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十年:展望下一个前沿的四大愿景
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将不会由单一的突破来定义,而是由基础设施成熟、机构采纳、可编程信任以及为大众市场应用做好准备的开发者生态系统的融合来定义。 在以太坊庆祝其十周年之际,其每年 25 万亿美元的结算量和几乎完美的正常运行时间,四位关键领袖——Joseph Lubin (Consensys)、Tomasz Stanczak (以太坊基金会)、Sreeram Kannan (EigenLayer) 和 Kartik Talwar (ETHGlobal)——提供了互补的愿景,共同描绘了区块链技术从实验性基础设施演变为全球经济基础的图景。Joseph Lubin 预测,随着华尔街采纳去中心化轨道,ETH 的价格将比当前水平上涨 100 倍;Stanczak 承诺在四年内将以太坊的速度提高 100 倍;Kannan 将以太坊的信任网络扩展到实现“云规模可编程性”;而 Talwar 拥有超过 10 万名建设者的社区则展示了推动这一转型的草根创新力量。
华尔街与区块链的融合:Lubin 的机构转型论
Joseph Lubin 的愿景或许是以太坊思想领袖中最具胆识的预测:整个全球金融系统将在 10 年内运行在以太坊上。 这并非 Consensys 创始人兼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夸大其词 ,而是一个基于基础设施发展和新兴市场信号精心构建的论点。Lubin 指出,以太坊上1600 亿美元的稳定币证明了“当你谈论稳定币时,你就是在谈论以太坊”,并认为提供稳定币监管清晰度的 GENIUS 法案标志着一个分水岭时刻。
Lubin 设想的机构采纳路径远超财政策略。他阐明,华尔街公司将需要质押 ETH、运行验证者、运营 L2 和 L3、参与 DeFi,并为其协议和金融工具编写智能合约软件。 这并非可选项,而是以太坊取代“他们所运行的许多孤立堆栈”的必然演变,正如 Lubin 在讨论摩根大通收购的多个银行系统时所指出的。通过 SharpLink Gaming(他担任董事长,持有 598,000-836,000 ETH,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企业以太坊持有者),Lubin 在实践中展示了这一论点,强调与比特币不同,ETH 是一个在生产性平台上产生收益的资产,可以通过质押、再质押和 DeFi 机制来增加投资者价值。
Lubin 最引人注目的声明是 SWIFT 在 Consensys 的 L2 网络 Linea 上构建其区块链支付结算平台,以处理每年约 150 万亿美元的全球支付。美国银行、花旗、摩根大通以及 30 多家其他机构的参与,代表了 Lubin 所倡导的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融合。他将此描述为“将 DeFi 和 TradFi 这两条流汇聚在一起”,从而实现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银行层级所构建的用户生成文明。
Linea 策略体现了 Lubin 的基础设施优先方法。这个 zk-EVM Rollup 以以太坊基础层十五分之一的成本处理交易,同时保持其安全保证。更重要的是,Linea 承诺直接销毁 20% 以 ETH 支付的净交易费用,使其成为第一个增强而非蚕食 L1 经济的 L2。Lubin 强力主张“L2 蚕食 L1 的说法将很快被打破”,因为销毁证明和 ETH 原生质押等机制将 L2 的成功与以太坊的繁荣直接挂钩。
他对 ETH 价格将比当前水平上涨 100 倍(可能超过比特币的市值)的预测,是基于将以太坊视为基础设施而非加密货币的观点。Lubin 认为,“地球上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一个严格去中心化、充满混合人机智能、运行在去中心化以太坊信任软件上的经济体能有多么庞大和快速地增长。”他将信任描述为“一种新型的虚拟商品”,而 ETH 则是“最高效的去中心化信任商品”,最终将超越全球所有其他商品。
协议以惊人速度演进:Stanczak 的技术加速
Tomasz Stanczak 于 2025 年 3 月被任命为以太坊基金会联席执行董事,标志着以太坊开发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审慎小心转向积极执行。作为 Nethermind 执行客户端的创始人以及 Flashbots 团队的早期成员,他将建设者心态带入协议治理,设定了以太坊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体的、有时限的性能目标:2025 年前快 3 倍,2026 年前快 10 倍,四年内快 100 倍。
这并非空泛的言辞。Stanczak 实施了六个月的硬分叉节奏,大大加快了以太坊历史上 12-18 个月的升级周期。2025 年 5 月 7 日推出的 Pectra 升级,通过 EIP-7702 引入了账户抽象增强功能,并将每个区块的 Blob 容量从 3 个增加到 6 个。Fusaka 计划于 2025 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实施 PeerDAS(点对点数据可用性采样),目标是每个区块 48-72 个 Blob(增加 8-12 倍),并在完全实施 DAS 后可能达到 512 个 Blob 。Glamsterdam 计划于 2026 年 6 月推出,旨在提供实质性的 L1 扩容改进,从而实现 3-10 倍的性能提升。
Stanczak 强调**“执行速度、问责制、明确的目标、目的和可追踪的指标”**,这既是技术进步,也是文化转型。他在上任的头两个月内与社区成员进行了 200 多次对话,公开承认“人们抱怨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解决了对以太坊基金会执行速度和与用户脱节的批评。他的重组赋予了 40 多位团队负责人更大的决策权,并将开发者会议的重点重新放在产品交付而非无休止的协调上。
这位联席执行董事对 Layer 2 网络的立场解决了被他认为是关键的沟通失败。Stanczak 明确表示,L2 是“以太坊护城河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不是利用以太坊安全性的搭便车者,而是提供应用层、隐私增强和用户体验改进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他强调基金会将“首先赞扬 Rollup”,然后再着手费用分享结构,优先将扩容作为当前需求,同时将 ETH 价值累积视为长期重点。
Stanczak 的愿景延伸到万亿美元安全 (1TS) 倡议,旨在到 2030 年实现 1 万亿美元的链上安全——无论是通过单个智能合约还是以太坊上的聚合安全。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强化了以太坊的安全模型,同时通过可证明的保证推动主流采纳。他坚持认为,即使协议加速开发并接纳从 DeFi 协议到贝莱德等机构的多元利益相关者,以太坊的创始原则——抗审查性、开源创新、隐私保护和安全性——也必须保持不可侵犯。
云规模的可编程信任:Kannan 的基础设施扩展
Sreeram Kannan 将区块链视为**“人类的协调引擎”**和“自美国宪法以来人类文明的最大升级”,为他的技术创新带来了哲学深度。EigenLayer 创始人的核心洞察力集中在协调理论上:互联网解决了全球通信问题,但区块链提供了缺失的部分——大规模无信任承诺。他的框架认为“协调是通信加上承诺”,没有信任,协调就变得不可能。
EigenLayer 的再质押创新从根本上将加密经济安全性从 EVM 中解耦,使 Kannan 所描述的共识机制、虚拟机、预言机、桥和专用硬件的创新速度提高 100 倍。再质押允许项目借用以太坊的信任网络用于新颖应用,而不是强迫每个新想法都引导自己的信任网络或将其限制在以太坊的单一产品(区块空间)内。正如 Kannan 所解释的:“我认为 EigenLayer 所做的一件事是,通过创建这个新类别……它将所有创新重新内化到以太坊中,或者将所有创新聚合回以太坊,而不是每个创新都需要一个全新的系统。”
采纳规模验证了这一论点。在 2023 年 6 月推出一年内,EigenLayer 吸引了200 亿美元的存款(稳定在 110-120 亿美元),并催生了200 多个已上线或正在开发的 AVS(自主可验证服务),AVS 项目总共筹集了超过 5 亿美元。主要采纳者包括 Kraken、LayerZero Labs 和 100 多家公司,使其成为 2024 年加密领域增长最快的开发者生态系统。
EigenDA 解决了以太坊关键的数据带宽限制。 Kannan 指出,“以太坊当前的数据带宽是每秒 83 千字节,不足以在共同的去中心化信任基础设施上运行世界经济。”EigenDA 推出时吞吐量为每秒 10 兆字节,未来目标是每秒 千兆字节——这是主流采纳所需交易量的必要条件。其战略定位与 Celestia 和 Avail 等竞争对手不同,因为 EigenDA 利用以太坊现有的共识和排序,而不是构建独立的链。
2024 年 6 月宣布的 EigenCloud 愿景进一步扩展了这一点:“具有加密级别可验证性的云规模可编程性。”Kannan 阐明,“比特币建立了可验证货币,以太坊建立了可验证金融。EigenCloud 的目标是使每一次数字交互都可验证。”这意味着传统云基础设施上任何可编程的东西都应该可以在 EigenCloud 上编程——但具有区块链的可验证性属性。解锁的应用包括去中介化数字市场、链上保险、完全链上游戏、自动化裁决、强大的预测市场,以及至关重要的可验证 AI 和自主 AI 代理。
2025 年 10 月推出的 EigenAI 和 EigenCompute 解决了 Kannan 所识别的“AI 的信任问题”。他认为,“除非透明度和去平台化风险问题得到解决,否则 AI 代理仍将是功能性玩具,而非我们可以雇佣、投资和信任的强大伙伴。”EigenCloud 使 AI 代理能够拥有加密经济行为证明、可验证的 LLM 推理,以及可以在链上持有财产而无去平台化风险的自主代理——并与谷歌的代理支付协议 (AP2) 等倡议整合。
Kannan 对以太坊与 Solana 等竞争对手的看法集中在长期灵活性优于短期便利性。在他 2024 年 10 月与 Solana 基金会 Lily Liu 的辩论中,他认为 Solana 的“构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以尽可能低的延迟同步的状态机”的方法创造了一个“复杂的帕累托点,既不会像纳斯达克那样高性能,也不会像云那样可编程。”相比之下,以太坊的模块化架构实现了异步可组合性,这“是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同时避免了单点故障。
自下而上的开发者创新:Talwar 的生态系统智能
Kartik Talwar 的独特视角来自于自 2017 年 10 月 ETHGlobal 成立以来,他促进了超过 10 万名建设者的成长。作为全球最大的以太坊黑客松网络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A.Capital Ventures 的普通合伙人,Talwar 将草根开发者参与与战略性生态系统投资相结合,提供了对塑造以太坊未来的趋势的早期洞察。他的观点强调,突破性创新并非源于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源于为开发者提供实验空间。
这些数字讲述了持续生态系统建设的故事。到 2021 年 10 月,即成立仅四年后,ETHGlobal 已吸引了超过 30,000 名开发者,他们创建了 3,500 个项目,赢得了 300 万美元的奖金,观看了超过 10 万小时的教育内容,并作为公司筹集了超过 2 亿美元。 数百人通过活动建立的联系获得了工作。仅 2024 年 11 月的 ETHGlobal 曼谷黑客松就收到了713 份项目提交,争夺 75 万美元的奖金池——这是 ETHGlobal 历史上最大的奖金池——评委包括 Vitalik Buterin、Stani Kulechov (Aave) 和 Jesse Pollak (Base)。
2024 年的黑客松中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AI 代理和代币化。 Base 核心开发者 Will Binns 在曼谷观察到,“在我查看的数百个项目中,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趋势——代币化和 AI 代理。”曼谷前 10 名项目中有 4 个专注于游戏,而 AI 驱动的 DeFi 界面、语音激活区块链助手、用于交易策略的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自动化 DAO 运营的 AI 代理则主导 了提交。这种草根创新验证了 Kannan 所描述的加密货币与 AI 之间的融合,表明开发者在 EigenCloud 正式推出之前,就已经有机地构建了自主代理的基础设施。
Talwar 2024-2025 年的战略重点是**“将开发者带到链上”**——从以活动为中心转向构建将社区活动与区块链技术整合的产品和基础设施。他 2024 年 3 月的招聘公告旨在寻找“创始工程师,与我直接合作,为 10 万多名构建链上应用和基础设施的开发者交付产品。”这代表了 ETHGlobal 从一个活动组织者向产品公司的演变,创建了像 ETHGlobal Packs 这样的工具,简化了生态系统体验的导航,并帮助开发者在链上和链下活动中进行引导。
Pragma 峰会系列由 Talwar 担任主要主持人兼采访者,策划了塑造以太坊战略方向的高级别讨论。这些仅限受邀者参加的单轨活动曾邀请 Vitalik Buterin、Aya Miyaguchi (以太坊基金会)、Juan Benet (Protocol Labs) 和 Stani Kulechov (Aave) 等嘉宾。Pragma 东京(2023 年 4 月)的关键见解包括预测 L1 和 L2 将“以非常有趣的方式重新组合”,需要达到“每秒数十亿或数万亿次交易”才能实现主流采纳,目标是“所有 Twitter 都构建在链上”,以及用户为协议贡献改进的愿景,就像在开源软件中提交拉取请求一样。
Talwar 通过 A.Capital Ventures 的投资组合——包括 Coinbase、Uniswap、OpenSea、Optimism、MakerDAO、Near Protocol、MegaETH 和 NEBRA Labs——揭示了他认为将塑造以太坊下一章的项目。他因在风险投资领域的福布斯 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2019 年)中获得认可,以及在 SV Angel 发起 20 多项区块链投资的记录,证明了他在开发者希望构建和市场所需交叉点上识别有前景项目的能力。
ETHGlobal 模式的特点是可访问性优先。所有黑客松均免费参加,这得益于以太坊基金会、Optimism 和 275 多个生态系统赞助商等组织提供的合作伙伴支持。活动遍布六大洲,参与者来自 80 多个国家/地区,其中33-35% 的参与者通常是 Web3 新手,这表明无论是否存在财务障碍,都能有效地引导新用户。这种民主化的访问确保了最优秀的人才能够基于能力而非资源参与。
融合:以太坊统一未来的四大视角
尽管每位领导者都带来了独特的专长——Lubin 专注于基础设施和机构采纳,Stanczak 专注于协议开发,Kannan 专注于扩展信任网络,Talwar 专注于社区建设——但他们的愿景在几个关键维度上趋于一致,共同定义了以太坊的下一个前沿。
扩容已解决,可编程性是瓶颈。 Stanczak 的 100 倍性能路线图、Kannan 的 EigenDA 提供每秒兆字节到千兆字节的数据带宽,以及 Lubin 的 Linea L2 策略共同解决了吞吐量限制。然而,所有四位领导者都强调,仅仅依靠原始速度并不能推动采纳。Kannan 认为以太坊“几年前就解决了加密货币的扩容挑战”,但尚未解决“缺乏可编程性”导致应用生态系统停滞的问题。Talwar 观察到开发者越来越多地构建自然语言界面和 AI 驱动的 DeFi 工具,这表明从基础设施向可访问性和用户体验的转变。
以 L2 为中心的架构增强而非削弱以太坊。 Lubin 的 Linea 每次交易都销毁 ETH,Stanczak 的基金会承诺“赞扬 Rollup”,以及部署到 Optimism 主网的 250 多个 ETHGlobal 项目,都表明 L2 是以太坊的应用层而非竞争者。六个月的硬分叉节奏和 Blob 扩容从 3 个到可能 512 个的提升,为 L2 提供了扩容所需的数据可用性,而销毁证明等机制确保了 L2 的成功为 L1 累积价值。
AI 和加密货币的融合定义了下一波应用浪潮。 每位领导者都独立地识别了这一点。Lubin 预测“以太坊有能力安全地验证所有交易,无论是人类之间还是 AI 代理之间发起的,未来绝大多数交易将属于后者。”Kannan 启动 EigenAI 以解决“AI 的信任问题”,使自主代理能够拥有加密经济行为证明。Talwar 报告称,AI 代理主导了 2024 年的黑客松提交。Stanczak 最近关于隐私的博客文章重新调整了社区价值观,使其围绕支持人类和 AI 代理交互的基础设施。
机构采纳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和成熟的基础设施加速。 Lubin 的 SWIFT-Linea 合作、提供稳定币清晰度的 GENIUS 法案,以及 SharpLink 的企业 ETH 财政策略,为传统金融整合创建了蓝图。以太坊上 1600 亿美元的稳定币和每年 25 万亿美元的结算量,提供了机构所需的业绩记录。然而,Stanczak 强调,即使贝莱德和摩根大通参与其中,也要保持抗审查性、开源开发和去中心化——以太坊必须在不损害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服务于多元利益相关者。
开发者体验和社区所有权推动可持续增长。 Talwar 拥有 10 万名建设者的社区创建了 3,500 多个项目,Stanczak 将应用开发者纳入早期协议规划,以及 Kannan 的无需许可 AVS 框架,都表明创新源于赋能建设者而非控制他们。Lubin 对 Linea、MetaMask 甚至 Consensys 本身的渐进式去中心化——创建了他所谓的“网络国家”——将所有权扩展到创造价值的社区成员。
万亿美元问题:愿景会实现吗?
这四位领导者共同阐述的愿景范围非凡——全球金融系统运行在以太坊上,性能提升 100 倍,云规模可验证计算,以及数十万开发者构建大众市场应用。 几个因素表明这并非仅仅是炒作,而是一个协调一致、可执行的战略。
首先,基础设施已存在或正在积极部署。 Pectra 推出时带有账户抽象和增加的 Blob 容量。Fusaka 目标是到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每个区块 48-72 个 Blob。EigenDA 现在提供 10 MB/s 的数据带宽,目标是每秒千兆字节。Linea 以 L1 十五分之一的成本处理交易,同时销毁 ETH。这些不是承诺——它们是正在交付的、具有可衡量性能提升的产品。
其次,市场验证正在实时发生。 SWIFT 与 30 多家主要银行在 Linea 上构建,EigenLayer 中存入 110-120 亿美元,单个黑客松提交了 713 个项目,以及 ETH 稳定币供应达到历史新高,都表明是实际采纳,而非投机。Kraken、LayerZero 和 100 多家公司在再质押基础设施上构建,显示了企业的信心。
第三,六个月的硬分叉节奏代表了机构学习。 Stanczak 承认“人们抱怨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以及他对基金会运营的重组,都表明了对批评的响应。Lubin 的十年愿景、Kannan 的“30 年目标”哲学,以及 Talwar 持续的社区建设,都展现了耐心与紧迫并存——理解范式转变既需要快速执行也需要持续承诺。
第四,围绕去中心化、抗审查性和开放创新的哲学一致性在快速变化中提供了连贯性。所有四位领导者都强调,技术进步不能损害以太坊的核心价值观。Stanczak 关于以太坊在同一 生态系统中服务“加密无政府主义者和大型银行机构”的愿景,Lubin 对“严格去中心化”的强调,Kannan 对无需许可参与的关注,以及 Talwar 的免费参与黑客松模式,都表明了对可访问性和开放性的共同承诺。
风险是巨大的。稳定币之外的监管不确定性仍未解决。来自 Solana、新型 L1 和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竞争加剧。协调协议开发、L2 生态系统、再质押基础设施和社区倡议的复杂性带来了执行风险。Lubin 的 100 倍价格预测和 Stanczak 的 100 倍性能目标设定了极高的标准,如果未能实现,可能会令人失望。
然而,这四种视角的综合揭示,以太坊的下一个前沿不是单一目的地,而是多维度同步的协调扩展——协议性能、机构整合、可编程信任基础设施和草根创新。以太坊的第一个十年证明了可编程货币和可验证金融的概念,而下一个十年旨在实现 Kannan 的“使每一次数字交互都可验证”的愿景,Lubin 的“全球金融系统将在以太坊上运行”的预测,Stanczak 致力于支持数十亿用户的 100 倍更快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以及 Talwar 的开发者社区构建实现这一承诺的应用程序。这些愿景的融合——以正在交付的基础设施、市场验证和共同价值观为支撑——表明以太坊最具变革性的篇章可能在前方而非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