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tos vs. Sui:两大基于 Move 的巨头全景分析
概览
Aptos 与 Sui 作为新一代的 Layer-1 区块链,皆源自最初由 Meta 的 Libra/Diem 项目构想的 Move 语言。虽然它们拥有共同的血统,但团队背景、核心目标、生态系统策略以及演进路径已经出现显著分歧。
Aptos 强调多功能性和企业级性能,面向 DeFi 与机构用例。相对地,Sui 则聚焦于优化其独特的对象模型,以驱动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应用,尤其是游戏、NFT 与社交媒体。哪条链最终脱颖而出,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所选市场细分中演进技术、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与开发者友好度。
1. 开发历程
Aptos
Aptos 诞生于 Aptos Labs——由前 Meta Libra/Diem 员工组建的团队——在 2021 年底开启闭测,并于 2022 年 10 月 19 日上线主网。早期主网性能因低于 20 TPS 而受到社区质疑(WIRED 报道),但随后在共识层与执行层的迭代不断将吞吐提升至数万 TPS。
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Aptos 单周最高交易量达 4470 万笔,周活跃地址突破 400 万。网络累计账户已超过 8300 万,日均 DeFi 交易额稳定在 2 亿美 元以上(来源:Aptos Forum)。
Sui
Sui 由 Mysten Labs 发起,其创始人曾是 Meta Novi 钱包团队的核心成员。Sui 于 2022 年 8 月启动激励测试网,并于 2023 年 5 月 3 日正式上线主网。自最早的测试网起,团队即优先打磨“对象模型”,将资产视为具备特定所有权与访问控制的对象,以提升并行交易处理能力(来源:Ledger)。
截至 2025 年 7 月中旬,Sui 生态系统锁定价值(TVL)已达 23.26 亿美元。平台的月交易量与活跃工程师数量快速增长,尤其在游戏与 NFT 领域表现突出(来源:AInvest、Tangem)。
2. 技术架构对比
功能 | Aptos | Sui |
---|---|---|
语言 | 继承原始 Move 设计,强调 “资源” 的安全性与严格的访问控制。语言相对精简。(来源:aptos.dev) | 在标准 Move 基础上扩展 “对象中心” 模型,打造支持水平可扩展并行交易的定制语言。(来源:docs.sui.io) |
共识 | AptosBFT:优化的 BFT 共识机制,承诺亚秒级终结性,重点关注安全性与一致性。(来源:Messari) | Narwhal + Tusk:将共识与交易排序解耦,通过优先并行执行效率实现高吞吐与低延迟。 |
执行模型 | 采用流水线执行模型,交易分阶段处理(数据获取、执行、写回),支持高频转账与复杂逻辑。(来源:chorus.one) | 基于对象所有权的并行执行。涉及不同对象的交易无需全局状态锁,根本提升吞吐。 |
可扩展性 | 聚焦单实例优化,同时研究分片技术。社区正积极开发 AptosCore v2.0 分片方案。 | 原生并行引擎设计用于水平扩展,已在测试网实现数万 TPS 的峰值。 |
开发者工具 | 成熟的工具链,包括官方 SDK、Devnet、Aptos CLI、Explorer 与用于可扩展性的 Hydra 框架。 | 完整套件涵盖 Sui SDK、Sui Studio IDE、Explorer、GraphQL API 与面向对象的查询模型。 |
3. 链上生态与使用场景
3.1 生态规模与增长
Aptos
2025 年第一季度,Aptos 月活跃用户接近 1500 万,日活跃钱包逼近 100 万。DeFi 交易额同比增长 1000%,平台已成为金融级稳定币与衍生品的聚集地(来源:Coinspeaker)。关键战略包括通过 Upbit 引入 USDT,深化亚洲市场渗透,并吸引众多领先的 DEX、借贷协议与衍生品平台(来源:Aptos Forum)。
Sui
2025 年 6 月,Sui 生态 TVL 达到新高 23.26 亿美元,主要由高交互的社交、游戏与 NFT 项目驱动(来源:AInvest)。生态核心项目包括对象市场、Layer-2 桥接、社交钱包以及游戏引擎 SDK,已吸引大量 Web3 游戏开发者与 IP 持有者。
3.2 主导使用场景
- DeFi 与企业集成(Aptos):凭借成熟的 BFT 终结性与丰富的金融工具套件,Aptos 更适合稳定币、借贷与衍生品等对一致性与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 游戏与 NFT(Sui):Sui 的并行执行优势在此尤为明显。低交易延迟与几乎为零的费用非常适合游戏中高并发、低价值的交互,如开箱或转移游戏道具。
4. 演进与策略
Aptos
- 性能优化:持续推进分片研究,规划多地区跨链流动性,并升级 AptosVM 提升状态访问效率。
- 生态激励:已设立数亿美元规模的生态基金,支持 DeFi 基础设施、跨链桥接与合规企业应用。
- 跨链互操作:加强与 Wormhole 等桥接的集成,并构建与 Cosmos(via IBC)及以太坊的连接。
Sui
- 对象模型迭代:扩展 Move 语法以支持自定义对象类型与复杂权限管理,同时优化并行调度算法。
- 推动消费级采纳:深度对接 Unreal、Unity 等主流游戏引擎,降低 Web3 游戏开发门槛,并推出社交插件与 SDK。
- 社区治理:推广 SuiDAO,赋能核心项目社区治理能力,实现功能与费用模型的快速迭代。
5. 核心差异与挑战
- 安全性 vs. 并行性:Aptos 的严格资源语义与一致性共识提供 DeFi 级安全,但可能限制并行度;Sui 的高度并行交易模型需持续证明其对大规模安全威胁的抵御能力。
- 生态深度 vs. 广度:Aptos 在金融领域根基深厚,拥有强大的机构联系;Sui 则快速积累了大量面向消费者的项目,但尚未在大规模 DeFi 中实现决定性突破。
- 理论性能 vs. 实际吞吐:虽然 Sui 的理论 TPS 更高,但实际吞吐仍受生态活跃度限制;Aptos 在高峰期也出现拥堵,表明仍需更有效的分片或 Layer-2 方案。
- 市场叙事与定位:Aptos 以企业级安全与稳定为卖点,面向传统金融与合规行业;Sui 则以 “类 Web2 体验” 与 “零摩擦上手” 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用户。
6. 大规模采纳之路
归根结底,这不是零和博弈。
在 中长期,如果消费市场(游戏、社交、NFT)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Sui 的并行执行与低准入门槛将有望在数千万主流用户中实现快速采纳。
在 短中期,Aptos 的成熟 BFT 终结性 、低费用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其在机构金融、合规 DeFi 与跨境支付领域具备更具吸引力的方案。
未来更可能是两条链共生共存的局面:Aptos 为金融与企业基础设施提供动力,Sui 主导高频消费交互。最终实现大规模采纳的链,将是那个在其细分领域持续优化性能与用户体验的链。