路径和开放、无许可的 mempool 填补。

如果你在构建面向大众的加密应用,这是让用户第一分钟即感到愉悦的机会。分享链接,渲染真实,赞助首个动作,将用户锁在可验证的闭环中。轨道已经到位——现在是交付体验的时候。

介绍 BlockEden.xyz 仪表盘 v3:现代、更快且更直观的体验

· 阅读需 4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一句话概述: 我们使用 Next.js App Router、shadcn-ui 组件和 Tailwind CSS 完全重新设计了仪表盘,提供更快、更响应、更具视觉吸引力的区块链 API 访问管理体验。

今天,我们很高兴宣布 BlockEden.xyz 仪表盘 v3 正式上线,这是自平台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用户界面升级。这不仅是视觉刷新——更是一次完整的架构重构,旨在让你与我们的区块链 API 服务的交互比以往更顺畅、更快速、更直观。

仪表盘 v3 的新特性

1. 现代技术栈提升性能

仪表盘 v3 基于 Next.js App Router 构建,取代了之前的 Pages Router 架构。这一根本性变化通过以下方式显著提升性能:

  • 服务器组件: 通过减少客户端 JavaScript,实现更快的页面加载
  • 改进的路由: 通过嵌套布局提供更直观的导航
  • 增强的 SEO: 通过改进元数据处理提升搜索引擎可见性

我们还将 UI 从 Ant Design 和 Styletron 迁移到基于 Tailwind CSS 的 shadcn-ui 组件,带来了:

  • 减小打包体积: 所有页面加载更快
  • 统一的设计语言: 更加一致的视觉体验
  • 更好的可访问性: 改进键盘导航和屏幕阅读器支持

2. 精简的访问密钥管理

我们彻底重新设计了访问密钥管理体验:

  • 直观的密钥创建: 只需几次点击即可生成新的 API 密钥
  • 增强的可视性: 轻松区分不同的密钥类型和权限
  • 提升的安全性: 通过适当的租户处理,实现客户端环境之间更好的隔离
  • 一键复制: 无缝复制密钥到剪贴板,便于在项目中集成

[IMAGE PLACEHOLDER: Screenshot of the new access keys management interface]

3. 重新设计的账户与计费模块

管理账户和订阅现在更加简洁:

  • 简化的订阅管理: 轻松升级、降级或取消计划
  • 更清晰的计费信息: 更透明的定价和使用统计
  • 精简的支付流程: 通过改进的 Stripe 集成,实现安全高效的支付处理
  • 增强的钱包集成: 更好地连接你的加密钱包

4. 严格的租户隔离

针对企业用户管理多个项目,我们实现了严格的租户隔离:

  • 客户端特定配置: 每个 client ID 拥有独立的环境
  • 提升的安全性: 在不同租户之间正确执行边界限制
  • 改进的跟踪: 更好地了解不同项目的使用模式

幕后技术改进

虽然视觉变化一目了然,但我们在底层也做了大量改进:

1. 架构转变

从 Pages Router 向 App Router 的迁移标志着我们应用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 基于组件的架构: 更模块化、易维护的代码库
  • 改进的数据获取: 更高效的服务器端渲染和数据加载
  • 更好的状态管理: 更清晰的关注点分离和更可预测的状态更新

2. 增强的认证流程

我们简化了认证系统:

  • 简化的登录流程: 更快、更可靠的认证
  • 改进的会话管理: 更好地处理认证令牌
  • 提升的安全性: 更强的防护常见安全漏洞

3. 优化的 API 集成

我们的 GraphQL 集成已全面重构:

  • Apollo Client 提供者: 配置了正确的 client ID 处理
  • 仅网络获取策略: 为关键信息提供实时数据更新
  • 优化的查询: 减少数据传输并提升响应时间

开始使用仪表盘 v3

所有现有用户已自动迁移至仪表盘 v3。只需登录 https://BlockEden.xyz/dash 体验全新界面。

如果你是 BlockEden.xyz 的新用户,现在是注册并通过我们的现代仪表盘体验最先进区块链 API 服务的最佳时机。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此次升级是我们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我们并未止步。未来几个月,我们将推出:

  • 增强的分析功能: 提供更详细的 API 使用洞察
  • 更多网络集成: 支持更多区块链网络
  • 改进的开发者工具: 更好的文档和 SDK 支持
  • 自定义告警: 可配置的关键事件通知

我们重视你的反馈

正如任何重大更新一样,你的反馈极其宝贵。如遇到问题或有改进建议,请联系支持团队或加入我们的 Discord 社区。

感谢你成为 BlockEden.xyz 旅程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继续构建支撑去中心化未来的基础设施。

通过 MCP 连接 AI 与 Web3:全景分析

· 阅读需 19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引言

AI 与 Web3 正在以强大的方式融合,AI 通用接口如今被设想为去中心化网络的连接组织。在这种融合中出现的一个关键概念是 MCP,它可以是“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由 Anthropic 提出),或在更广泛的讨论中被粗略地描述为元宇宙连接协议(Metaverse Connection Protocol)。本质上,MCP 是一个标准化的框架,让 AI 系统能够以自然、安全的方式与外部工具和网络进行交互——这有可能将 AI 代理“接入”到 Web3 生态系统的每一个角落。本报告将全面分析 AI 通用接口(如大型语言模型代理和神经符号系统)如何通过 MCP 连接 Web3 世界中的一切,涵盖其历史背景、技术架构、行业格局、风险及未来潜力。

1. 发展背景

1.1 Web3 的演变与未竟的承诺

“Web3”一词于 2014 年左右被创造出来,用以描述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去中心化网络。其愿景雄心勃勃:一个以用户所有权为中心的无许可互联网。爱好者们曾想象用基于区块链的替代方案取代 Web2 的中心化基础设施——例如,用以太坊域名服务(ENS)替代 DNS,用 Filecoin 或 IPFS 替代存储,用 DeFi 替代金融轨道。理论上,这将从大型科技平台手中夺回控制权,并赋予个人对数据、身份和资产的自我主权。

但现实未能如愿。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炒作,Web3 的主流影响力仍然微乎其微。普通互联网用户并未涌向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也没有开始管理自己的私钥。主要原因包括用户体验差、交易缓慢且昂贵、备受瞩目的骗局以及监管不确定性。这个去中心化的“所有权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仅限于一个小众社区。到 2020 年代中期,即使是加密货币的支持者也承认,Web3 并未为普通用户带来范式转变。

与此同时,AI 正在经历一场革命。随着资本和开发者人才从加密领域转向 AI,深度学习和基础模型(GPT-3、GPT-4 等)的变革性进展吸引了公众的想象力。生成式 AI 展示了清晰的实用性——生成内容、代码和决策——这是加密应用一直难以做到的。事实上,大型语言模型在短短几年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区块链十年的用户采用速度。这种对比让一些人调侃道,“Web3 浪费在了加密货币上”,而真正的 Web 3.0 正在从 AI 浪潮中崛起。

1.2 AI 通用接口的兴起

几十年来,用户界面从静态网页(Web1.0)演变为交互式应用(Web2.0)——但始终局限于点击按钮和填写表单。随着现代 AI,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出现,一种新的界面范式已经到来:自然语言。用户只需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意图,AI 系统就能跨多个领域执行复杂的操作。这一转变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一些人建议将“Web 3.0”重新定义为 AI 驱动代理的时代(“代理网络”,The Agentic Web),而不是早期以区块链为中心的定义。

然而,早期对自主 AI 代理的实验暴露了一个关键瓶颈。这些代理——例如像 AutoGPT 这样的原型——可以生成文本或代码,但它们缺乏一种稳健的方式来与外部系统和彼此进行通信。当时*“没有通用的 AI 原生语言”*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一次与工具或数据源的集成都是一次定制化的修补,而 AI 之间的交互也没有标准协议。实际上,一个 AI 代理可能拥有强大的推理能力,但在执行需要使用 Web 应用或链上服务的任务时却会失败,仅仅因为它不知道如何与这些系统“对话”。这种强大的大脑与原始的输入/输出(I/O)之间的不匹配,就好比一个超级智能的软件被困在一个笨拙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之后。

1.3 融合与 MCP 的出现

到 2024 年,情况变得明朗:要让 AI 发挥其全部潜力(并让 Web3 实现其承诺),需要一次融合:AI 代理需要无缝访问 Web3 的能力(去中心化应用、合约、数据),而 Web3 需要更多的智能和可用性,这正是 AI 可以提供的。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MCP 由 Anthropic 在 2024 年末推出,是一个开放的 AI-工具通信标准,对 LLM 来说感觉很自然。它为 AI“宿主”(如 ChatGPT、Claude 等)提供了一种结构化、可发现的方式,通过 MCP 服务器来查找和使用各种外部工具和资源。换句话说,MCP 是一个通用的接口层,使 AI 代理能够接入 Web 服务、API 甚至区块链功能,而无需为每次集成编写定制代码。

可以把 MCP 想象成**“AI 接口的 USB-C”。就像 USB-C 标准化了设备的连接方式(这样你就不需要为每个设备准备不同的线缆),MCP 标准化了 AI 代理与工具和数据的连接方式。开发者无需为每个服务(Slack、Gmail、以太坊节点等)硬编码不同的 API 调用,只需实现一次 MCP 规范,任何兼容 MCP 的 AI 都能理解如何使用该服务。主要的 AI 参与者很快看到了其重要性:Anthropic 开源了 MCP,像 OpenAI 和 Google 这样的公司正在其模型中构建对它的支持。这一势头表明,MCP(或类似的“元连接协议”**)可能成为最终以可扩展的方式连接 AI 和 Web3 的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技术专家认为,这种以 AI 为中心的连接才是 Web3.0 的真正实现。用 Simba Khadder 的话来说,“MCP 旨在标准化 LLM 与应用程序之间的 API”,类似于 REST API 如何促成了 Web 2.0——这意味着 Web3 的下一个时代可能由智能代理接口定义,而不仅仅是区块链。与为去中心化而中心化不同,与 AI 的融合可以通过将复杂性隐藏在自然语言和自主代理之后,使去中心化变得有用。本报告的其余部分将深入探讨 AI 通用接口(通过像 MCP 这样的协议)在技术上和实践上如何连接 Web3 世界中的一切

2. 技术架构:连接 Web3 技术的 AI 接口

将 AI 代理嵌入 Web3 技术栈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集成: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存储、身份系统以及基于代币的经济体。AI 通用接口——从大型基础模型到混合神经符号系统——可以作为连接这些组件的**“通用适配器”**。下面,我们分析这种集成的架构:

图:MCP 架构的概念图,展示了 AI 宿主(如 Claude 或 ChatGPT 等基于 LLM 的应用)如何使用 MCP 客户端接入各种 MCP 服务器。每个服务器都提供一个通往外部工具或服务(如 Slack、Gmail、日历或本地数据)的桥梁,类似于通过一个通用集线器连接的外围设备。这种标准化的 MCP 接口让 AI 代理可以通过一个通用协议访问远程服务和链上资源。

2.1 作为 Web3 客户端的 AI 代理(与区块链集成)

Web3 的核心是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能够以无需信任的方式强制执行逻辑的去中心化状态机。AI 接口如何与它们互动?可以从两个方向考虑:

  • AI 从区块链读取数据: AI 代理可能需要链上数据(如代币价格、用户资产余额、DAO 提案)作为其决策的上下文。传统上,检索区块链数据需要与节点 RPC API 或子图数据库进行交互。有了像 MCP 这样的框架,AI 可以查询一个标准化的*“区块链数据”* MCP 服务器来获取实时的链上信息。例如,一个支持 MCP 的代理可以请求某个代币的最新交易量,或某个智能合约的状态,而 MCP 服务器将处理连接到区块链的底层细节,并以 AI 可以使用的格式返回数据。这通过将 AI 与任何特定区块链的 API 格式解耦,提高了互操作性。

  • AI 向区块链写入数据: 更强大的是,AI 代理可以通过 Web3 集成执行智能合约调用或交易。例如,如果满足某些条件,AI 可以自主地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执行一笔交易,或调整智能合约中的参数。这是通过 AI 调用一个封装了区块链交易功能的 MCP 服务器来实现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是用于 EVM 链的 thirdweb MCP 服务器,它允许任何兼容 MCP 的 AI 客户端通过抽象掉特定链的机制来与以太坊、Polygon、BSC 等进行交互。使用这样的工具,AI 代理可以*“无需人工干预”*地触发链上操作,从而实现自主的 dApp——例如,一个由 AI 驱动的 DeFi 金库,当市场条件变化时,通过签署交易来自我重新平衡

在底层,这些交互仍然依赖于钱包、密钥和 Gas 费,但可以给予 AI 接口对钱包的受控访问权限(通过适当的安全沙箱)来执行交易。预言机和跨链桥也发挥了作用:像 Chainlink 这样的预言机网络充当了 AI 与区块链之间的桥梁,允许 AI 的输出以可信的方式被输入到链上。例如,Chainlink 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可以使一个被认为是可靠的 AI 模型代表用户同时在不同链上触发多个合约。总而言之,AI 通用接口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 Web3 客户端——一种既能消费区块链数据,又能通过标准化协议产生区块链交易的客户端。

2.2 神经符号协同:结合 AI 推理与智能合约

AI-Web3 集成的一个有趣方面是神经符号架构的潜力,它结合了 AI 的学习能力(神经网络)与智能合约的严谨逻辑(符号规则)。在实践中,这可能意味着 AI 代理处理非结构化的决策,并将某些任务交给智能合约进行可验证的执行。例如,AI 可能会分析市场情绪(一个模糊的任务),然后通过一个遵循预设风险规则的确定性智能合约来执行交易。MCP 框架及相关标准通过为 AI 提供一个通用接口来调用合约函数或在行动前查询 DAO 的规则,使这种交接成为可能。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 SingularityNET 的 AI-DSL(AI 领域特定语言),它旨在标准化其去中心化网络上 AI 代理之间的通信。这可以被看作是迈向神经符号集成的一步:一种用于代理之间请求 AI 服务或数据的正式语言(符号)。同样,像 DeepMind 的 AlphaCode 或其他项目最终也可能被连接起来,以便智能合约可以调用 AI 模型进行链上问题解决。尽管今天直接在链上运行大型 AI 模型是不切实际的,但混合方法正在出现:例如,某些区块链允许通过零知识证明或可信执行来验证机器学习计算,从而实现在链上验证链下 AI 结果。总而言之,技术架构将 AI 系统和区块链智能合约设想为互补的组件,通过通用协议进行协调:AI 处理感知和开放式任务,而区块链提供完整性、记忆和对既定规则的执行。

2.3 用于 AI 的去中心化存储和数据

AI 依赖于数据,而 Web3 为数据存储和共享提供了新的范式。去中心化存储网络(如 IPFS/Filecoin、Arweave、Storj 等)既可以作为 AI 模型工件的存储库,也可以作为训练数据的来源,并带有基于区块链的访问控制。一个 AI 通用接口,通过 MCP 或类似协议,可以像从 Web2 API 那样轻松地从去中心化存储中获取文件或知识。例如,如果一个 AI 代理拥有适当的密钥或支付凭证,它可能会从 Ocean Protocol 的市场中提取一个数据集,或从分布式存储中获取一个加密文件。

Ocean Protocol 特别将自己定位为一个**“AI 数据经济”平台——使用区块链来将数据甚至 AI 服务代币化**。在 Ocean 中,数据集由数据代币(datatokens)表示,用于控制访问;一个 AI 代理可以获得一个数据代币(可能通过加密货币支付或某种访问权限),然后使用 Ocean MCP 服务器来检索实际数据进行分析。Ocean 的目标是为 AI 解锁“休眠数据”,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激励共享。因此,一个连接到 Web3 的 AI 可能会利用一个庞大的、去中心化的信息语料库——从个人数据保险库到开放的政府数据——这些数据以前是孤立的。区块链确保数据的使用是透明的,并且可以得到公平的回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更多的数据可供 AI 使用,更多的 AI 贡献(如训练好的模型)可以被货币化。

去中心化身份系统在这里也扮演着一个角色(下一小节将详细讨论):它们可以帮助控制谁或什么被允许访问某些数据。例如,一个医疗 AI 代理可能需要出示一个可验证的凭证(链上证明其符合 HIPAA 或类似法规),然后才能从患者的个人 IPFS 存储中解密医疗数据集。通过这种方式,技术架构确保数据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向 AI,但带有链上治理和审计跟踪来强制执行权限。

2.4 去中心化环境中的身份与代理管理

当自主 AI 代理在像 Web3 这样的开放生态系统中运行时,身份和信任变得至关重要。去中心化身份(DID)框架提供了一种为 AI 代理建立数字身份的方法,这些身份可以通过密码学进行验证。每个代理(或部署它的人/组织)都可以拥有一个 DID 和相关的可验证凭证,用于指定其属性和权限。例如,一个 AI 交易机器人可以持有一个由监管沙箱颁发的凭证,证明它可以在某些风险限制内操作,或者一个 AI 内容审核员可以证明它是由一个可信的组织创建的,并经过了偏见测试。

通过链上身份注册表和声誉系统,Web3 世界可以对 AI 的行为强制执行问责制。AI 代理执行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追溯到其 ID,如果出现问题,凭证会告诉你是谁构建了它或谁对此负责。这解决了一个关键挑战:没有身份,恶意行为者可以创建虚假的 AI 代理来利用系统或传播错误信息,没有人能区分机器人和合法服务。去中心化身份通过实现强大的身份验证和区分真实的 AI 代理与欺骗性代理,帮助缓解了这一问题。

在实践中,一个与 Web3 集成的 AI 接口将使用身份协议来签署其操作和请求。例如,当一个 AI 代理调用 MCP 服务器使用工具时,它可能会包含一个与其去中心化身份绑定的令牌或签名,以便服务器可以验证该调用来自一个授权的代理。基于区块链的身份系统(如以太坊的 ERC-725 或锚定在账本上的 W3C DID)确保这种验证是无需信任且全球可验证的。新兴的**“AI 钱包”*概念与此相关——本质上是为 AI 代理提供与其身份相关联的加密货币钱包,这样它们就可以管理密钥、支付服务费用,或质押代币作为保证金(如果行为不当,可能会被罚没)。例如,ArcBlock 已经讨论过“AI 代理需要一个钱包”*和一个 DID 才能在去中心化环境中负责任地运作。

总而言之,技术架构预见到 AI 代理将成为 Web3 中的一等公民,每个代理都拥有链上身份,并可能在系统中持有股份,使用像 MCP 这样的协议进行交互。这创造了一个信任之网:智能合约可以在合作前要求 AI 的凭证,用户可以选择只将任务委托给那些满足某些链上认证的 AI。这是AI 能力与区块链信任保证的结合。

2.5 AI 的代币经济与激励机制

代币化是 Web3 的一个标志,它也延伸到了 AI 集成领域。通过代币引入经济激励,网络可以鼓励 AI 开发者和代理本身产生期望的行为。几种模式正在出现:

  • 服务付费: AI 模型和服务可以在链上进行货币化。SingularityNET 开创了这一模式,允许开发者部署 AI 服务,并为每次调用向用户收取原生代币(AGIX)。在支持 MCP 的未来,可以想象任何 AI 工具或模型都成为一个即插即用的服务,其使用通过代币或微支付来计量。例如,如果一个 AI 代理通过 MCP 使用第三方视觉 API,它可以通过将代币转移到服务提供商的智能合约来自动处理支付。Fetch.ai 同样设想了*“自主经济代理”*交易服务和数据的市场,其新的 Web3 LLM(ASI-1)可能会集成加密交易以进行价值交换。

  • 质押与声誉: 为确保质量和可靠性,一些项目要求开发者或代理质押代币。例如,DeMCP 项目(一个去中心化的 MCP 服务器市场)计划使用代币激励来奖励创建有用 MCP 服务器的开发者,并可能让他们质押代币作为对其服务器安全承诺的标志。声誉也可以与代币挂钩;例如,一个表现持续良好的代理可能会积累声誉代币或正面的链上评价,而行为不端的代理可能会失去质押或获得负面标记。这种代币化的声誉可以反馈到上面提到的身份系统中(智能合约或用户在信任代理前检查其链上声誉)。

  • 治理代币: 当 AI 服务成为去中心化平台的一部分时,治理代币允许社区引导其发展。像 SingularityNET 和 Ocean 这样的项目都有 DAO,代币持有者可以对协议变更或资助 AI 计划进行投票。在合并了 SingularityNET、Fetch.ai 和 Ocean Protocol 的新宣布的人工超级智能(ASI)联盟中,一个统一的代币(ASI)将用于治理一个联合的 AI+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方向。这样的治理代币可以决定采用何种标准(例如,支持 MCP 或 A2A 协议)、孵化哪些 AI 项目,或如何处理 AI 代理的道德准则等政策。

  • 访问与效用: 代币不仅可以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如 Ocean 的数据代币),还可以控制对 AI 模型的使用。一种可能的情景是*“模型 NFT”*或类似的东西,其中拥有一个代币可以授予你对 AI 模型输出的权利或其利润的一部分。这可以支撑去中心化的 AI 市场:想象一个代表高性能模型部分所有权的 NFT;每当该模型被用于推理任务时,所有者共同赚取收益,并且他们可以投票决定对其进行微调。虽然这还处于实验阶段,但这与 Web3 将共享所有权理念应用于 AI 资产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技术上,集成代币意味着 AI 代理需要钱包功能(如前所述,许多代理将拥有自己的加密钱包)。通过 MCP,一个 AI 可以拥有一个*“钱包工具”*,让它检查余额、发送代币或调用 DeFi 协议(也许是为了将一种代币换成另一种来支付服务费用)。例如,如果一个在以太坊上运行的 AI 代理需要一些 Ocean 代币来购买数据集,它可能会通过一个 DEX 使用 MCP 插件自动将一些 ETH 换成 $OCEAN,然后继续购买——所有这些都在其所有者设定的策略指导下,无需人工干预。

总的来说,代币经济在 AI-Web3 架构中提供了激励层,确保贡献者(无论是提供数据、模型代码、计算能力还是安全审计)得到回报,并确保 AI 代理有*“切身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它们与人类的意图保持一致。

3. 行业格局

AI 与 Web3 的融合催生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包括项目、公司和联盟。下面我们调查了推动这一领域的关键参与者和倡议,以及新兴的用例。表 1 概述了著名项目及其在 AI-Web3 格局中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