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2 篇博文 含有标签「SaaS」

查看所有标签

新游戏范式:塑造 Web3 未来的五位领军人物

· 阅读需 31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Web3 游戏领域的领军人物们正汇聚于一个激进的愿景:通过将数字产权归还给 30 亿玩家,将游戏 1500 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增长至数万亿美元——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却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分道扬镳。从 Animoca Brands 的民主所有权理论到 Immutable 的合作经济学,这些先驱者正在构建玩家、创作者和平台之间全新的关系,挑战数十年来掠夺性的游戏商业模式。

这项全面分析探讨了 Yat Siu (Animoca Brands)、Jeffrey Zirlin (Sky Mavis)、Sebastien Borget (The Sandbox)、Robbie Ferguson (Immutable) 和 Mackenzie Hom (Metaplex Foundation) 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所有权和社区驱动的经济来构想游戏的转型。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区域市场,但他们的观点揭示了在核心问题上的惊人共识以及在解决方案上的创造性分歧——为游戏不可避免的演变提供了多维视角。

五位领军人物都指出的根本性危机

每位受访的领军人物都从同一个令人震惊的诊断开始:传统游戏系统性地从玩家身上榨取价值,同时剥夺他们的所有权。Ferguson 尖锐地指出这一点:“玩家每年在游戏内物品上花费 1500 亿美元,但他们对此却拥有 0 美元的所有权。” Borget 亲身经历了这一点,当时 The Sandbox 的原始移动版本实现了 4000 万次下载和 7000 万次玩家创作,然而“应用商店和 Google Play 的限制阻止我们分享收入,导致创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离开。”

这种榨取超越了简单的商业模式,Siu 将其定义为对数字产权的根本性剥夺。他认为,“数字产权可以为更公平的社会提供基础”,并将其与 19 世纪的土地改革相提并论。“产权和资本主义是民主发生的基础……Web3 可以通过将用户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和共同所有者来拯救资本主义叙事。” 他的框架将游戏经济学提升到民主参与和人权的问题。

Zirlin 从 Axie Infinity 的爆炸性增长和随后的挑战中带来了实践者的视角。他的关键洞察是:“Web3 玩家是交易者,他们是投机者,这是他们个性的一部分。” 与传统玩家不同,这类受众分析投资回报率,理解代币经济学,并将游戏视为更广泛金融活动的一部分。他警告说:“那些不理解这一点,只认为他们是普通玩家的团队,将会遇到困难。” 这种认知从根本上重塑了“玩家优先设计”在 Web3 环境中的含义。

Ferguson 将这一突破定义为**“合作所有权”**——“系统首次尝试协调玩家和发行商的激励措施。” 他痛苦地指出,“当免费游戏刚出现时,每个人都讨厌它……坦率地说,他们为什么不讨厌呢?因为它常常以牺牲他们为代价。但 Web3 游戏是由充满激情的 CEO 和创始人引导的,他们极力阻止玩家不断被欺骗。”

从玩赚炒作到可持续游戏经济

所有五位领军人物最重要的演变都涉及超越纯粹的“玩赚”投机,转向可持续的、基于参与度的模式。Zirlin 的 Axie Infinity 开创了这一类别,他对哪里出了问题以及正在纠正什么提供了最坦诚的反思。

Axie 的经验教训和影响

Zirlin 的承认直指第一代玩赚失败的核心:“当我回想我的童年时,我想到的是我与小火龙的关系。实际上,让我如此沉迷于宝可梦的原因是我真的需要将我的小火龙升级到火恐龙再到喷火龙……这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同样的体验,同样的情感在 Axie 宇宙中也确实需要。老实说,这是我们上一个周期所没有的。这是船上的漏洞,阻止我们到达伟大航路。”

早期的 Axie 过于侧重于赚钱机制,但缺乏情感养成系统,无法对数字生物产生真正的依恋。当代币价格暴跌,收益蒸发时,那些纯粹为了收入而加入的玩家便无法留存。Zirlin 现在倡导“风险赚取”模式,例如竞技锦标赛,玩家支付入场费,奖金池分配给获胜者——创建可持续的、玩家资助的经济,而不是通货膨胀的代币系统。

他现在的战略框架将 Web3 游戏视为**“一种季节性业务,就像牛市期间是用户获取的‘假日季节’”**,而熊市则专注于产品开发和社区建设。这种周期性思维代表了对加密货币波动性的复杂适应,而不是与之对抗。

术语转变预示着哲学演变

Siu 有意地从“玩赚”转向**“玩而赚”**:“赚钱是你可以选择做的事情,但不是玩游戏的唯一原因。就价值而言,你在游戏中赚取的任何东西不一定仅仅是金融性质的,也可以是声誉、社会和/或文化性质的。” 这种重新定义承认,仅仅依靠经济激励会产生掠夺性的玩家行为,而不是充满活力的社区。

Hom 在 Token 2049 上的声明明确了行业共识:“纯粹的投机 >> 基于忠诚度和贡献的奖励。” “>>”符号表示不可逆转的转变——投机可能启动了最初的关注,但可持续的 Web3 游戏需要奖励真正的参与、技能发展和社区贡献,而不是纯粹的掠夺性机制。

Borget 强调,游戏必须优先考虑乐趣,无论其区块链功能如何:“无论游戏背后的平台或技术如何,它都必须好玩。衡量游戏成功的核心标准通常与用户参与时间以及他们是否愿意进行游戏内购买有关。” The Sandbox 的 LiveOps 季节性模式——定期运行游戏内活动、任务和基于任务的奖励——实践了这一理念。

Ferguson 明确设定了质量标准:“我们合作的游戏必须是高质量的游戏,即使没有 Web3 功能,你也会想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Web3 功能可以增加价值和新的货币化方式,但不能挽救糟糕的游戏玩法。

数字所有权重塑:从资产到经济

所有五位领军人物都通过 NFT 和区块链技术倡导数字所有权,但他们的概念在复杂性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产权作为经济和民主基础

Siu 的愿景在哲学上最具雄心。他寻求 Web3 游戏的**“托伦斯时刻”**——指的是 19 世纪创建政府支持的土地所有权登记的理查德·托伦斯爵士。他认为,“数字产权和资本主义是民主发生的基础”,将区块链定位为为数字资产提供类似的变革性所有权证明。

他的经济理论是:“你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 1000 亿美元的虚拟经济中——如果你把这个 1000 亿美元的经济变成一个所有权经济,会发生什么?我们认为它将价值数万亿美元。” 逻辑是:所有权能够实现资本形成、通过 DeFi 进行金融化(针对 NFT 的贷款、碎片化、借贷),最重要的是,用户像对待实物财产一样对待虚拟资产,投入同样的关怀和投资

范式倒置:资产优先于生态系统

Siu 阐述了游戏架构中最激进的重构之一:“在传统游戏中,游戏的所有资产只对游戏有利,参与度只对生态系统有利。我们的观点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一切都围绕着资产,生态系统是为资产及其所有者服务的。”

这种倒置表明,游戏应该旨在为玩家已经拥有的资产增加价值,而不是资产仅仅为了服务游戏机制而存在。“内容就是平台,而不是平台提供内容,” Siu 解释道。在这种模式下,玩家在不同游戏中积累有价值的数字财产,每个新体验都旨在使这些资产更有用或更有价值——类似于新应用如何为您已拥有的智能手机增加实用性。

Ferguson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拥有全新的货币化机制、二级市场、版税。但您也将把游戏规模从 1500 亿美元扩大到数万亿美元。” 他的例子:万智牌“在全球拥有 200 亿美元的实体卡牌,但每年他们都无法从任何二级交易中获利。” 区块链实现了永久版税——“永久收取每笔交易的 2%,无论在哪里交易”——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模式。

创作者经济和收入分享

Borget 的愿景以通过真正所有权和货币化赋能创作者为核心。The Sandbox 的三支柱方法(用于 3D 创作的 VoxEdit、用于无代码游戏创作的 Game Maker、LAND 虚拟房地产)实现了他所说的**“创造赚取”**模式以及玩赚模式。

印度已成为 The Sandbox 最大的创作者市场,拥有 66,000 名创作者(而美国有 59,989 名),这表明 Web3 的全球民主化。Borget 指出:“我们已经证明印度不仅仅是世界的科技劳动力……我们已经表明区块链项目可以在内容和娱乐领域取得成功。”

他的核心理念是:“我们创造了这个生态系统,但玩家制作和分享的体验和资产才是驱动它的动力。” 这将平台定位为促进者而不是看门人——与 Web2 中平台榨取大部分价值而创作者获得极少收入分成的情况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角色倒置。

基础设施作为无形推动者

所有领军人物都承认,区块链技术必须对玩家变得无形才能实现大规模采用。Ferguson 抓住了用户体验危机:“如果你要求某人注册并写下 24 个助记词,你将失去 99.99% 的客户。”

护照突破

Ferguson 描述了 Guild of Guardians 发布时的**“神奇时刻”**:“有很多人评论说,‘我讨厌 Web3 游戏。我从来没懂过。’ 甚至有一条推文说,‘我哥哥以前从未尝试过 Web3 游戏。他从不想写下他的助记词。但他一直在玩 Guild of Guardians,他创建了一个护照账户,他完全上瘾了。’”

Immutable Passport(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有 250 万+注册用户)提供无密码登录和非托管钱包,解决了阻碍之前 Web3 游戏尝试的入门摩擦。Ferguson 的基础设施优先方法——构建 Immutable X(处理每秒 9000+ 笔交易的 ZK-Rollup)和 Immutable zkEVM(第一个专门用于游戏的 EVM 兼容链)——表明了在炒作之前解决可扩展性的决心。

成本降低作为创新推动力

Hom 在 Metaplex 的战略工作解决了经济可行性挑战。Metaplex 的压缩 NFT 能够以仅 100 美元铸造 100,000 个 NFT(每次铸造不到 0.001 美元),而以太坊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这种 1000 倍以上的成本降低使得游戏规模的资产创建在经济上可行——不仅可以创建昂贵的稀有物品,还可以创建大量的消耗品、货币和环境对象。

Metaplex Core 的单账户设计进一步将成本降低了 85%,NFT 铸造成本为 0.0029 SOL,而传统标准为 0.022 SOL。2025 年 2 月的 Execute 功能引入了 Asset Signers——允许 NFT 自主签署交易,从而在游戏经济中实现 AI 驱动的 NPC 和代理。

Zirlin 的 Ronin 区块链展示了游戏专用基础设施的价值。他解释说:“我们意识到,嘿,我们是唯一真正了解 Web3 游戏用户的人,没有人正在构建真正适用于 Web3 游戏的区块链、钱包和市场。” Ronin 在 2024 年达到了160 万日活跃用户——证明了专用基础设施可以实现规模化。

简单性悖论

Borget 确定了 2024 年的一个关键洞察:“最受欢迎的 Web3 应用程序是最简单的,这证明你并不总是需要构建 3A 游戏来满足用户需求。” TON 拥有 9 亿用户,为超休闲迷你游戏提供动力,这表明具有明确所有权价值的易于访问的体验可以比需要多年开发的复杂 3A 游戏更快地吸引用户。

这并不否定对高质量游戏的需求,但表明大规模采用的路径可能通过简单、即时愉快的体验,这些体验隐含地教授区块链概念,而不是要求预先具备加密专业知识。

去中心化和开放元宇宙愿景

五位领军人物中的四位(不包括 Hom,她对此公开声明有限)明确倡导开放、可互操作的元宇宙架构,而不是封闭的专有系统。

围墙花园威胁

Borget 将此视为一场生存之战:“我们强烈主张开放元宇宙的核心是去中心化、互操作性和创作者生成内容。” 他明确拒绝 Meta 的封闭元宇宙方法,指出“这种所有权的多样性意味着任何单一实体都无法控制元宇宙。”

Siu 共同创立了开放元宇宙联盟 (OMA3),以建立开放标准:“我们想要防止的是,人们会创建一种基于 API、基于许可的元宇宙联盟,人们互相授予访问权限,然后他们可以随时关闭它,几乎就像一场贸易战。它应该是由最终用户拥有大部分代理权。这是他们的资产。你不能从他们那里夺走它。”

Ferguson 在 2021 年伦敦 Real 采访中的立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是保持元宇宙的开放。” 即使承认 Meta 的进入是“对数字所有权所提供价值的根本核心承认”,他仍然坚持开放基础设施而不是专有生态系统。

互操作性作为价值倍增器

技术愿景涉及跨多个游戏和平台工作的资产。Siu 提供了一个灵活的解释:“没有人说资产必须以相同的方式存在——谁说一级方程式赛车必须在中世纪游戏中是一辆汽车,它可以是一个盾牌,或者任何东西。这是一个数字世界,你为什么要限制自己于传统事物。”

Borget 强调:“对我们来说,您在 The Sandbox 中拥有或创建的内容可以转移到其他开放元宇宙,反之亦然,这一点很重要。” The Sandbox 与 400 多个品牌的合作创造了网络效应,流行的 IP 随着其在多个虚拟世界中实现效用而变得更有价值。

通过 DAO 逐步去中心化

所有领军人物都描述了从中心化创始团队到社区治理的逐步过渡。Borget:“自最初的白皮书以来,逐步去中心化 Sandbox 五年一直是我们的计划……我们希望逐步将更多的权力、自由和自主权赋予为平台成功和增长做出贡献的玩家和创作者。”

The Sandbox DAO 于 2024 年 5 月启动,并对 16 项社区提交的改进提案进行了投票。Siu 将 DAO 视为文明转型:“我们认为 DAO 是大多数组织(无论大小)的未来。它是业务的下一次演变,允许它将社区整合到组织中……DAO 将重振民主理想,因为我们将能够以数字速度迭代民主概念。”

Metaplex 的 MPLX 代币治理和向不可变协议(任何实体都不能修改标准)的迈进展示了基础设施层的去中心化——确保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游戏开发者可以信任长期稳定性,而不受任何单一组织决策的影响。

区域战略和市场洞察

这些领军人物揭示了不同的地理重点,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市场定位。

亚洲优先与全球方法

Borget 明确将 The Sandbox 构建为**“文化元宇宙”**,从一开始就进行区域本地化。“与一些优先考虑美国的西方公司不同,我们……在每个国家都设立了小型、专注于区域的团队。” 他的亚洲重点源于早期融资:“我们向 100 多位投资者推介,才从 Animoca Brands、True Global Ventures、Square Enix 和 HashKey(均位于亚洲)获得了种子资金。这是我们第一个迹象,表明亚洲对区块链游戏的兴趣比西方更强。”

他的文化分析是:“技术已融入韩国、日本、中国和其他亚洲人民的文化和日常习惯中。” 他将其与西方对新技术采用的抵制进行对比,尤其是在老一代人中:“老一代人已经投资了股票、房地产、数字支付和交通系统。他们对采用新技术没有抵抗。”

Zirlin 与菲律宾保持着深厚的联系,菲律宾推动了 Axie 的最初增长。他宣称:“菲律宾是 Web3 游戏跳动的心脏。” “在过去的一天里,有 82,000 名菲律宾人玩了 Pixels……对于所有怀疑者来说,这些人是真实的人,他们是菲律宾人。” 他对在 COVID 期间通过 Axie 收入生存下来的社区的尊重,反映了超越掠夺性玩家关系的真诚感激。

Ferguson 的战略涉及构建最大的游戏生态系统,无论地理位置如何,尽管与韩国有显著的合作关系(NetMarble 的 MARBLEX、MapleStory Universe),并强调以太坊安全性和西方机构投资者。

Siu 通过 Animoca 的 540 多家投资组合公司运营,采取了最全球化的分布式方法,同时倡导香港作为 Web3 中心。他被任命为香港推广 Web3 发展专责小组成员,这表明政府认识到 Web3 的战略重要性。

演变时间线:熊市奠定基础

审视 2023-2025 年思维如何演变,揭示了围绕市场周期和可持续建设的模式识别。

2023 年:清理和基础加强年

Siu 将 2023 年定义为**“清理年……一定程度的清除,特别是针对不良行为者。”** 市场崩盘淘汰了不可持续的项目:“当你经历这些周期时,会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因为我们也有很多 Web3 游戏公司倒闭。而那些倒闭的公司,一开始可能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Zirlin 专注于产品改进和情感参与系统。Axie Evolution 推出,允许 NFT 通过游戏玩法升级——创建了他认为原始成功中缺失的养成机制。

Borget 利用熊市完善无代码创作工具并加强品牌合作:“许多品牌和名人正在寻找通过 UGC 驱动的娱乐与受众互动的新颖方式。无论 Web3 市场状况如何,他们都看到了这种价值。”

2024 年:基础设施成熟和高质量游戏发布

Ferguson 将 2024 年描述为基础设施突破年,Immutable Passport 用户扩展到 250 万,zkEVM 处理了 1.5 亿笔交易。Guild of Guardians 发布,获得 4.9/5 的评分和 100 万+ 下载量,证明 Web3 游戏可以达到主流质量。

Zirlin 称 2024 年为**“Web3 游戏建设和基础奠定之年。”** Ronin 迎来了高质量游戏(Forgotten Runiverse、Lumiterra、Pixel Heroes Adventures、Fableborne),并从竞争转向合作:“虽然熊市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但在 24 年,我们开始看到 Web3 游戏行业统一并专注于合作点。”

Borget 于 2024 年 5 月启动了 The Sandbox DAO,标志着 Alpha Season 4 的成功(在 10 周内有 580,000+ 独立玩家,平均玩两个小时),并宣布了 Voxel Games Program,使开发者能够使用 Unity、Unreal 或 HTML5 构建跨平台体验,同时连接到 Sandbox 资产。

Hom 在 Token 2049 新加坡与行业领袖共同主持了重要的游戏小组讨论,定位了 Metaplex 在游戏基础设施演变中的作用。

2025 年:监管明确和大规模采用预测

所有领军人物都对 2025 年作为突破年表示乐观。Ferguson:“Web3 游戏有望迎来突破,许多开发多年的顶级游戏将在未来 12 个月内发布。这些游戏预计将吸引数十万,在某些情况下是数百万活跃用户。

Zirlin 的新年愿望是:“是时候团结了。随着游戏季 + 开放 Ronin 的到来,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 Web3 游戏将共同努力、共同胜利的时代。” Ronin 生态系统的合并和向更多开发者开放预示着对可持续增长的信心。

Siu 预测:“到明年年底……全球在建立数字资产所有权监管方面将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通过赋予用户对其数字财产的明确权利来赋能他们。”

Borget 计划将每年一次的主要季节性活动扩展到 2025 年的四次季节性活动,在保持质量的同时扩大参与度:“我 2025 年的新年愿望是专注于改进我们已经做得最好的事情。The Sandbox 是一段终生旅程。”

领军人物们指出的主要挑战

尽管充满乐观,所有五位领军人物都承认存在需要解决的重大障碍。

跨链碎片化和流动性

Borget 指出了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问题:“Web3 游戏从未像今天这样庞大……但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碎片化。” 游戏存在于以太坊/Polygon (Sandbox)、Ronin (Axie, Pixels)、Avalanche (Off The Grid)、Immutable 和 Solana 上,其“受众从一个游戏到另一个游戏的渗透性非常小。” 他对 2025 年的预测是:“将出现更多的跨链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并确保用户可以迅速在这些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之间移动资产和流动性。”

Ferguson 一直通过 Immutable 的全球订单簿愿景专注于此:“创建一个世界,用户将能够在任何钱包、Rollup、市场和游戏中交易任何数字资产。”

平台限制和监管不确定性

Siu 指出,“苹果、Facebook 和谷歌等领先平台目前限制在游戏中使用 NFT,” 这限制了实用性并阻碍了增长。这些看门人控制着最大的游戏市场——移动分发,这给 Web3 游戏商业模式带来了生存风险。

Ferguson 将监管明确视为 2025 年的机会:“随着美国和主要市场在 Web3 许多方面的监管明确性可能出现,游戏和更广泛 Web3 领域的团队将受益并释放新的、令人兴奋的创新。”

声誉和女巫攻击

Siu 解决了身份和信任危机:“Moca ID 的诞生源于我们面临的 KYC 钱包被出售给不应该通过 KYC 的第三方的问题。有时高达 70% 或 80% 的钱包是农场或只是希望有好运的人的混合。这是一个困扰我们行业的问题。”

Animoca 的 Moca ID 试图通过声誉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创建一个声誉统计数据,表明您在 Web3 空间中的行为。将其视为 Web3 中的良好信誉证书。”

开发者支持差距

Borget 批评区块链网络未能支持游戏开发者:“与 [PlayStation 和 Xbox 等主机平台] 相比,区块链网络尚未承担类似的角色。” 预期的网络效应“价值和用户在共享链上的游戏之间自由流动——尚未完全实现。因此,许多 Web3 游戏缺乏增长所需的可见性和用户获取支持。”

这代表着对 Layer 1 和 Layer 2 网络提供类似于传统平台持有者的营销、分发和用户获取支持的号召。

可持续代币经济学仍未解决

尽管在超越纯粹投机方面取得了进展,Ferguson 承认:“Web3 货币化仍在发展。” 有前景的模式包括 The Sandbox 的 LiveOps 活动、基于锦标赛的“风险赚取”、结合战斗通行证和可交易资产的混合 Web2/Web3 货币化,以及用于用户获取而不是主要收入的代币。

Zirlin 直接提出了问题:“现在,如果你看看哪些代币表现良好,那是那些能够回购的代币,而回购通常是你能否产生收入的函数?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哪些收入模式适用于 Web3 游戏?” 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更多实验的开放问题。

独特视角:领军人物们的分歧之处

尽管在核心问题和方向性解决方案上存在共识,但每位领军人物都带来了独特的哲学。

Yat Siu:民主所有权和金融素养

Siu 独特地将 Web3 游戏定义为政治和文明转型。他的 Axie Infinity 案例研究:“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没有大学学位……也没有很强的金融教育背景——然而,他们完全能够掌握加密钱包的使用……帮助他们基本上度过了当时的 Covid 危机。”

他的结论是:游戏比传统教育更快地教授金融素养,同时证明 Web3 提供了比传统银行更易于访问的金融基础设施。他认为,“开设一个实体银行账户”比学习 MetaMask 更难——这表明 Web3 游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提供银行服务。

他的预测:到 2030 年,数十亿使用 Web3 的人将像投资者或所有者一样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从根本上改变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社会契约。

Jeffrey Zirlin:Web3 作为季节性业务与交易者玩家

Zirlin 认识到**“Web3 玩家是交易者,他们是投机者”**,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优先级。成功的 Web3 游戏不应隐藏经济玩法,而应拥抱它——提供透明的代币经济学、将市场机制作为核心功能,并尊重玩家的金融复杂性。

他的季节性业务框架提供了战略清晰度:利用牛市进行积极的用户获取和代币发行;利用熊市进行产品开发和社区培养。这种接受周期性而不是与之对抗,代表了对加密货币固有波动性的成熟适应。

他以菲律宾为中心的视角在通常抽象的游戏经济讨论中保持了人性,记住了那些通过赚钱机会改善生活的真实人物。

Sebastien Borget:文化元宇宙和创作民主化

Borget 的愿景以可访问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中心。他的“数字乐高”比喻——强调“任何人无需阅读用户手册就知道如何使用它”——指导着优先考虑简单性而非技术复杂性的设计决策。

他洞察到**“最简单的 [Web3 应用程序] 是最受欢迎的”**,这在 2024 年挑战了只有 3A 质量游戏才能成功的假设。The Sandbox 的无代码 Game Maker 反映了这一哲学,使 66,000 名没有技术区块链专业知识的印度创作者能够构建体验。

他致力于**“文化元宇宙”**和区域本地化,使 The Sandbox 有别于以西方为中心的平台,这表明虚拟世界必须反映多元文化价值观和美学才能实现全球采用。

Robbie Ferguson:合作所有权和质量标准

Ferguson 的**“合作所有权”**框架最清楚地阐明了 Web3 所实现的经济重新调整。区块链不是出版商以牺牲玩家为代价的零和提取,而是创造了出版商和玩家都从生态系统增长中受益的正和经济。

他的质量标准——游戏**“必须是高质量的游戏,即使没有 Web3 功能,你也会想玩”**——在五位领军人物中设定了最高标准。他拒绝接受 Web3 功能可以弥补糟糕的游戏玩法,将区块链定位为增强而非借口。

他对基础设施的痴迷(Immutable X、zkEVM、Passport)表明他相信技术必须完美无缺才能实现大规模采用。在熊市中多年建设以解决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然后才寻求主流关注,这反映了耐心、基础性的思维。

Mackenzie Hom:贡献优先于投机

尽管 Hom 的公开露面最少,但她在 Token 2049 上的声明抓住了本质的演变:“纯粹的投机 >> 基于忠诚度和贡献的奖励。” 这将 Metaplex 的战略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上,以实现可持续的奖励系统,而不是掠夺性的代币机制。

她在Solana 游戏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Metaplex Core 将成本降低 85%,压缩 NFT 以极低的成本实现数十亿资产,Asset Signers 用于自主 NPC)表明她相信技术能力可以解锁新的设计可能性。Solana 的 400 毫秒区块时间和低于一美分的交易费用使得在更高延迟链上不可能实现的实时游戏玩法成为可能。

实施和示范游戏

这些领军人物的愿景体现在展示新模式的特定游戏和平台中。

The Sandbox:大规模创作者经济

The Sandbox 拥有630 万+ 用户账户、400+ 品牌合作和 1,500+ 用户生成游戏,是 Borget 创作者赋能愿景的典范。Alpha Season 4 实现了 580,000+ 独立玩家,平均玩两个小时,展示了超越投机的可持续参与度。

DAO 治理与 16 项社区提交的提案进行投票,实现了逐步去中心化。The Sandbox 仅在印度就拥有 66,000 名创作者,验证了全球创作者经济理论。

Axie Infinity:玩赚演变和情感设计

Zirlin 整合的 Axie Evolution 系统(允许 NFT 通过游戏玩法升级)解决了他在原始成功中发现的缺失部分——创造依恋的情感养成。多游戏宇宙(Origins 卡牌对战、Classic 带着新奖励回归、Homeland 土地耕作)使游戏玩法多样化,超越了单一游戏循环。

Ronin 实现了160 万日活跃用户,并取得了成功案例(Pixels 从 5,000 增长到 140 万 DAU,Apeiron 从 8,000 增长到 80,000 DAU),验证了游戏专用区块链基础设施。

Immutable 生态系统:质量和合作所有权

Guild of Guardians 的 4.9/5 评分、100 万+ 下载量以及来自“讨厌 Web3 游戏”但“完全上瘾”的玩家的证词,证明了 Ferguson 的论点,即无形区块链增强而非定义体验。

该生态系统拥有330+ 游戏和 71% 的新游戏发布同比增长(根据 Game7 报告,是行业中最快的),显示了开发者对 Immutable 基础设施优先方法的势头。

Gods Unchained 拥有2500 万+ 现有卡牌——比所有其他以太坊区块链游戏的总和还要多——证明了集换式卡牌游戏是数字所有权与 Web3 的天然契合。

Animoca Brands:投资组合方法和产权

Siu 的540+ Web3 相关投资,包括 OpenSea、Yuga Labs、Axie Infinity、Dapper Labs、Sky Mavis、Polygon,创建了一个生态系统而非单一产品。这种网络方法实现了跨投资组合的价值创造和 MoCA 投资组合代币提供指数敞口。

Mocaverse 的Moca ID 声誉系统解决了女巫攻击和信任问题,而 Open Campus 教育计划将数字所有权从游戏扩展到 5 万亿美元的教育市场。

Metaplex:实现丰富的基建

Metaplex 实现了Solana NFT 铸造的 99%+ 使用其协议,并为 9.2 亿美元的经济活动提供动力,涉及 9.8 亿+ 笔交易,这表明了基础设施的主导地位。以100 美元铸造 100,000 个压缩 NFT 的能力使得以前在经济上不可能实现的游戏规模资产创建成为可能。

利用 Metaplex 的主要游戏(Nyan Heroes、Star Atlas、Honeyland、Aurory、DeFi Land)验证了 Solana 作为具有速度和成本优势的游戏区块链。

共同主题综合:趋同

尽管技术栈、区域重点和具体实施不同,但五位领军人物在核心原则上趋同:

1. 数字所有权是不可避免且具有变革性的 - 不是可选功能,而是玩家与平台关系的根本重构。

2. 投机必须演变为可持续参与 - 纯粹的代币投机造成了繁荣-萧条周期;可持续模式奖励真正的贡献。

3. 优质游戏是不可妥协的 - Web3 功能无法挽救糟糕的游戏玩法;区块链应该增强已经出色的体验。

4. 基础设施必须是无形的 - 大规模采用需要消除用户体验中的区块链复杂性。

5. 创作者必须得到赋能和补偿 - 平台应该促进而不是榨取;创作者应获得所有权和收入分成。

6. 互操作性和开放性比封闭系统创造更多价值 - 网络效应和可组合性将价值倍增,超越专有围墙花园。

7. 通过逐步去中心化实现社区治理 - 长期愿景涉及将控制权从创始团队转移到 DAO 和代币持有者。

8. 游戏将吸引数十亿人进入 Web3 - 游戏为主流区块链采用提供了最自然的切入点。

9. 通过市场周期耐心建设 - 熊市用于开发,牛市用于分发;专注于基础而非炒作。

10. 机会以万亿美元计 - 将 1500 亿美元的游戏经济转变为基于所有权的模式,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的机会。

展望未来:未来十年

尽管视角不同,但这些领军人物对 Web3 游戏的发展轨迹预测出奇地一致。

Ferguson 预测:“所有人仍然严重低估了 Web3 游戏将有多么庞大。” 他认为 Web3 游戏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 1000 亿美元,同时通过新的货币化和参与模式将整体游戏市场增长到数万亿美元。

Siu 对 2030 年的预测是:(1) 数十亿人使用 Web3,拥有更好的金融素养,(2) 人们期望其数据和参与获得价值,(3) DAO 通过代币网络变得比传统组织更大。

Zirlin 将 2025 年定义为**“游戏季”**,监管明确将推动创新:“Web3 游戏经济的创新将在 2025 年爆发。监管明确将释放更多关于代币分发新机制的实验。”

Borget 认为AI 整合是下一个前沿:“我对 AI 驱动的虚拟代理的演变很感兴趣,它们将超越静态 NPC,成为完全交互式、AI 驱动的角色,增强游戏沉浸感。” 他在聊天审核、动作捕捉和计划中的智能 NPC 中实施 AI,使 The Sandbox 处于 AI 和 Web3 的交汇点。

共识是:一款突破性的拥有 1 亿+ 玩家的 Web3 游戏将引发大规模采用,证明该模式可以大规模运行,并迫使传统发行商进行调整。Ferguson:“对怀疑者的答案不是争论。而是构建一款卓越的游戏,让 1 亿人玩而不知道他们正在接触 NFT,但因此体验到更多的价值。”

结论

这五位领军人物正在构建的,正是游戏从掠夺性经济到合作经济的根本性重构。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区域市场,但他们在数字所有权、玩家赋能和可持续参与模式上的趋同,预示着不可避免而非投机性的转型。

从 2023 年的清理到 2024 年的基础设施成熟,再到 2025 年的预期突破,遵循着熊市期间耐心奠定基础,牛市期间规模化部署的模式。他们总计 3 亿多美元的资金、30 亿多美元的公司估值、跨平台 1000 万+ 用户以及 1000+ 正在开发的游戏,代表的不是投机性定位,而是多年来为实现产品市场契合而付出的努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领军人物公开承认挑战(碎片化、平台限制、可持续代币经济学、女巫攻击、开发者支持差距),而不是声称问题已解决。这种知识上的诚实,结合已证实的吸引力(Ronin 的 160 万 DAU、Immutable 的 250 万 Passport 用户、Sandbox 的 58 万 Season 4 玩家、Metaplex 的 92 亿美元经济活动),表明这一愿景是基于现实而非炒作。

游戏 1500 亿美元的经济建立在榨取和零和机制之上,正面临来自提供所有权、合作经济、创作者赋能和真正数字产权的模式的竞争。这里介绍的领军人物并非预测这场转型——他们正在构建它,一次一款游戏,一个玩家,一个社区。无论需要五年还是十五年,方向似乎已定:游戏的未来将通过真正的数字所有权实现,而这五位领军人物正在指明方向。

2025 年选择经济高效的托管和 Blob 存储

· 阅读需 5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在构建现代 Web 应用程序时,选择合适的托管和存储解决方案会极大地影响您的成本、性能和可扩展性。最新数据显示,从 AWS 和 Vercel 等云原生提供商到 Arweave 和 IPFS 存储服务等去中心化存储平台,市场上有广泛的选项。让我们分解这些选项并得出可操作的见解。

托管成本:VPS vs. 托管云 vs. 边缘平台

提供商计算 (4vCPU + 8GB)存储 (100GB)带宽 (1TB)总计 / 月 (调整后)备注 / 风险
Contabo约 $12–20约 $5–10$0 (32TB 内)约 $17–30取决于 VPS/存储选择
AWS约 $60–120约 $8约 $90约 $158–218预留/折扣可能更低
Render约 $175$25“包含” / 或超额约 $200 + 超额带宽条款需确认
Vercel$20 + 函数使用费包含 / KV 存储超额最高 $0.40/GB约 $100–300+超额带宽成本可能很高
Netlify$20 + 构建/函数费用包含超额约 $0.09/GB+约 $100–200+带宽/构建成本风险更高
Cloudflare约 $5 + 超额请求费约 $0.015/GB (R2)$0 出口流量约 $10–20带宽成本极高效率

见解:

  1. 对于预算有限的初创公司: Contabo 或 Cloudflare 可以显著降低每月成本。Contabo 提供原始的 VPS 灵活性,而 Cloudflare 则以最低成本提供高带宽效率。
  2. 对于生产级应用程序: AWS、Render 或 Vercel 提供托管基础设施和更简单的扩展,但仔细监控带宽和函数使用情况至关重要。
  3. 带宽至关重要: 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提供大型媒体文件,与 AWS 出口流量费用相比,Cloudflare 或 Backblaze/Cloudflare R2 存储每月可为您节省数百美元。

Blob 存储:传统 vs. 去中心化

服务定价模式存储价格 (美元/TB‑月)主要备注
Amazon S3 (标准, us‑east‑1)按需付费$23.00 (前 50 TB)$0.023/GB‑月 (分级)。AWS 按 GiB 计费;即 $23.55/TiB‑月。出口流量和请求额外收费。
Wasabi (热云存储)按需付费$6.99固定费率 $6.99/TB‑月 (约 $0.0068/GB)。无出口流量或 API 请求费用。
Pinata (IPFS 存储)套餐$20.00 (Picnic 套餐包含 1 TB)Picnic 套餐:1 TB 包含在 $20/月,超额部分 +$0.07/GB (=$70/TB)。Fiesta 套餐:5 TB 包含在 $100/月 (=$20/TB),超额部分 +$0.035/GB (=$35/TB)。带宽和请求配额适用。
Arweave (永久存储)一次性≈ $12,081/TB (一次性)计算器示例:在 AR 约 $5.94 时,约 2033.87 AR/TB。如果分摊:1 年内约 $1,006/TB‑月;5 年内约 $201/TB‑月;10 年内约 $101/TB‑月。模式是“一次性支付,存储约 200 年”。价格随 AR 和费用市场波动。
Walrus (通过 Tusky 应用程序示例)套餐$80.00Tusky “Pro 1000” 列出 1 TB 售价 $80/月 (年付约 $64/月,–20%)。网络级别价格可能不同;这是 Walrus 上一个应用程序的零售价。
Cloudflare R2 (标准)按需付费$15.00$0.015/GB‑月。无出口流量费用;操作按量计费。不常访问层级为 $10/TB‑月。
Backblaze B2按需付费$6.00$6/TB‑月,每月免费出口流量高达您存储数据的 3 倍。请求按量计费。
Storj按需付费$6.00$6/TB‑月存储,$0.02/GB 出口流量,以及每月最低 $5 使用费 (截至 2025 年 7 月 1 日)。

见解:

  1. 对于成本效益: Wasabi、Backblaze B2 或 Storj 是适用于云存储密集型且没有高出口流量的应用程序的理想选择。
  2. 对于带宽密集型应用程序: Cloudflare R2 表现出色,因为它消除了出口流量费用。
  3. 对于去中心化或永久存储需求: Arweave 或 Pinata 提供独特的模式,但伴随着高昂的前期成本或持续的配额。
  4. 可预测 vs. 可变定价: 像 Wasabi 这样的服务提供固定费率,而 AWS 和 Cloudflare R2 则基于使用量计费。可预测的定价可以简化预算。

托管 + 存储组合策略

  • 小型项目或 MVP: Contabo + Wasabi 或 Cloudflare R2 — 成本最低,管理简单。
  • 无服务器应用程序或 SaaS 产品: Vercel/Netlify + Cloudflare R2 — 针对前端密集型且使用函数的应用程序进行了优化。
  • Web3 或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Pinata/IPFS 或 Arweave — 根据持久性和带宽,平衡去中心化与成本。
  • 高带宽媒体应用程序: Cloudflare Workers + R2 — 避免 AWS 带宽超额费用。

主要总结

  1. 带宽通常是隐藏成本 — 根据您的流量模式优化存储位置和托管提供商。
  2. 固定费率存储选项 (Wasabi、Backblaze、Storj) 简化了初创公司的预算。
  3. 托管平台 (AWS、Vercel、Render) 提供可扩展性,但对于流量密集型应用程序来说可能成本高昂。
  4. 去中心化/永久存储 (Arweave、Pinata) 是一个利基市场,但对于 Web3 应用程序来说越来越重要。

在 2025 年,托管和存储的正确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的使用模式。对于 MVP,Contabo 或 Cloudflare R2 可以保持低成本。对于 SaaS,函数驱动的平台加上无出口流量的存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扩展性,而不会产生惊人的账单。对于 Web3,永久存储可能需要高昂的前期成本,但能带来长期价值。

预测市场是什么?机制、影响与机遇

· 阅读需 10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预测市场(在研究和企业语境中更常使用的术语)和投注市场(更常见的消费类表述)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都允许参与者交易合约,其最终价值由未来事件的结果决定。在美国监管框架下,这类合约统称为 事件合约——其收益与特定、可观测的事件或数值挂钩的金融衍生品,例如通胀报告、风暴强度或选举结果。

最常见的形式是 二元合约。在这种结构中,如果事件发生,“是”份额将结算为 \$1,如果未发生则结算为 \$0。该 “是” 份额的市场价格可以解释为集体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例如,若 “是” 份额的交易价为 \$0.63,则市场暗示约 63% 的概率事件会发生。

合约类型

  • 二元(Binary): 对单一结果的简单是/否提问。示例:“2025 年 12 月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的核心 CPI 同比是否 ≥ 3.0%?”
  • 分类(Categorical): 多个互斥结果的市场,仅有一个获胜。示例:“谁将赢得纽约市市长选举?”并列出每位候选人选项。
  • 标量(Scalar): 结果位于连续区间,常以区间或线性公式决定支付。示例:“美联储在 2026 年将宣布多少次降息?”

读取价格

如果二元合约的 “是” 份额(支付 \$1)的交易价为 p,则隐含概率约为p,则隐含概率约为 p,赔率为 p / (1-p)。在分类市场中,所有份额的价格总和应约等于 `\1`(偏差通常来自交易手续费或流动性价差)。

为什么这些市场重要?

除去单纯的投机,设计良好的预测市场还能发挥以下价值:

  • 信息聚合: 市场能够将分散的海量知识汇聚为单一、实时的价格信号。研究表明,在问题明确且流动性充足时,预测市场往往优于简单基准,甚至超过传统民调。
  • 运营价值: 企业已成功使用内部预测市场预测产品发布时间、需求规模以及评估季度目标(OKR)实现风险。学术文献既指出其优势,也提醒可能出现的行为偏差,如 “内部市场” 的乐观倾向。
  • 公共预测: 长期运行的学术与政策项目,如爱荷华电子市场(IEM)和非市场预测平台 Good Judgment,展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恰当激励能够产生高度有用的决策支持数据。

市场设计:三大核心机制

预测市场的引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每种方式都有其特性。

1) 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

  • 工作原理: 经典的交易所模型,交易者提交 “限价” 订单买入或卖出特定价格。引擎撮合买卖,形成市场价格并展示订单深度。早期链上系统如 Augur 使用订单簿。
  • 优点: 经验丰富的交易者熟悉的价格发现方式。
  • 缺点: 若无专职做市商持续提供买卖报价,流动性可能稀薄。

2) LMSR(对数市场评分规则)

  • 概念: 由经济学家 Robin Hanson 提出,LMSR 是基于成本函数的自动做市商,对所有结果始终给出报价。参数 bb 控制市场深度或流动性。价格来源于成本函数的梯度:C(q)=blnieqi/bC(\mathbf{q}) = b \ln \sum_i e^{q_i/b}
  • 使用原因: 具备优雅的数学性质、对做市商的损失有上限,并能优雅支持多结果市场。
  • 缺点: 计算量大,直接链上实现会消耗大量 gas。

3) FPMM/CPMM(固定/恒定乘积 AMM)

  • 概念: 该模型将 DEX 中常见的恒定乘积公式(x×y=kx \times y = k)移植到预测市场。为每个结果创建代币池(如 YES 代币和 NO 代币),AMM 提供连续报价。
  • 应用场景: Gnosis 的 Omen 平台率先使用 FPMM 进行条件代币交易。实现简洁、 gas 效率相对较高,开发者易于集成。

示例与当前美国格局(2025 年 8 月快照)

  • Kalshi(美国 DCM): 受联邦监管的交易所(指定合约市场),列出多种事件合约。2024 年地区与上诉法院的有利裁决以及 2025 年 CFTC 放弃上诉后,Kalshi 能够上市部分政治及其他事件合约,尽管仍面临持续的政策争论和部分州级挑战。
  • QCX LLC 以 Polymarket US 名义运营(美国 DCM): 2025 年 7 月 9 日,CFTC 将 QCX LLC 指定为指定合约市场。备案显示公司将以 “Polymarket US” 名义运营,为美国用户提供受监管的事件合约渠道,补足 Polymarket 全球链上平台的空白。
  • Polymarket(全球链上): 领先的去中心化平台,使用 Gnosis 条件代币框架(CTF)创建二元结果代币(ERC‑1155)。因 2022 年与 CFTC 的和解曾屏蔽美国用户,现正通过 QCX 向美国市场迈进。
  • Omen(Gnosis/CTF): 完全链上预测市场平台,基于 Gnosis 堆栈,使用 FPMM 机制和条件代币。依赖社区治理和 Kleros 等去中心化仲裁服务进行争议解决。
  • Iowa Electronic Markets(IEM): 长期运行的大学运营市场,使用小额投注进行学术研究与教学,提供市场准确性的基准参考。
  • Manifold: 流行的 “玩币” 社交预测市场站点,为实验问题设计、观察用户行为模式以及在无金融风险的环境中培养社区提供了理想平台。

监管说明: 市场格局仍在演变。2024 年 5 月,CFTC 提出一项规则草案,试图全面禁止在 CFTC 注册场所上市某些事件合约(涉及选举、体育和奖项)。该提案引发激烈争论,并与 Kalshi 诉讼及后续监管行动交织。构建者和用户应随时核查最新规则。

从提问到结算的内部流程

构建预测市场涉及以下关键步骤:

  1. 问题设计: 好的市场基石是表述清晰的问题。必须是明确、可检验的提示,并具备唯一的结算日期、时间和数据来源。例如:“美国劳工统计局在 2025 年 12 月的首次官方发布中,核心 CPI 同比是否 ≥ 3.0%?”避免复合问题和主观结果。

  2. 结算方式: 真相将如何确定?

    • 中心化解析者: 平台运营方依据预先指定的数据源宣布结果。快速但需要信任。
    • 链上预言机/争议机制: 通过去中心化预言机确定结果,并设有争议流程(如社区仲裁或代币持有者投票)作为后盾。提供可信中立性。
  3. 机制选择: 市场将使用哪种引擎?

    • 订单簿: 若拥有专职做市商合作伙伴,可确保紧密价差。
    • AMM(FPMM/CPMM): 适合 “随时可用” 的流动性和更简易的链上集成。
    • LMSR: 适合多结果市场,但需管理 gas/计算成本(常通过链下计算或 L2 实现)。
  4. 抵押品与代币: 链上设计常采用 Gnosis 条件代币框架,将每个潜在结果(如 YES 与 NO)代币化为独立的 ERC‑1155 资产。这样结算、组合投资组合以及与其他 DeFi 协议的组合性都更加直接。

这些市场真的有多准?

大量跨领域证据表明,市场生成的预测通常相当准确,且常优于中等基准。企业内部预测市场亦被证实能带来价值,尽管有时会出现特定组织的偏差。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像 Metaculus 这样的非金融预测平台,在激励机制和聚合方法设计得当时,也能产生高度准确的结果。它们是市场的有益补充,尤其适用于长期问题或难以清晰结算的议题。

风险与失败模式

  • 结算风险: 问题表述模糊、数据源意外修正或结果争议均可能导致结算不确定。
  • 流动性与操纵: 流动性薄弱的市场脆弱,容易被大额交易推高或压低价格。
  • 过度解读: 价格反映概率而非确定性。解读前需考虑交易手续费、买卖价差以及流动性深度。
  • 合规风险: 该领域监管严格。美国仅 CFTC 注册的场所可合法向美国人士提供事件合约。未注册平台曾遭执法行动。务必检查当地法律。

为构建者准备的实用清单

  1. 从问题开始: 必须是单一、可证伪的陈述。明确谁、什么、何时以及具体的结算来源。
  2. 选择机制: 订单簿(若有做市商)、FPMM/CPMM(即插即用流动性)或 LMSR(多结果清晰度),并注意计算成本。
  3. 定义结算方式: 采用快速中心化解析者还是具备争议机制的可信中立链上预言机?
  4. 启动流动性: 为市场注入初始深度。可考虑激励、费用返还或与目标做市商合作。
  5. 优化用户体验: 清晰展示隐含概率,暴露买卖价差与流动性深度,并对低流动性市场给出警示。
  6. 规划治理: 设定上诉窗口、争议保证金,并制定紧急处理不良数据或突发事件的程序。
  7. 干净集成: 对链上实现,Gnosis 条件代币 + FPMM 组合已被验证。对链下应用,可使用受监管场所的 API(在许可范围内)。
  8. 关注合规: 密切关注 CFTC 对事件合约的规则制定以及各州相关监管动向。

术语表

  • 事件合约(U.S. term): 其收益取决于特定事件结果的衍生品,通常为二元(是/否)形式。
  • LMSR: 对数市场评分规则,一种以损失上限著称的 AMM。
  • FPMM/CPMM: 固定/恒定乘积做市商,源自 DEX 的模型,用于交易结果代币。
  • 条件代币(CTF): Gnosis 开发的框架,用于发行代表结果持仓的 ERC‑1155 代币,实现可组合的结算。

负责任的使用与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不构成法律、税务或投资建议。许多司法辖区对事件合约监管严格,可能被视为赌博形式。美国用户务必审阅 CFTC 规则及各州立场,并在必要时使用已注册的交易场所。

延伸阅读(精选)

关于 Alchemy 的用户反馈:洞察与机遇

· 阅读需 7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Alchemy 是 Web3 基础设施领域的主导力量,为数千名开发者以及 OpenSea 等大型项目提供入口。通过分析 G2、Reddit、GitHub 等平台的公开用户反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开发者看重的内容、他们的痛点以及未来 Web3 开发体验的可能形态。这不仅仅是单一供应商的情况,更是整个生态系统成熟需求的映射。

用户始终喜爱的方面

在各类评价站点和论坛中,用户始终称赞 Alchemy 的若干关键优势,这些优势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 轻松的“上手”与易用性: 初学者和小团队赞赏其快速启动的体验。G2 评论常将其称为“构建 Web3 的绝佳平台”,赞扬其简易的配置和完整的文档。它成功地抽象掉了运行节点的复杂性。
  • 集中式仪表盘与工具链: 开发者重视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来进行可观测性管理。能够在同一仪表盘中监控请求日志、查看分析、设置告警以及轮换 API 密钥,是一次显著的用户体验提升。
  • 智能的 SDK 默认设置: Alchemy SDK 默认处理请求重试和指数退避。这一小而关键的特性帮助开发者免去编写样板代码的负担,降低了构建弹性应用的摩擦。
  • 强大的支持声誉: 在区块链开发常常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响应迅速的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差异化因素。TrustRadius 等聚合评价站点频繁提到 Alchemy 的帮助团队是关键优势。
  • 社会认同与信任: 通过展示与 OpenSea 等巨头的案例研究以及获得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背书,Alchemy 为选择托管 RPC 提供商的团队提供了可靠的信心。

主要痛点

尽管优势明显,开发者在扩展应用时仍会遇到反复出现的挑战。这些痛点揭示了改进的关键机会。

  • 吞吐量限制的“隐形墙”: 最常见的挫败感是遭遇 429 Too Many Requests 错误。开发者在对主网进行分叉测试、批量部署或同时服务少量用户时会触发此类错误。尤其在付费层级中,这会让用户在关键流量高峰时感到被限流,导致 CI/CD 流水线中断、测试不稳定,迫使开发者手动实现 sleep 或退避逻辑。
  • 并发能力感知不足: 在 Reddit 等论坛上,常有低层级套餐只能容纳少量并发用户的说法。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完全准确,或取决于工作负载,都会促使团队考虑更复杂的多供应商方案或提前升级。
  • 重查询超时: 高强度的 JSON‑RPC 调用,尤其是 eth_getLogs,容易导致超时或 500 错误。这不仅破坏客户端体验,还会使本地开发工具(如 Foundry、Anvil)崩溃,造成生产力损失。
  • SDK 与供应商混淆: 新手常在了解节点供应商的职责范围时遇到学习曲线。例如,Stack Overflow 上的问题显示在 eth_sendTransaction 失败时,开发者未意识到 Alchemy 并不持有私钥。API 密钥或 URL 配置错误导致的不透明错误,也给新手设置了障碍。
  • 数据隐私与中心化担忧: 部分开发者倾向于自托管或隐私导向的 RPC,担心大型中心化供应商记录 IP 并可能审查交易,强调信任与透明度的重要性。
  • 产品广度与路线图: G2 上的对比评价有时指出竞争对手在新生态系统的扩展速度更快,或 Alchemy “专注于少数链”。这会导致在非 EVM 链上构建的团队产生期望错位。

开发者期望破裂的节点

这些痛点往往在开发生命周期的可预见阶段显现:

  1. 原型 → Testnet: 项目在开发者本地机器上运行良好,却在 CI/CD 环境并行测试时因吞吐量限制而失败。
  2. 本地分叉: 使用 Hardhat 或 Foundry 对主网进行分叉以实现真实测试的开发者,往往是首批报告 429 错误和大数据查询超时的用户。
  3. NFT / 数据 API 大规模使用: 大规模 NFT 铸造或加载大型集合数据很容易触及默认速率限制,迫使开发者寻找缓存与批处理的最佳实践。

核心“待完成工作”解析

从反馈中提炼出 Web3 开发者的三大根本需求:

  • “给我一块统一的玻璃面板来观察和调试。” 该需求由 Alchemy 的仪表盘很好地满足。
  • “让我的突发工作负载可预测且易于管理。” 开发者接受限额,但需要更平滑的峰值处理、更好的默认配置以及开箱即用的代码脚手架。
  • “在故障期间帮助我保持不被卡住。” 当出现问题时,开发者需要明确的状态更新、可操作的事后报告以及易于实现的容灾模式。

改善开发者体验的可操作机会

基于上述分析,任何基础设施提供商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产品:

  • 主动式“吞吐量教练”: 在仪表盘或 CLI 中提供模拟计划工作负载的工具,预测何时会触及 CU/s(每秒计算单元)限制,并自动生成针对 ethers.js、viem、Hardhat、Foundry 等流行库的正确重试/退避代码片段。
  • 黄金路径模板: 为常见痛点提供即用的生产级模板,例如针对主网分叉的保守并发配置的 Hardhat 网络配置,或高效分页批量调用 eth_getLogs 的示例代码。
  • 自适应突发容量: 在付费层级提供“突发积分”或弹性容量模型,以更好地处理短期流量峰值,直接缓解被“不必要限制”的感受。
  • 官方多供应商容灾指南: 承认弹性 dApp 会使用多个 RPC,提供有主见的容灾配方和示例代码,帮助开发者快速切换至备份供应商,提升信任度并贴合真实最佳实践。
  • 极致透明度: 通过清晰、易获取的文档直接回应隐私与审查担忧,说明数据保留策略、记录内容以及任何过滤机制。
  • 可操作的故障报告: 超越单纯的状态页,在故障发生时(如 2025 年 8 月 5‑6 日 EU 区域延迟)附上简短的根因分析(RCA)和具体建议,例如“当前可采取的缓解措施”。

结论:Web3 基础设施的路线图

对 Alchemy 的用户反馈为整个 Web3 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路线图。平台在简化入门体验方面表现出色,但用户在扩展性、可预测性和透明度方面的挑战指向了开发者体验的下一个前沿。

随着行业的成熟,胜出的平台将是那些不仅提供可靠接入,还能通过工具与指引帮助开发者从第一天起就构建弹性、可扩展且值得信赖的应用的供应商。

Camp Network:应对 AI 数十亿美元知识产权问题的区块链 🏕️

· 阅读需 5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生成式 AI 的崛起堪称爆炸式增长。从惊艳的数字艺术到类人文本,AI 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创作内容。但这股热潮也有阴暗面:AI 的训练数据来自何处?往往是来自互联网上的海量艺术、音乐和文字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往往得不到任何署名或报酬。

Camp Network 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而诞生的新区块链项目。它不仅是另一个加密平台,而是一个专为 AI 时代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层”,旨在赋予创作者对其作品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为何 Camp Network 值得关注。


核心理念是什么?

Camp Network 本质上是一个全球可验证的知识产权(IP)登记链。其使命是让任何人——从独立艺术家到社交媒体用户——都能在链上注册自己的内容,形成永久、不可篡改的所有权与来源记录。

这为何重要?当 AI 模型使用已在 Camp 上登记的内容时,网络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许可条款。原始创作者因此能够即时获得署名,甚至收到版税。Camp 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全新的创作者经济,报酬不再是事后补偿,而是直接写入协议。


技术栈概览

Camp 不只是概念,它背后有一套为高性能和开发者友好而打造的技术。

  • 模块化架构:Camp 采用 Celestia 作为数据可用性层,构建为主权 Rollup。该设计使其能够实现极高的吞吐量(目标 50,000 TPS)和低成本,同时完全集成以太坊工具(EVM)。
  • 来源证明(PoP):这是 Camp 独有的共识机制。网络安全性不依赖高能耗挖矿,而是通过验证内容来源来实现。每笔交易都在网络上强化 IP 的来源,使所有权“设计即可执行”。
  • 双 VM 策略:为提升性能,Camp 同时集成 Solana 虚拟机(SVM) 与 EVM 兼容层。开发者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最佳运行环境,尤其适用于实时 AI 交互等高吞吐场景。
  • 创作者与 AI 工具包:Camp 提供两大框架:
    • Origin Framework:面向创作者的友好系统,用于登记 IP、将其代币化(NFT),并嵌入许可规则。
    • mAItrix Framework:为开发者提供的工具包,帮助构建并部署能够安全、受权限控制地与链上 IP 交互的 AI 代理。

团队、合作伙伴与进展

一个想法的价值取决于执行力,Camp 在这方面表现出色。

团队与融资

项目由一支兼具 Raine Group(媒体与 IP 交易)、Goldman SachsFigmaCoinList 背景的团队领衔。凭借金融、产品技术与加密工程的复合经验,他们已获得 3000 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 1kxBlockchain CapitalMaven 11 等顶级风投。

生态布局

Camp 积极构建合作网络。最重要的合作是对 KOR Protocol 的战略持股——该平台专注于音乐 IP 代币化,合作艺人包括 Deadmau5,并与 Black Mirror 等知名品牌合作。此举为 Camp 注入了庞大的高质量、已清晰版权的内容库。其他关键合作伙伴包括:

  • RewardedTV:使用 Camp 实现链上内容版权的去中心化视频流平台。
  • Rarible:集成的 NFT 市场,用于交易 IP 资产。
  • LayerZero:跨链协议,确保与其他区块链的互操作性。

路线图与社区

在成功的激励测试网活动吸引了数万用户(奖励积分可兑换代币)后,Camp 计划于 2025 年第三季度 推出 主网。同时将进行原生代币 $CAMP 的代币生成事件,用于支付 Gas 费、质押及治理。项目已培养出一支热情社区,成员愿意从第一天起即在平台上构建与使用。


与竞争项目的比较

Camp Network 并非唯一的 IP 区块链项目。它面临 a16z 支持的 Story Protocol 与索尼关联的 Soneium 等强劲竞争者。然而,Camp 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实现差异化:

  1. 自下而上:竞争者多聚焦大型企业 IP 持有者,Camp 则致力于 赋能独立创作者和加密社区,通过代币激励实现价值分配。
  2. 全链解决方案:从 IP 注册到 AI 代理框架,一站式提供完整工具套件。
  3. 性能与可扩展性:模块化架构与双 VM 支持专为 AI 与媒体的高吞吐需求而设计。

总结

Camp Network 正在为 Web3 时代的知识产权构建基础层。凭借创新技术、强大团队、战略合作以及社区优先的理念,它为生成式 AI 带来的最紧迫问题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真正的考验将在主网发布及实际采用时到来。但截至目前,Camp 已展现出清晰的愿景与卓越的执行力,毫无疑问是值得持续关注的关键项目,致力于为数字创作者打造更公平的未来。

Web3 黑客马拉松,正确做法:2025 年实用攻略

· 阅读需 8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技能、结识联合创始人并对想法进行压力测试,几乎没有环境能比得上 Web3 黑客马拉松。但“有趣的周末”和“改变职业的启动”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一份计划。

本指南为你提供一套具体、以构建者为中心的攻略:如何挑选合适的赛事、聪明准备、快速构建以及清晰展示——并附上可直接复制粘贴到下次黑客马拉松的清单。

TL;DR

  • 有目的地挑选赛事。 优先选择你已经在其上部署的生态系统,或拥有与你的想法高度契合的评委和赞助商的赛事。
  • 确定你的胜利条件。 你是为了学习、争取特定赏金,还是争取决赛名额?每种选择都会影响你的团队、范围和技术栈。
  • 提前准备枯燥的基础工作。 在计时开始前,准备好项目脚手架、认证流程、钱包连接、设计系统以及演示脚本大纲。
  • 构建最小可爱演示。 展示一个端到端运行的核心功能循环。其他的仅是叙述和幻灯片。
  • 专业提交。 遵守“从零开始”规则,正式注册你所针对的每个赏金赛道,并预留充足时间制作精炼的视频和清晰的 README。

为什么 Web3 黑客马拉松值得你花一个周末

  • 压缩式学习: 在一个周末,你会触及基础设施、智能合约、前端 UX 与部署流水线。相当于 48 小时完成完整的开发周期,学习曲线通常需要数月才能达到。
  • 高价值人脉: 导师、评委和赞助商工程师不只是网站上的名字,他们聚集在同一个房间或 Discord 里,随时提供反馈。这是与你日常使用的协议核心开发者直接交流的绝佳机会。
  • 真实的融资渠道: 这不仅仅是炫耀。奖金池和后续资助可以为项目提供实质性的资本。比如 Solana Summer Camp 曾提供高达 500 万美元的奖金和种子基金,将周末项目转化为可行的初创公司。
  • 作品集证明: 一个带有可运行演示的公开 GitHub 仓库远比简历上的一行文字更有价值。它是你能够在压力下构建、交付并阐述想法的有形证明。

好赛道在哪里找

  • ETHGlobal: 现场和异步赛事的黄金标准。评审流程严谨,参赛者质量高,公开项目展示极具灵感。
  • Devpost: 各类黑客马拉松的综合市场,支持区块链、特定协议和奖项赛道的强力筛选,是发现生态专属赛事的好去处。
  • DoraHacks: 专注于生态驱动的 Web3 黑客马拉松和资助轮,常带有全球化和社区化的氛围。

小贴士:赛事时长差异大。ETHOnline 这类长周期异步赛可能持续数周,而 ETHDenver 的 #BUIDLathon 现场冲刺可达九天。务必根据项目范围做好时间规划。


解读规则(避免自删资格)

  • “从零开始”。 这是最常见且关键的规则。大多数赛事要求所有实质性工作在官方启动后才开始。使用旧的核心代码会导致被取消决赛资格和合作奖项。模板代码通常可以使用,但核心逻辑必须是全新创作。
  • 评审结构。 了解筛选漏斗。通常会有异步预筛选轮将数百个项目压缩到决赛池,再进入现场评审。明确这一点有助于你在第一轮就把提交视频和 README 做到最清晰。
  • 团队规模。 不要组十人团队。多数赛事限制在 2–4 人左右,这样才能保持公平竞争并促进紧密协作。
  • 赏金机制。 只能争夺已报名的奖项。如果你瞄准赞助商赏金,通常需要在赛事平台上为每个具体奖项正式登记项目。很多团队会忘记这一步。

评审评分标准:什么算“好”

主要组织者的评审会围绕四个维度打分,设计你的范围和演示时请兼顾这四点:

  • 技术深度: 问题是否非平凡?解决方案是否巧妙或优雅地使用了技术?是否超越了单一智能合约的前端包装?
  • 创新性: 是否有新颖机制、独特用户体验或对已有原语的巧妙 remix?是千篇一律还是全新视角?
  • 实用性: 今天就能使用吗?完整的端到端用户旅程(即使范围窄)远比功能广但半成品更有价值。
  • 可用性(UI/UX/DX): 界面是否清晰、快速、舒适?对开发者工具而言,开发者体验如何?流畅的上手和明确的错误处理能让你脱颖而出。

团队设计:小而精、互补协作

为了速度与一致性,2–4 人是最佳规模。足够并行工作,又能在无需无休止讨论的情况下快速决策。

  • 智能合约 / 协议层: 负责链上逻辑的编写、测试与部署。
  • 前端 / DX: 构建用户界面,管理钱包连接、数据获取、错误状态以及最终的演示打磨。
  • 产品 / 故事: 范围把控与叙事者,确保团队聚焦核心循环,撰写项目描述并负责最终演示。
  • (可选)设计师: 专职设计师可成为秘密武器,负责组件、图标和微交互,提升项目感官质量。

思路筛选:P‑A‑C‑E 过滤器

在写代码前,用这个简单过滤器检验你的想法:

  • Pain(痛点): 是否解决真实的开发者或用户痛点?比如钱包 UX、数据索引、MEV 防护或费用抽象。避免为问题而发明解决方案。
  • Atomicity(原子性): 能否在 48 小时内完成并演示一个完整的原子循环?不是整个愿景,只需一个完整、令人满意的用户动作。
  • Composable(可组合): 是否依赖已有原语(预言机、账户抽象、跨链消息等)?使用经过实战检验的 Lego 块能让你更快走得更远。
  • Ecosystem fit(生态契合): 项目是否对赛事的评委、赞助商和观众有吸引力?不要在游戏赛道上推销复杂的 DeFi 协议。

如果你以赏金为导向,选 一个 主赏金赛道和 一个 次赏金赛道。分散太多赏金会稀释深度,降低获奖概率。


推荐技术栈:让你少走弯路

创新点应在 做什么 上,而非 怎么做。坚持使用成熟、可靠的技术。

EVM 赛道(快速路径)

  • 合约: Foundry(测试、脚本、本地节点速度快)。
  • 前端: Next.js 或 Vite,配合 wagmiviem,以及 RainbowKit / ConnectKit 之类的钱包 UI。
  • 数据/索引: 如需历史数据,使用托管的 Indexer 或 Subgraph 服务,避免自行搭建基础设施。
  • 链下触发: 简单的作业运行器或专用自动化服务。
  • 存储: IPFS 或 Filecoin 用于资产与元数据;KV 存储用于会话状态。

Solana 赛道(快速路径)

  • 程序: Anchor(减少模板代码,提供更安全的默认配置)。
  • 客户端: React 或移动框架配合 Solana Mobile SDK,使用简易 Hook 调用 RPC 与程序。
  • 数据: 直接 RPC 或生态索引器, aggressively cache 以保持 UI 流畅。
  • 存储: 如有永久资产需求,可使用 Arweave 或 IPFS。

现实的 48 小时计划

T‑24 到 T‑0(启动前)

  • 明确 胜利条件(学习、赏金、决赛)并锁定目标赛道。
  • 在纸上或白板绘制完整演示循环,明确每一步链上链下的交互。
  • Fork 一个干净的 monorepo 脚手架,包含合约和前端的基础代码。
  • 预写 README 大纲和演示脚本草稿。

第 0–6 小时

  • 与导师、赞助商确认范围,核对赏金要求,确保想法匹配。
  • 设定硬性约束:单链、单核心用例、一个 “wow” 演示点。
  • 将工作划分为 90 分钟冲刺,目标在第 6 小时交付核心循环的完整垂直切片。

第 6–24 小时

  • 加固关键路径,测试 happy path 与常见边缘情况。
  • 添加可观测性:基础日志、UI toast、错误边界,便于快速调试。
  • 创建简洁的落地页,清晰阐述项目 “为什么”。

第 24–40 小时

  • 核心功能稳定后立即 录制备份演示视频,不要等到最后一分钟。
  • 开始撰写并编辑最终提交的文字、视频与 README。
  • 如有余力,可加入一两个细节提升,如空状态、免 gas 交易或文档中的代码片段。

第 40–48 小时

  • 完成精炼的视频(1–2 分钟),确保信息密度高。
  • 完成 清晰、结构化的 README,包括安装、运行、演示步骤。
  • 按照 “从零开始” 规则提交,确保所有赏金赛道已正式登记。

结语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技能、结识联合创始人并对想法进行压力测试,几乎没有环境能比得上 Web3 黑客马拉松。但“有趣的周末”和“改变职业的启动”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一份计划。

本指南为你提供一套具体、以构建者为中心的攻略:如何挑选合适的赛事、聪明准备、快速构建以及清晰展示——并附上可直接复制粘贴到下次黑客马拉松的清单。

通过 MCP 连接 AI 与 Web3:全景分析

· 阅读需 19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引言

AI 与 Web3 正在以强大的方式融合,AI 通用接口如今被设想为去中心化网络的连接组织。在这种融合中出现的一个关键概念是 MCP,它可以是“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由 Anthropic 提出),或在更广泛的讨论中被粗略地描述为元宇宙连接协议(Metaverse Connection Protocol)。本质上,MCP 是一个标准化的框架,让 AI 系统能够以自然、安全的方式与外部工具和网络进行交互——这有可能将 AI 代理“接入”到 Web3 生态系统的每一个角落。本报告将全面分析 AI 通用接口(如大型语言模型代理和神经符号系统)如何通过 MCP 连接 Web3 世界中的一切,涵盖其历史背景、技术架构、行业格局、风险及未来潜力。

1. 发展背景

1.1 Web3 的演变与未竟的承诺

“Web3”一词于 2014 年左右被创造出来,用以描述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去中心化网络。其愿景雄心勃勃:一个以用户所有权为中心的无许可互联网。爱好者们曾想象用基于区块链的替代方案取代 Web2 的中心化基础设施——例如,用以太坊域名服务(ENS)替代 DNS,用 Filecoin 或 IPFS 替代存储,用 DeFi 替代金融轨道。理论上,这将从大型科技平台手中夺回控制权,并赋予个人对数据、身份和资产的自我主权。

但现实未能如愿。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炒作,Web3 的主流影响力仍然微乎其微。普通互联网用户并未涌向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也没有开始管理自己的私钥。主要原因包括用户体验差、交易缓慢且昂贵、备受瞩目的骗局以及监管不确定性。这个去中心化的“所有权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仅限于一个小众社区。到 2020 年代中期,即使是加密货币的支持者也承认,Web3 并未为普通用户带来范式转变。

与此同时,AI 正在经历一场革命。随着资本和开发者人才从加密领域转向 AI,深度学习和基础模型(GPT-3、GPT-4 等)的变革性进展吸引了公众的想象力。生成式 AI 展示了清晰的实用性——生成内容、代码和决策——这是加密应用一直难以做到的。事实上,大型语言模型在短短几年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区块链十年的用户采用速度。这种对比让一些人调侃道,“Web3 浪费在了加密货币上”,而真正的 Web 3.0 正在从 AI 浪潮中崛起。

1.2 AI 通用接口的兴起

几十年来,用户界面从静态网页(Web1.0)演变为交互式应用(Web2.0)——但始终局限于点击按钮和填写表单。随着现代 AI,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出现,一种新的界面范式已经到来:自然语言。用户只需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意图,AI 系统就能跨多个领域执行复杂的操作。这一转变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一些人建议将“Web 3.0”重新定义为 AI 驱动代理的时代(“代理网络”,The Agentic Web),而不是早期以区块链为中心的定义。

然而,早期对自主 AI 代理的实验暴露了一个关键瓶颈。这些代理——例如像 AutoGPT 这样的原型——可以生成文本或代码,但它们缺乏一种稳健的方式来与外部系统和彼此进行通信。当时*“没有通用的 AI 原生语言”*来实现互操作性。每一次与工具或数据源的集成都是一次定制化的修补,而 AI 之间的交互也没有标准协议。实际上,一个 AI 代理可能拥有强大的推理能力,但在执行需要使用 Web 应用或链上服务的任务时却会失败,仅仅因为它不知道如何与这些系统“对话”。这种强大的大脑与原始的输入/输出(I/O)之间的不匹配,就好比一个超级智能的软件被困在一个笨拙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之后。

1.3 融合与 MCP 的出现

到 2024 年,情况变得明朗:要让 AI 发挥其全部潜力(并让 Web3 实现其承诺),需要一次融合:AI 代理需要无缝访问 Web3 的能力(去中心化应用、合约、数据),而 Web3 需要更多的智能和可用性,这正是 AI 可以提供的。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MCP 由 Anthropic 在 2024 年末推出,是一个开放的 AI-工具通信标准,对 LLM 来说感觉很自然。它为 AI“宿主”(如 ChatGPT、Claude 等)提供了一种结构化、可发现的方式,通过 MCP 服务器来查找和使用各种外部工具和资源。换句话说,MCP 是一个通用的接口层,使 AI 代理能够接入 Web 服务、API 甚至区块链功能,而无需为每次集成编写定制代码。

可以把 MCP 想象成**“AI 接口的 USB-C”。就像 USB-C 标准化了设备的连接方式(这样你就不需要为每个设备准备不同的线缆),MCP 标准化了 AI 代理与工具和数据的连接方式。开发者无需为每个服务(Slack、Gmail、以太坊节点等)硬编码不同的 API 调用,只需实现一次 MCP 规范,任何兼容 MCP 的 AI 都能理解如何使用该服务。主要的 AI 参与者很快看到了其重要性:Anthropic 开源了 MCP,像 OpenAI 和 Google 这样的公司正在其模型中构建对它的支持。这一势头表明,MCP(或类似的“元连接协议”**)可能成为最终以可扩展的方式连接 AI 和 Web3 的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技术专家认为,这种以 AI 为中心的连接才是 Web3.0 的真正实现。用 Simba Khadder 的话来说,“MCP 旨在标准化 LLM 与应用程序之间的 API”,类似于 REST API 如何促成了 Web 2.0——这意味着 Web3 的下一个时代可能由智能代理接口定义,而不仅仅是区块链。与为去中心化而中心化不同,与 AI 的融合可以通过将复杂性隐藏在自然语言和自主代理之后,使去中心化变得有用。本报告的其余部分将深入探讨 AI 通用接口(通过像 MCP 这样的协议)在技术上和实践上如何连接 Web3 世界中的一切

2. 技术架构:连接 Web3 技术的 AI 接口

将 AI 代理嵌入 Web3 技术栈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集成: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存储、身份系统以及基于代币的经济体。AI 通用接口——从大型基础模型到混合神经符号系统——可以作为连接这些组件的**“通用适配器”**。下面,我们分析这种集成的架构:

图:MCP 架构的概念图,展示了 AI 宿主(如 Claude 或 ChatGPT 等基于 LLM 的应用)如何使用 MCP 客户端接入各种 MCP 服务器。每个服务器都提供一个通往外部工具或服务(如 Slack、Gmail、日历或本地数据)的桥梁,类似于通过一个通用集线器连接的外围设备。这种标准化的 MCP 接口让 AI 代理可以通过一个通用协议访问远程服务和链上资源。

2.1 作为 Web3 客户端的 AI 代理(与区块链集成)

Web3 的核心是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能够以无需信任的方式强制执行逻辑的去中心化状态机。AI 接口如何与它们互动?可以从两个方向考虑:

  • AI 从区块链读取数据: AI 代理可能需要链上数据(如代币价格、用户资产余额、DAO 提案)作为其决策的上下文。传统上,检索区块链数据需要与节点 RPC API 或子图数据库进行交互。有了像 MCP 这样的框架,AI 可以查询一个标准化的*“区块链数据”* MCP 服务器来获取实时的链上信息。例如,一个支持 MCP 的代理可以请求某个代币的最新交易量,或某个智能合约的状态,而 MCP 服务器将处理连接到区块链的底层细节,并以 AI 可以使用的格式返回数据。这通过将 AI 与任何特定区块链的 API 格式解耦,提高了互操作性。

  • AI 向区块链写入数据: 更强大的是,AI 代理可以通过 Web3 集成执行智能合约调用或交易。例如,如果满足某些条件,AI 可以自主地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执行一笔交易,或调整智能合约中的参数。这是通过 AI 调用一个封装了区块链交易功能的 MCP 服务器来实现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是用于 EVM 链的 thirdweb MCP 服务器,它允许任何兼容 MCP 的 AI 客户端通过抽象掉特定链的机制来与以太坊、Polygon、BSC 等进行交互。使用这样的工具,AI 代理可以*“无需人工干预”*地触发链上操作,从而实现自主的 dApp——例如,一个由 AI 驱动的 DeFi 金库,当市场条件变化时,通过签署交易来自我重新平衡

在底层,这些交互仍然依赖于钱包、密钥和 Gas 费,但可以给予 AI 接口对钱包的受控访问权限(通过适当的安全沙箱)来执行交易。预言机和跨链桥也发挥了作用:像 Chainlink 这样的预言机网络充当了 AI 与区块链之间的桥梁,允许 AI 的输出以可信的方式被输入到链上。例如,Chainlink 的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可以使一个被认为是可靠的 AI 模型代表用户同时在不同链上触发多个合约。总而言之,AI 通用接口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 Web3 客户端——一种既能消费区块链数据,又能通过标准化协议产生区块链交易的客户端。

2.2 神经符号协同:结合 AI 推理与智能合约

AI-Web3 集成的一个有趣方面是神经符号架构的潜力,它结合了 AI 的学习能力(神经网络)与智能合约的严谨逻辑(符号规则)。在实践中,这可能意味着 AI 代理处理非结构化的决策,并将某些任务交给智能合约进行可验证的执行。例如,AI 可能会分析市场情绪(一个模糊的任务),然后通过一个遵循预设风险规则的确定性智能合约来执行交易。MCP 框架及相关标准通过为 AI 提供一个通用接口来调用合约函数或在行动前查询 DAO 的规则,使这种交接成为可能。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 SingularityNET 的 AI-DSL(AI 领域特定语言),它旨在标准化其去中心化网络上 AI 代理之间的通信。这可以被看作是迈向神经符号集成的一步:一种用于代理之间请求 AI 服务或数据的正式语言(符号)。同样,像 DeepMind 的 AlphaCode 或其他项目最终也可能被连接起来,以便智能合约可以调用 AI 模型进行链上问题解决。尽管今天直接在链上运行大型 AI 模型是不切实际的,但混合方法正在出现:例如,某些区块链允许通过零知识证明或可信执行来验证机器学习计算,从而实现在链上验证链下 AI 结果。总而言之,技术架构将 AI 系统和区块链智能合约设想为互补的组件,通过通用协议进行协调:AI 处理感知和开放式任务,而区块链提供完整性、记忆和对既定规则的执行。

2.3 用于 AI 的去中心化存储和数据

AI 依赖于数据,而 Web3 为数据存储和共享提供了新的范式。去中心化存储网络(如 IPFS/Filecoin、Arweave、Storj 等)既可以作为 AI 模型工件的存储库,也可以作为训练数据的来源,并带有基于区块链的访问控制。一个 AI 通用接口,通过 MCP 或类似协议,可以像从 Web2 API 那样轻松地从去中心化存储中获取文件或知识。例如,如果一个 AI 代理拥有适当的密钥或支付凭证,它可能会从 Ocean Protocol 的市场中提取一个数据集,或从分布式存储中获取一个加密文件。

Ocean Protocol 特别将自己定位为一个**“AI 数据经济”平台——使用区块链来将数据甚至 AI 服务代币化**。在 Ocean 中,数据集由数据代币(datatokens)表示,用于控制访问;一个 AI 代理可以获得一个数据代币(可能通过加密货币支付或某种访问权限),然后使用 Ocean MCP 服务器来检索实际数据进行分析。Ocean 的目标是为 AI 解锁“休眠数据”,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激励共享。因此,一个连接到 Web3 的 AI 可能会利用一个庞大的、去中心化的信息语料库——从个人数据保险库到开放的政府数据——这些数据以前是孤立的。区块链确保数据的使用是透明的,并且可以得到公平的回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更多的数据可供 AI 使用,更多的 AI 贡献(如训练好的模型)可以被货币化。

去中心化身份系统在这里也扮演着一个角色(下一小节将详细讨论):它们可以帮助控制谁或什么被允许访问某些数据。例如,一个医疗 AI 代理可能需要出示一个可验证的凭证(链上证明其符合 HIPAA 或类似法规),然后才能从患者的个人 IPFS 存储中解密医疗数据集。通过这种方式,技术架构确保数据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向 AI,但带有链上治理和审计跟踪来强制执行权限。

2.4 去中心化环境中的身份与代理管理

当自主 AI 代理在像 Web3 这样的开放生态系统中运行时,身份和信任变得至关重要。去中心化身份(DID)框架提供了一种为 AI 代理建立数字身份的方法,这些身份可以通过密码学进行验证。每个代理(或部署它的人/组织)都可以拥有一个 DID 和相关的可验证凭证,用于指定其属性和权限。例如,一个 AI 交易机器人可以持有一个由监管沙箱颁发的凭证,证明它可以在某些风险限制内操作,或者一个 AI 内容审核员可以证明它是由一个可信的组织创建的,并经过了偏见测试。

通过链上身份注册表和声誉系统,Web3 世界可以对 AI 的行为强制执行问责制。AI 代理执行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追溯到其 ID,如果出现问题,凭证会告诉你是谁构建了它或谁对此负责。这解决了一个关键挑战:没有身份,恶意行为者可以创建虚假的 AI 代理来利用系统或传播错误信息,没有人能区分机器人和合法服务。去中心化身份通过实现强大的身份验证和区分真实的 AI 代理与欺骗性代理,帮助缓解了这一问题。

在实践中,一个与 Web3 集成的 AI 接口将使用身份协议来签署其操作和请求。例如,当一个 AI 代理调用 MCP 服务器使用工具时,它可能会包含一个与其去中心化身份绑定的令牌或签名,以便服务器可以验证该调用来自一个授权的代理。基于区块链的身份系统(如以太坊的 ERC-725 或锚定在账本上的 W3C DID)确保这种验证是无需信任且全球可验证的。新兴的**“AI 钱包”*概念与此相关——本质上是为 AI 代理提供与其身份相关联的加密货币钱包,这样它们就可以管理密钥、支付服务费用,或质押代币作为保证金(如果行为不当,可能会被罚没)。例如,ArcBlock 已经讨论过“AI 代理需要一个钱包”*和一个 DID 才能在去中心化环境中负责任地运作。

总而言之,技术架构预见到 AI 代理将成为 Web3 中的一等公民,每个代理都拥有链上身份,并可能在系统中持有股份,使用像 MCP 这样的协议进行交互。这创造了一个信任之网:智能合约可以在合作前要求 AI 的凭证,用户可以选择只将任务委托给那些满足某些链上认证的 AI。这是AI 能力与区块链信任保证的结合。

2.5 AI 的代币经济与激励机制

代币化是 Web3 的一个标志,它也延伸到了 AI 集成领域。通过代币引入经济激励,网络可以鼓励 AI 开发者和代理本身产生期望的行为。几种模式正在出现:

  • 服务付费: AI 模型和服务可以在链上进行货币化。SingularityNET 开创了这一模式,允许开发者部署 AI 服务,并为每次调用向用户收取原生代币(AGIX)。在支持 MCP 的未来,可以想象任何 AI 工具或模型都成为一个即插即用的服务,其使用通过代币或微支付来计量。例如,如果一个 AI 代理通过 MCP 使用第三方视觉 API,它可以通过将代币转移到服务提供商的智能合约来自动处理支付。Fetch.ai 同样设想了*“自主经济代理”*交易服务和数据的市场,其新的 Web3 LLM(ASI-1)可能会集成加密交易以进行价值交换。

  • 质押与声誉: 为确保质量和可靠性,一些项目要求开发者或代理质押代币。例如,DeMCP 项目(一个去中心化的 MCP 服务器市场)计划使用代币激励来奖励创建有用 MCP 服务器的开发者,并可能让他们质押代币作为对其服务器安全承诺的标志。声誉也可以与代币挂钩;例如,一个表现持续良好的代理可能会积累声誉代币或正面的链上评价,而行为不端的代理可能会失去质押或获得负面标记。这种代币化的声誉可以反馈到上面提到的身份系统中(智能合约或用户在信任代理前检查其链上声誉)。

  • 治理代币: 当 AI 服务成为去中心化平台的一部分时,治理代币允许社区引导其发展。像 SingularityNET 和 Ocean 这样的项目都有 DAO,代币持有者可以对协议变更或资助 AI 计划进行投票。在合并了 SingularityNET、Fetch.ai 和 Ocean Protocol 的新宣布的人工超级智能(ASI)联盟中,一个统一的代币(ASI)将用于治理一个联合的 AI+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方向。这样的治理代币可以决定采用何种标准(例如,支持 MCP 或 A2A 协议)、孵化哪些 AI 项目,或如何处理 AI 代理的道德准则等政策。

  • 访问与效用: 代币不仅可以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如 Ocean 的数据代币),还可以控制对 AI 模型的使用。一种可能的情景是*“模型 NFT”*或类似的东西,其中拥有一个代币可以授予你对 AI 模型输出的权利或其利润的一部分。这可以支撑去中心化的 AI 市场:想象一个代表高性能模型部分所有权的 NFT;每当该模型被用于推理任务时,所有者共同赚取收益,并且他们可以投票决定对其进行微调。虽然这还处于实验阶段,但这与 Web3 将共享所有权理念应用于 AI 资产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技术上,集成代币意味着 AI 代理需要钱包功能(如前所述,许多代理将拥有自己的加密钱包)。通过 MCP,一个 AI 可以拥有一个*“钱包工具”*,让它检查余额、发送代币或调用 DeFi 协议(也许是为了将一种代币换成另一种来支付服务费用)。例如,如果一个在以太坊上运行的 AI 代理需要一些 Ocean 代币来购买数据集,它可能会通过一个 DEX 使用 MCP 插件自动将一些 ETH 换成 $OCEAN,然后继续购买——所有这些都在其所有者设定的策略指导下,无需人工干预。

总的来说,代币经济在 AI-Web3 架构中提供了激励层,确保贡献者(无论是提供数据、模型代码、计算能力还是安全审计)得到回报,并确保 AI 代理有*“切身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它们与人类的意图保持一致。

3. 行业格局

AI 与 Web3 的融合催生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包括项目、公司和联盟。下面我们调查了推动这一领域的关键参与者和倡议,以及新兴的用例。表 1 概述了著名项目及其在 AI-Web3 格局中的角色:

**

Enso Network:统一的、基于意图的执行引擎

· 阅读需 41 分钟

协议架构

Enso Network 是一个 Web3 开发平台,构建为一个统一的、基于意图的链上操作执行引擎。其架构通过将每个链上交互映射到一个跨多链运行的共享引擎,从而抽象化了区块链的复杂性。开发者和用户只需指定高层次的意图(例如代币交换、提供流动性、收益策略等期望结果),Enso 网络便会寻找并执行最优的操作序列来满足这些意图。这是通过模块化设计的 “Actions”“Shortcuts” 实现的。

Actions 是由社区提供的精细化智能合约抽象(例如在 Uniswap 上进行交换,向 Aave 存入资金)。多个 Actions 可以组合成 Shortcuts,这些是代表常见 DeFi 操作的可重用工作流。Enso 在智能合约中维护了一个 Shortcuts 库,因此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单个 API 调用或交易来执行。这种基于意图的架构让开发者能够专注于期望的结果,而不是为每个协议和链编写底层的集成代码。

Enso 的基础设施包括一个去中心化网络(基于 Tendermint 共识),它作为一个统一层连接不同的区块链。该网络将来自各种 L1、rollup 和应用链的数据(状态)聚合到一个共享网络状态或账本中,从而实现跨链可组合性和准确的多链执行。实际上,这意味着 Enso 可以通过一个接口读取和写入任何集成的区块链,成为开发者的单一接入点。最初专注于 EVM 兼容链,Enso 现已扩展支持非 EVM 生态系统——例如,路线图包括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前集成 Monad(一个类以太坊 L1)、Solana 和 Movement(一个 Move 语言链)。

网络参与者: Enso 的创新在于其三层参与者模型,该模型去中心化了意图的处理方式:

  • Action 提供者 – 贡献模块化合约抽象(“Actions”)的开发者,这些抽象封装了特定的协议交互。这些构建模块在网络上共享,供他人使用。每当他们贡献的 Action 在执行中使用时,Action 提供者都会获得奖励,这激励他们发布安全高效的模块。

  • Graphers – 独立的求解器(算法),它们将 Actions 组合成可执行的 Shortcuts 以满足用户意图。多个 Graphers 竞争为每个请求找到最优解决方案(最便宜、最快或收益最高的路径),类似于 DEX 聚合器中的求解器竞争。只有最佳解决方案会被选中执行,获胜的 Grapher 将获得一部分费用。这种竞争机制鼓励对链上路径和策略进行持续优化。

  • 验证者 – 通过验证和最终确定 Grapher 的解决方案来保护 Enso 网络的节点运营商。验证者认证传入的请求,检查所用 Actions/Shortcuts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模拟交易,并最终确认所选解决方案的执行。它们构成了网络完整性的支柱,确保结果正确并防止恶意或低效的解决方案。验证者运行基于 Tendermint 的共识,这意味着使用 BFT 权益证明流程来就每个意图的结果达成一致并更新网络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Enso 的方法是链无关以 API 为中心的。开发者通过统一的 API/SDK 与 Enso 交互,而不是处理每条链的细微差别。Enso 集成了超过 250 个跨多个区块链的 DeFi 协议,有效地将分散的生态系统转变为一个可组合的平台。这种架构消除了 dApp 团队为每个新集成编写自定义智能合约或处理跨链消息传递的需要——Enso 的共享引擎和社区提供的 Actions 处理了这些繁重的工作。到 2025 年中期,Enso 已经证明了其可扩展性:该网络在 Berachain 的启动中成功促成了 3 天内 31 亿美元的流动性迁移(DeFi 史上最大的迁移事件之一),并且迄今已处理了超过 150 亿美元的链上交易。这些成就展示了 Enso 基础设施在真实世界条件下的稳健性。

总的来说,Enso 的协议架构提供了一个 Web3 的**“DeFi 中间件”链上操作系统。它将索引(如 The Graph)和交易执行(如跨链桥或 DEX 聚合器)的元素结合到一个单一的去中心化网络中。这种独特的堆栈允许任何应用程序、机器人或代理通过一次集成读取和写入任何链上的任何智能合约**,从而加速开发并催生新的可组合用例。Enso 将自己定位为多链未来的关键基础设施——一个意图引擎,可以为无数应用提供动力,而无需每个应用都重新发明区块链集成。

代币经济学

Enso 的经济模型以 ENSO 代币为中心,该代币对网络运营和治理至关重要。ENSO 是一种实用和治理代币,总供应量固定为 1 亿枚。该代币的设计旨在协调所有参与者的激励,并创造一个使用和奖励的飞轮效应

  • 费用货币(“Gas”):提交到 Enso 网络的所有请求都会产生一笔以 ENSO 支付的查询费。当用户(或 dApp)触发一个意图时,一小笔费用会嵌入到生成的交易字节码中。这些费用会在公开市场上拍卖换取 ENSO 代币,然后分配给处理该请求的网络参与者。实际上,ENSO 是驱动 Enso 网络上链上意图执行的燃料。随着对 Enso Shortcuts 需求的增长,支付网络费用所需的 ENSO 代币需求也可能增加,从而形成一个支持代币价值的供需反馈循环

  • 收入分成与质押奖励:从费用中收集的 ENSO 会作为奖励分配给 Action 提供者、Graphers 和验证者,以表彰他们的贡献。该模型将代币收益与网络使用情况直接挂钩:意图交易量越大,可分配的费用就越多。Action 提供者在其抽象被使用时赚取代币,Graphers因提供获胜解决方案而赚取代币,验证者则因验证和保护网络而赚取代币。这三种角色都必须质押 ENSO作为抵押品才能参与(若有不当行为将被罚没),从而使其激励与网络健康保持一致。代币持有者也可以将其 ENSO 委托给验证者,通过委托权益证明来支持网络安全。这种质押机制不仅保护了 Tendermint 共识,还让代币质押者分享网络费用,类似于矿工/验证者在其他链中赚取 Gas 费的方式。

  • 治理:ENSO 代币持有者将治理协议的演进。Enso 作为一个开放网络启动,并计划过渡到社区驱动的决策。代币权重投票将让持有者影响升级、参数变更(如费用水平或奖励分配)以及金库使用。这种治理权力确保了核心贡献者和用户在网络发展方向上保持一致。该项目的理念是将所有权交到构建者和用户社区手中,这也是 2025 年进行社区代币销售的一个驱动原因(见下文)。

  • 正向飞轮:Enso 的代币经济学旨在创造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随着更多开发者集成 Enso 和更多用户执行意图,网络费用(以 ENSO 支付)会增长。这些费用奖励贡献者(吸引更多 Actions、更好的 Graphers 和更多验证者),从而提升网络能力(更快、更便宜、更可靠的执行),进而吸引更多使用。这种网络效应由 ENSO 代币作为费用货币和贡献激励的双重角色所支撑。其意图是让代币经济能够随着网络采用而可持续地扩展,而不是依赖于不可持续的发行。

代币分配与供应:初始代币分配旨在平衡团队/投资者激励与社区所有权。下表总结了 ENSO 代币在创世时的分配情况:

分配百分比代币数量(共 1 亿)
团队(创始人与核心成员)25.0%25,000,000
早期投资者 (VC)31.3%31,300,000
基金会与增长基金23.2%23,200,000
生态系统金库(社区激励)15.0%15,000,000
公开发售 (CoinList 2025)4.0%4,000,000
顾问1.5%1,500,000

来源:Enso 代币经济学。

2025 年 6 月的公开发售向社区提供了 5%(400 万代币),以每枚 ENSO 1.25 美元的价格筹集了 500 万美元(意味着完全稀释估值约为 1.25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社区销售没有锁仓期(在 TGE 时 100% 解锁),而团队和风险投资者则受制于 2 年的线性释放计划。这意味着内部人员的代币在 24 个月内逐块逐步解锁,使他们的利益与网络的长期增长保持一致,并减轻了即时的抛售压力。因此,社区获得了即时的流动性和所有权,反映了 Enso 广泛分配的目标。

Enso 在初始分配之外的释放计划似乎主要是由费用驱动而非通胀驱动。总供应量固定为 1 亿枚代币,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会为区块奖励进行永久性通胀(验证者从费用收入中获得补偿)。这与许多通过通胀供应来支付质押者的 Layer-1 协议形成对比;Enso 旨在通过实际使用费实现可持续性来奖励参与者。如果在早期阶段网络活动较低,基金会和金库的分配可用于启动激励措施,以促进使用和开发拨款。相反,如果需求旺盛,ENSO 代币的效用(用于支付费用和质押)可能会产生有机的需求压力。

总而言之,ENSO 是 Enso 网络的燃料。它为交易提供动力(查询费),保护网络(质押和罚没),并治理平台(投票)。代币的价值与网络采用直接相关:随着 Enso 作为 DeFi 应用的支柱被更广泛地使用,ENSO 的费用和质押量应该会反映出这种增长。谨慎的分配(TGE 后只有一小部分立即流通)和顶级投资者的强力支持为代币提供了信心,而以社区为中心的销售则表明了对所有权去中心化的承诺。

团队与投资者

Enso Network 由 Connor Howe (CEO) 和 Gorazd Ocvirk2021 年创立,他们之前曾在瑞士加密银行业的 Sygnum Bank 共事。Connor Howe 作为 CEO 领导该项目,并在沟通和访谈中作为公众形象。在他的领导下,Enso 最初作为一个社交交易 DeFi 平台推出,然后经过多次迭代,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基于意图的基础设施愿景。这种适应性凸显了团队的创业韧性——从 2021 年对指数协议执行备受瞩目的“吸血鬼攻击”,到构建一个 DeFi 聚合器超级应用,最终将其工具泛化为 Enso 的开发者平台。联合创始人 Gorazd Ocvirk (博士) 在量化金融和 Web3 产品策略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尽管公开信息显示他可能已转向其他项目(2022 年他被提及为另一家加密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如今,Enso 的核心团队包括具有强大 DeFi 背景的工程师运营人员。例如,Peter Phillips 和 Ben Wolf 被列为“blockend”(区块链后端)工程师,Valentin Meylan 负责研究。团队分布在全球,但其根基在瑞士的楚格/苏黎世,这是一个知名的加密项目中心(Enso Finance AG 于 2020 年在瑞士注册)。

除了创始人,Enso 还有著名的顾问和支持者,这为其增添了显著的信誉。该项目得到了顶级加密风险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的支持:其主要投资者包括 Polychain CapitalMulticoin Capital,以及 DialecticSpartan Group(两者均为著名的加密基金)和 IDEO CoLab。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天使投资人名单也参与了多轮融资——超过 70 位来自领先 Web3 项目的个人投资了 Enso。其中包括来自 LayerZero、Safe (Gnosis Safe)、1inch、Yearn Finance、Flashbots、Dune Analytics、Pendle 等项目的创始人或高管。甚至科技名人 Naval Ravikant(AngelList 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其投资者和支持者。这些名字表明了行业对 Enso 愿景的强烈信心。

Enso 的融资历史:该项目在 2021 年初筹集了 5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用于构建社交交易平台,后来随着产品演进又进行了一轮 420 万美元的融资(战略/VC 轮),这些早期融资可能包括 Polychain、Multicoin、Dialectic 等。到 2023 年中期,Enso 已获得足够资本来构建其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基础设施转型获得关注之前,它一直相对低调。在 2025 年第二季度,Enso 在 CoinList 上启动了 500 万美元的社区代币销售,吸引了数万名参与者超额认购。这次销售的目的不仅是筹集资金(考虑到之前的 VC 支持,金额不大),更是为了去中心化所有权,让其不断增长的社区在网络成功中占有一席之地。据 CEO Connor Howe 所说,“我们希望我们最早的支持者、用户和信徒在 Enso 中拥有真正的所有权……将用户转变为倡导者”。这种以社区为中心的方法是 Enso 通过一致的激励来推动草根增长和网络效应战略的一部分。

如今,Enso 的团队被认为是**“基于意图的 DeFi”领域的思想领袖之一。他们积极参与开发者教育(例如,Enso 的 Shortcut Speedrun 作为一个游戏化学习活动吸引了 70 万参与者),并与其他协议在集成方面进行合作。一个强大的、具有成熟转型能力的核心团队,加上蓝筹投资者**和热情的社区,表明 Enso 拥有执行其宏伟路线图的人才和资金支持。

采用指标与用例

尽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基础设施,Enso 在其细分市场已经展示了显著的吸引力。它已将自己定位为需要复杂链上集成或跨链能力项目的首选解决方案。截至 2025 年中期的一些关键采用指标和里程碑包括:

  • 生态系统集成:超过 100 个实时应用(dApp、钱包和服务)正在底层使用 Enso 来驱动链上功能。这些应用范围从 DeFi 仪表板到自动化收益优化器。由于 Enso 抽象了协议,开发者可以通过接入 Enso 的 API 快速为其产品添加新的 DeFi 功能。该网络已与 250 多个 DeFi 协议(DEX、借贷平台、收益农场、NFT 市场等)在主要链上集成,这意味着 Enso 几乎可以执行用户可能想要的任何链上操作,从 Uniswap 交易到 Yearn 金库存款。这种广泛的集成为 Enso 的客户显著减少了开发时间——一个新项目可以使用 Enso 支持以太坊、Layer-2 甚至 Solana 上的所有 DEX,而无需为每个集成独立编码。

  • 开发者采用:Enso 的社区现在包括 1,900 多名开发者,他们正积极使用其工具包进行构建。这些开发者可能直接创建 Shortcuts/Actions,或将 Enso 整合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这个数字表明 Enso 不仅仅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正在赋能一个不断增长的构建者生态系统,他们使用其 shortcuts 或为其库做出贡献。Enso 简化链上开发的方法(声称将构建时间从 6 个多月缩短到一周以内)已经引起了 Web3 开发者的共鸣。这一点也通过黑客松和 Enso Templates 库得到证明,社区成员在其中分享即插即用的 shortcut 示例。

  • 交易量:超过 150 亿美元的累计链上交易量已通过 Enso 的基础设施结算。这一截至 2025 年 6 月报告的指标强调,Enso 不仅在测试环境中运行——它正在大规模处理真实价值。一个备受瞩目的例子是 Berachain 的流动性迁移:2025 年 4 月,Enso 为 Berachain 的测试网活动(“Boyco”)提供了流动性转移支持,并在 3 天内促成了 31 亿美元的交易执行,这是 DeFi 历史上最大的流动性事件之一。Enso 的引擎成功处理了这一负载,展示了其在压力下的可靠性和吞吐量。另一个例子是 Enso 与 Uniswap 的合作:Enso 构建了一个 Uniswap 头寸迁移器工具(与 Uniswap Labs、LayerZero 和 Stargate 合作),帮助用户无缝地将 Uniswap v3 LP 头寸从以太坊迁移到另一条链。该工具将一个通常复杂的跨链过程(涉及桥接和 NFT 的重新部署)简化为一键式 shortcut,其发布展示了 Enso 与顶级 DeFi 协议协同工作的能力。

  • 实际用例:Enso 的价值主张通过其支持的各种用例得到了最好的理解。项目已经使用 Enso 提供了单独构建会非常困难的功能:

    • 跨链收益聚合PlumeSonic 使用 Enso 来支持激励性启动活动,用户可以在一条链上存入资产,然后将其部署到另一条链的收益中。Enso 处理了跨链消息传递和多步交易,使得这些新协议能够在代币发布活动期间为用户提供无缝的跨链体验。
    • 流动性迁移与合并:如前所述,Berachain 利用 Enso 进行了一场类似“吸血鬼攻击”的流动性迁移,从其他生态系统吸引流动性。同样,其他协议可以使用 Enso Shortcuts 自动化地将用户资金从竞争对手平台转移到自己的平台,通过将跨平台的批准、提款、转移和存款捆绑成一个意图。这展示了 Enso 在协议增长策略中的潜力。
    • DeFi “超级应用” 功能:一些钱包和界面(例如,Eliza OS 加密助手和 Infinex 交易平台)集成 Enso 以提供一站式 DeFi 操作。用户只需点击一次,就可以以最优价格交换资产(Enso 将在 DEX 之间路由),然后将输出的资产借出以赚取收益,再或许质押一个 LP 代币——所有这些 Enso 都可以作为一个 Shortcut 执行。这显著改善了这些应用的用户体验和功能。
    • 自动化与机器人:使用 Enso 的**“代理”**甚至 AI 驱动的机器人正在兴起。因为 Enso 暴露了一个 API,算法交易者或 AI 代理可以输入一个高层次的目标(例如,“在任何链上最大化 X 资产的收益”),然后让 Enso 找到最优策略。这为自动化 DeFi 策略的实验开辟了新天地,而无需为每个协议进行定制的机器人工程。
  • 用户增长:虽然 Enso 主要是一个 B2B/B2Dev 基础设施,但它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了一个由终端用户和爱好者组成的社区。Shortcut Speedrun——一个游戏化的教程系列——吸引了超过 700,000 名参与者,表明人们对 Enso 的能力有广泛的兴趣。Enso 的社交媒体关注度在几个月内增长了近 10 倍(截至 2025 年中期在 X 上有 24.8 万粉丝),反映了其在加密用户中的强大影响力。这种社区增长很重要,因为它创造了草根需求:了解 Enso 的用户会鼓励他们喜爱的 dApp 集成它,或者会使用利用 Enso shortcuts 的产品。

总而言之,Enso 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际采用。它受到 100 多个项目的信任,包括 Uniswap、SushiSwap、Stargate/LayerZero、Berachain、zkSync、Safe、Pendle、Yearn 等知名项目,它们要么是集成合作伙伴,要么是 Enso 技术的直接用户。这种跨不同垂直领域(DEX、桥、Layer-1、dApp)的广泛使用凸显了 Enso 作为通用基础设施的角色。其关键的吸引力指标——超过 150 亿美元的交易量——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基础设施项目来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并验证了基于意图的中间件的市场契合度。投资者可以放心,Enso 的网络效应似乎正在发挥作用:更多的集成带来更多的使用,从而吸引更多的集成。未来的挑战将是将这种早期势头转化为持续增长,这与 Enso 在竞争中的定位及其路线图息息相关。

竞争格局

Enso Network 运营于DeFi 聚合、跨链互操作性和开发者基础设施的交汇点,这使其竞争格局多面化。虽然没有单一的竞争对手提供完全相同的产品,但 Enso 面临来自几类 Web3 协议的竞争:

  • 去中心化中间件与索引:最直接的类比是 The Graph (GRT)。The Graph 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网络,用于通过子图查询区块链数据。Enso 同样众包数据提供者(Action 提供者),但更进一步,除了数据获取外,还支持交易执行。The Graph 约 9.24 亿美元的市值仅建立在索引之上,而 Enso 更广泛的范围(数据 + 操作)使其在吸引开发者方面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工具。然而,The Graph 是一个成熟的网络;Enso 必须证明其执行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才能实现类似的采用率。可以想象,The Graph 或其他索引协议可能会扩展到执行领域,这将直接与 Enso 的细分市场竞争。

  • 跨链互操作性协议:像 LayerZero、Axelar、Wormhole 和 Chainlink CCIP 这样的项目提供了连接不同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它们专注于消息传递和链间资产桥接。Enso 实际上在底层使用了其中一些协议(例如,在 Uniswap 迁移器中使用了 LayerZero/Stargate),并且更像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抽象。在竞争方面,如果这些互操作性协议开始提供更高级别的“意图”API 或对开发者友好的 SDK 来组合多链操作,它们可能会与 Enso 产生重叠。例如,Axelar 提供了一个用于跨链调用的 SDK,而 Chainlink 的 CCIP 可以实现跨链函数执行。Enso 的差异化在于它不仅仅在链之间发送消息;它维护了一个统一的引擎和 DeFi 操作库。它针对的是希望获得现成解决方案的应用程序开发者,而不是强迫他们在原始的跨链原语上构建。尽管如此,Enso 将在更广泛的区块链中间件领域争夺市场份额,而这些互操作性项目资金雄厚且创新迅速。

  • 交易聚合器与自动化:在 DeFi 世界中,存在像 1inch、0x API 或 CoW Protocol 这样的现有聚合器,它们专注于在交易所之间寻找最优交易路径。Enso 的 Grapher 意图机制在概念上类似于 CoW Protocol 的求解器竞争,但 Enso 将其推广到交换之外的任何操作。一个“最大化收益”的用户意图可能涉及交换、借贷、质押等,这超出了纯粹的 DEX 聚合器的范围。话虽如此,在重叠的用例中,Enso 将与这些服务在效率上进行比较(例如,Enso vs. 1inch 在复杂代币交换路径上)。如果 Enso 凭借其 Graphers 网络能够持续找到更好的路径或更低的费用,它就能胜过传统的聚合器。Gelato Network 是自动化领域的另一个竞争对手:Gelato 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机器人网络,代表 dApp 执行任务,如限价单、自动复投或跨链转账。Gelato 有一个 GEL 代币和针对特定用例的成熟客户群。Enso 的优势在于其广度和统一的接口——Enso 提供一个通用平台,任何逻辑都可以编码为 Shortcut,而不是为每个用例提供单独的产品(像 Gelato 那样)。然而,Gelato 在自动化等领域的先发优势和专注方法可能会吸引那些原本可能使用 Enso 实现类似功能的开发者。

  • 开发者平台 (Web3 SDK):还有像 Moralis、Alchemy、Infura 和 Tenderly 这样的 Web2 风格的开发者平台,它们简化了在区块链上的构建工作。这些平台通常提供 API 访问以读取数据、发送交易,有时还提供更高级别的端点(例如,“获取代币余额”或“跨链发送代币”)。虽然这些大多是中心化服务,但它们争夺的是同样的开发者注意力。Enso 的卖点在于它是去中心化和可组合的——开发者不仅仅是获取数据或单个函数,他们正在接入一个由他人贡献的完整的链上能力网络。如果成功,Enso 可能成为**“链上操作的 GitHub”**,开发者可以在其中分享和重用 Shortcuts,就像开源代码一样。与资金雄厚的基础设施即服务公司竞争意味着 Enso 需要提供相当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它正通过广泛的 API 和文档努力实现这一点。

  • 自研解决方案:最后,Enso 与现状竞争——团队内部构建自定义集成。传统上,任何希望实现多协议功能性的项目都必须为每个集成编写和维护智能合约或脚本(例如,分别集成 Uniswap、Aave、Compound)。许多团队可能仍会选择这条路,以获得最大控制权或出于安全考虑。Enso 需要说服开发者,将这项工作外包给一个共享网络是安全、经济高效且与时俱进的。鉴于 DeFi 创新的速度,维护自己的集成是繁重的(Enso 经常提到,团队需要花费 6 个多月和 50 万美元的审计费用来集成数十个协议)。如果 Enso 能证明其安全严谨性并使其操作库与最新协议保持同步,它就能将更多团队从孤立构建中转化过来。然而,任何备受瞩目的安全事件或 Enso 的停机都可能让开发者重新倾向于自研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风险。

Enso 的差异化优势: Enso 的主要优势在于率先推出一个以意图为中心、社区驱动的执行网络。它结合了需要使用多个其他服务才能实现的功能:数据索引、智能合约 SDK、交易路由和跨链桥接——所有这些都在一个平台中。其激励模型(奖励第三方开发者的贡献)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可能导致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其中许多小众协议被集成到 Enso 的速度比任何单一团队都要快,类似于 The Graph 的社区如何索引大量长尾合约。如果 Enso 成功,它可能会享受到强大的网络效应护城河:更多的 Actions 和 Shortcuts 使其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进而吸引更多 Actions 的贡献,如此循环。

话虽如此,Enso 仍处于早期阶段。其最接近的类比 The Graph 花了数年时间才实现去中心化并建立起一个索引者生态系统。Enso 同样需要培育其 Graphers 和验证者社区以确保可靠性。大型参与者(如未来版本的 The Graph,或 Chainlink 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可能会决定推出一个竞争性的意图执行层,利用其现有网络。Enso 必须迅速行动,在这样的竞争出现之前巩固其地位。

总之,Enso 处于几个重要 Web3 垂直领域的竞争十字路口——它正在开辟一个作为*“万物中间件”*的细分市场。其成功将取决于在每个用例中超越专业竞争对手(或将它们聚合起来),并继续提供一个引人注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证明开发者选择 Enso 而非从零开始构建是合理的。知名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存在表明 Enso 已经在许多生态系统中站稳了脚跟,这将在其扩大集成覆盖范围时具有优势。

路线图与生态系统增长

Enso 的发展路线图(截至 2025 年中期)勾勒出一条通往完全去中心化、多链支持和社区驱动增长的清晰路径。关键的里程碑和计划中的举措包括:

  • 主网上线(2024 年第三季度) – Enso 于 2024 年下半年启动了其主网。这包括部署基于 Tendermint 的链并初始化验证者生态系统。早期的验证者可能是经过许可或挑选的合作伙伴,以帮助网络启动。主网的启动使得真实的用户查询能够由 Enso 的引擎处理(在此之前,Enso 的服务在测试阶段通过中心化 API 提供)。这一里程碑标志着 Enso 从一个内部平台向公共去中心化网络的转变。

  • 网络参与者扩展(2024 年第四季度) – 主网上线后,重点转向参与的去中心化。2024 年末,Enso 向外部的 Action 提供者和 Graphers 开放了角色。这包括发布工具和文档,供开发者创建自己的 Actions(智能合约适配器),以及供算法开发者运行 Grapher 节点。我们可以推断,为了吸引这些参与者,Enso 采用了激励计划或测试网竞赛。到 2024 年底,Enso 的目标是在其库中拥有更广泛的第三方 Actions,并有多个 Graphers 竞争处理意图,从而超越核心团队的内部算法。这是确保 Enso 不是一个中心化服务,而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贡献并赚取 ENSO 代币的真正开放网络的关键一步。

  • 跨链扩展(2025 年第一季度) – Enso 认识到支持众多区块链是其价值主张的关键。2025 年初,路线图的目标是集成新的区块链环境,超越最初的 EVM 集合。具体来说,Enso 计划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前支持 MonadSolanaMovementMonad 是一个即将推出的高性能 EVM 兼容链(由 Dragonfly Capital 支持)——早期支持它可以使 Enso 在那里成为首选的中间件。Solana 的集成更具挑战性(不同的运行时和语言),但 Enso 的意图引擎可以通过使用链下 Graphers 来构建 Solana 交易和作为适配器的链上程序来与 Solana 协同工作。Movement 指的是 Move 语言链(可能是 Aptos/Sui 或一个名为 Movement 的特定链)。通过整合基于 Move 的链,Enso 将覆盖广泛的生态系统(Solidity 和 Move,以及现有的以太坊 rollup)。实现这些集成意味着开发新的 Action 模块,这些模块能够理解 Solana 的 CPI 调用或 Move 的交易脚本,并且可能需要与这些生态系统合作获取预言机/索引。Enso 在更新中的提及表明这些计划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例如,一个社区更新强调了合作伙伴关系或拨款(搜索结果中提到的“Eclipse 主网上线 + Movement 拨款”表明 Enso 在 2025 年初正积极与像 Eclipse 和 Movement 这样的新兴 L1 合作)。

  • 近期(2025 年中/后期) – 尽管在一页纸的路线图中没有明确细分,但到 2025 年中期,Enso 的重点是网络成熟度和去中心化。2025 年 6 月 CoinList 代币销售的完成是一个重大事件:接下来的步骤将是代币生成和分发(预计在 2025 年 7 月左右)以及在交易所或治理论坛上线。我们预计 Enso 将推出其治理流程(Enso 改进提案,链上投票),以便社区可以使用他们新获得的代币开始参与决策。此外,Enso 可能会从“测试版”过渡到完全生产就绪的服务,如果还没有的话。这部分工作将包括安全加固——进行多次智能合约审计,并可能运行一个漏洞赏金计划,考虑到涉及的大量 TVL。

  • 生态系统增长策略:Enso 正在积极培育其网络周边的生态系统。一个策略是运行教育项目和黑客松(例如,Shortcut Speedrun 和研讨会),以引导开发者采用 Enso 的构建方式。另一个策略是在新协议启动时与之合作——我们已经在 Berachain、zkSync 的活动等项目中看到了这一点。Enso 很可能会继续这样做,有效地充当新兴网络或 DeFi 项目的“链上启动伙伴”,处理他们复杂的用户引导流程。这不仅推动了 Enso 的交易量(如在 Berachain 中所见),还将 Enso 深度整合到这些生态系统中。我们预计 Enso 将宣布与更多 Layer-2 网络(例如,Arbitrum、Optimism 可能已经支持;接下来可能是像 Scroll 或 Starknet 这样的新网络)以及其他 L1(通过 XCM 的 Polkadot,通过 IBC 或 Osmosis 的 Cosmos 等)的集成。长期愿景是让 Enso 变得无处不在——任何链上的任何开发者都可以接入。为此,Enso 可能还会开发更好的无桥跨链执行(使用原子交换或跨链意图的乐观执行等技术),这可能在 2025 年后的研发路线图上。

  • 未来展望:展望未来,Enso 的团队已经暗示将有 AI 代理作为网络参与者。这表明未来不仅是人类开发者,AI 机器人(可能经过训练以优化 DeFi 策略)也将接入 Enso 提供服务。Enso 可能会通过创建 SDK 或框架,让 AI 代理安全地与意图引擎交互,从而实现这一愿景——这可能是融合 AI 和区块链自动化的一个突破性发展。此外,到 2025 年末或 2026 年,我们预计随着使用量的增长,Enso 将致力于性能扩展(可能对其网络进行分片或使用零知识证明来大规模验证意图执行的正确性)。

路线图雄心勃勃,但迄今为止的执行力很强——Enso 已经实现了主网上线和提供实际用例等关键里程碑。一个重要的即将到来的里程碑是网络的完全去中心化。目前,网络正处于过渡阶段:文档指出,去中心化网络处于测试网阶段,而截至 2025 年初,生产环境仍在使用中心化 API。到目前为止,随着主网上线和代币流通,Enso 的目标将是逐步淘汰任何中心化组件。对于投资者来说,跟踪这一去中心化进程(例如,独立验证者的数量,社区 Graphers 的加入情况)将是评估 Enso 成熟度的关键。

总而言之,Enso 的路线图专注于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更多链,更多集成)扩展网络社区(更多第三方参与者和代币持有者)。最终目标是巩固 Enso 作为 Web3 关键基础设施的地位,就像 Infura 对 dApp 连接性至关重要,或者 The Graph 对数据查询不可或缺一样。如果 Enso 能够实现其里程碑,2025 年下半年应该会看到一个围绕 Enso 网络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可能推动使用量的指数级增长。

风险评估

与任何早期协议一样,Enso Network 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投资者应仔细考虑:

  • 技术与安全风险:Enso 的系统本质上是复杂的——它通过一个由链下求解器和验证者组成的网络,与跨多个区块链的众多智能合约进行交互。这种广阔的攻击面带来了技术风险。每个新的 Action(集成)都可能带有漏洞;如果一个 Action 的逻辑有缺陷,或者一个恶意的提供者引入了带有后门的 Action,用户资金可能会面临风险。确保每个集成的安全性需要大量投资(Enso 团队在早期为集成 15 个协议花费了超过 50 万美元的审计费用)。随着库增长到数百个协议,维持严格的安全审计是一项挑战。此外,Enso 的协调逻辑中也存在漏洞风险——例如,Graphers 组合交易或验证者验证交易的方式存在缺陷,可能会被利用。特别是跨链执行可能存在风险:如果一个操作序列跨越多个链,其中一部分失败或被审查,可能会导致用户的资金处于不确定状态。尽管 Enso 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重试或原子交换,但意图的复杂性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未知的失败模式基于意图的模型本身在规模上相对未经证实——可能存在引擎产生不正确解决方案或结果偏离用户意图的边缘情况。任何备受瞩目的漏洞利用或失败都可能破坏对整个网络的信心。缓解措施需要持续的安全审计、一个健全的漏洞赏金计划,以及可能的用户保险机制(这些都尚未详细说明)。

  • 去中心化与运营风险:目前(2025 年中期),Enso 网络仍在去中心化其参与者的过程中。这意味着可能存在未见的运营中心化——例如,团队的基础设施可能仍在协调大量活动,或者只有少数验证者/Graphers 真正活跃。这带来了两个风险:可靠性(如果核心团队的服务器宕机,网络会停止吗?)和信任(如果过程尚未完全去信任化,用户必须相信 Enso Inc. 不会进行抢先交易或审查交易)。团队在重大事件中证明了可靠性(如在几天内处理 30 亿美元的交易量),但随着使用量的增长,通过更多独立节点来扩展网络将至关重要。还有一个风险是网络参与者不足——如果 Enso 无法吸引足够多有技能的 Action 提供者或 Graphers,网络可能会继续依赖核心团队,从而限制去中心化。这可能会减缓创新,并可能将过多的权力(和代币奖励)集中在一小群人手中,这与预期的设计背道而驰。

  • 市场与采用风险:虽然 Enso 早期采用情况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仍处于“基于意图”基础设施的新生市场。存在一个风险,即更广泛的开发者社区可能对采用这种新范式反应迟缓。习惯于传统编码实践的开发者可能会犹豫是否依赖外部网络来实现核心功能,或者他们可能更喜欢其他解决方案。此外,Enso 的成功取决于DeFi 和多链生态系统的持续增长。如果多链理论失败(例如,如果大部分活动整合到单一主导链上),对 Enso 跨链能力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而 Enso 未能迅速集成,该生态系统中的项目将不会使用 Enso。本质上,与每个新链和协议保持同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挑战——错过或延迟一个主要集成(比如一个流行的新 DEX 或 Layer-2)可能会将项目推向竞争对手或自定义代码。此外,Enso 的使用可能会受到宏观市场状况的影响;在严重的 DeFi 熊市中,更少的用户和开发者可能会尝试新的 dApp,这会直接减少提交给 Enso 的意图,从而减少网络的费用/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代币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影响,可能使质押的吸引力降低,削弱网络安全或参与度。

  • 竞争:如前所述,Enso 在多个方面面临竞争。一个主要风险是一个更大的参与者进入意图执行领域。例如,如果像 Chainlink 这样资金雄厚的项目推出类似的服务,利用其现有的预言机网络,他们可能会因为品牌信任和集成优势而迅速超越 Enso。同样,基础设施公司(Alchemy、Infura)可以构建简化的多链 SDK,虽然不是去中心化的,但以便利性吸引开发者市场。还有开源模仿者的风险:Enso 的核心概念(Actions、Graphers)可能被他人复制,如果代码是公开的,甚至可能成为 Enso 的一个分叉。如果其中一个项目形成了强大的社区或找到了更好的代币激励机制,它可能会分流潜在的参与者。Enso 需要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例如,通过拥有最大的 Actions 库和最高效的求解器)来抵御竞争。竞争压力也可能挤压 Enso 的收费模型——如果竞争对手以更低的价格(或由风投补贴的免费服务)提供类似服务,Enso 可能被迫降低费用或增加代币激励,这可能会对其代币经济学造成压力。

  • 监管与合规风险:Enso 在 DeFi 基础设施领域运营,这是一个监管的灰色地带。虽然 Enso 本身不托管用户资金(用户从自己的钱包执行意图),但该网络确实自动化了跨协议的复杂金融交易。监管机构有可能将意图组合引擎视为促进未经许可的金融活动,甚至如果用于以模糊的方式跨链转移资金,则可能被视为协助洗钱。如果 Enso 启用了涉及隐私池或受制裁司法管辖区的跨链交换,可能会引发具体担忧。此外,ENSO 代币及其在 CoinList 上的销售反映了向全球社区的分发——监管机构(如美国的 SEC)可能会将其视为证券发行进行审查(值得注意的是,Enso 将美国、英国、中国等排除在销售之外,表明对此事的谨慎)。如果 ENSO 在主要司法管辖区被认定为证券,可能会限制其在交易所上市或被受监管实体使用。Enso 的去中心化验证者网络也可能面临合规问题:例如,验证者是否可能因法律命令而被强制审查某些交易?这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性的,但随着流经 Enso 的价值增长,监管关注将会增加。团队位于瑞士的基地可能提供一个相对加密友好的监管环境,但全球运营意味着全球风险。缓解这一问题可能需要确保 Enso 足够去中心化(因此没有单一实体负责),并在需要时可能对某些功能进行地理围栏(尽管这违背了项目的精神)。

  • 经济可持续性:Enso 的模型假设使用产生的费用将足以奖励所有参与者。存在一个风险,即费用激励可能不足以维持网络,尤其是在早期。例如,Graphers 和验证者会产生费用(基础设施、开发时间)。如果查询费设置得太低,这些参与者可能无法盈利,导致他们退出。另一方面,如果费用太高,dApp 可能会犹豫是否使用 Enso 并寻求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在双边市场中找到平衡是困难的。Enso 的代币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代币价值——例如,当代币价值高时,质押奖励更具吸引力,Action 提供者以 ENSO 赚取价值。ENSO 价格的急剧下跌可能会减少网络参与或促使更多抛售(从而进一步压低价格)。由于大部分代币由投资者和团队持有(合计超过 56%,在 2 年内释放),存在抛压风险:如果这些利益相关者失去信心或需要流动性,他们的抛售可能会在释放后涌入市场,破坏代币价格。Enso 试图通过社区销售来减轻集中度,但在短期内,它仍然是一个相对集中的代币分配。经济可持续性将取决于将真正的网络使用量增长到一定水平,使得费用收入能为代币质押者和贡献者提供足够的回报——本质上是让 Enso 成为一个**“产生现金流的协议”**,而不仅仅是一个投机性代币。这是可以实现的(想想以太坊的费用如何奖励矿工/验证者),但前提是 Enso 能够实现广泛采用。在此之前,它依赖于金库资金(分配了 15%)来激励,并可能调整经济参数(如果需要,Enso 治理可能会引入通胀或其他奖励,这可能会稀释持有者)。

风险总结:Enso 正在开辟新天地,这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将所有 DeFi 统一到一个网络中的技术复杂性是巨大的——每增加一个区块链或集成一个协议都是一个必须管理的潜在故障点。团队在应对早期挫折(如最初社交交易产品的有限成功)方面的经验表明,他们意识到了陷阱并能迅速适应。他们已经积极地缓解了一些风险(例如,通过社区轮次去中心化所有权,以避免过度由风投驱动的治理)。投资者应关注 Enso 在去中心化方面的执行情况,以及它是否继续吸引顶尖技术人才来构建和保护网络。在最好的情况下,Enso 可能成为 Web3 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产生强大的网络效应和代币价值累积。在最坏的情况下,技术或采用上的挫折可能使其沦为一个雄心勃勃但小众的工具。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Enso 提供了一个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组合。其当前状态(2025 年中期)是一个有前景的网络,具有实际使用和清晰的愿景,但现在它必须加固其技术,并超越一个竞争激烈且不断发展的格局。对 Enso 的尽职调查应包括监控其安全记录查询量/费用随时间的变化,以及 ENSO 代币模型如何有效地激励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势头对 Enso 有利,但审慎的风险管理和持续的创新将是将这种早期领导地位转变为在 Web3 中间件领域长期主导地位的关键。

资料来源:

  • Enso Network 官方文档和代币销售材料

    • CoinList 代币销售页面 – 关键亮点与投资者
    • Enso 文档 – 代币经济学和网络角色
  • 访谈和媒体报道

    • CryptoPotato 对 Enso CEO 的采访(2025 年 6 月) – 关于 Enso 的演变和基于意图的设计的背景
    • DL News(2025 年 5 月) – Enso 的 shortcuts 和共享状态方法的概述
  • 社区和投资者分析

    • Hackernoon (I. Pandey, 2025) – 关于 Enso 社区轮和代币分配策略的见解
    • CryptoTotem / CoinLaunch (2025) – 代币供应细分和路线图时间线
  • Enso 官方网站指标(2025)和新闻稿 – 采用数据和用例示例(Berachain 迁移,Uniswap 合作)。

RiseWorks 用户痛点:全面分析

· 阅读需 8 分钟
Dora Noda
Software Engineer

RiseWorks 是一个全球工资单平台,帮助公司以法币或加密货币雇佣并支付国际承包商。用户反馈显示,不同用户类型——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自由职业者/承包商(包括受资助的交易员)初创公司以及企业——在入职、定价、支持、功能、集成、易用性和性能等方面都有痛点。以下是带有直接用户引用的常见问题报告,以及情绪随时间的演变。

入职体验

RiseWorks 宣称提供自动化入职和合规检查(KYC/AML),以简化承包商的加入流程。人力资源团队欣赏无需手动处理承包商文档,平台声称94% 的批准率,且身份证验证的中位时间为 17 秒。这表明大多数用户几乎即时完成验证,对快速入职是积极信号。

然而,一些自由职业者觉得身份验证(KYC)过程繁琐。新承包商必须在注册时提供大量信息(个人信息、税号、地址证明等)。有用户遇到KYC 问题(甚至有人制作了 YouTube 指南来解决 RiseWorks KYC 被拒),说明当自动化流程失效时,解决起来会让人困惑。总体而言,注册本身的投诉并不普遍——大多数不满出现在付款阶段。整体来看,入职是全面但符合合规工资单系统的常规做法:前期投入一定工作以满足法律和税务要求,有用户认为这是必要的,也有用户觉得可以更流畅。

定价与费用

RiseWorks 采用双重定价模型:每位承包商每月 $50 固定费,或支付金额的 3% 费用;还有面向全职国际雇员的雇主记录(Employer‑of‑Record)选项(每位员工 $399)。对自由职业者(承包商)而言,平台本身免费注册——他们可以发送发票并收款,无需订阅。初创公司和企业则根据团队规模和付款金额,在“按人计费”与“按比例计费”之间做选择。

关于定价的痛点并非用户投诉的核心(运营问题更突出),但有公司指出大额付款的 3% 费用会变得高昂,而每位承包商 $50/月在承包商数量多且单笔金额小的情况下也显得昂贵。RiseWorks 的营销声称其费用低于竞争对手(如 Deel)。一篇独立评测还指出 RiseWorks 提供加密货币付款的极低费用(链上费用仅 $2.50,或在 Layer‑2 网络上免费),这对注重成本的加密原生企业具有吸引力。

综上,定价反馈呈现两极:初创公司和人力资源经理欣赏固定费或比例费的透明度,但必须自行计算哪种模式更划算。目前没有关于“隐藏费用”或不公平定价的重大声讨。主要提醒是企业需权衡固定费与比例费——例如 $10,000 的付款在 3% 方案下需支付 $300,可能会转而选择固定月费。提供选型指引有助于提升满意度。

客户支持

客户支持是用户普遍提及的最大痛点。RiseWorks 宣称提供 24/7 多语言支持以及多渠道联系方式(应用内聊天、邮件,甚至 Google 表单)。但实际情况与用户反馈大相径庭

自由职业者和交易员报告响应时间极慢。一位用户抱怨:“他们根本没有客服。只收到一条自动回复,之后再无回复。我甚至不知道怎么把钱要回来”。其他人也描述支持几乎不存在。例如,一位受资助的外汇交易员在尝试使用 RiseWorks 提现时警告:“别尝试…我已经提现,却一直拿不到现金,客服非常差,根本不回复”。这种紧急提现无响应的反馈对期待帮助的用户而言极具危害。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和企业主同样感到困扰。如果承包商得不到帮助或资金,公司的声誉会受损。一些 HR 用户指出,虽然他们的客户经理在初始阶段完成了设置,但在出现问题时很难联系到后续支持。这已成为重复出现的主题:“糟糕的客服”常与负面 Trustpilot 评价并列。社交媒体上,用户分享 Trustpilot 链接并警告他人“当心 Rise”,因为支持和付款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RiseWorks 已意识到支持不足,并增加了联系渠道(Google 表单等)。但截至去年,用户对支持响应速度的失望仍是主流情绪。在工资单业务中,及时、有效的支持是基本需求,若无法解决,则其他所有痛点都会被放大。

功能

RiseWorks 的核心功能包括:

  • 自动化合规文档生成
  • 多币种付款(法币 + 加密货币)
  • 实时费用透明

用户对加密货币低费提现赞不绝口,但也指出平台仍是基础工资单工具,缺少高级功能。例如:

  • 缺少时间追踪、详细报告、与外部 HRIS/会计系统的深度同步
  • 新功能(如 RiseID)偶有 bug

总体而言,当功能正常工作时体验良好,但新功能的稳定性仍需提升

集成

RiseWorks 在加密生态方面表现突出,能够直接对接主流区块链钱包(MetaMask、Coinbase Wallet 等),并支持多链网络。这为加密原生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渠道。

然而,在传统业务软件方面集成仍显不足:

  • 未提供与 HRIS(如 Workday、BambooHR)或会计系统(如 QuickBooks、Xero)的原生同步,只能通过CSV 导出或 API 手动对接
  • 部分本地银行对 RiseWorks 的转账拒收,导致额外延迟。

因此,加密集成是加分项,传统集成仍需加强

易用性

整体 UI 设计简洁,**常规操作(提交发票、选择付款币种、生成税表)**都非常直观。例如:

  • Rise 仪表盘让你轻松提交发票
  • 一键提现至本地法币或支持的加密货币

但当出现错误(付款卡住、KYC 需要重新提交)时,缺乏及时的错误提示或操作指引,导致用户不知所措。用户常在论坛上求助:“资金卡在那儿,我该怎么办?”,而平台只能提供通用的自动回复。

性能

付款处理表现出两极分化

  • 加密货币付款:几乎即时,费用低,用户普遍称赞“快速的加密提现”。
  • 法币银行转账:处理时间不稳定,部分付款卡住数天甚至数周。

这种可靠性差异直接影响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多位用户在 Reddit、Telegram 等渠道发帖称“资金在 limbo”,而另一些用户则分享“几分钟内收到加密币”。整体来看,平台在传统支付通道的速度仍是关键短板

递归主题与模式

方面报告的痛点典型用户反馈
入职KYC 流程有摩擦,文件上传可能被拒“自动化入职…但有用户需要外部帮助”
定价与费用$50/人或 3% 需慎选,大额付款费用偏高“大额付款注意 3%”
客户支持响应慢或无回复,紧急问题无人处理“他们根本没有客服”
功能缺少时间追踪、详细报表等高级功能,新功能偶有 bug“功能仍在完善中”
集成与外部 HR/会计系统缺乏原生同步,部分本地银行拒收“只能手动 CSV 导出”
易用性UI 友好,但错误时缺少指引“付款卡住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性能加密付款快,法币转账慢且不稳定“延迟的银行转账” 与 “快速的加密提现”

随时间的演变

  • 2022‑2023:大多数负面评价聚焦于“钱迟迟不到”和“没有客服”。
  • 2024:RiseWorks 扩展了欧盟/英国本地转账渠道,新增支持渠道,部分用户开始报告正面体验。
  • 2025(截至 4 月):Trustpilot 评分从约 3/5 上升至 4.4/5,评论出现“混合体验”。加密付款普遍顺畅,法币转账仍偶有延迟。

尽管整体评分提升,但付款延迟和客服不佳仍在近期讨论中出现,说明平台尚未彻底摆脱这些根本问题。

结论

RiseWorks 解决了全球工资单尤其是加密‑法币桥接的真实需求,概念和功能具有创新性。然而,付款延迟和客服响应慢这两大核心痛点仍是阻碍其全面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若平台能够显著提升支持响应速度并确保所有付款渠道(尤其是法币转账)与加密付款同等及时,历史上的负面声誉将有望逐步消退,用户对其创新服务的认可度也会随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