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aji Srinivasan 的《网络国家:如何建立一个新国家》
Balaji Srinivasan 的《网络国家:如何建立一个新国家》(2022) 是一份宣言,它论证了现代技术使得创建新的、虚拟优先的主权社区成为可能。Srinivasan 逐章阐述了为什么传统民族国家正在衰落,以及“网络国家”——高度一致的在线社区,最终聚合成现实世界政体——如何可能成为其继承者。以下是每一章的详细摘要和分析,重点介绍了主要论点、框架、关键提案和示例,以及这些思想在全书中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第一章:快速入门——定义网络国家及其蓝图
第一章介绍了“网络国家”的概念,并提供了一个创建网络国家的高层次蓝图。Srinivasan 将网络国家定义为*“一个具有集体行动能力、高度一致的在线社区,它在世界各地众筹领土,并最终获得现有国家的外交承认。”* 本质上,与由连续领土定义的传统国家不同,网络国家由其人民和共同目标定义,并通过互联网实现。本章将网络国家的结构与传统民族国家进行了对比:民族国家受地理限制,而网络国家则是地理上分散的——其成员分布在全球各地,但通过互联网和统一的使命联系在一起。作者甚至还提供了一个假设的百万公民网络国家的“一张图”仪表盘:它看起来像一个由世界各地人口节点组成的群岛,并实时显示其总人口、收入和土地面积。例如,书中展示了一个模型,显示了东京、孟买、纽约等城市的分散集群,所有这些都作为一个社区连接在一起(见图),强调网络国家是基于云的,只是后来才在物理空间中扎根。这种“云优先,地最后”(先数字化,后实体化)的理念是一个核心原则。
关键提案——建立一个新国家的七个步骤: Srinivasan 概述了一个建立网络国家的分步框架,将其比作创办一家初创公司。他认为,从零开始创建一个新社会比改革背负着历史包袱的传统国家更容易。这条路径,概括为七个主要步骤,如下所示:
- 建立一个“创业社会”——从一个由共同愿景或一条诫命(一个单一的道德原则——这个概念稍后会详细介绍)团结起来的在线社区开始。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这样的社区,就像任何人都可以创办公司或加密货币一样。创始人的合法性仅通过他人选择加入和追随该项目来证明。
- 将其组织成一个“网络联盟”——将松散的社区转变为一个能够进行集体行动的团体。这意味着为了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协调他们,很像传统的工会,但不与单一雇主或地区挂钩。网络联盟赋予社区“组织力量”,使其能够统一行动(例如,为某项事业游说、汇集资源或保护成员),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媒体群组。Srinivasan 将这种*“联盟化”*称为将在线人群转变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政体的关键步骤。
- 在线下建立 信任,在线上建立加密经济——开始举办线下聚会和集会,以加强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信任,同时使用加密货币创建一个内部经济。换句话说,社区成员应该开始通过本地数字货币或代币进行交易、共享资金或贸易。这一步建立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现实世界中的同志情谊。例如,社区可能会定期举办活动或共享办公空间,并使用加密代币进行投票或奖励。Srinivasan 强调使用区块链来保障这些互动,因为区块链为社区的记录(身份、交易、投票)提供了不可篡改的账本。
- 众筹实体“节点”——一旦社区具有凝聚力并积累了一些资本,就开始为成员获取物理空间。这些节点可以是公寓、房屋、共享居住设施,甚至是整个社区——任何成员可以共同生活或定期见面的地方。其理念是通过创建数字公民可以聚集的中心,将社区在现实世界中实体化。Srinivasan 举例说明了从众筹单间公寓到整个城镇的各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将拥有一个分布在全球的房产群岛,而不是一块连续的领土。
- 以数字方式连接分散的节点——将这些实体飞地连接成一个网络化的整体——一个*“网络群岛”。所有地点的成员通过互联网保持持续沟通,并使用共享的加密护照或会员系统来授予对物理站点的访问权限。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工具可以叠加一种统一感,模糊在线社区与其地面家园之间的界限。简而言之,即使成员可能分布在数十个城市,他们通过数字连接作为一个整体人口运作。(在上图中,这通过连接全球节点的虚线来可视化。)*
- 进行链上普查并展示指标——随着社区在人口和财富上的增长,进行一次经加密审计的普查,以公开证明其规模。这意味着使用区块链和其他验证方法发布关于网络国家成员数量、经济产出和土地持有量的实时数据。Srinivasan 在这里建议一种激进的透明度:就像初创公司展示用户增长一样,网络国家将持续广播其*“净资产和成员数量”以获得信誉。这一步是为了展示吸引力*:如果成千上万的人已经自愿成为社区的一部分,并共同拥有大量财产和收入,这就加强了该实体是“真实的”并应被认真对待的论点。(他明确地将其与比特币如何从被忽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法定货币的承认相比较。)
- 获得外交承认——最后,为社区的自治寻求至少一个现有主权国家的承认。这可以从一些小步骤开始——例如,谈判获得自治区的地位、特许城市安排,或者仅仅是与一个国家建立正式关系,作为一个实验性的“数字国家”。最终目标是渐进式的主权,最终可能获得联合国的承认。Srinivasan 指出,如果一个创业社会发展到数百万公民和数十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它将有能力谈判获得承认,“就像比特币现在已经成为真正的国家货币一样”(指萨尔瓦多等国家采用比特币)。外交承认是将一个纯粹的社区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网络国家的顶石,赋予其签订条约、进行国际贸易和保护其成员的法律地位。
这个七步路线图是本书的主要框架之一。Srinivasan 将其构建为建立国家的*“第七种方法”,与六种传统(且大多不成功或不可取)的方法形成对比:选举、革命、战争、微型国家、海上家园和太空殖民。所有这些方法要么依赖暴力,要么面临不切实际的困难, 而网络国家可以像初创公司一样和平、渐进地建立。他给出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例子是与犹太人离散和犹太复国主义的类比:网络国家就像一个“反向离散”——不是一个因历史而分散的民族或宗教团体,而是一个围绕一个原则自愿聚集在一起的人群,然后战略性地分散自己*以获取土地。最终,就像历史上建立新国家的离散社群(例如,犹太人的以色列)一样,网络国家的目标是凝聚成一个主权实体。
为什么要追求网络国家? Srinivasan 的论点既是规范性的,也是实践性的。他认为,当前的民族国家被困在它们的过去——它们的法律和制度无法轻易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因为它们受到历史边界、传统宪法和根深蒂固的利益的限制。相比之下,一个新创建的国家可以在道德、法律和技术上从一张白纸开始。*“创造 > 改革,”*他尖锐地写道。在这一章中,他强调技术(互联网平台、加密货币、远程协作工具)降低了创建新的规模化社区的门槛,就像它降低了企业家创办新公司的门槛一样。现在,任何有电脑的人都可以在云端“建立一个国家”——这是本书一个挑衅性但核心的主张。
作为通过增长获得信誉的一个例子,Srinivasan 引用了比特币的轨迹:早期它被嘲笑和忽视,但随着用户和价值的增加,它迫使政府承认它。同样,一个发展到数百万成员和巨大财富的“创业社会”可以迫使人们承认它。他还指出爱沙尼亚的电子居民和“云公民”计划是部分数字国家身份的先兆,并引用了海上家园(浮动社区)和特许城市等实验,作为摆脱当前政治地理限制的平行努力。这些例子说明,对新治理模式的需求是 真实存在的,而网络国家是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到第一章结束时,读者有了一个清晰的愿景,即网络国家始于一个社交网络,终于一个新国家,本书的其余部分将详细阐述为什么需要这样做,以及它如何与历史和地缘政治相交。
第二章:历史作为轨迹——新社会的道德和技术起源
第二章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进行了宏观审视。Srinivasan 认为,要建立一个新国家,首先必须了解历史如何塑造了当前国家,并找出当前政权的道德失败,以便新社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一个创业社会需要为其存在提供道德理由——一个可以声称比现状“更好”的理由。本章提供了一个概念工具包:它审视了历史是如何被记录(和歪曲)的,权力和真理如何互动,以及社会范式如何随时间变化。最终,它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新国家应该建立在一个单一、明确的道德创新之上——被称为**“一条诫命”**——作为它们的指路明灯。
历史和道德目标的作用: Srinivasan 首先指出,“一个创业国家始于一个道德问题”,而一个创业公司则始于一项技术创新。由于一个新国家要求人们加入一个新的社会契约,它必须占据道德高地或解决现有社会中的*“道德赤字”。创始人的工作是双重的:(1) 解释新社区将解决当今世界中的何种道德失败或问题,以及 (2) 提供历史例子或先例,说明这个问题在过去不存在或已被解决,以证明一个更好的社会是可能的。这为“一条诫命”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即新国家将坚持的一条指导原则,与传统国家形成对比。Srinivasan 强调历史,因为正如他所列举的,历史支撑着合法性:人们使用历史论据来赢得辩论,为法律辩护(每项法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并推导出道德(主要宗教都植根于历史叙事)。至关重要的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意味着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往往是权力的产物,而不是真理。这使他强调,需要对历史进行全新的解读*(甚至使用新工具重新记录历史),以规划新的轨迹。
微观史与宏观史: 为了说明我们如何能更清晰地了解真相,Srinivasan 区分了微观史(小规模、可复制的历史实验)和宏观史(世界事件的宏大、一次性轨迹)。他将微观史比作*“一盘棋的历史”——可以重复并进行统计分析的东西——而宏观史则像是所有人类事务的混乱流动,我们无法像实验一样重演。更重要的一点是,数据越多,我们的理解越精细(我们越能将宏观问题转化为微观分析),我们就越能学习和预测。通常讲述的历史过于粗糙,而且常常是错误或有偏见的。“如果新闻是假的,想象一下历史,”*他在本章后面打趣道——意思是如果今天的媒体可以歪曲现实,那么我们的历史书(在各种政权下写成)也可能充满了歪曲。
Srinivasan 将区块链账本和数字记录视为记录真实微观史的突破。“这就是比特币变得有趣的地方。它是最准确的记录形式,因为它(几乎)无法被伪造。” 一个公共区块链,透明且防篡改地记录交易或事件,可 以作为一个社区的不可篡改的历史,而不是当局可以更改或审查的传统档案。他设想未来的历史学家会筛选链上日志,以了解真正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仅仅依赖国家批准的文件。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技术真理与政治权力。在当前体系中,“政治权力战胜(技术)真理”——政府和媒体可以操纵或压制事实。例如,Srinivasan 指出官员们如何经常使用暴行叙事来为战争或镇压辩护(引用苏联和美国都曾选择性地利用历史错误来声称道德权威)。为了对抗这一点,他提倡一种*“自下而上、加密的历史”*——一个分布式的、可验证的事件账本,不受任何一个胜利者的控制。
他考察了一系列历史模型,以从多个角度汲取见解。这些模型包括:技术决定论(技术推动历史前进)、螺旋模型(历史是周期性的和线性的——“同样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发生,但技术更好”)、奥兹曼迪亚斯模型(文明可能完全崩溃)、“伟大创始人”或技术树模型(伟大的个人创造历史,但仅限于当时存在的技术范围内),甚至还有像“火车相撞”与“思想迷宫”这样的对立启发式模型(要么对历史的无知注定我们重蹈覆覆,要么对历史的过度了解会扼杀创新,因为人们认为“那以前失败过”,而条件已经改变)。每个模型的细节不如他得出的结论重要:政治叙事和技术现实都塑造了历史。他断言,“政治激励有利于传播有用的叙事,而技术激励有利于有效的真理”。一个成功的新国家必须协调这两者——拥抱理性的、数据驱动的“技术真理”,同时不忽视叙事和身份的力量(民族国家中的“民族”一面)。这种**民族主义(围绕一个故事的社会凝聚力)和理性主义(硬道理和科学)**之间的平衡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上帝、国家、网络——不断演变的利维坦: 本章最引人注目的框架之一是,社会的首要权威,即利维坦(一个来自霍布斯的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改变了形式:从上帝到国家,再到现在的网络。Srinivasan 勾勒了这一进程:
- 上帝作为利维坦(宗教时代): 几个世纪以来,宗教信仰是维持秩序的最高权威——人们因为神圣的监督和对地狱的恐惧而行为端正。信徒的社区(“上帝的子民”)是首要的。他引用尼采的*“上帝已死”*来标志着 1800 年代精英们失去了对神圣惩罚的恐惧后,这一权威的衰落。
- 国家作为利维坦(民族主义时代): 随着世俗化,民族国家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取代了上帝的位置。现在*“如果你犯罪,上帝不会惩罚你——但国家肯定会。”* “国家的人民”(由爱国主义和法律约束的公民)成为决定性的身份。这个时代见证了工业战争和世界大战的兴起——国家权力的暴力顶峰。
- 网络作为利维坦(数字时代): 今天,Srinivasan 认为,旧的宗教秩序和二战后的民族国家秩序都在瓦解。“下一个利维坦是网络——互联网和加密网络。” 在一个无处不在的连接世界中,控制网络(或算法)的人掌握着权力。“如果你犯罪,网络会惩罚你,”他暗示,这意味着平台封禁、数字监控或智能合约代码可以执行过去由警察执行的规则。他甚至挑衅地断言,“今天,最强大的力量不是上帝或美国军队。是区块链。” 这是因为强大的加密和去中心化账本限制了国家能做的 事情——“加密 > 国家暴力,”因为政府无法暴力破解现代加密技术,因此无法没收加密资产或监视加密通信。同样,“加密经济 > 法定经济”(国家不易审查或通胀加密货币)和*“点对点 > 国家媒体”*(互联网绕过信息守门人)。Srinivasan 给出了一系列**“X > Y”的比较**:例如,社交 > 国家(在线社交网络削弱了地理上绑定的公民团结),移动 > 固定(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远程工作更自由地移动,因此边界的约束力减弱),虚拟现实 > 物理接近(VR 可以创造有自己规则的新世界,提供逃离地方法律的途径),智能合约 > 法律合同(代码执行比传统法律更快、更可预测),加密验证 > 官方确认(区块链真理 vs. 政府声明)。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技术如何以牺牲传统国家权威为代价,赋予个人和新团体权力。
重要的是,Srinivasan 并不断言国家已经过时——相反,我们正处于网络权力和国家权力之间的过渡性冲突中。他指出,国家仍然有“牙齿”,例如中国共产党的触角,甚至西方政府通过与大型科技公司合作来实施封锁和审查信息的能力。他做了一个类比,即美国和中国各自以不同方式融合国家和网络权力:美国建制派非正式地与社交网络和媒体协调(创造了一个事实上的“觉醒”审查员和事实核查员的神权政治),而中国的政权则明确控制技术并将其用于监控。在这两种情况下,政府和网络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他将现有国家与网络权力的联盟称为**“网络/国家”(带斜杠),并区分了“积极的网络/国家”融合——例如,*“萨尔瓦多拥抱比特币”*或爱沙尼亚的电 子政务(一个政府采用网络原则来赋权公民)——与消极的网络/国家**融合,如*“中国利用技术进行监视和控制”或美国政府利用大型科技公司压制异议。这些例子作为警告*,如果我们不创建新的网络国家,现有国家可能会为了专制目的而收编网络。
最终,第二章认为,一个网络国家要成功,它必须提供上帝和国家现在都无法完全提供的东西:意义。 Srinivasan 写道,“网络国家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同意。但它尚未提供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一条诫命。” 换句话说,虽然技术可以提供工具(效率、加密安全、去中心化共识),但人们仍然渴望一个共同的目标或道德愿景(就像宗教或宏大的政治意识形态所提供的那样)。一条诫命是他用来指代每个新创业社会应该采纳的创新道德规则或原则,以凝聚其成员。就像主要宗教有十诫一样,他俏皮地说,一个创业社会只需要一条——一个*“其他国家错过了的”并且在历史上和科学上都是真实的*关键思想。
“一条诫命”社区的说明性例子: Srinivasan 给出了一些可能的创业社会的具体例子,每个都由其“一条诫命”定义:
- 反取消文化社会: 一个纯粹的数字网络联盟,致力于取消文化是错误的这一原则。其一条诫命可能是“汝不可因言论而取消他人”。在实践中,这个社区可以形成一个团结网络,为任何在网上被围攻或被平台封禁的成员提供辩护。作者指出,这可以从一个 Discord 群组开始,每当有人被不公平地取消时,就动员支持——一个执行言论自由规范的小规模道德社区。
- 生酮洁食(反糖社会): 一个围绕糖是现代健康的毒药这一理念建立的网络群岛(数字+物理)。其道德立场是:“糖是坏的”(就像某些宗教禁止某些食物一样)。成员承诺遵循生酮/低碳水化合物的生活方式,社区将众筹公寓甚至城镇,在“边境”禁止糖和加工食品。这个半开玩笑的例子展示了一个基于健康的“一条诫命”——对肥胖流行病的反应和对国家公共卫生失败的批评。“生酮洁食”这个名字暗示了一种对饮食的准宗教方法(针对糖的洁食法)。
- 数字安息日社会: 一个主张持续连接是有害的社区。一条诫命:“定期断开互联网。”它可能会运营一些静修所或住宅区,在特定时间切断互联网接入,强制执行定期的数字斋戒。这解决了现代生活中工作狂、屏幕成瘾的节奏——一种对技术使用的道德立场。
- “你的身体,你的选择”——后 FDA 社会: 一个更激进的例子,旨在实现医疗保健领域的个人自由。其核心原则是:个人应有绝对权利购买或出售任何医疗产品(完全的医疗自由主义)。要真正实践这一点,这样的社区将需要外交承认和法律管辖权(一个“庇护”城市或飞地),因为它藐视现有的药品和安全法。Srinivasan 建议这是一个网络国家的例子,它确实获得了承认,以允许一种有争议的自由——实际上为其公民创建了一个可选的监管制度。
这些例子强调了网络国家的合法性如何来自于满足现有国家忽视或处理不当的道德或政策利基。它们还展示了第一章和第二章如何相互关联:第一章给出了组建网络国家的机制,而第二章提供了驱动精神(使命或事业)。Srinivasan 的观点是,一个成功的新国家不仅将诞生于技术精湛,还将诞生于*“道德创业 ”*——识别一个社会问题(健康、言论、治理等)并团结那些热切希望得到解决方案的人们。
总之,第二章奠定了哲学基础:它批判了国家如何从精心策划的历史中获得道德权威,并表明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叙事正在瓦解(“如果新闻是假的……历史呢?”)。然后,它假设新的、互联网原生的社区可以使用技术(区块链、加密)来建立真理和信任,但它们也必须通过明确的道德主张来提供意义。这为接下来几章中更具当代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这些分析将解释当前的地缘政治“时刻”和为网络国家创造空间的未来情景。
第三章:三极时刻——美国、中国和比特币作为竞争力量
第二章回顾过去为新国家辩护,而第三章则分析了当前的世界秩序,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三极”时刻,三大势力在全球影响力上展开竞争。Srinivasan 将这些极点确定为:(1) 美国建制派(及其附带的媒体/文化意识形态),(2) 中国共产党(威权国家资本主义),以及 (3) 去中心化的加密网络(以比特币和 web3 社区为代表)。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组织原则——分别是**“觉醒资本主义”或自由民主(尽管 Srinivasan 对其当前轨迹持批评态度)、共产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去中心化技术资本主义**。本章的关键论点是,几乎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三个权力中心之间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