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对以太坊基础设施的大胆押注
自 MicroStrategy 的比特币储备以来,BitMine 沉浸式技术(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执行了加密行业最胆大的机构策略,在短短五个月内积累了 350 万枚 ETH——占以太坊总供应量的 2.9%——价值 132 亿美元。在董事长 Tom Lee(Fundstrat 联合创始人)的领导下,BMNR 正在追求“5% 的炼金术”,旨在控制以太坊网络 5% 的份额,将自身定位为机构以太坊敞口的决定性股权工具,同时通过质押收益每年产生 8700 万至 1.3 亿美元的收入。这不仅仅是又一个加密货币储备的故事,它代表了华尔街在代币化、稳定币和监管清晰度融合之际,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精心布局,Lee 将其比作 1971 年金本位的终结。在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Cathie Wood 的 ARK Invest 和 Stanley Druckenmiller 的支持下,BMNR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以太坊持有者,也是美国交易量排名第 48 位的股票,引发了关于中心化、市场影响和机构加密货币未来采用的空前问题。
从比特币矿工到以太坊巨头,仅用 90 天
BitMine 沉浸式技术成立于 2019 年,最初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比特币挖矿公司,利用专有的浸没式冷却技术,将挖矿计算机浸入非导电液体中,与传统风冷相比,可将算力提高 25-30%,能耗降低 30-50%。该公司在特立尼达、佩科斯和西尔弗顿(德克萨斯州)运营数据中心,在低成本能源基础设施和挖矿优化方面积累了专业知识,到 2025 年,其过去十二个月的收入达到 545 万美元。
2025 年 6 月 30 日,BMNR 执行了一项变革性转型,震惊了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市场。该公司宣布进行2.5 亿美元的私募配售,以启动一项激进的以太坊储备策略,同时任命 Tom Lee 为董事长——此举立即将一家小型矿业公司转变为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机构加密货币载体。Lee 带来了来自摩根大通(前首席股票策略师)和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 超过 25 年的华尔街信誉,以及他早在 2012 年在摩根大通研究时就对比特币和以太坊做出精准预测的记录。
这一战略性转变并非仅仅是机会主义,它反映了 Lee 的论点,即以太坊代表了华尔街区块链迁移的基础设施。BMNR 仅有七名员工,但得到了“一流机构投资者群体”的支持,其中包括 Founders Fund(持股 9.1%)、ARK Invest、Pantera Capital、Galaxy Digital、Bill Miller III 和 Kraken,BMNR 将自己定位为“以太坊的 MicroStrategy”,并拥有一个关键优势:每年 3-5% 的质押收益,这是比特币储备公司无法复制的。
领导结构结合了传统金融专业知识和加密生态系统深度。首席执行官 Jonathan Bates(2022 年 5 月任命)与首席财务官 Raymond Mow、首席运营官 Ryan Ramnath 和总裁 Erik Nelson 共同监督运营。至关重要的是,Joseph Lubin——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兼 ConsenSys 创始人——担任 BMNR 董事会成员,直接连接以太坊核心开发团队。这种董事会构成,加上与 Ethereum Tower LLC 签订的 10 年咨询协议,使 BMNR 深入融入以太坊的机构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定位为金融投机者。
该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市场(NYSE American)上市,股票代码为 BMNR,市值根据 ETH 价格波动在 140 亿至 160 亿美元之间浮动。BMNR 的总资产基础为 132 亿美元(包括 350 万枚 ETH、192 枚 BTC、3.98 亿美元无抵押现金以及 Eightco Holdings 的 6100 万美元股权),BMNR 作为一个混合实体运营——一部分是拥有比特币挖矿收入的运营公司,一部分是拥有被动质押收入的储备工具,一部分是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投资者。
驱动积累策略的超级周期论
Tom Lee 的投资理念基于一个引人注目的论断:“以太坊正面临一个我们称之为超级周期的时刻,类似于 1971 年美元脱离金本位时发生的情况。” 这一历史类比支撑了 BMNR 的整个战略逻辑,值得仔细审视。
Lee 认为,2025 年的监管发展——特别是 GENIUS 法案(稳定币框架)和 SEC 的加密货币项目(Project Crypto)——代表着与 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总统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与黄金兑换性相媲美的变革时刻。该事件催化了华尔街的现代化,创造了金融工程创新(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市场、衍生品、指数基金),使金融机构的价值超过了黄金本身。Lee 相信,区块链代币化,特别是在以太坊上,将在未来 10-15 年内产生类似的指数级价值创造。
稳定币主导论构成了 Lee 对以太坊信念的基础。以太坊控制着稳定币市值 54.45%(根据 DeFiLlama 数据),并支持超过 1450 亿美元的稳定币供应——Lee 将其称为“加密货币的 ChatGPT,因为它被消费者、企业、银行乃至 Visa 病毒式采用”。他强调,稳定币行业之下是以太坊作为“骨干和架构”,随着传统金融采用数字美元基础设施,网络效应会不断增强。渣打银行预测,到 2028 年,稳定币将增长 8 倍,主要通过以太坊轨道实现。
Lee 的**“以太坊是华尔街的区块链”定位,使其论点与比特币最大化主义者有所不同。在承认比特币“数字黄金”叙事的同时,Lee 认为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能力、中立性和权益证明共识**使其成为资产代币化、DeFi 协议和机构区块链应用的首选基础设施。他引用了 SWIFT 在以太坊 Layer 2 上宣布的迁移试验、主要银行的区块链试点项目以及华尔街公司在代币化实验中持续选择以太坊作为验证。
估值分析采用 ETH/BTC 比率方法,认为以太坊被严重低估。在当前 0.036 的比率下,Lee 计算出以太坊的交易价格低于其 8 年平均比率 0.047-0.048,远低于 2021 年 0.087 的峰值。如果比特币达到 25 万美元(广泛讨论的机构目标),并且 ETH 回归历史平均水平,Lee 推导出每枚 ETH 的公允价值目标为 1.2 万至 2.2 万美元。以当前 3600-4000 美元左右的价格计算,这意味着 3-6 倍的上涨潜力。他到 2025 年底的近期目标 1 万至 1.5 万美元反映了适度的比率正常化,而非投机性过剩。
“5% 的炼金术”策略将这一论点转化为具体行动:BMNR 旨在收购并质押以太坊总供应量的 5%(按当前供应量计算约为 600 万枚 ETH)。Lee 认为,控制 5% 通过三种机制创造了“幂律效应”:(1) 巨大的规模在托管、质押和交易方面产生了经济效益;(2) 需要大量 ETH 的政府或机构宁愿与 BMNR 合作或收 购 BMNR,而不是通过直接购买扰乱市场(“主权看跌期权”理论);(3) 质押网络 5% 的份额提供了显著的治理影响力和验证者经济效益。Lee 曾表示,该目标可以扩大到 10-12% 而不会挤出创新,并引用研究表明这种集中度对于网络健康而言仍然是可接受的。
与被动 ETH ETF 相比,BMNR 价值主张的关键在于质押收益优势。虽然贝莱德、富达和灰度的现货以太坊 ETF 无法参与质押(由于监管和结构限制),但 BMNR 积极质押其大部分持仓,每年产生 8700 万至 1.3 亿美元的 3-5% 年化收益率。这使 BMNR 从一个纯粹的储备工具转变为一个现金流为正的实体。Lee 认为,这种收益证明了 BMNR 股票以高于净资产价值(NAV)的价格交易是合理的,因为投资者获得了直接持有 ETH 或 ETF 产品无法获得的 ETH 价格敞口和收入生成。
时间线证据表明了其信念:Lee 在被任命后的六个月内亲自投资了 220 万美元的 BMNR 股票,表明与股东利益一致。该公司在所有市场条件下,包括 2025 年 10 月的重大加密货币去杠杆事件中,都保持了纯粹的积累——零抛售活动。通过股权发行、私募配售和市价发行(ATM)计划进行的每一次融资都直接用于 ETH 购买,没有使用任何杠杆(公司声明中多次确认)。
公开声明强化了长期导向。在 2025 年 10 月的 Token2049 新加坡大会上,Lee 宣称:“我们仍然相信以太坊是未来 10-15 年最大的宏观交易之一。华尔街和人工智能进入区块链应该会带来当今金融系统的更大变革。”这种将以太坊视为数十年基础设施投资而非投机性加密货币交易的框架,定义了 BMNR 的机构定位,并使其与专注于交易和动量的加密原生基金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