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EigenLayer + 流动再质押如何在 2025 年重新定价 DeFi 收益

· 阅读需 10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数月来,“再质押”是加密领域最热的叙事,背后是积分、空投以及复利收益的承诺。但叙事并不能支付账单。到了 2025 年,这个故事被更为具体的东西取代:一个拥有真实现金流、真实风险以及全新链上收益定价方式的运行经济系统。

随着关键基础设施(如削减机制)已上线,产生费用的服务也进入正轨,再质押生态终于成熟。2024 年的炒作周期让位于 2025 年的承保周期。这正是我们从追逐积分转向风险定价的时刻。

以下是 TL;DR 概览:

  • 再质押从叙事转向现金流。 随着 2025 年 4 月 17 日主网削减机制上线,以及 Rewards v2 治理框架的落地,EigenLayer 的收益机制现在包含可执行的下行风险、更清晰的运营者激励以及日益以费用驱动的奖励。
  • 数据可用性变得更便宜、更快。 作为重要的主动验证服务(AVS)之一,EigenDA 在 2024 年将价格下调约 10 倍,并正朝着大规模吞吐量迈进。这对真正向 AVS 付费的 rollup 以及保障它们的运营者意义重大。
  • 流动再质押代币(LRT)让堆栈更易获取,但也带来新风险。 Ether.fi(weETH)、Renzo(ezETH)和 Kelp DAO(rsETH)等协议提供流动性和便利,却也引入了智能合约失效、运营者选择风险以及市场锚定不稳定等新向量。我们已经看到真实的去锚事件,这强烈提醒我们这些层叠风险的存在。

1) 2025 年收益堆栈:从基础质押到 AVS 费用

其核心概念很简单。以太坊质押为网络安全提供基础收益。再质押——由 EigenLayer 首创——允许你将同一笔已质押的资本(ETH 或流动质押代币)扩展到其他第三方服务,即主动验证服务(AVS)。这些服务可以是数据可用性层、预言机、跨链桥或专用协处理器等。作为对这份“借用”安全的回报,AVS 向节点运营者支付费用,最终流向为其运营提供保障的再质押者。EigenLayer 将其称为“信任市场”。

2025 年,这一市场显著成熟:

  • 削减机制已投入生产。 AVS 现在可以定义并执行针对不当行为节点运营者的惩罚条件。这将抽象的安全承诺转化为具体的经济保障。削减机制使得“积分”被可执行的风险/回报计算所取代。
  • Rewards v2 正式规定奖励与费用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式。该治理批准的变更带来了急需的清晰度,使得需要安全的 AVS、提供安全的运营者以及为其融资的再质押者之间的激励保持一致。
  • 再分配机制 已开始推出。该机制决定削减资金的处理方式,明确了系统内损失与回收的社会化方式。

为何重要: 一旦 AVS 开始产生真实收入且对不当行为的惩罚具备可信度,再质押收益便成为合法的经济产品,而非仅仅是营销故事。4 月削减机制的激活是拐点,完成了最初对一个已在数十个活跃 AVS 中保障数十亿美元资产的系统的愿景。


2) DA 作为收入引擎:EigenDA 的价格/性能曲线

如果 rollup 是加密经济安全的主要客户,那么 数据可用性(DA) 就是近期收入的所在。EigenDA 作为 EigenLayer 的旗舰 AVS,是完美的案例研究。

  • 定价: 2024 年 8 月,EigenDA 宣布将价格下调约 10 倍并推出免费层。此举使得更多应用和 rollup 能够经济地发布数据,直接提升向运营者和再质押者的费用流入。
  • 吞吐量: 项目正沿着明确的轨迹迈向大规模。当前主网支持约 10 MB/s,公开路线图目标是随着运营者数量扩张突破 100 MB/s。这表明容量与经济性正朝着可持续费用生成的方向发展。

要点: 更低价的 DA 服务与可信的削减机制相结合,为 AVS 从费用而非通胀代币发行中生成可持续收入提供了清晰的跑道。


3) AVS 的演进:从 “主动验证” 到 “自主可验证”

你可能注意到术语的细微但重要的转变。AVS 正日益被描述为 “自主可验证服务(Autonomous Verifiable Services)” 而非仅仅 “主动验证服务”。这种语言变化强调系统能够通过密码学证明其正确行为并自动执行后果,而不是仅仅被动监控。这一表述与实时削减和程序化运营者选择的现实完美契合,指向更稳健、信任最小化的基础设施未来。


4) 如何参与

对于普通 DeFi 用户或机构而言,参与再质押生态的常见方式有三种,每种都有不同的权衡。

  • 原生再质押

    • 工作原理: 直接在 EigenLayer 上再质押原生 ETH(或其他获批资产),并委托给你选择的运营者。
    • 优势: 对运营者选择和所保障的 AVS 拥有最大控制权。
    • 劣势: 需要自行承担运营成本并自行对运营者进行尽职调查,所有选择风险全部由自己承担。
  • LST → EigenLayer(无需新代币的流动再质押)

    • 工作原理: 将已有的流动质押代币(LST),如 stETH、rETH 或 cbETH,存入 EigenLayer 策略。
    • 优势: 可复用已有 LST,保持敞口相对简单,基于熟悉的资产进行构建。
    • 劣势: 叠加了协议风险。底层 LST、EigenLayer 或所保障的 AVS 任一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损失。
  • LRT(流动再质押代币)

    • 工作原理: 协议发行如 weETH(包装 eETH)、ezETHrsETH 等代币,将整个再质押过程——委托、运营者管理、AVS 选择——打包成单一的流动代币,可在 DeFi 中自由使用。
    • 优势: 便利性和流动性是主要收益。
    • 劣势: 便利性伴随额外风险,包括 LRT 本身的智能合约风险以及代币在二级市场的 锚定风险。2024 年 4 月 ezETH 去锚并引发连锁清算的事件,真实地提醒我们 LRT 是对多个互联系统的杠杆敞口。

5) 风险,已重新定价

再质押的承诺是通过真实工作获取更高收益,其风险同样真实。

  • 削减与政策风险: 削减已上线,AVS 可以自定义且有时相当复杂的惩罚条件。关键是要了解你所暴露的 运营者集合 的质量以及争议或上诉的处理方式。
  • LRT 的锚定与流动性风险: 二级市场可能剧烈波动。正如我们已见,LRT 与其底层资产之间的剧烈脱钩会发生。使用 LRT 在其他 DeFi 协议时,需要为流动性紧缩预留缓冲,并采用保守的抵押系数。
  • 智能合约与策略风险: 你实际上在叠加多个智能合约(LST/LRT + EigenLayer + AVS)。审计质量和治理对协议升级的控制至关重要。
  • 吞吐量/经济风险: AVS 费用并非保证,完全取决于使用情况。虽然 DA 降价是积极催化剂,但来自 rollup 与其他应用的持续需求才是再质押收益的根本引擎。

6) 评估再质押收益的简易框架

在上述动态下,你可以将再质押的预期回报视为一个简单堆栈:

Expected Return = Base Staking Yield + AVS Fees - Expected Slashing Loss - Frictions

拆解如下:

  • 基础质押收益: 为保障以太坊网络而获得的标准回报。
  • AVS 费用: 由 AVS 支付的额外收益,按你的运营者与 AVS 配置加权。
  • 预期削减损失: 关键新变量。可估算为:可削减事件概率 × 惩罚规模 × 你的敞口
  • 摩擦成本: 包括协议费用、运营者费用以及使用 LRT 时的流动性折扣或锚定折让。

你永远无法获得该公式的完美输入,但即使保守地 估算削减项,也能让你的投资组合保持诚实。Rewards v2 与再分配的引入,使得这一计算比一年前抽象得多。


7) 2025 年配置者的行动手册

  • 保守型

    • 偏好原生再质押或直接 LST 再质押策略。
    • 仅委托给多元化、高可用且拥有透明、文档化 AVS 安全策略的运营者。
    • 聚焦于费用模型清晰、易理解的 AVS,如提供数据可用性或核心基础设施服务的项目。
  • 平衡型

    • 结合直接 LST 再质押与具备深度流动性、运营者信息透明的 LRT。
    • 限制对单一 LRT 协议的敞口,并主动监控锚定价差与链上流动性状况。
  • 激进型

    • 大量使用 LRT 组合,以最大化流动性并锁定潜在高增长的 AVS 或新运营者集合获取更高上行空间。
    • 明确为可能的削减或去锚事件预留预算。除非对重大去锚的影响建模充分,否则避免在 LRT 上使用杠杆。

8)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事项

  • AVS 收入启动点: 哪些服务真正产生可观的费用收入?关注与 DA 相关以及核心基础设施类的 AVS,它们可能领跑全行业。
  • 运营者分层: 在未来 2‑3 个季度,削减机制与 Rewards v2 框架将逐步将最佳运营者与其他区分开来。性能与可靠性将成为关键差异化因素。
  • “自主可验证”趋势: 关注那些更依赖密码学证明与自动化执行的 AVS 设计。这类服务预计将在长期内最为稳健且具备费用价值。

9) 关于数字(以及为何会变化)的说明

你会在不同来源和时间点看到不同的吞吐量与 TVL 数据。例如,EigenDA 官方网站可能同时列出当前约 10 MB/s 的主网支持以及未来目标 100+ MB/s。系统随着运营者集合扩大和软件迭代而不断演进,数据随时会更新。使用任何数据前,请务必核对时间戳和上下文,避免将模型锚定在过时信息上。


结论

2024 年是炒作周期。2025 年是承保周期。 随着削减机制上线且 AVS 费用模型愈发具备吸引力,再质押收益终于可以 定价——也因此真正可投资。对于愿意对运营者、AVS 与 LRT 流动性进行深入研究的高级 DeFi 用户和机构金库而言,再质押已从有前景的叙事演变为链上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